打开手机点一点,你可以下单购物、点外卖、叫车、预约挂号,现在,你还能下单让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上门护理”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及家属的肯定,那么,“上门护理”服务能否在我市全面开展?
记者走访患者及家属肯定“上门护理”服务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病化、失能化、失智化的老人越来越多,但老人每次去医院就诊都要动用子女请假陪诊,甚至需要求助救护车来回接送,既浪费医疗资源,又增加子女负担。更多家庭希望把医疗、护理等专业服务从医院临床延伸到病人家里、床边,协助排解病人在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患者和家属意愿强烈,越来越多的医院也看到了他们的需求,记者注意到,目前一些医院已经开通了“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手机下单预约,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身边。那么患者的体验和反响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有订单了,咱们一会儿就出发!”陕西省人民医院管道护理小组组长、肝胆外科护士长仵晓荣说,近日,蹲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的记者与仵晓荣一起,接了一个上门护理的新订单:75岁老人胃管脱落需重新留置胃管。
老人伴有多发性脑梗、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气管切开,意识不是很清楚,配合能力较差,给上门护理增加了难度和风险。不过,仵晓荣之前针对患者情况做了充分准备,进门后,她先评估患者当日的情况,确定可以进行操作,随后向家属讲解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案。拔除原胃管后,开始重新留置胃管,她一边操作,一边指导老人进行配合。随后,仵晓荣又专门给老人家属讲解了居家进行鼻饲的注意事项,家属特意拿来了小本子“记重点”,还见缝插针地预定下一单:“操作太棒了,下次还由您来给换行不?”
市民热议
希望更多医院开展上门服务
记者从陕西省人民医院了解到,“互联网+护理服务”是由该医院延续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护士均是通过护理部选拔、培训及审核后,才能成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出诊团队的一员,主要为有需要的预约患者提供标本采集、皮肤护理、健康指导等46项专业护理服务。参与上门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不仅具备主管护师职称,更具备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部分特殊项目还需要有专科护士资质。对于心肺复苏、腹膜透析、压力性损伤等高中风险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定期进行操作流程培训并现场考核。
除了陕西省人民医院,记者在大兴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起“行走的护士站”,开通了“护士上门”服务。那么,市民群众如何看待这项服务?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市民王女士说,自己也曾经预约过上门服务,来的护士很专业,整个体验都很好。市民田女士说:“上门服务给患者和家属解决了大问题。”但在采访中,田女士也提到,目前一些医院仅服务于在本院首诊的患者,依然有一些患者因为得不到上门服务而烦心。田女士希望越来越多的医院能够开展上门服务,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让特殊人群避免舟车劳顿之苦。
业内人士
专业护理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家庭
那么,“上门护理”服务能否在我市全面开展?我市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在还没有“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概念前其实就有“上门护理”了,医院一般是通过随访,到家服务有需求的患者。随访是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能够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使其更快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护理就是随访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患者有需求,医院有服务,但实际落地,却面临诸多难点。该业内人士表示,此前随访服务始终没有统一定价标准,上门护理服务一度面临定价难。因此,早期护士上门服务,几乎是免费的,医院只收取基础医疗费,对护士并没有直接补偿。其次是运营难,护士上门护理,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任何问题,就会面临既没有保险机制的保障也没有政策支持的窘境。这样,护士得不到相应酬劳,医院又要承担一定风险和管理成本,上门护理便只能在医疗机构间自愿开展,也因此发展缓慢。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新型智慧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模式,通过让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士重点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等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等线上预约服务,为出行困难的人群破除就诊障碍,将专业护理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家庭。因此,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上门护理”服务是非常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