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美国对华22类产品反补贴案件诉至WTO(DS437)

自美国开始对我出口产品实施“双反”调查起,我国政府和和企业分别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美国国内司法救济等多种途径对其调查的合法性和其中的错误做法提出挑战。2008年9月中国企业GPX国际轮胎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起诉美国商务部(以下简称DOC)针对中国非公路用轮胎的反补贴裁决,挑战DOC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措施的做法。同年,中国将DOC针对来自中国的标准钢管、矩形钢管、非公路用轮胎和复合编织袋等四种产品采取的“双反”措施提交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2009年3月,世贸组织正式就此案设立专家组展开调查(DS379)。

2010年10月CIT裁决:在GPX案中支持DOC可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措施,只不过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适用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时需避免重复征税。这一裁决在上诉审中被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以下简称CAFC)推翻。2011年12月19日CAFC裁决:CAFC已在1984年的乔治城钢铁公司案中判决支持DOC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国会在1988年、1994年两次修订反补贴法时清楚意识到这一情形,国会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措施,说明国会已经认可早先行政和司法机关对法律的解释——非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支付不能被认为是“补贴”。因此反补贴法也就不能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国会的认可已经能够使得这一解释成为国会立法的一部分。因此,CAFC判决DOC无权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发起反补贴调查。该判决使得DOC从2006年之后发起的所有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都成为违法行为。

2010年10月22日DS379案专家组发布调查报告,部分支持中国主张,但在重要的“公共机构”、“双重救济”等问题上仍然没有采纳中国的意见。12月1日,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提出上诉。2011年3月11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支持中方有关主张,认定美方对中国产标准钢管、矩形钢管、非公路用轮胎和复合编织袋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以及“双重救济”(“doubleremedies”)做法,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裁决报告否定了专家组此前对“公共机构”(“publicbodies”)做出的定义,推翻了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定,支持中方主张,认定DOC将中国国有企业定义为“公共机构”,并据此采取“双反”措施的做法与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不符。在“双重救济”问题上,上诉机构同样推翻了专家组此前判定,支持中方的主张,认为DOC对中国产品在基于非市场经济方法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同时采取反补贴措施,存在“双重救济”的情形,进而导致对来自中国的产品不当征收反补贴税,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裁决报告还建议争端解决机制敦促美国,切实履行条约义务,使有关贸易措施与世贸规则相一致。

2012年6月5日,CAFC就美对华非公路用轮胎双反司法诉讼案发布判决令,主要内容为:撤销CIT2010年10月做出的判决,依照CAFC5月9日判决,将本案发回CIT,要求其就美今年3月颁布的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补贴修正法案是否违宪等问题进行重审。

三、DS437中方磋商事项内容

(一)磋商事项范围

此外,磋商事项还包括DOC制定并使用的“可反驳假定”(“rebuttablepresumption”),该假定认为只要是国有控股(majoritygovernmentownership)企业,就足以认定为属于《反补贴协定》1.1条的“公共机构”,除非利害关系方能证明国有控股并不导致“控制”(“control”)该企业。

(二)针对美国反补贴做法的争议点

1、提供原料未获充分报酬(provisionofinputgoodsforlessthanadequateremuneration)

DOC以国有企业通过向下游生产商销售原料属于可诉性补贴(countervailablesubsidies)为由发起调查,违反《反补贴协议》11.1,11.2和11.3条,申诉方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国有企业属于《反补贴协议》

1.1(a)(1)规定的“公共机构”,DOC也没有对此进行充分审查。

DOC错误裁决或者在没有充足依据情况下裁决国有企业属于“公共机构”(publicbodies),该裁决违反《反补贴协议》第1.1(a)(1)条。

DOC以提供原料未获充分报酬为由发起调查,违反《反补贴协议》11.1,11.2和11.3条,申诉方没有充足证据证明这种补贴符合《反补贴协议》中专向性(specific)的要求,DOC也没有对此进行充分审查。

DOC没有肯定性证据证明申诉方所称的提供原料未获足够补偿对于企业或产业或某一企业或产业群体具有专向性而在此基础上做出不适当的裁决。违反《反补贴协议》第2条。

DOC不适当的认定申诉方所称的提供原料未获足够补偿是对接受方“授予利益”(“conferredabenefit”),并不适当地计算授予利益的金额,特别是错误地认定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条件是“扭曲”(“distorted”)的,从而拒绝将中国实际的交易价格作为基准。

2、提供土地和土地使用权而未获得足够报酬(provisionoflandandland-userightsforlessthanadequateremuneration)

DOC没有肯定性证据证明申诉方所称的提供土地和土地使用权而未获得足够报酬对于企业或产业或某一企业或产业群体具有专向性,而在此基础上做出不适当的裁决。违反《反补贴协议》第2条。

3、中国的出口限制(exportrestraints)

DOC以中国出口限制为由启动反补贴调查违反《反补贴协议》第11.1,11.2和11.3条;

DOC不适当地裁决出口限制属于《反补贴协议》1.1(a)(1)规定的“财政资助”(financialcontribution),违反《反补贴协议》第1.1(a)(1)条。

4、DOC就上述反补贴调查发布的初裁和终裁

DOC采用可获得事实,包括“不利的可获得事实”,违反《反补贴协议》第12.7条的规定。

(三)针对美国反补贴立法的争议点

中方认为DOC制定和使用的关于国有企业的“可反驳假定”(“rebuttablepresumption”)不符合《反补贴协议》第1.1,10和32.1条的规定,以及GATT1994第VI条的规定。

中方保留在磋商过程中就上述措施提出新的请求和法律事项的权利。

THE END
1.反倾销咨询外贸出口公平竞争反倾销代理机构2.42.0000项下产品。)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Jiaxing Guihua Chemical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和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均为27.33%。(2024年6月25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香草醛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3月24日作出反补贴终裁。 http://www.antidumpingservice.com/
2.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产品13、蔬菜产品:蜂蜜。14、一次性消耗品:胶袋、饭盒。15、笔类:圆珠笔、铅笔。为了躲避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和罚金。有些出口商是通过转口贸易,把货物经第三国中转运往美国。 美国海运、美国海卡、以星、美森、美国卡派 展开全文 商务服务 ?物流服务 ?货代 ? 深圳货代 ...https://m.11467.com/product/d9987554.htm
1.直面我国“入世”后的反倾销问题国际经济法网二、 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分析 从1979年8月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糖精钠和闹钟提起反倾销调查以来,对华反倾销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979年以来,我国企业被外国提起的反倾销指控达六百多起,自95年来,我国一直“稳居”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榜首,入世3年来,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共计138起,涉...https://ielaw.uibe.edu.cn/wtoflzdyj/5929.htm
2.甲乙丙三国企业均向中国出口某化工产品,中国生产同类化工产品的...甲乙丙三国企业均向中国出口某化工产品,中国生产同类化工产品的企业认为进口的这一化工产品价格过低,向商务部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申请。根据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反倾销税税额不应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 B.反倾销税的纳税人为倾销进口产品的甲乙丙三国企业 C.商务部可要求甲乙丙三国企业作出价格承诺...https://mip.66law.cn/laws/391586.aspx
3.中国产品被反倾销的原因包括下面哪几项?()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a09a62033e1343aba52762e9950a0a16.html?fm=bdbds20e6fcaa5a973cf37388e11738a9eae9
4.我国国际贸易反倾销的现象和应对策略是什么?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出口规范设置,通过合理的出口管理机制来进行重点行业的出口监督,以减少反倾销诉讼对出口经济体的影响。 企业方面要进行积极调整战略,及时制定好国际化的经营战略,通过加强对国际进出口市场的研究来了解进口国家同类和相关产品的产品结构、生产规模和其他销售信息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出口战略。企业要...https://www.64365.com/zs/865188.aspx
5.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6篇(全文)1)布郎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政府通过对本国厂商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进行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减税,可以使本国厂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从而产品可以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垄断份额。 2)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政府通过对本国市场的保护,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利益,降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w1qpq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