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急剧增加,无论是参与反倾销的国家、遭受反倾销的产品范围、次数、金额,还是反倾销征税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我国已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应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完善反倾销立法,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加速市场化,实现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
关键词:反倾销;现状;对策
一、倾销与反倾销的实质
二、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指控案件有增无减,已经沦为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重灾区”,其严峻形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反倾销指控的国家越来越多
20世纪80年代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的主要集中在欧共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进入9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进入了反倾销指控的行列中。从1979年我国出口糖精钠在欧盟被反倾销起,截止2003年底,已经有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33个国家和地区向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
2.遭受反倾销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
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反倾销产品的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业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反倾销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其中既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大多集中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如纺织品、五矿化工产品、家电产品、钢铁、农产品等,其中农产品,80年代每年受到反倾销指控平均约0.4起,90年代上升为1.7起。
3.遭受反倾销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自1979年我国出口产品首次遭遇反倾销以来,次数不断增多,截止2003年底已达618起,在这600多起案件中,70年代仅2起,80年代平均6起,90年代平均30起,基本上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从1994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被反倾销投诉的国家。
4.反倾销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
在80年代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没有一件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进入90年代以来,涉案金额日渐增大,超过1亿美元金额的案件已达15起,如1994年的鞋类案达3亿多美元,1995年的旅行箱包案达6亿多美元,且有急剧增长的趋势。
5.反倾销征税税率逐年攀升
三、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特别是美国低迷、日本经济持续不振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国内产业困难加剧,在关税、进口数量限制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逐步被弱化或取消的条件下,为抵消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对本国工业带来的冲击,WTO允许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便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各国纷纷把反倾销作为便利而有效的首选保护措施。另外,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出口种类多、数量大,与某些国家的贸易顺差拉大,自然成了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调查的受害者。
2.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3.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失衡
4.我国企业对遭受反倾销应诉不积极
我国企业对国外反倾销调查不应诉或应诉不积极,没有认识到反倾销已经演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合法手段,担心自己即使应诉,赔了律师费不说,却没有打赢官司,就是赢了,却让别的不应诉的企业“搭便车”,心理不平衡,结果是痛失了国外市场。典型案例就是我国彩电遭遇欧盟的反倾销案,1986~1995年期间欧盟分别对我国和韩国的彩电进行反倾销,此时我国在欧洲市场上的彩电销量一直超过韩国,但是在遭到反倾销之时,我国企业没有一家应诉,而遭同样厄运的韩国三星和LG公司积极采取行动,提出大量证据证明自己的产品并没有在欧洲市场形成倾销,结果避免了高额税收。目前,韩国彩电仍然走俏欧盟市场,而我国彩电被排挤在欧洲市场之外。
5.我国的反倾销机制不完善
我国反倾销机制建立较晚,至今还很不完善,反击力度弱。而西方发达国家反倾销机制已有上百年历史,澳大利亚在1901年,加拿大在1904年,美国在1919年相继有了反倾销法。而我国是在1997年,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才初步建立了反倾销体系,《条例》中的有关内容还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四、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新世纪,我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加强联合,积极应对,反倾销应诉工作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依法开展:
1.政府要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
2.建立和完善反倾销机制
3.尽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
实施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转变,改变价格是唯一重要的竞争手段这种竞争方式。首先要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的可持续竞争力,提升我国企业的形象。其次,企业要主动调研国际市场,在充分考虑进口国同类产品售价的基础上,搞准自身产品市场定位,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既能保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又能从源头上减少我国产品遭受反倾销指控的可能性。最后,在市场选择上,不要把目标市场过于集中,而要使市场多元化,以前我国产品大部分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对华反倾销是最严厉的,所以企业要改变经营战略,扩大产品种类,拓宽出口渠道,积极开拓新的市场。
4.企业要积极应诉
5.加速市场化,实现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
总之,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将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反倾销也将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持久战争。对此,我国企业要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要有策略、有步骤地层层推进,尽可能做到少交“费”、多获益。
参考文献
[1]反倾销经济效果课题组.反倾销措施对国内产业影响研究[J].国家商务部内部稿.
[2]王世军.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
[3]方潇.中国反倾销立法的缺陷和完善[J].法律科学,2002(2).
[5]张晓东.中国反倾销立法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李居迁.WTO争端解决机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