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买了医疗险还有必要再买重疾险吗?这两大常见险种有哪些区别呢?
功能定位有所不同
重疾险主要是为了防范罹患重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重疾险通常覆盖的疾病种类比较固定,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一些严重的疾病。如果被保险人罹患了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疾病,将获得一笔固定的保险金,以帮助他们支付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
大体来看,医疗险和重疾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区别。
其次,赔偿方式不同。医疗险一般是按照实际支出进行赔偿,也就是说,被保险人需要先垫付医疗费用,然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赔付金仅可用于治疗。而重疾险则是一次性给付,如果被保险人罹患了保险合同中的某项重大疾病,他们可以按照程序很快获得一笔固定的保险金,而且赔付金可以自由支配。
此外,两者保费不同。一般来说,医疗险的保费相对较低,它的保障范围比较广泛,但是赔偿金额相对较少。而重疾险的保费相对较高,它的保障范围比较窄,但是赔偿金额相对较大。
“百万医疗”保额不一定用得完
一般来讲,医疗险的优势在于保障的全面性。它可以保障常规的医疗支出,对于急性疾病、意外受伤等情况有较好的帮助。此外,医疗险的保单一般较为灵活,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
而重疾险的优势则在于赔付的高额性。重疾险一旦确诊,通常可以获得较大额度的赔付,这笔资金可以用于覆盖治疗费用和生活支出。同时,重疾险的保障范围覆盖多种严重疾病,提供了全面的重疾保障。
其次,投保人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医疗支出、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保费等,做出综合的决策。
根据经验,消费者在年轻、身体好时,可以优先考虑配置重疾险。六十岁以上消费者再投重疾险,杠杆作用小,有的保费支出甚至还要超过赔偿金额,并不划算。
此外,虽然一些医疗险的保额在上百万元,甚至是几百万元,但由于医疗险属于“报销型”产品,过高保额不一定用得完;而重疾险则要注意保额,过低的保额无法很好转移重疾风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