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堂妹:掏耳朵啊!总感觉耳朵有东西,每天这样掏一掏,可舒服了!你要不要也试一下?
鸿鸿:耳朵可不能经常掏,而且你知道吗?耳屎其实大有好处!
耳屎是什么?
首先,来看看耳朵结构图。人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道靠外这一部分是软骨结构,软骨部位上有一种腺体叫做耵聍腺,它的分泌物就是我们熟知的耳屎。耳屎,学名叫耵聍,是由耳道分泌物与灰尘、皮屑等混合形成的。
耳屎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被人认为是脏东西,不知道被嫌弃了多少次,但千万不能小瞧耳屎,它有很多无法替代的好处!
耳屎有何作用?
1、抵抗细菌、病毒感染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使耳道保持润滑、湿润,避免耳道过于干燥,引起耳痒。耳屎还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2、阻挡外物入侵
耳屎黏性能黏住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昆虫,挡住水滴进入耳道内部,避免耳朵被感染而引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3、保护鼓膜防止破损
耳屎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在一定程度上,耳屎能阻挡外界的噪音,减弱声音分贝,对内耳膜起到保护的作用。
由此可见,耳屎并不是必须清扫出去的垃圾,反而是有功之臣,它一直默默地保护着耳朵。事实上,古时候的人们还会把耳屎作为润唇膏或者治疗刺伤的药膏来使用。
为什么不能频繁掏耳朵?
过于频繁地掏耳朵、去不正规的机构采耳,危害很大,轻则细菌感染,重则耳膜受损!
我们的耳朵有很厉害的“自洁”功能,在我们睡觉、运动时,耳屎会随着重力的变化慢慢往外走。所以,如果没有出现耳朵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等情况,我们不需要掏耳朵,更不用担心耳屎会把耳朵堵住。
频繁掏耳朵危害多:
刺激外耳道皮肤分泌更多的耳屎,从而越掏越多。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引起感染,导致耳朵疼痛、瘙痒、流脓。
不小心捅破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永久丧失听力。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所以,如果耳朵没有不适症状,就不需要特意去掏。
应该怎样掏耳朵?
经常掏耳朵这么危险,但还是控制不住想掏,咋办呢?
耳朵痒,耳屎多了,掏掏也无妨,但记住一周最多掏一次。自行清理时,最好使用软质小棉棒,在外耳道口处轻轻旋转,且深度不宜超过1.5厘米。千万别用发卡、牙签等尖锐物掏,容易损伤耳道皮肤和鼓膜。
但如果耳屎结成团块,堵塞了整个外耳道,出现耳朵堵塞感、听力减退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自己动手或者去街边的那种小摊儿掏,容易出问题。
“小掏怡情,大掏伤身”,希望大家能爱惜自己的耳朵,保护好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