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位在餐饮行业SCRM公司做项目经理的同学,好奇地问我:
关于私域到底是否真的能赚钱,先来看一组2021年最新的私域案例数据:
②百果园目前通过2.5万个群,覆盖了数百万会员,其中包括1%KOC和KOS(KeyOpinionSpreader,关键意见传播者),线上GMV占比达到20%;
③国内第一大产险服务机构——中国平安产险,客户添加通过率超过80%,积累了千万级别保险私域客户,同时,通过私域里的体系化内容培育与讲座知识型社群相结合的方式,百人群投保率最高达到5.2%;
④2021年2月12日,奈雪的茶递交赴港IPO申请,自小程序上线以来,每月会员增长量200-300万,目前会员数量超过3000万;
…..
可以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私域赚钱ShowCase。
那么,私域到底是风口,还是一个“骗局”?看两组赚钱模式就知道了。
第一组是,漏斗型赚钱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用筛选逻辑,从海量的用户里边,一层层的筛选出最有可能掏钱的那一批用户,然后集中火力做成交。当下,比较典型采用漏斗型赚钱模式,就是在淘宝上的商家们。
我们把此漏斗型赚钱模式做一个抽象,可以得到这样一组公式:
业务收入=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流量、转化率、客单价,是漏斗型赚钱模式的关键指标。用漏斗型赚钱模式的好处是很销售路径短,赚钱速度快。不过,随着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客户心智的成熟,以及产品同质化的严重,这种模式会遭遇遇极大的挑战。
第二组公式:私域循环赚钱模式。
换句话,就是把用户圈在自己的池子里,持续、循环地赚他们的钱,而且在过程中不需要重复花钱买流量。这种可重复触达,可多次营销用户,是私域最吸引人的地方。
你可能会好奇,把用户圈到私域里,就能够赚钱到钱了吗?
其实这只是私域第一步,想要通过私域赚到更多的钱,接下来理解私域背后真实的赚钱逻辑:从销售,变成用户价值挖掘。
用户价值=用户生命周期*ARPU。
其中,用户生命周期=1/用户流失率,假设你的月用户流失率是20%,你的平均用户生命周期就是5个月。(用户流失率=1-用户留存率)
ARPU值是衡量用户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私域中,ARPU值指的是用户完整生命周期里的能够贡献的价值和产出,可以拆解为转化率*复购频率*客单价。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私域循环赚钱模式,相比漏斗型赚钱模式,它是在流量和转化的基础上,新增出来了两个增长点:“留存”、“复购”,这是种向存量要增长的全新赚钱思路。
基于此,我认为私域不是简单的信息红利,而是实打实地在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收益。而且,可以判断的是,私域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经营业态,就如代理商、会员制等商业模式一样长期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么做私域呢?
我们100万私域用户,是如何运营的?
在我们社群招募了5期的会员后,就出现了经常在重复的回答一些老问题现象,比如如何拉新,如何写文案,如何做活动,如何做投放......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私域的用户获取和留存、变现,以及我们的未来的商业规划。(ps.这里的触点指的是你跟用户连接的载体和工具)
这里我想先引入一个商业概念:三级火箭商业模式,它能够解释绝大部分私域项目的运作逻辑。
第一级,拥有高频且头部流量;第二级,沉淀用户的某种商业场景;第三级,完成商业变现闭环。
接下来,我会解析运营研究社是如何结合三级火箭商业模式做私域设计的。
01
私域引流触点,做流量汇聚
第一,内容。
运营社是为数不多,在订阅号多次乱序改版后,依旧保持阅读量往上涨的。订阅号要做得好,关键在内容,而且是原创内容。
第二,活动。
那么,如何做到裂变活动效果又好,又精准呢?
我们的方法是做精品内容裂变。我们自研了在线课程、实操手册、技能地图、知识日历、运营百宝桌垫等等精品内容来做裂变。它们很有吸引力,同时也具备运营研究社特色,所以吸粉的效率和质量都相对较高
由于运营研究社主要用内容来获客,用户认可度比较高,在过去我们纯靠在公众号上写文案就能卖出1000万的课程,从引流到变现,直接一步到位。
不过,随着我们的课程价格的提升,以及服务类目的增加,于是就不得不面对,如何在公众号推文位置有限的情况下,去向用户种草这些服务,也就有了沉淀触点的思考。
02
私域沉淀触点,搭建商业场景
私域沉淀触点主要是根据用户需求,搭建出有商业价值的留存场景,说人话就是,把符合某个特征的用户汇集在一起,我能够更精准地给他们推荐服务,实现更高效的变现。
现在,运营研究社的私域沉淀触点,有满足用户同城交流需求的城市社群,有满足用户一手信息获取需求的知识星球,以及满足用户经验交流的行业社群。
这样我们就能城市社群行业社群星球,形成有效内容和活动、人力共享。
所以,这里我会展开讲讲我们在这方面的实操:
关于社群的活跃问题,我们认为核心策略是话题策划。我们需要先让拥有共同话题的人在一个社群里,这样的群才有可能活跃。我们做城市群、行业群,也是在践行这个策略,所以我们行业社群和城市社群做了3年以后,还是非常活跃。
关于私域转化问题,最有效的是拉快闪群,把在私域里面对某个服务和产品感兴趣的人,统一拉到社群里用制作悬念、销讲和氛围引导的方式做转化,用这种方式我们做了不少成功实践,包括运营技能地图的发售、新课的发售,年终聚会的大会发售等等。
第一优先级
第二优先级
第三优先级
社群
社交
推荐
内容
个人号
知识星球
比如社群触点,它是即时互动的,且更容易做社交,也更容易沉淀社交关系,所以它建立信任的的第一优先级是做社交互动,因此它的运营重点做话题策划;第二优先级是做推荐,将好的内容在社群里做推荐;第三优先级才是内容创作,引导用户共创内容然后做沉淀。
触点的运营侧重点不同,折射到实操层面,就是我们如何分配精力分配,以及如何招对人来做对的事儿。坦白讲,我个人很享受这种推演和落地实操的过程。
03
私域商业触点,做转化交付
商业触点在三级火箭商业模型里,是做商业闭环,他们更多的是对用户进行精准转化,以及服务交付。
目前,运营研究社的私域商业触点设置,主要围绕我们的产品线展开。针对在线教育产品,有学霸宝宝、社群、营长,其中学霸宝宝主要做学员登记,教务通知;社群主要做教学服务落地;营长主要做学习辅导。
当然,他们的运营侧重点也不同。学霸宝宝,做教务通知,运营追求是稳定性和高效;社群做教学服务落地,主要是学习氛围营造;营长做学习辅导,主要是督学和作业点评,突出专业性。这些侧重点,都是我们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分析得出来的。
私域商业触点里,我们有一个隐藏的,负责线索转化的社群触点——体验营,用于把9.9元线索转化为正价课。
这是我们在2020年做的一个重点调整,为了让我们的私域变现能力更进一步,我们组建了一支有销售能力的社群运营团队。
那些擅长转化的运营,其实是有目标感的人,他更专注,更容易影响到用户。再比如,转化团队是高流转的,在设置提成奖励的同时,也要设置淘汰线,并且提前招聘补位,做好人员流动的准备。
那些高产出的社群运营同学,都是“剩”出来的。另外,做转化就是强执行,就是要激情,佛的人不适合。
私域能带来的机会,我认为会跟10年前移动互联网相当。
它足够大,也足够多样化,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打法。
即便是在同一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竞争优势的公司,私域玩法也会不同,这也正是私域最吸引人的地方。
最后,我再聊聊运营研究社的规划,以及未来商业思考。
所以,未来运营社会把自己的能力边界限定在内容策划和创作、营销上,通过内容来创造价值,用运营来传递价值。
围绕C端运营从业者,继续提供能帮助他们变得更好的内容产品和服务。同时围绕企业客户,提供运营项目外包和人力资源服务,我们认为运营深入产业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今天的内容,也是我尽量从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得出来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