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首席咨询师:秦永方
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照理说医保承担了大部分的看病费用,老百姓应该感觉看病费用是节省的,为何依然感觉“看病贵”?
一、房价贵、学费贵与看病贵到底哪个贵?
1.公益性
人们同样抱怨“三贵”,而对“看病贵”抱怨高于“上学贵、房价贵”,由于国家不同时期的对医院政策不同,医疗服务公益程度和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9年义务教育”也是“公益性”,但是其他教育没有公益性。房屋从房改开始有“公益性”,随着房屋市场商品化,“公益性”逐步失去。医疗服务则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服务行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方面,国家和政府往往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和特殊的行业政策,建国后把医疗服务定位福利性提供由医院实施,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医院的医疗服务从开始的“福利性”逐步转化为“公益性”,从开始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福利性”让人民普遍感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论理性
3.商品性
假如说看病服务、教育、房屋都属于商品,看病和教育是“服务”无形的,房屋是“商品”有形的。教育虽然是无形性,但是看到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作为学生的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落步,只能硬头皮上,再贵也不嫌贵,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房屋看到的现实“物感”,再贵嫌贵也要买,因为孩子要结婚。医疗服务又不同,虽然也具有商品属性,总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吧,人命关天,命值多少钱,无价之宝,如何判定医疗服务价值,这也决定医院的医疗服务绝对不能完全走市场化之路。
4.增值性
“三贵”到底哪个贵?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增值性”,教育贵为何老百姓可以忍受,因为对孩子教育投入在赌孩子技能提升,上班可以获得好的工作和收入,具有较大和潜在的增值性。房价为何老百姓嫌贵还期望房价再涨也不嫌贵,因为房屋已经失去了住的功能,延伸为金融投资属性,买房具有增值性,而且增值性最高。为何老百姓对看病贵感触最深,因为看病是投入不能传承,看病花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资产增值升值。
二、医改为何不能完全解决看病贵?
起始于2009年的新医改,一晃已经十年的光景,为何“看病难贵”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看清看病贵背后隐藏的问题所在。
1.以药补医问题
2.药品不允许二次议价问题
由于药品实行集中统一招标,不允许医院二次议价,议价收益部分涉嫌单位受贿,医院主动降低药品积极性不高,统一集中招标的不规范,不能得到医院二次纠正。
3.药占比考核问题
药占比考核成为医改考核的重要指标,医院和医生为了有效降低药占比,催生了多检查和过度治疗、多用卫生材料,降低药占比问题,催生了看病费用提升。
4.医疗新技术应用问题
医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高昂的进口医疗设备的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客观上也带来了看病费用的增加,推动了看病贵。
5.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问题
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医务人员为了防范医疗纠纷风险,通过过度检查获得证据,推动看病费用提高。更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6.就医消费升级问题
新医改由于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忽视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加之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基本用药从基层起步,没有在所有医院同步推行,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医少药,导致患者就医流向大医院,推动看病费用提升。
7.医院规模扩张就医条件改善问题
新医改方案实施后,不少地方在“十二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再次掀起了规模扩张的旋风,市县级二三级医院则向三甲医院冲刺,成为医改的标志之一,新公立医院改革文件明确要求控制规模扩张,现实情况是医院都在扩张,扩张的结果必然催生看病更贵。
8.人均寿命延长医疗消费升级问题
伴随着老龄化加速,由于人均寿命延长,慢性疾病谱变化,加之人们经济收入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医次数增加,也提出了更高的医疗要求,当然要花更多的钱。
9.医保支付制度缺陷问题
10.医疗收费价格畸形问题
由于医务技术服务项目几乎都是背离价值,医疗收费项目的标准都是偏低,活劳动定价严重倒挂畸形,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疗设备物化定价相对成本补偿,导致过分重视设备检查治疗,出现以技补医弥补医务人员的价值,推动看病贵。
11.医保基金有限性问题
由于我国全民医保制度,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医保为了应对民生,报销水平的提升,医保基金筹集的有限性,决定不可能适应民众对医疗需求的无限性,不能满足医院对收入驱动的无限性。
12.商业医疗保险补充问题
看病贵主要反映在患者看病支出的个人负担的比例过高问题,受制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限性保障能力问题,关键是我国商业医疗保险还不发达,许多大病保险也跟不上社会的需求,“看病贵”这一问题是个社会问题。
13.人民收入增长水平影响问题
看病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问题,人民的收入水平较高,相对来说对看病费用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收入水平较低,对看病费用比较敏感。
三、解决看病贵的措施有哪些?
医改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看病贵是挑战医改成败的重要指标,解决看病贵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财政投入水平是基础
公立医院是实现医疗公益性的载体,政府才是医疗公益性的主体,财政投入水平决定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高低,政府财政投入主要包括投入需方(医保补助)和供方(医院补助),医院作为经济独立运行体,政府投入越多,相对来说对于医疗收入驱动作用就会降低,化解看病贵。
2.分级诊疗强基层是关键
2015年政府陆续推出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文件,“强基层”成为重强音,2019的医改目标提出,将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从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和功能调整完善入手,有效盘活存量,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医联(共)体将会得到较快发,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小兵在基层,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
3.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引领示范
医保支付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结合分级诊疗强基层,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倾斜,加大转诊控制力度,控制无序就医,扩大不同医院就医报销差距,引导患者向基层医疗机构回流。
4.引导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个人需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基本医疗报销解决的是基本医疗保障,基金培育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报销的重要补充,是降低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5.重塑医患信任回归医疗自然属性
“看病贵”涉及方方面面,但医生受伤害最大。如今的“看病贵”这是大家都普遍认为的一个“事实”,所以更应该透过本质去看这个问题,也是国家急需改善的医疗服务体制。重塑医患信任,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让医务人员过上有尊严和面子的生活,回归医疗自然属性,医民之幸
总之,面对物欲横流的如今,老百姓看病花钱会很心疼,嫌“看病贵”是因为前面有“两贵”所逼,医院医务人员也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他们也要面对“三贵”问题。一切贵的根源在哪里?房价贵是所有贵源泉,也是引发经济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所在。期望,只有政府转变靠房地产赚钱的理念,稳定房价坚持“房住不炒”,回归房屋居住的属性,让人们居者有所,让人们不是牺牲几代的积蓄都在为房价贵而拼命,才有可能让人们有更多的闲钱消费,才可能增加更多个人健康消费,提高个人“生命诚可贵”健康意识,看病也就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