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个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可将人生分为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和退休期4大阶段,每个阶段的保险规划也都有所不同,我们要时刻记住这几个保险规划的风水岭。
其次是家庭形成期。此时的家庭责任感逐渐形成,而夫妻双方也正出于收入高峰期和责任高峰期。夫妻对双方、对父母都承担着责任,可选择保障性高的终身寿险、附加定期寿险、意外险、重疾险和医疗险。另外,可以购买适量的两全保险储备孩子的教育费用以及自己年老以后的养老金。建议成年人(有家庭)的组合应为终身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
其三是家庭成长期。这是人生最辛苦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时代。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应当为自己构筑充分的保障。中年人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压力和责任,要考虑家庭、家人健康的双重保障,根据家庭状况选择适当的健康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首选重疾险,同时,需为自己购买较高额的寿险、意外险和特种疾病险,再配合住院险和津贴型保险,万一发生意外,可使孩子和家庭得到经济保障。需要提醒的是,人到中年,鉴于女性的高发病率,中年女性可再考虑购买女性疾病险。建议中年人的保险组合应为重疾险+住院险+津贴型保险。
与此同时,我们在注意这些保险规划时,还可以依据几个原则来做好计划。首先是双十法则,双十法则较为简便,方便易懂,但不太科学与严谨,具体就是家庭需要的保障额度约为家庭净年收入的10倍,而保费支出占家庭净收入的1/10。
其次是生命价值法,生命价值法较双十法则复杂一些,是以估算一个人如果出现不幸将造成的净收入损失,个人未来收入或个人服务价值扣除个人生活费用后的资本化价值。生命价值法需要的是充分确定个人的工作年限或服务年限,估算未来工作期间的预期收入。
最后是遗嘱需要法,遗嘱需要法是从家庭的需求角度出发考虑一个家庭成员出现不幸后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的资金缺口,充分考虑一个家庭的负债、配偶、子女、父母等各种不同时期的不同财务需求,计算出凡是有需求的资金价值,一旦被保险人出了不幸事故,能获取保险补偿用以满足家庭剩下成员的未来人生生活。
李先生,31岁,硕士毕业,IT行业,年收入20万元;王女士,32岁,硕士毕业,大学出版社工作,年收入10万元;去年儿子降生,目前宝宝10个月。
家庭每年日常开支8万元,尚有20万元房贷需要偿还,有银行存款及各种基金24万元;家中老人都有退休金,目前不需要他们资助。
夫妻俩单位都有社保,孩子已上一老一小。此外没有任何商业保险。由于现在教育费用高昂,他们觉得应该给孩子上个教育险;又因为家中有亲戚得了重疾,使他们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
保费计划年支出3万元左右。
产品组合推荐原则及理由:
1.保障全面
根据客户的年龄、家庭、工作、已有保障情况,客观分析保险需求,尽量完善全面。
2.保障额度适当
(1)寿险保障的额度测算公式
应投保金额=家庭未来十年(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的生活费用+教育基金+赡养基金+贷款总额-家庭可生息资产
客户希望考虑未来18年的生活费(至孩子成人),目前考虑孩子未来在国内读大学,觉得至少需要40万元的教育费用,因家中老人的经济状况不错,所以暂不考虑赡养费用,目前剩余贷款20万元,有可生息资产24万元。
按上述公式算下来:应投保金额=8万/年×18年+40万+20万-24万=180万元
根据夫妻二人的收入比例分配,李先生的保额应为120万元,王女士的保额为60万元。
(2)重疾险保障
计算重疾险保障额度时,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治疗费、工资损失、康复费用。
治疗费用主要是考虑社保报销后的自付部分(最主要的是自费部分);而一旦得了重疾,都会给自己2-5年的康复期,康复期间收入有可能会中断或减少;康复费用主要是一些营养品及护工费。
夫妻俩觉得重疾险额度太低起不了什么作用,至少要弥补四五年的收入损失,所以最终确定李先生上100万元重疾险,王女士上40万元重疾险。
(3)意外险保障
意外风险发生后,残疾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会很大。建议购买意外险的额度至少是年收入的5倍。李先生至少100万元,王女士至少50万元。
(4)教育金保险
由于教育金保险属于储蓄类保险,存多存少完全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金的储备有多种方式,而选择保险最主要的是其有保费豁免功能,可以规避大人的风险:当投保人发生身故、残疾或重疾风险时,可以免交后面还没交完的保费,而孩子的教育金不受影响,保险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按期发放教育金,使孩子能够顺利地继续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