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养老金“并轨”是怎么回事?谁会受影响?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会怎么变?
所谓“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完全向企业看齐”,官方语言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并轨”。
其实,早在2014年10月1日开始,两者就已经“并轨”了。2014年10月,国务院发文,《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缴纳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费用,建立与企业职工一致的养老制度。不过,当时设置了10年过渡期,到2024年“并轨”完成。
有“并轨”那就意味着曾经有“双轨”: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实行“双轨”制,二者各行其是。那么,以前的“双轨”制是怎么回事呢?
也就是说,企业职工在职期间要向社保缴费,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水平挂钩。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职期间不需要缴费,退休费就是自己退休时工资的80-90%,还有一定的退休补贴。
这就导致二者之间养老待遇不公平——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地比较晚,而且早期并不规范,很多企业并没有给职工足额缴纳社保,这就导致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相对差;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根本没有缴费一说,退休费跟着工资走,养老待遇显著较高:
举个例子,在工厂当经理的老王,和在政府当公务员的老王,同样辛辛苦苦工作40年,退休前工资都是8000元,但退休金往往相差2-3倍,经理老王只有3000元养老金,但公务员老王却有7000多养老金。这种待遇不公导致了很多负面社会舆论。
因此,国务院下定决心,在2014年推出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并轨”改革,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建立社保缴费账户,像企业职工那样按年缴费,单位交一部分,个人交一部分,缴费的钱进入社保基金;退休后,由社保基金发放养老金,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也向企业职工看齐。
不过,改革预留了10年过渡期,到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正式完成并轨。
接下来,你可能还会问,2014年就开始了养老金“并轨”,那么十年来大家怎么没什么感觉?养老金“并轨”影响到底有多大?
其实,养老金“并轨”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是不同的,简单讲就是老人受影响小,年轻人受影响大。
不过,为了照顾“中人”,政府会将老王2014年之前的工龄也看作视同缴费,也就是说,1990-2014的这24年,老王虽然没有给社保缴费,政府仍将其视作缴费年限来计算养老金。
而且,对于“中人”,养老金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就是说,如果新办法计发的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时候,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
当新办法待遇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其差额会逐年递增发放:
2015年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10%;
2016年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20%;
2017年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30%;
依此类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100%。
而在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2024年10月后退休的人员,就完全按照新办法计发养老金了。
由于“老办法”的计算标准还是停留在2014年的工资水平,因此,近几年的情况,几乎都是“新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更高。
那么,2024年完成“并轨”,对“中人”来讲,其实是好消息,也就是说,可以按“新办法”全额发放养老金了。
举个例子,假设老王按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是5000,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是6000,那么如果老王在2023年12月退休,那么其收到的养老金为5000+(6000-5000)*90%,即5900元,而2024年12月退休的老王,可以收到6000元养老金。
看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了,所谓“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并轨”,就是让二者养老金的缴费方式和计算公式一致:
社保分为两部分,基础账户和个人账户,单位交的钱进入基础账户,个人交的钱进入个人账户:
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则是单位福利,在社保之外,单位和个人另外多缴费,进入年金个人账户,在退休后给你多发放养老金。
其实也不是。虽然公式一致,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代入的数不一样:
(3)最后,年金也存在挺大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年金是强制建立的,财政保障全额缴纳;而企业年金是企业自愿建立,因此,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很少,集中在央企,仅覆盖了3000万企业职工。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100%的有职业年金;但是,只有不到10%的企业职工,有企业年金,这自然就会导致二者的养老待遇差距。
所以,认真回答最开头朋友的问题,2024年养老金并轨,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缴费和计算方式向企业看齐。
总之,对体制内人员来说,并不是坏事,体制内养老金的待遇还是高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