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这是继去年10月,人社部表示要发展养老第三支柱,拟从个人养老金制度和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两个方面展开后,个人养老金制度再度推进。
转瞬间,舆论再次炸开了锅。
看来看去,绝大多数吃瓜群众别说即将发生什么,甚至可以说连当下是什么样子都不太清楚。
关于个人养老金制度,这篇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个人养老金属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是社保中的基本养老金;
第二支柱是六险二金中的企业年金;
第三支柱就是去年人社部提出的两项,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人养老金制度对原有养老金(一二支柱)有什么影响?
企业年金有点小众就不说了,目前已有的基本养老金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统筹账户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得到退休后实际领取养老金后才和届时的统筹账户有关系。
简单的说,第三支柱是一二支柱的补充。
第三,讨论的热火朝天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到底是个啥?
虽然具体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但我们不妨来推猜一下「养老金个人账户制」会演变成什么情况。
首先,推出第三支柱的大背景无疑是养老金承压了。
为什么养老金承压了?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先明确一个概念,理所当然但未必能意识到:
社保(乃至所有公收)的本质是转移支付。
一个是空间上,把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开支到经济不发达地区;
还有一点,是护尾转移支付(自己想到的词,不是什么术语)。
经济发达到经济不发达,体现到个人层面就是中高收入转移到尾部低收入人群。
或者再说明白一点,社保是现收现付制,统筹账户的钱,是转移给谁了?
没错,是转移给最弱势的尾部收入人群了(屏幕前的你大概率不是,这部分人群别说知乎,支微抖快都不一定能用利索)。
为什么要有护尾转移?
因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吃饱了撑的可以慢慢教育,但吃不饱穿不暖就不要指望有什么文明礼仪可言。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共同富裕,这些并不是什么口号,而是关键节点的优质措施。
而且,(如果不是心比天高)未来会更好。
但现在有个问题,年轻人越来越少,可供转移的量也越来越少,于是护尾力度也呈颓势,原本能互助二八原则中的那80%,而之后可能只能顾及到尾部的50%-60%。
一方面是养老金替代率,一方面是覆盖力度。
所以,得让一部分人尝尝新型螃蟹了。(哪怕这个新型螃蟹也是舶来品,舶着舶着没准就归化出破局点了。)
美丽国有两种很普遍的养老保险制度:401k(企业退休金计划),IRA(IndividualRetirementAccount,个人退休账户)。
这两种账户拥有某种程度的税费优惠,可以自己操刀投资一些指定产品,更细节的内容可以多问下或者多搜下。
现在要建立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要找人吃螃蟹、顺便试图解决一些压力。
而且毫无疑问,这次改动需要匹配一定的投资能力,目测到落地的时候又是卖理财课割韭菜的狂欢。
一般来说,号称所谓通过理财年入百万的人,都是通过教人如何理财而年入百万(俗称智商税)。
跟多少年前通过教人月入过万实现(卖课费)月入过万如出一辙。
有买过理财课但是发现毫无作用的可以点个赞或者留个言,我们测一测这行业到底有多大的铲子空间。
继续说回新型螃蟹。
个人养老金制度,无非就是多了一个账户,这个账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目前看其实就是个税减免,以及可以自己操作买理财、年金、基金等)。
原来提高养老基金总额有两种方式,一是提高人群总体收入,二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现在来了第三种,高税部分的“储蓄”充值。
啥意思呢?个税税率是3%-45%的累进型税率,绝大多数人是摸不到起征点或只能够到3%这档税率的。
对低收入人群而言,基础的社保甚至都不堪重负,只能维持基本生存,攒不下钱也顾不得未来,所以这个功能对低收入人群没什么意义。
但对高税率部分,尤其是45%等高档次有一定意义,但是也多少有些“鸡肋”。
因为年度上限才12000,即便给出免税优惠一年也“仅”多拿5400,对真正的高收入来说意思不大,当然这也意味着该政策不是让高收入人群偷鸡的。
但对中高档收入群体(比如码农等互联网大厂员工)而言就有点说头了,即便是45%的个税免了,可要到几十年后拿回本金,就算20年50%收益率好了,年化2%出头,这…多少有些鸡肋。
所以账户可能能拿去投资,甚至有一些专属产品。可能会有一些特供产品可供选择,比如像信托那样有100万起步门槛的产品、或者能DIY一个分级基金(只是比如);
当然,目测高风险的选择会受到限制,比如限制仓位、账户亏多少会被强平,入选的基金回撤超过一定幅度(比如50%)或者瞎搞出乌龙(尤其是银行理财)必然被拉黑。
所以该政策真正利好的是三类人,一是不到10年就要退休的中高档收入人群,二是有一定理财能力的余粮新中产(比如码农),三是原本就不差钱的超高收入群体。
真相可能有点没意思,即将落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说跟低收入人群和中等偏低收入人群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顺带一提,绝大多数自以为是低收入人群的中等收入人群,典型代表是家里没矿的沪漂和勉强上房贷的新中产,其实是作为整个社会福利的被“抽丝剥茧”着的“奠基者”。
其实,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如字面意思,含义就是“(有质量的)养老还是要靠自己”,经过疫情这个天灾所衍生的人祸次生灾害的洗礼后,大多数人应该已经看开了:从来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包括但不限于和平、生命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