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受害人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民警发动其亲属、朋友反复劝说,好不容易才将张阿姨请到了派出所。“照目前情况看,你肯定是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因为你转账的资金账户涉嫌诈骗,外地已有受害人向警方报警。”送桥派出所民警将情况告知张阿姨。
民警揭开养老诈骗内幕
受害人表态再不转账
“没错,前几天你能收到对方的打款,可后期的风险无法预知”“外地已经有受害人向警方报案了,就是你打款的这个账号,涉嫌电信网络诈骗”“你现在被骗损失了1600元,再执迷不悟的话,后面损失会更多”……民警耐心劝说张阿姨,告知其民政部作为国家机关,不可能向群众推销所谓的“养老保险”。此外,根据张阿姨出示的对方发来的信息等,民警凭借“火眼金睛”发现所谓文件上加盖的公章都是伪造的。
几位民警轮番劝阻,让张阿姨心服口服,很快她的手机上再次收到反诈预警信息,“对方的账户涉嫌电信网络诈骗,已被冻结。”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中,就有你遭遇的这种‘养老诈骗’,所谓的低投资高回报,你看中的是利息收益,而骗子盯上的是你的‘钱袋子’。”民警耐心劝解开导,张阿姨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民警紧盯线索不放,继续对该案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不法分子以“新型养老政策”为诱饵,向受害人宣称购买一次性“养老保险”,仅用一个月就能收回本金、获得高额收益。“被害人生活有些拮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贴补家用,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中老年人这样的心理。”民警分析,不法分子让受害人尝到一点甜头,下一步很可能诱导受害人加大投资,如果受害人一意孤行不顾警方的劝阻,很可能倾家荡产。
在送桥派出所内,张阿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她向民警保证,“我再也不给陌生人转账了,不会再有下次了!”
小心披着“养老”外衣的4类骗局
请认清高额利诱背后的巨大风险
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骗取公私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养老诈骗。近年来,以“养老”为名实施诈骗的行为时有发生。“预售养老床位”“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产品”等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
如何防范养老诈骗呢?民警揭开了4类常见的“养老诈骗”的套路。
第一种是提供“养老服务”骗局。骗子通过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预售养老床位等手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涉嫌合同诈骗、普通诈骗。
第二种是投资“养老项目”骗局。主要表现为以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点、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等方式,涉嫌诱骗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第三种是销售“养老产品”骗局。骗子通过提供免费旅游观光、情感陪护、虚假宣传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会议营销、养生讲座等方式,诱骗中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
第四种是代办“养老保险”骗局。主要表现为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虚构或夸大保险项目收益,隐瞒保险理赔真实程序,设置陷阱,诱导消费,涉嫌合同诈骗;有的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为由,收取中老年人的材料费、好处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受害人交纳的保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