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春运。年味渐浓,家人盼归,越来越多人踏上回家的旅途。1月8日最新消息,春运首日全国发送旅客3473.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8.9%。
高铁、航空、自驾等出行方式虽然多样,但风险保障不可忽视,平安顺利到家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不论是选择“海陆空”哪种出行方式,交通意外险都可以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
高铁转客车、飞机转高铁……春运期间,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往往多样化,相较于保障范围较为单一的火车意外险、航意险,综合交通意外险则更抢眼。有的保险公司推出了空铁联运险、综合交通工具意外险,如空铁联运险则可以实现航空高铁全覆盖,有的保险保3天行程,可保多次航班、多次高铁,保障旅行意外死亡、伤残,并且高铁到达延误30分钟赔50元,航班到达延误4小时赔付200元。
也有保险公司推出了综合交通工具意外险,低至3元起,1-80岁均可保,覆盖地铁、出租车、客运轮船等交通工具,投保次日生效,保障期限为一周。不过,要想获得全方位的保障,需要投保该款保险的升级款或尊享款,才可以享受最高航空意外身故/伤残的1000万元保额和火车意外身故/伤残的300万元保额。
还有可以定制保障天数的旅行保险,有平台在售的旅行险低至每天1.5元,该款保险除了意外身故或伤残有20万元的保额,还包含随身行李物品损失赔付1000元的保障责任。也有的旅行保险可以保障在旅途过程中的食物中毒医疗、意外住院津贴、银行卡盗刷等。
“保险的设计与出台,可以预防风险发生后造成的不可承受的后果,可以解决出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给人们以幸福与安全的保障。”对于春运期间出行配置保险的必要性,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及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表示,春运人员流动大,意外事件出现的概率相对也会增多,买针对性强的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不必盲目追求高保费、高保额
一般而言,各类交通意外险会分为基础款和升级款甚至还有豪华款,根据方案不同,保费也有所不同。那么,春运期间出行,怎样结合自身需求配置保额?
“对于人身伤残或身故的赔付,多少保额适合,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收入损失计算或者按自己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来计算,如果注重全残、身故这两方面的保障,可以考虑配置定期寿险等险种来‘提升身价’。此外,一般医疗或财产损失险,属于补偿型或报销类,保额过高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毛艳辉表示。
毛艳辉进一步表示,从保险定价的角度而言,纯风险保费等于事件发生的概率乘以单位风险发生损失的额度,对于风险发生的概率一定的情况下,保的额度高,保费自然贵。但对于这类特定时期或环境下的意外险,发生的概率相当低,比如航意险发生的概率多数是以百万分之一来计算的,提高保额,对于保费的影响并不大。很多保险保费贵出来的是附加了一些额外的服务以及责任等,这就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当一次“懒人”,照抄他人的保险方案同样不可取。毛艳辉表示,如果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这就需要注意,别人的风险和家庭责任与自身的未必一样。
“一是,有一些第三方售票平台的险种,未必是足额或者有针对不同客群的实际需求。二是,除了自驾、为了避免拼车过程中造成的伤害,需要额外备足驾乘意外险以及有针对性的险种。”毛艳辉说道。
假期出行,各种食品安全等安全问题会带来就医或住院等情况。对此,毛艳辉表示,在购买意外险的同时,还可以加购带医疗性质的意外医疗或者住院医疗。不过,这类医疗险一定不能有就医地(或异地就医)和就医医疗机构等级的限制。对于春运保险配置的建议,毛艳辉还表示,无论到哪里,为何目的,春运外出的人还可以配置与自己外出天数富裕出三到五天的旅行险。
旅客在投保时虽然可以从人身意外、紧急医疗、财产保障、个人责任等多个方面选购保险,但保险聚焦于事后补偿功能,平安春运更需要我们做好自己的安全责任人。“保险不是万能的,也不能因为有保险而忽略风险,仍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毛艳辉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