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参加医保?医保缴了费却没用到是不是亏了?为什么居民医保缴费金额越来越多?每年到了城乡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一些在“参保”和“不参保”之间徘徊的居民,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参加医保?医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那城乡居民医保到底能减轻多少家庭负担?记者走访西安市医疗机构了解真实案例。
记者采访时,代女士刚在医院交完费,看着结算单,她说,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不能保证不生病。以前她也抱过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病痛找上门,可家里孩子坚持要给她参保,患病后才发现医保的实惠。“这个病太费钱了,要是没有医保,就算把家底掏光了也治不起啊。”代女士说,为了看病就医把家底掏空,还得求助亲朋好友或者网上众筹,这样的人她在生活中也见过,而她因为参加了居民医保,虽然不幸患病,也有医保来保障。“有了医保,现在敢治病,也有信心治病了。”代女士说。
代女士因为生病享受了医保待遇,用到了医保,可如果参加医保缴了费却没有用到不就亏了?对于这个说法,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认为,国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是实施互助共济,用大家一起出的钱帮助生病的人抵御医疗费用风险。“医保对于每个参保人来讲都是公平的——只要参加了医保,在生病的时候就能够通过医保获得正常合规医疗费用的报销。”
生了病,有医保确实好,可如果年龄不大,身体较好,是不是就可以不参加医保呢?
“国家为了防止人民因病致贫返贫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医保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包括后续的大病保险,都是给居民参保人设置的医疗保障。对于参保人来说,正是由于有了医保,才很少出现击穿整个家庭的大病医疗费用支出。”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说,作为属于基本医保的居民医保,它一视同仁为所有参保人提供应有的报销,就算患有大病或者慢性病,也不会因此需要额外付出金钱,而是由医保承担风险,用300多元保障一年的医疗费用支出,在规定范围内,无论花费多少都可以正常报销。
按照国家规定,今年居民医保的缴费标准是1020元,其中有640元由财政进行补贴,每个人实际的缴费金额是380元。“380元折合每个月31.67元、每天1.04元。每天一块钱,公交车都只能坐个单程,但这一点点钱,确实撑起了一年的医疗保障。”党先生说。
根据《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参加居民医保人员享受待遇21.57亿人次,而2022年参保的居民有9.8亿多人,这相当于每人在当年享受待遇2.2次;次均住院费用8129元,居民医保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68.3%,也就是说,平均每次住院,参保患者都能获得几千元的报销。
医保“涨价”因为啥?
生病再参保行不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新医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再叠加物价上涨因素,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在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和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的合理调增,可有效支撑制度功能的长期稳定发挥,从而切实减轻参保患者的就医负担。“其实‘涨价’不是医保本意,而是因为医疗费用也在增加,要相应提高医保筹资水平,以保证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说。
根据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2022年五年间发布的数据,城乡居民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577元、7049元、7546元、8023元、8129元,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财政补助力度的加大和个人缴费标准的提高,则有力地支撑了参保群众医保待遇水平的巩固和提高。
原标题: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值不值?参保市民算了笔账——“每天1元钱,撑起一年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