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个例,近期,有多名投资者向第一财经记者反映,被监管叫停的“首月0元”保险,又以“首月0.6元”、免费赠险等形式卷土重来,被广泛推广,不少投资者被误导,买入了远超预计金额的保险产品。
“首月0.6元”营销噱头再起
9月9日,根据多名投资者提供的信息引导,第一财经记者点击进入一家名为“星火保”的在线平台产品推广页面,该页面代销的某款百万医疗险产品中,首页醒目处标注着“年度保额600万元”“6毛/月”等宣传标语。左下方费用测算板块显示,该产品仅需0.02元/天,折合保费0.6元/月。
记者实测购买这类保险产品发现,在其网络销售过程中存在多个不规范之处。
在记者实测过程中,该页面并没有展示这款产品的费用清单和具体保障内容。而根据原银保监会2020年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规定,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或详情展示页面上应包括保险条款和保费(或链接),应突出提示和说明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并以适当的方式突出提示理赔条件和流程,以及保险合同中的犹豫期、等待期、费用扣除、退保损失、保单现金价值等重点内容。
但在“星火保”平台上购买上述百万医疗险产品时,其客户告知书、互联网保险客户适当性评估问卷、服务协议等16个关键文件仅以链接形式存在,客户可一键勾选“已阅读”,并不需要逐一点开阅读。
另外,部分保险产品的实际保费可能并非0.6元/月。记者在实测过程中虽然没有实际购买上述产品,但一名在今年6月购买过“星火保”某款产品的投资者王婷(化名)告诉记者,她购买的产品宣称0.6元/月,实际每月扣费14元,0.6元仅是首月优惠。
一位互联网保险人士告诉记者,“首月减免”是许多互联网平台惯用的营销套路,但是用在保险这类金融产品上争议很大,有较大的合规性风险。另外,首月虽然只有几毛钱,但保险一般都有一定的等待期,这意味着首月交的保费本身“含金量”也不大。
免费赠险?“魔方业务”的连环套路
除暂时熄火的“首月0.6元”产品外,记者注意到,一些机构还利用免费赠险诱导客户升级保险额度。
据保险人士介绍,业内将这种通过免费赠险或以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保险来获客,进而引导客户“升级”保障或投保其他保险的行为,称为“魔方业务”。
第一财经记者从“星火保”的一篇公众号推文跳转后进入一款保险产品的推广页面,宣称可以凭手机号免费领取赔付金额100万元的家庭意外险。
在点击“免费领取”后,该平台短暂出现了一秒左右领取成功的页面后,强制弹出另一款防癌险产品。而此时投保人还以为正在进行此前免费领取的步骤,匆忙中进行操作,购买了所谓的“升级”保险产品。
监管从严
早在2020年,原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已就“首月0元”“首月1元”等欺骗投保人问题,对多家保险公司、经纪机构予以通报和处罚。
同日,监管部门还发布了《关于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关风险的提示》(下称《提示》),要求在销售时应对产品的免赔额、免赔责任、赔付比例、退保约定、保费缴纳方式等重要内容向消费者进行清晰告知和提示。不应使用“保费低至(最低)X元”“每月X元起”“保障高至(最高)X万”,以及“低至(最低)”“起”“高至(最高)”等词汇进行不当宣传。
监管三令五申之后,此类业务一度收敛并在市场难觅踪迹。
“部分中小型保险经纪机构客户积累不多,又都是代销产品,也基本没有用户黏性,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分一杯羹,可能就会剑走偏锋,采取这类手段揽客甚至误导客户。”上述人士称。
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保险的优势在于购险快捷方便,但不可过多省略必要步骤或打造营销噱头吸引流量,盲目追求销售规模。长期来看,机构在产品或营销方式创新的同时更应注重合规底线,不可一味拼流量来谋求短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