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正月初七,立春。春来了,上班的日子回来了,可年味还在,还让我们意犹未尽。
年夜饭、压岁钱、全家福、祈福香、红灯笼……体验和享受这些各具寓意的习俗,是我们的春节。
执勤、巡逻、帮困、除险、坚守……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守护着家家户户的平安、幸福与祥和,作着这些默默无闻的付出和担当,是他们的春节。
在过去的七天春节长假里,记者也利用回家或外出过大年的机会,走进基层、贴近一线,用他们的纸和笔、眼睛和镜头,找寻着并记录着那些带着年味的平安细节。
法喜寺里许下新年愿望
老警护众生
灵隐景区里香火鼎盛
老陈为晕厥的老人送上热开水
记者王志浩文/摄通讯员李勇张丹
春节期间,杭州灵隐景区里,香烟缭绕,梵音阵阵。市民游客满怀着对鸡年的美好期待,来到这里“烧头香”祈福。这里每天的客流量达数万人次,但从进入景区到安检、检票、游览,一切都井然有序,因为在各个关卡,都有民警、志愿者、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
杭州景区公安分局民警陈永明的岗位,在上天竺法喜寺执勤点,这里每天的客流量有1.5万人次,外地香客团队特别多,经常有六七百人的团队鱼贯而入。大年初三,我赶到那里时,法喜寺里人头攒动,陈永明一脸严肃,“上香的人多,安全是第一位的,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老陈告诉我,这几天他自带敏感体质,“只要哪里有人嗓门响一点,我就赶紧过去看看。要是有纠纷,立马调解。”几天下来,老陈的嗓子明显沙哑了:“大过年的,要让百姓过得平安开心。嗓子哑了了没关系,还更有磁性呢!”
上午10点左右,来自江苏苏州香客团队中的一名六旬老人突然昏厥,正在维护秩序的老陈见状,一个箭步冲上前,和旁人一起扶起老人,并嘱咐寺院工作人员端来热开水,让老人喝下。少顷,老人苏醒,连声道:“阿弥陀佛!好人,好民警,阿弥陀佛!”
老陈家中的好民警可不止老陈一个,他的儿子和儿媳也都是民警,去年G20杭州峰会安保中,老陈这“一家三警”拿回了3个三等功。
更让老陈高兴的是,就在腊月28,儿媳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老陈乐不可支,执勤的脚步也更轻快了。
“想不想孙子?”我问老陈。“当然啊,我那胖孙子可爱啊,我恨不得捧在手里不放啊!”说起孙子,老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偶有工作空闲时,他便掏出手机,看一眼孙子的照片,忍不住嘴角上扬。见到年轻民警,老陈也会忍不住打趣道:“我现在可是爷爷辈的民警啊!”
春节,祈福纳祥,是国人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在悠扬的钟声中凝神静思,在袅袅的香火中祈求安康,老陈说,他许下的新年愿望是:“孙子茁壮成长!我么,做好所有对得起这身警服的事!”
黄鹂社区里的新春风景
值夜“红袖章”
陈根明(左)与徐安芳(右)夜巡中
见习记者裘怡晨文/摄通讯员贺赛平
对于宁波北仑区霞浦街道黄鹂社区的近2000户居民来说,社区新春夜巡队已经是他们的一道“新春风景”了。夜巡从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五开始至次年正月十五结束,为期1个月,这支由党员牵头、热心居民参与组建的义务夜巡队,已走过了10个年头。
1月29日,大年初二晚上8时,黄鹂社区里天兴嘉园、锦港佳园、美好家园3个小区的6名夜巡队员准时出发,开始他们历时3小时的巡逻之旅。我也跟着天兴嘉园的夜巡队员戴慧珍、陈国萍出发了。
“小区早在2012年8月就装了摄像头,但我们仍然会仔细检查小区的每个角落,关好每一扇单元门。”陈国萍说,“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让居民过个安全年,是我们新春夜巡队员的责任。”
晚上9时,我来到隔壁的锦港佳园。当值的张普耀和张凤仙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巡逻,正准备开始第二轮巡逻。
张普耀是10年前牵头成立新春夜巡队的老党员之一,“那是2006年底,我记得很清楚。吃了晚饭出来,小区里黑得一塌糊涂。盗窃案也时有发生。这怎么过年?”
张普耀笑着告诉我,10年前,她女儿还在读大学,如今,她已经做外婆了。虽然家里多了一个2岁的外孙女需要照料,但她夜巡的脚步并没有停。据了解,这10年来,新春夜巡队当值期间,黄鹂社区内没出过一起盗窃案件。
晚上10时左右,我来到美好家园小区的夜巡队值班室。当值的陈根明和徐安芳是一对夜巡了10年的老搭档,陈根明今年65岁,徐安芳今年73岁。喝了几口业委会成员为夜巡队员准备的热开水,陈根明和徐安芳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们的第三轮巡逻。
巡逻途中,陈根明对我说起了小区这些年来的变化。“以前晚上10点多,陆陆续续有人喝完酒回来了,醉得一塌糊涂,下了车以后找不着家在哪里。”陈根明笑道,“我们大家都是邻居,熟悉得很,知道他们住在哪一幢,一般看到这样的,就给扶着送回去了。”
“不过,这样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徐安芳接下话茬,“开车的人不喝酒了,其他人也喝得节制起来,注重养生嘛!”
陈根明告诉我,10年来,新春夜巡队的人数由最初的45人变成了如今的90人,包括退休党员、棋牌室老板娘、在校大学生等,他们在值班期间,不仅承担夜巡任务,还为小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比如疏通水管之类的。正好路过身边的小区居民孙师傅搭话说:“这么多年了,我们一到过年,就想到这支队伍,安心!”
我问年过七旬的徐安芳,晚上巡逻,身体吃得消么?徐安芳挺了挺腰板,骄傲地说:“你别看我年纪大了,我力气可比有些年轻人还大,嗓门也大着哩。再巡几年也没问题!”
“敬业服”在身
消防中队里的除夕夜
消防官兵下车开始步巡
记者陈立波通讯员余昌龙马佳佳
除夕夜是全家团员的日子,吃年夜饭,看春晚直播,扫“敬业福”,抢红包……这或许是寻常百姓家的过节方式,但对消防官兵而言,除夕夜注定不一样。这一天,官兵们虽安排了年夜饭,但却得“错时”就餐;也看了春晚,但往往时断时续;有标配的“敬业服”,只是一穿上身,就得随时出警。
除夕夜,我在上虞消防大队虞南中队,和消防官兵一起过年。
虞南消防中队是2016年新成立的合同制中队,整个营区都是全新建造。除夕夜,这里的景象热闹了不少:大门口悬挂着两个大灯笼,营区四周的树枝上挂满了红灯笼,电视室的桌上摆满了各色零食……
挂完灯笼后,郑裕杰迅速赶到厨房,为做饭的战友搭把手。
除夕的厨房里很热闹,消防员们正有条不紊地洗菜、切菜、装盘;灶台上则摆上了虾、蟹、鱼、肉等各色食材……傍晚4点半,就餐铃声响起,2列消防官兵迅速在食堂门口集合,准备就餐。
“以往吃饭通常是在下午5点半,中队在除夕特意安排了‘错时制’就餐,因为今天比较特殊,一般到了正常饭点,烟花爆竹就会响起,早点就餐是为避免出警延误了饭点。”中队长助理姚奇锋说。
入座后,姚奇锋特意拿了超大瓶的可乐,挨个给战友送上祝福。“这里所有的战士都是第一次在中队过年,希望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工作生活。”姚奇锋告诉我,自己已经入伍16年,只在2010年结婚那年的春节回了家,其余的15年春节都是在中队过的,对于战士们春节不能回家的心情有切身体会。
晚上8点,消防员们陆续落座观看央视春晚,正当看得起兴时,对讲机里传来了排长薛荣的声音,“二组人员集合,外出巡逻。”
没有犹豫,战士们冲到车库拿起头盔便迅速出发,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薛荣说,虞南中队所辖大部分是乡下,留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巡逻任务比城区中队要重。
午夜12点,当零星的爆竹声密集起来时,薛荣下意识地检查了一下对讲机,所幸一直到爆竹声停歇,对讲机里也没有传来警情。
“希望2017年能一直这样平安下去。”薛荣坦言,这是他入伍以来最平安的一个除夕夜。
当晚,薛荣和战友回到了中队,和其他战士一样,入睡时,他依然悄悄地和衣躺下,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空中安全从地面做起
动人“熊猫眼”
车巡
记者陈佳妮通讯员张经辉
春节,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
同样的,每年此时,航站楼派出所的民警也鲜少能和家人一起吃上年夜饭。陪伴他们跨年的,是起起落落的飞机和行色匆匆的归人。
大年初一中午,我拖着行李,来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准备乘坐下午的航班去往天津。通过层层安检,我进入了旅客出发大厅。在这里,警灯闪闪,执勤民警随处可见。
大厅9号门的对面,便是航站楼派出所。趁着候机的空当,我来到航站楼派出所感受这里民警的日常,并见到了第三警务组的警队长、派出所法制员张瑨。
自从2008年来到航站楼派出所,张瑨的每一年春节都在岗位上度过。今年也一样,大年三十正好轮到他值班,早上7点,他便赶到派出所,开始忙碌。
尽管大年三十还没出现出行高峰,机场当天的人流量只有5万左右,但张瑨和同事并没有因此空闲下来。
当天上午,张瑨处理了2起旅客携带打火机坐飞机的警情,调解了1起纠纷;下午则在巡逻和解决旅客求助中度过。傍晚,他和15名同事的年夜饭吃得也极为仓促:有人在机场食堂打了快餐,有人在监控室里泡了泡面……年夜饭后,他们依然坚守,直到大年初一凌晨2点,最后一班航班降落。稍事休息后,他们又要上岗了,因为新一天最早的航班是早晨6点。
就在张瑨离开没多久,另一名圆脸的民警同样顶着一双“熊猫眼”地走进了派出所。闲聊几句后,我才得知,这位叫凌御霄的民警,凌晨为了抓逃犯,才睡了2个多小时。大年初一凌晨5点,他根据指挥中心指令,在机场安检处成功截获一名网上逃犯。办理完所有手续,天已大亮。
航站楼派出所民警们的努力,用数据说话更明了——2015年,航站楼派出所共处理行政、治安案件455起,去年则降到了360起。
下午,我如期登上了前往天津的航班。机舱里,旅客们多半是眉飞色舞、喜形于色的。这让我想到了张瑨和他的同事们的“熊猫眼”。平安的旅程,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这大约是最动人的“熊猫眼”之一了吧。
回到鉴湖上的村子
清水鉴笑靥
清水闸大桥上的风景
记者王索妮文/摄
小的时候,过新年是我最期盼的,盼着崭新的衣服、可口的年夜饭和响亮的爆竹声;长大以后,物质上丰富了,对过年却渐渐无感,有时除了烦恼徒增的年岁,我也会寻思:“年味究竟去哪儿了?”
不过,这个疑问在正月初一通常是消失的。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随母亲回她的老家——绍兴东浦镇清水闸村。有人说,年味就是人情味,那么,在清水闸,就有着浓浓的年味。
1月28日,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吃完象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的汤团和年糕后,我们一家人照例驱车前往清水闸拜年。沿着绍兴胜利路一直往西行驶,当瞥见几位头戴乌毡帽的老人站在街边拉家常时,我就知道清水闸村到了——市区已经鲜有人戴乌毡帽了。老人们的身边不时闪过几个打扮洋气的大人和衣着喜气的孩童。
清代著名文人李慈铭在《答樊增祥》中以“两岸朱楼清水闸,四围翠峰跨湖桥”描绘当年清水闸村民居的韵味所在。听长辈们说,清水闸村在胜利西路没通之前,是一个十足的乡野小村,四面环水,被称为“圆渡”。而今,清水闸村北临胜利西路,东边隔水与壶觞村相望,西面直通著名的柯岩风景区。
作为鉴湖中唯一一个建在湖中岛上的小村子,清水闸的一汪湖水是最让人牵挂的。懂事之后举家搬到城里,我仍常听母亲念叨以前家门前的那湖水在她年幼时是多么清澈,不仅家里的饮用水直接取自湖中,夏天一到,只要有人招呼,村里的男孩们就会“扑通扑通”跳下水,或游泳戏水,或捉虾摸螺蛳。我母亲胆子小,不敢下水,只敢远远地靠在门边看众人玩水,但也觉得开心。鉴湖水对他们这代人来说,承载的是快乐自由的童年时光。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村里人搬到城市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搬进清水闸过上租客的日子。当再次走进这个小村庄时,大伙儿发现,这里的湖面也有了绍兴大多数河道的“通病”:在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农业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水面漂满各种杂物,网箱、箔桩密布,水草、水葫芦疯长,严重的时候蔓延至整个湖面。前几年的官方数据显示,这里的水质为劣Ⅴ类。看到寄托着众人思乡之情的鉴湖水变成这副模样,大家不免伤感。
不过今年,我和家人发现,村里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这可离不开“五水共治”的功劳。2014年,东浦镇先后开展了沿线7户畜禽养殖户、244亩水面养殖的清养工作,同时对清水闸村、壶觞村两村1300户农户及全部公厕开展污水纳管。自此,畜禽养殖废水、渔业养殖污水、农村生活污水不再排入鉴湖水,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东浦镇继续加大对鉴湖的整治力度,对清水闸、壶觞两村进行沿河立面改造,总立面改造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为了改善水质,2016年,鉴湖东浦段河道清淤工程全面推进。所有这一切,只为还鉴湖本来面貌。
绍兴的历史绕不开水:大禹治水,东汉马臻筑湖,西晋贺循开凿运河,明代汤绍恩修建三江闸……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中,到处留着水的印记;如今的绍兴依旧绕不开水,街随河走,河随街流,“三山万户巷盘曲,百街千桥水纵横”;绍兴的经济发展更绕不开水,酒缸、酱缸、染缸,缸缸都和水有关……说到这里,相信即便不是水乡人,也能感受到绍兴在治水上的迫切程度。而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每个大年初一,能一大家子人平平安安欢聚一堂,能望见不远处的鉴湖水如旧时那般晶莹清澈,便是最大的心安。
新昌保护古村落留住文脉
悠然见南山
记者俞评通讯员石冠平文/摄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天姥山北麓幽谷中,李白曾留下过屣痕的唐诗之路上,坐落着一处低调如路边野花的历史文化遗存——新昌县儒岙镇南山村。这是个有着逾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越为首,剡为面,东南为眉目”,南山即为“眉目”之所在。据《绍兴府志》记载,元代南屏王氏的先祖来到南山,在此卜筑而居。这里同时也是徐霞客古道的重要节点。明代王阳明、文徵明、徐渭等一代大家与南山人结盟会友、品茶赋诗,留下了许多佳作。
此地经千百年山水涵养,风光秀美如一画一屏,古有马潭绿藻、翠屏奇石、蛇龟扶玉等南山八景;民风淳朴如一石一木,耕读文化自成一脉,清官名士历朝辈出,家和邻睦世代相传。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悠然见南山”之“南山”虽非吟诵此地,但得陶令山水诗之遗韵者,此南山也!
大年初四,我来到南山古村寻访。但见这方乡土绿树掩映、溪流琤公式,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引朋唤友,处处透着浓浓的年味。村干部告诉我,由于地处深山僻谷,古村幸运地躲过了兵燹和“文革”劫难,文物古迹保存得相对完好,现存的怡山堂、集庆堂、燕翼堂、寿山堂等古民居,以及双井、永安桥等古建筑均为有明确文献记载、传承脉络清晰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这些古民居、古建筑构造奇巧、做工精美,集中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才艺。2015年,南山村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历史文化名村,县里拨出1000余万元专款用于古村的抢救性保护。目前,古民居、古祠堂保护正在规划设计中。为留住文脉,留住乡愁,南山村还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作坊、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做香囊、纺棉花、打年糕、编草鞋、酿酒、织带、染布、制豆腐皮和晒榨面等三十多项传统手艺得以挖掘、传承。
南山人崇尚“孝悌”“敦睦”文化,谨守家规祖训,和睦相处,择善而从,极少发生偷鸡摸狗、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治安违法事件,是远近闻名的“平安村”。采访中,我有幸赶上了村民王三燕一家拍摄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她笑吟吟地告诉我,他们正准备给老爷子做九十大寿,一大家族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三四十号人难得聚在一起,过了个合家欢乐的团圆年。
南山村至今仍活在拓荒者的怀抱中和气息里。这里的主人精心呵护着传统文化的密钥,对于商业旅游开发保持适度的谨慎,发展文创产业、民宿经济与保护文物古迹相得益彰,使得古村落甚少现代印记,将先民的生存方式大体作着原生态的呈现,让人隐约可闻宋元明清的烟火味儿。一位来此地采风的杭州摄影师对我说,后人应该对文物古迹或文化遗存抱持敬畏之心,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太岁头上动土”,用现代技术和物件“修旧如旧”也是对古文化的掺假和不敬。我深以为然。不以保护而单纯以拉动旅游经济为目的商业开发,对于脆弱的古村落而言,那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南山村人做到了、做好了,我由衷为他们点赞!
走街串巷守护古镇街区
志愿者大妈
平安巡防
记者高敏通讯员胡丹张华
大红灯笼高高挂,喜气洋洋过大年。在古镇塘栖,浓浓的年味裹着冷风,在热气腾腾的粢毛肉圆、排队成型的酱肉腊鸭、金光闪闪的大元宝中扑面袭来。
大年初一晚上6点多,68岁的高顺芝吃过晚饭,碗筷也没来得及收拾,便匆匆赶到了水北社区办公室。她是社区里的退休老干部,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报名加入了平安志愿者队伍。这一晚,我和高大妈、水北社区副主任钱钰、景区警务室中队长张华等人组成了一支平安巡防小分队,一起走街串巷。
尽管已经是晚上7点,水北老街上还是人头攒动。“水北社区,准备巡逻!”作为领队的高大妈通过对讲机一声高呼,平安巡防小分队风风火火地出发了。厚外套外面套着反光背心,手臂上别好红袖章,一手灭火器,一手手电筒,这些都是每个人夜间巡查的“标配”。高大妈手上的对讲机则连着其他社区的平安志愿者,万一出现紧急状况,互相之间都能叫得应。
“大年初一还来巡逻啊!”人群中,不时有人和高大妈打招呼。因为是“老熟人”了,无论是经常来逛街的居民,还是常年在这里做生意的商家,都认得这位精神矍铄的热心大妈。
混脸熟只是基本功,关键警觉性要高。高大妈说,水北社区范围大,辖区内有不少地方和其他社区、其他地市处于交界地带,隐患还是不少的。
晚上8点多,我们巡逻到塘栖镇里仁北路新华丝厂90户宿舍。这里早些年是新华丝厂的工人宿舍,现在工厂倒闭了,曾经的宿舍也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
春节期间,好多外地的打工者都回家乡过年了,只有少数几户人家还亮着灯。昏暗的路灯下,有几辆电动车胡乱地停放着,当我们还在东张西望时,高大妈一眼就看出有人从楼上拉出一根长长的电线在给电动车充电。
我立即跟着高大妈上了二楼,敲开住户的门。“你的电动车是不是放在楼下充电?”高大妈问道。
“刚加班回到家,电动车没电了,打算充一会电。真不好意思啊!”电动车主人是一名红衣女子,见平安志愿者上门解释道。
“电瓶车不能随意停放在楼道里,最好能整齐停放,不要把路堵住了。”高大妈继续提醒说。
“好的,好的。”红衣女子答应后,便马上拔了充电器。
从新华丝厂90户宿舍出来,我们又转到了另一条小路上,四周静悄悄的,路灯把志愿者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突然,我注意到我们中间多了一位老大爷。
“这是我老伴儿。”高大妈有点难为情地对我说。春节是团圆的时刻,看着高大妈和老伴儿一起走在路上,我的心头暖暖的。
一圈巡逻下来,时针已经走到9点。回到办公室,高大妈赶紧给大伙儿倒了杯开水,热热身子。“第一轮结束,待会我们还要进行第二轮巡逻。”高大妈喝了口水,便坐下开始记录刚刚巡逻的情况。
截至目前,塘栖已经发动了9个不同行业平安志愿者7158人,骨干900人,组建了34个平安志愿者中队。平安是福,社区平安志愿者们用热心守护着一方平安。
每天8点上高速晚上11点下高速
家就在路上
下午2点,对一起三车追尾事故进行调解
记者张倩通讯员于军
每逢春节,听得最多的感慨就是年味越来越淡了:穿新衣、贴春联、放烟花、守年岁的庄重“仪式”渐渐被淡化,那种被放大的喜悦感也趋于平淡。但于我而言,春节不会因此而渐变成一个随意且面目模糊的节日,因为等待家人团聚、期待家人平安的心情不会改变。鸡年春节,这个信念在一条高速路上,再次得到印证。
路的这头是牵挂,路的那头是团圆。大年初五,春节返程高峰开始抬头,我走进杭金衢高速杭州段,跟随高速交警杭州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郑孟一起“巡山”。
离开家,带着离愁别绪追上郑孟时,已经是当天下午2点了。彼时,他正在杭金衢高速柯桥西事故处理点处理一起三车追尾事故。由于前车和后车的驾驶员是亲戚,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中间车辆的驾驶员一直坚称前后车辆合伙“坑骗”他,情绪非常激动,一度要动起手来。
尽管看起来还是一枚“小鲜肉”,但作为一名从警11年的“老”交警,郑孟处理事故确实又快又好,劝解也特别会找角度。在他的工作下,不一会工夫,大家的情绪就缓和了下来,事故也很快就处理好了。
见郑孟稍稍得空,我准备凑上去跟他聊聊上午的情况,就见他从车里拿出一盒冷饭,搁在了警车的引擎盖上。不知是手太冰,还是有人在不好意思,他用筷子的水平有些差,最后只得放弃斯文,索性将嘴凑到饭盒边上扒拉开来。“返程大流量的话,事故大概是平时的5倍左右,错过饭点很正常。”郑孟说。
尽管从高速交警杭州支队三大队调入二大队才半个月,但郑孟对杭金衢高速杭州段已经非常熟悉了。什么时候要疏,去哪里疏,他都有自己的一套。
下午3点,我乘坐他的车辆,离开柯桥西事故处理点,赶往萧山服务区。他说,再过半个小时,杭金衢高速杭州段会迎来今年春节返程的一波大流量,加上浦阳江大桥正在施工,四车道变两车道,这里将是拥堵的高发地段,要早做准备,不然会耽误旅客回家。
当天的气温并不高,起一阵风,或者有速度很快的车辆经过,人会不自觉地打个激灵,我站一会儿就有些吃不消。但因为车流量一直没下去,郑孟和他的同事到点上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打手势、引导车辆、疏散事故,一刻也没得歇。
“我们累一点没有关系,只要大家都能平安回家,能一家团圆就好了。”郑孟不止一次对我说。
然而,就是这个一说起团圆就抿嘴笑,对回家有着特别情怀的大男人,从警11年来,却是第一次回老家温州陪父母过除夕。不过,他的一家团圆有些短暂,大年初三郑孟就赶回杭州值班,每天8点上高速晚上11点下高速,对这些,他没有丝毫怨言。
新的路段,新的一年,但郑孟的心愿却没有变:“希望每一个经过杭金衢的旅客一路顺畅,平安到家。”
储户贴心人
银行保安老赵对付骗子有一套
储户咨询老赵如何代开户头
记者许乔静通讯员张琼蕾
年初一一大早,我走进天台农村商业银行始丰支行存钱。这是我老家过年的一种习俗。老人们说,这天去存点钱,为的是讨个彩头,寓意着新年财源广进,生活更富裕。
大厅里人很多,但我一眼就瞅见了老赵那利索的身影——指导储户填单子,帮柜员叫个号,擦去柜台上的污迹……排队等候的储户中,不少人都乐呵呵地跟他打着招呼,显然与他已经很熟络了。
老赵名叫赵宗国,今年57岁。他原本是个木匠,靠手艺把儿女们培养成人后,他不用再成天做累人的木工活计了,却也不愿在家享清福。7年前,他来到银行,当起了一名保安。
别看老赵年纪大了,但眼神可厉害着呢。排队的储户虽多,但他几乎都认识,而且看一眼就知道对方的来意。他指着队伍中不同的人跟我说:“你看,那个跟着家长来的孩子叫乐乐,是来存压岁钱的,他自己有个户头;那个抱着一个大包的大姐是开烧烤店的,年三十都不休息,今天是来存营业收入的;这边这个奶奶姓王,每年春节她都是年初一来取钱,给小孩子们发红包……”
老赵和储户们的关系,不仅仅是“脸熟”。几位储户告诉我,老赵是真的把储户们放在了心上。
这几年电信诈骗很猖獗,老赵在银行工作,经常接触到一些防骗宣传资料,于是,他就把帮助储户防骗当成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说到防范电信诈骗,老赵的兴致就来了。他颇有些得意地说,自己这些年,可是帮助过不少人识破了骗局呢!而且,他还总结了好多心得。“储户一进来,我就能看出问题来。比方说,表情很特别,要么特别紧张,要么特别高兴,总归有些不自然。再比方说,他要汇款到外地,我问他有没有认识的人,他说没有,这就有问题了。”
有几位储户告诉我,现在一走进这里,一看到老赵,哪怕人多要排队,都觉得心安、舒坦。看到大家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老赵有些不好意思,边笑边摆摆手,“哪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他说,现在电信诈骗是人人喊打,银行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义务帮助群众防骗止损。他指给我看,那是常给群众讲解防骗知识的大堂经理蒋玲香、那是曾拒绝冒名开户的柜员陈杰、那是曾帮助储户紧急止付拦截被骗钱款的主办会计徐佳……每一个岗位都是一道防线。
我问他有啥新年愿望,他想了想说,希望新的一年全家平平安安,更希望因电信诈骗受损的群众越来越少。他说,现在日子好了,平安最重要,只要大家做到不信天降馅饼,不怕“飞来横祸”,就能避免上当受骗。2017年,他还会继续和电信诈骗做斗争,点破更多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