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我们买的保险极大概率是能获得理赔的。
当然了,99.99%也不代表百分百能获赔,我们还要避免成为那极小概率事件的一部分。
投保前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做好健康告知,这是保君一直反复强调的,是避免纠纷最重要一环。
不过,还不够!
在投保后,也需注意一些特殊细节,今天保君就教给大家三招,只要学会,就能离100%理赔更进一步!
很多人买完保险后,看到保险公司来电,就认为是来“推销”的,直接拒接。
为什么会有保险回访:
倒不是保险公司自己非要这么做,而是监管部门为了规避销售误导,对保险公司的强制要求。
比如很多人在银行“存完钱”,几年后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买成保单了。
1年期以上保险一般会有15天犹豫期,保险公司会在犹豫期内进行回访。
保险回访方式:
1.电子化回访:投保成功后,保险公司会通过短信或邮件发送回访链接,我们可以通过链接按流程进行回访;也可以在保险公司官微、网站及APP,选择电子回访进行操作。
保险回访的内容:
根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一般回访内容包含以下几项:
1、确认受访人是否为投保人本人;
2、确认投保人是否购买了该保险产品以及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否按照要求亲笔签名;
3、确认投保人是否已经阅读并理解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的内容;
4、确认投保人是否知悉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保险期间;
5、确认投保人是否知悉退保可能受到的损失;
7、采用期缴方式的,确认投保人是否了解缴费期间和缴费频率;
8、分红的不确定性、万能账户保底以上收益率的不确定是否知晓。
等待期内非必要不要体检
真实案例:
张某买了某款重大疾病保险,在等待期内去体检,结果查出有乳腺结节;在等待期后复查时,又查出乳腺癌。申请理赔后,保险公司以等待期内出险为由拒绝理赔。
从以往案例中来看,保险公司大概率是先以拒赔处理的,理由是等待期后发生的保险事故,是由等待期的症状引起的,二者有关联性,所以拒赔。
当然,法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支持消费者的,但起诉也费事费力,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在等待期内“非必要不体检”是最好选择。
这只是一个小建议,如果身体不适,还得及时就医,不能因小失大,毕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不要在看病时“扩大化”描述病史
比如张三2020年1月1日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2021年1月查出有乳腺癌需要住院治疗。在医生询问之前病史时,张三为了“显得病情严重”,说了一句乳房包块有两三年了...结果理赔时被拒赔,理由是投保前已经有症状,不符合投保要求。
所以,也要重视这一点,不清楚/不确定的事最好不要写入病历中。
总结
1.保险理赔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从以往理赔数据来看,我们买的保险是极大概率能正常理赔成功的。
另外,不管哪家保险公司,都是严格按合同理赔的,不会无理由拒赔,当然提前是我们买对保险。
2.上述“细节”稍注意下,就很好获得理赔,千万不要想不开,自己给自己挖“理赔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