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点击下面链接理解定义,以防引起“不适”:
中国的泛资管行业,是由如下这5大类组成的,它们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如下(2016年3季度):
中国泛资管行业总资产管理规模
牛交所团队出品
与美国不同,在中国,银行理财才是资管行业里的老大。而公募基金公司这个全球资管行业的老大,只能屈居在信托之后,排名第三。如果加上私募基金的8.57万亿的规模,才能勉强占据老二的位子。
信托公司,是大部分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一种存在。因为在国外,信托是一种法律形式,而在国内,信托公司更倾向于是给房地产等企业融资的一种通道。
说完了大类,我们可以来看榜单了:
中国TOP50资产管理公司排行
银行理财占据了前10大资管公司的7个位置,而且宇宙第一大行(工行)继续稳坐头把交椅。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国寿资管和平安资管,都是保险系资管。
前文我们说到,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在投资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为此,我们对比了一下:
工行和中国人寿保险的总资产
工行理财和国寿资管业务的AUM
(公平起见,都选取15年4季度数据)
对银行来说,储户的钱是负债,不能做投资,因此不能统计在AUM里,只有银行理财这部分是资管业务。
对保险公司来说,准备金也是负债,但是可以做投资。保险公司一般会成立一个保险资管公司,资管公司除了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还可以管理第三方资金,当然第三方资金占比较小。比如国寿资管管理了第三方资金1060亿,国寿保险的资金2.29万亿。
天弘基金依靠“余额宝”成为榜单中基金公司里排名第一。
不过这里要提示下,华夏基金未在官网披露其AUM,我们计算了其公募基金+专户理财的AUM(基金业协会数据),没有计算其管理的社保资金/企业年金部分。如果加上管理的社保/年金,华夏基金可能会超越天弘基金。
看完榜单,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这么两个名字出现了好几次
-平安
-中信
如果把这两个集团的几个业务都加在一起,会不会逆天呢?哪家更强呢?
根据两个集团资管业务数据(除中信信托以及信诚人寿为2015年4季度数据,其他都为2016年2季度数据):
慢着,为什么不算中信证券呢?
中信证券一家的资产规模就已经接近1.6万亿,在券商类资管理中排行第一,AUM是第二名的两倍大。
是这样的,根据财报,中信集团持股中信证券16.5%的股份,不是控股大股东,因此,不!能!并!表!
陆金所为什么也不算呢?
前文说了,P2P不能算资管业务。不过这里我们可以放一起比较下,P2P的规模可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大。根据网贷之家数据,P2P2016年累计交易量2万亿,未还贷款8000多亿,由此可以得知,P2P期末资产规模,不会超过1万亿(注意,资产规模和累计交易额的区别)。而其中最大的就是陆金所,2016年3季度贷款总规模为3388亿。所以,P2P真没我们说的那么大,但是,
平安是真的很大啊!
不过,如果你们觉得平安就这样PK掉中信的话,那就tooyoungtoonaive了,因为中信集团不仅有金融业务,还有地产、资源、制造、工程承包等,规模也是相当巨大。
看完这个榜单,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国外的资管行业有本质区别:
国内资管产品以固收为主。
在国外,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国外典型的固收产品债券基金,不仅收益不固定,还可能亏本,这和我们的定义完全不一样。
国外资管更看重“投资能力”,国内更看重“渠道能力”
由于国外的金融市场非常成熟,而且不存在保本产品一说,因此投资能力对资管公司来说就非常重要了,谁能给客户多1%的收益,谁就能做大。
在国内,大家依然偏好固收类理财,那么同样是收益7%的产品,怎么选呢?很简单,选公司大、牌子大、背景牛,能“刚性兑付”的。这点也很好理解,首先中国人接受的金融教育还比较少,对金融产品理解能力比较差。再者,国内金融行业比较混乱,并且出现过许多骗局、跑路等恶性现象。
国外资管行业较为成熟,中国资管行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中国这么有钱,但是为什么中国还没有诞生黑岩这样的巨无霸公司?
很简单,因为外国人主要的理财就是买这些金融产品。
而在中国,大家都是怎么理财的呢?
买房呀!剩余的小部分资产才考虑这些理财产品。
所以,要看资管的发展,不是市场钱多就可以了。发达国家,尤其美国,大部分理财资金都流入金融资产了,而且美国人也习惯了让专业投资人来管理了。而中国呢,首先大家的钱都还在房产、银行存款、债权里待着呢,再者,大家离真正放心地把钱交给“别人”,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关于牛交所
牛交所,海外理财第一平台,通过行业最安全的架构、最便捷的流程,为客户提供可以每日申购、赎回的美元理财产品。
全球理财需要懂全球投资的人才,而牛交所是一个具有华尔街基因的国际化团队。我们的主要成员皆拥有海外教育及工作背景,曾就职于华尔街著名对冲基金、美国和瑞士资产管理公司、华尔街投资银行、中投等。我们懂金融,更懂全球投资,所以更值得信赖。
公司股东为为行业著名的美元风险投资基金、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