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闲:2023中国保险市场产品发展洞察与分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保险科技实验室主任

2023年6月2日,《2023中国保险市场产品发展洞察报告》发布,报告通过研究监管政策、分析市场保险产品数据,梳理当前中国保险市场产品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并对保险产品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行业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本文对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梳理,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更清晰地了解中国保险市场监管政策、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监管动态

2022—2023年报告期间内保险产品监管政策疏理

一是注重细分人群金融科普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消费者权益保护。近年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更聚焦于“一老一小一新”重点人群,不断强调要给予这三类人群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科普和风险提示。比如,提醒老年人不乱投、年轻人不乱贷、新市民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等。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一方面,更加强调“消保+科技”模式,建立消保数据基础,运用科技监控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对重大投诉风险进行预警。另一方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消保工作不断推进智能技术及移动应用的适老化改造,积极排查老年群体运用智能技术高频场景和具体困难,逐项制定解决措施,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是重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关于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业务的监管政策也在陆续出台,要求保险公司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要求,提供简明易懂、安全稳健、长期保值增值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全客户权益保护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保险产品发展分析与洞察

重疾险

保险公司对重疾险产品扩大了保障群体,重视非标体市场开拓。近几年,重疾险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各保险公司对健康体客群的挖掘已接近极限。而长期以来,亚健康人群和次标体人群数量庞大,但保险公司对于这类高风险人群往往采取谨慎的态度而不予承保。为了解决这一市场痛点,多家保险公司尝试开发针对非标体人群的重疾险,推动重疾险保险产品创新,满足亚健康人群的疾病保障需求。非标体重疾险特点在于投保门槛低、健康告知要求少、保障责任简单,目标客群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老年人(见表1)。目前来看,非标体重疾险保障的疾病责任仅有重症和轻症责任,无中症责任,且保障病种均为监管部门强制要求保障的疾病,均提供增值服务,满足被保险人的就医服务需求。

在保险责任之外,增值服务也是重疾险产品的主要竞争力之一。保险公司更加注重增值服务的客户体验,提供以健康管理为主的差异化增值服务。其增值服务由单一的预防、就医绿色通道等服务向涵盖预防、就诊、治疗和康复全流程的增值服务体系转变。如在疾病预防方面提供科普、视频问诊;在就诊方面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健康管家、诊疗方案解析、专家门诊预约、就医陪诊、二次诊疗;在治疗方面提供病房安排、预约加急、异地就医协助;在康复方面提供康复指导和上门护理等。

医疗险

在保险责任方面,保险公司对医疗险产品放宽了可保责任范围,消费者需要自付的费用减少,有助于提升消费者满足感和产品竞争力,免责条款减少,免赔额降低,提供特药责任产品覆盖的保险产品特药种类扩充,提供重疾住院责任产品覆盖的重疾种类增加,愈加注重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的保障。

在服务方面,更多医疗险产品包含增值服务,且服务种类增多,主要包括就医服务、药品服务、咨询服务和护理服务等,还增加了护理服务、特药服务等增值服务,愈加重视术后护理服务、特药垫付服务,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服务。

商业医疗险以保障健康体为主,对于非标体群体大多拒之门外。为了弥补这一群体的保障空白,惠民保应运而生,并给商业医疗保险带来了一定冲击。对比惠民保,商业医疗险特药责任覆盖不足,截至2022年12月1日,在统计的263款惠民保产品中,有78%的产品含有保障特药责任;而在本次报告统计的219款商业医疗险产品中,只有36%的产品含有保障特药责任。另外,商业医疗险的投保门槛高,目前大多商业医疗险产品仅允许无既往症、65周岁以下的健康群体参保或首次投保;惠民保的优点之一是投保门槛低,投保不限年龄,带病投保不受限制。综上,未来商业医疗保险仍有发展空间,保险公司应重视具有特药责任的产品不够多、对非标体人群保障不足等发展难点。

意外险

适老保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老年人的风险保障意识和购买力不断增强,中老年人就医、护理等需求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但目前适合中老年人的保险产品供给有限,社会医疗保险仅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医疗风险保障需求,助力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保险产品(见表2)。适老健康险通常最高可投保年龄较大,健康告知宽松,让更多老年人可享受健康保障;护理保险的出现可有效缓解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减轻家庭护理费用支出的负担。随着我国六七十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人群退休,护理保险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普惠保险

在政府支持的背景下,惠民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税优健康险发展迅速(见表3)。2021年5月31日至2022年12月1日,新增惠民保产品123款,以沪惠保2022版为例,该版沪惠保推出“新市民版”和“关爱版”两个版本,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2022年11月11日,原银保监会就《关于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产品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在行业内征求意见,拟扩大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范围,主要通过扩大产品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范围、扩大保险公司选择范围、扩大既往症人群投保条件、不再出台标准化条款、不再要求赔付不足时返还保费、从所有者权益和偿付能力充足率等方面明确保险公司经营条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税优健康险产品的保障力度,同时激发保险机构的创新参与活力。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个人养老金保险中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规模达50.8亿元,投保件数42.9万件,其中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超过6万件。

保险业长期存在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保险公司应深度挖掘消费者风险保障痛点,根据不同需求细分客户群体、定制产品,充分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进一步丰富优质保险产品供给,提升保险产品供给侧质量。例如,保险公司针对女性设计了女性专属保险产品;为网购情景设计绿植养死包赔险;为促进被保险人健康设置健康激励;为灵活就业人群开发灵活工作意外险等(见表4)。

保险产品创新发展建议

保险产品:降低投保理赔门槛

积极应对预定利率下调,保障客户利益

对健康险产品,保险公司可以放松投保限制,扩大保障客户群体。健康险发展受限于健康体人群市场饱和、对既往症及老年人的投保限制过严、疾病覆盖不足等问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目前,主流健康险产品存在着“保健康人,不保非标体”、医保外报销比例低等供需错配现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险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可继续挖掘存量市场,提高前端责任保障,根据年龄、收入等划分不同客群并推出定制化产品,如中老年医疗险、中老年疾病险、儿童医疗险和中高端医疗险等;因非标体风险保障欠缺,市场处于蓝海阶段,故保险公司降低投保门槛,开发适合各类非标体人群的健康险将成为未来趋势。

对意外险产品,保险公司可以适当放松理赔地域限制,放宽特殊情况赔付限制(见表5)。在承保环节,保险公司可对于限制地区进行条件承保,对其降低赔付比例和限制保额;在赔付环节,保险公司可在风控系统中引入人工审核机制,对于明显的“小病大治”拒赔或比例赔付,还可借助其他地区医院资源协助保险公司筛查骗保情况(如影像材料进行诊断病症与当地诊疗不符,或实际症状无需更昂贵治疗手段等)。此外,意外险产品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仅部分赔付或不予赔付,对于溺水、高空坠落等道德风险较大情况进行保额限制无可厚非,但部分特殊情形根据事故原因可进一步放开限制。

长期保险产品可采取“保证+浮动收益”模式来应对预定利率下调。为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风险,保险公司可考虑设计更多“保证+浮动收益”模式产品,如分红型产品,在市场利率低于保单预定利率时可减少利差损;在市场利率高于保单预定利率时可保障被保险人资金收益,从而降低利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产品设计要增加养老属性,资金运作要经得起长期市场考验,保险公司可以加强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细化产品,实现客户分层;养老金投资运营秉承安全第一,统筹管理流动性、收益性与风险性;照顾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投保人,为他们提供更多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做到真正关切消费者养老需求,回归保障养老本质。

增值服务:丰富健康与养老服务

提高客户体验感与获得感

目前,健康险增值服务仅针对发生保险事故,即患病的被保险人。但是没有患病的被保险人同样也需要相应的增值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此提高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另外,增值服务的实用性和使用门槛也会影响消费者体验,可根据不同类别的人群设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要促进健康险与健康管理进一步融合,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健康险中健康管理方面的投入,增加复合型人才储备,加深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的合作,并根据细分的客户群体,精准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预防、康复、二次诊疗等健康管理司降低投保门槛,开发适合各类非标体人群的健康险将成为未来趋势。

如何预防消费者权益保护:

以客户为中心,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保险更友好。对消费者友好,不仅应体现在高质量保险产品本身,还应加强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降低投诉率,赢得消费者信任;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消费者获得感;促进保险合同条款通俗化,使条款易读懂,进一步加深普通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理解。

细分客户群体,让责任设计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年龄、性别、收入、健康状态等属性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群体,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保险责任和服务,提供更能满足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的产品,这不仅能提升客户满意度,也便于保险公司更精准定价、精确服务。

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代理人队伍的培训,针对客户需求推荐更为适合的产品。例如,加高保障额度,提供丰富增值服务的产品,树立保险回归保障、雪中送炭的正面形象,真正保障客户利益。此外,目前非标体市场广阔,越来越多非标体人身险产品推出,代理人需要适时转变,开拓针对非标体人群的销售模式,精准洞察非标体消费者需求,为其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总结

着中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保险产品已经成为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各保险公司高度重视保险产品创新,围绕社会风险管理的重点领域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不断丰富保险产品责任,完善服务场景,保险产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监管愈加规范,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鼓励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同时兼顾增强保险市场活力。各大保险公司也纷纷在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适老保险、普惠保险、创新型保险等险种的责任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力求给予消费者更全面的保障和更舒适的体验。针对目前保险市场产品创新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报告也从保险产品、增值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我们可以相信,通过监管机关、保险机构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保险市场产品创新一定会健康发展、百花齐放。

THE END
1.非银金融行业10月保费点评:人身险短期承压财险保持稳健新浪财经人身险:10 月保费增速环比回落,各家经营重心转向“开门红”。 2024 年1-10 月,各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累计保费同比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中国平安(+9.0%)>中国人保(+7.0%)>中国人寿(+4.9%)>中国太保(+2.4%)>新华保险(+1.8%)。2024 年10 月,各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单月保费同比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中国...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785600673924/index.phtml
2.2022中国人身保险产品研究报告.pdf2022中国人身保险产品研究报告.pdf,2022 中国人身保险 产品研究报告 北京爱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系 中国财富网 中国财富研究院 ·著· 新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2022 中国人身保险产品研究报告 / 北京爱选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等著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18/6112142214010022.shtm
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2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报告.docx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对外发布2022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保险业协会根据62家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人身险公司提供的2022年经营数据,从保费规模、经营主体、产品类型及当前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分析了2022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并对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监管提出相应政策建议...https://m.taodocs.com/p-656375186.html
1.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当前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前瞻报告2024五、《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颁布实施62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中介社会环境分析63 一、2022年中国人口环境分析63 二、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析66 三、居民保险与福利事业状况68 第三章 中国保险业运行现状分析70 第一节 202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概述70 一、2020年中国保险市场运行状况分析70 ...https://www.zyiti.com/?p=55660
2.2022年下半年初级银行个人理财考试真题答案(网友回忆版)2022年下半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时间为11月26日、27日。由于考试是机考随机抽题,中国银行业协会考后不公布真题,考试已经结束,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下半年初级银行个人理财考试真题答案(网友回忆版)。 2022年下半年初级银行个人理财真题及答案 1.假如李先生在去年的今天以每股25元的价格购买了1000股某股票,...https://www.educity.cn/ccbp/2429242.html
3.中国保险市场分析中国保险市场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保险公司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的起源外来保险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长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侵略。同时,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并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大肆扩张...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3963106.html
4.2023年中国汽车后市场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汽车保险简称车险,指对机动车辆因为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导致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进行保障。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汽车保险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达8210亿元,同比增长5.62%。2023年前三季度汽车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累计6415.52亿元,同比增长5.70%。 https://www.dongchedi.com/ugc/article/7316329853488562688
5.中国平安人身保险怎么样旗下业务有: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信托投资、证券基金、资产管理、财产保险、养老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等、经营范围: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公司现状:2018年12...https://m.shenlanbao.com/wenda/topics/115779
6.2022年中国商业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市场发展需要加速的原因一:内地商业养老市场处于规模化初期 成熟的商业养老市场特征:市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市场内走出一批商业模式成熟稳定的头部公司,大部分主业为养老的公司可形成原始资本积累,盈利性好的机构甚至产生对外投资的内部需求。 中国内地商业养老市场现状:市场相对分散,碎片化。市场内没有产生绝对头部...https://36kr.com/p/196813248241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