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寿险业周期的形成比较分析与穿越

作者|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

一、寿险业周期的成因剖析

(一)政策与周期

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保险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及政策皆不断助力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并惠及保险业的各细分领域。每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内容很好地体现了保险业阶段性的整体发展方向与重点工作。各次会议侧重的保险发展环节虽有所不同,但整体全力支持我国寿险的长足发展,并不断传递出完善保险监管的信号。

(二)宏观经济与周期

作为寿险发展的大局基础,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我国寿险的周期性也有着关键性作用。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居民购买力与保险需求,小范围内的经济周期波动也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保障需求和寻求稳定性属性的金融产品。

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轨迹影响保险业的周期性变化。图1描绘了GDP指数增长率的变化,它是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直观展现。数据显示,GDP指数增长率在1992年至1997年间均保持在8%以上,1998及1999年小幅下降,之后继续保持上升,从2000年的7.64%增长至2007年的13.64%。在这一高峰之后,GDP指数增速迅速下降,虽然2010年有10%的小高峰,但在2013年增速就已经下降至7%。下一阶段增速则趋向6%。GDP指数整体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其细分阶段也为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增加了周期波动可能。

(三)人口与周期

人身保险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与寿命为标的,因此人口规模及年龄结构特征也会对寿险发展的波动产生影响。人口规模越大,对寿险的总需求越大;人口老龄化越严重,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寿险需求也越大。

从人口规模来看,1995年我国总人口首次超过12亿人,在2020年以前一直维持10‰以上的出生率。不断扩展的人口规模为寿险提供了广大的潜在市场,也为其保费收入的增长奠定了人口基础。然而,自然增长率虽持续为正,但近年来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规模扩张呈现波动。

从人口结构出发,图2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持续上升,1982—2020年间期间整体涨幅达到240%,这表明我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人口规模在持续扩张的整体趋势中呈现出波动,人口老龄化也成为我国人口增长中关键特征,并不断影响我国寿险业的周期特征。

(四)科技教育与周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深入改变寿险的全产业链,从底层出发,自下而上提升寿险生产率,进而促进寿险增长。因此我国科技发展也蕴含着影响寿险业周期性的可能。此外,教育也会通过影响我国寿险行业从业人员人力资本积累及群众金融意识,进而影响我国寿险业的发展。

总的来看,对于寿险来说,科技与教育发展推动着底层精算、风控等产品内核的完善、产业链载体的扩展等,因此科技与教育在增长中呈现的波动也将反映到我国寿险的发展周期中。

(五)保险市场特征与周期

(2)保险产品结构的变化。寿险保费收入是我国寿险业周期讨论中的核心因变量,而前者来自不同保险产品的销售。因此,不同时期市场存留产品特征会影响我国寿险业周期特征。新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动寿险保费增长,而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则会使寿险市场陷入低迷。

二、我国寿险业周期的形成与表现

图3展示了2000—2020年我国寿险保费与实际GDP增速,该图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寿险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征。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寿险发展阶段,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与周期变化的应对措施,我们有必要对寿险业周期各阶段背后的成因进行剖析。

图3是我国最近25年以来初步数据特征所展示的四次周期。实际上,在剔除寿险业发展本身的自然增长规律以后,实际上的周期与图3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复旦大学许闲团队的研究,根据周期的“谷—谷”划分,我们认为迄今为止的四次周期分别为1996—2000年、2000—2006年、2006—2013年、2013年至当前(见图4)。当前正处于周期下行谷底并且有望重新开启新一轮的寿险业周期。

(一)第一次寿险业周期(1996年至2000年)

1995年,我国保险法的颁布确立了产寿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寿险业开始进入正常意义的独立发展。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GDP增长率维持在7%以上,为寿险业快速发展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人口层面,1995年我国总人口首次超过12亿人,且在2020年之前出生率稳居10‰以上。人口规模的增长及人口结构年轻化也为这一周期的寿险增长提供了广泛的消费基础和财富积累。科教的发展也为寿险增长提供了创新发展动力。这一阶段,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断提高科技研发支出及教育水平,2000年,科研费用支出增长率达到31.98%,每年每10万人中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增长率也大幅提升,于2000年底达到21.72%,促使寿险行业的生产技术和人力资本都得到大幅提升。保险代理人队伍的逐渐壮大也为寿险营销提供了队伍基础。

这一周期的收缩阶段伴随着寿险监管从严的大背景。1998年,保监会成立标志着寿险监管进入专业化阶段。次年保监会连发五份精算规定要求各寿险公司规范人身保险精算工作,并发文要求将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由5.5%下调至2.25%。保险中介市场也得到全面整顿。不断专业的寿险监管为寿险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制度约束,寿险市场进入了冷静期。

(二)第二次寿险业周期(2000年至2006年)

2001年,我国成功入世,GDP增长率持续从2000年的7.64%增长至2007年的13.64%,为寿险腾飞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外资等积极进入寿险市场,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经验,进一步激发了寿险市场活力,寿险业迎来新一波上涨。本阶段人口与科技仍然保持正向辐射。人口结构年轻化趋势延续,老年抚养比总体仍呈下降趋势,且人口受教育水平持续优化,每年每10万人中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增长率仍保持在6%以上。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与此同时,保险市场内部不断发力,创新型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兼具人身保障及投资理财属性的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受到市场追捧,一度拉动寿险保费激增;保险代理的各个板块也均实现了飞速发展。产品创新与渠道发展为这一阶段寿险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第三次寿险业周期(2006年至2013年)

(四)第四次寿险业周期(2013年至今)

第四次寿险业周期的背景是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GDP增速逐渐收敛至6%。经济新常态也映射到我国寿险业发展中,整体经济对寿险的助力虽稍许减少,但供给侧改革深化的同时寿险业不断推进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积蓄了深层发展潜力。人口层面,本阶段内老年抚养比逐渐上升,2020年已经达到19.7%。人口老龄化也持续强化着寿险的经济意义与社会价值。2014年后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有所下降,但始终围绕着10%上下波动,并逐渐达到均衡增长,且保险科技成为新的发展机遇,为寿险扩张提供了新的内生驱动力。万能险等创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寿险扩张,2015年万能险成为市场主力。

这一时期,寿险保费增长受到一定因素的抑制。一是保险监管趋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内的寿险保费增速。2017年,原保监会强调“保险姓保”,要求寿险业调整产品结构。保费规模增长迅速的万能险因安全性被监管叫停,使得寿险保费短期增长动力下降。二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速了代理人纯靠人数挣保费策略的失效。另外,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短期内冲击了目前仍对代理人线下展业依赖性较强的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目前,第四周期尚未完结,我国寿险业处于第四周期的底部。

(五)寿险业周期的国际比较

同时,各国的寿险业周期也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寿险业周期的波动最小,而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波动则相对较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寿险业周期的波动呈现出收窄的态势,而澳大利亚寿险业周期波动幅度呈现出明显的放宽态势,其他国家则不明显。发达国家寿险市场的经验证据同样表明,寿险波动趋缓是必然趋势。

三、当下的周期特征与未来穿越

上文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寿险业正处于第四周期。若我国寿险第四周期延续收缩阶段波动范围逐步扩大的态势,则当前可能并不是第四周期的谷底。挑战虽多,但寿险业迎难而上,全方位探索转型升级,为未来发展蓄积力量,厚积薄发,推动下一个发展黄金期的出现。当下的周期阶段仍然存在与以往显著不同的特征与推动要素。

(一)健康寿险生态圈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回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4亿人,占18.70%。人口老龄化态势对于寿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红利会持续下降直至消失;另一方面,寿险业自身独特的行业属性使得人口老龄化为寿险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意味着另一个发展腾飞的机遇。紧抓这一时代机遇,我国寿险业运用系统的眼光探索改革方向,追求寿险生态的优化升级,为客户打造全场景的服务体验。基于此,打造健康保险生态圈成为目前寿险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用技术变革传统养老产业,抓住时代发展痛点,下好寿险增长的先手棋。目前打造健康寿险生态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寿险机构不断发力,共同推动健康寿险生态圈的建设。

(二)产品创新

寿险可持续发展既要求寿险产品回归保障本源,也要求增强产品创新,精准化提供保障。一方面,社会变化催生了新的风险,人们需求的扩张使既有的风险范围持续扩展,保险产品的创新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保险与科技相结合,技术的进步使得寿险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保险产品创新也具备了行动的基础。创新使得保险产品解构重组扩张,既产生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结构,也精准识别可保风险,外拓保险保障边缘。例如:从发展事实来看,慢性病一直因为技术不到位无法纳入可保风险范围,但近年来,慢性病向年轻化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死因,慢病人群保障需求一直无法得到满足。随着保险科技的深度融合,寿险机构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开发慢病保险,破解带病入保的风控难题,解决更多人群的需求痛点。

(三)精准营销

保险代理人面临发展挑战,传统营销模式活力降低,开发新模式成为寿险机构营销重点。科技时代的到来,信息交互及透明度不断提升,寿险机构品牌形象重要度提升。同时伴随第三方平台发展,公域流量虽逐渐成熟,但对于寿险机构,仍存在用户流量转化较为被动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两方面作用下,私域流量的转化成为寿险机构新营销模式的长远之计。私域流量沉淀在品牌或企业内部,能更好地实现一对一精准营销。因此私域流量的成熟双向赋能用户与寿险机构,沉淀用户形成营销闭环,促进用户流量变现。更重要的是私域流量借助科技的力量运用多项技术将解决人工营销盲点,真正促进精准营销的转型升级。目前,越来越多的寿险机构通过企微管理、裂变引流等手段有效触达客户,精细化运营塑造品牌形象,进而实现流量转化变现。

(四)增值服务

(五)保险科技

多元化的发展要素造就了我国寿险存在的周期,不同的周期又具备不同的寿险发展特征。以对寿险业周期发展规律的深度认识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本阶段呈现的寿险业内部发展实践进行总结,这一研究方法将有利于学界和业界正确认识目前寿险业所处发展阶段,进而建立长远且科学的发展规划,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推进寿险业转型升级,完善逆周期管理,推动我国寿险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指数)是根据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得到的。图中用于计算增长率的GDP指数数据以1978年为基础(即1978=100)。

THE END
1.20232029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博思数据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介绍了寿险行业相关概述、中国寿险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寿险行业的现状、中国寿险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寿险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寿险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寿险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寿险行业,本报告是您...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Q87504NRQF.html
2.2024一、保险业整体发展状况 2 二、中国人寿保险市场概述 3 第二章市场现状 4 一、中国人寿保险市场份额 4 二、主要寿险产品及服务分析 5 三、客户需求与市场反馈 6 第三章承保端变化 7 一、传统寿险与万能险市场占比 7 二、保费收入结构与增速 7 三、新兴寿险产品市场表现 8 第四章投资配置端变化 9 一、保...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10/7044165043006132.shtm
3.202420242030年中国寿险行业竞争力策略及投资运营模式分析报告目录 一中国寿险行业现状分析 3 1. 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3 近年来寿险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3 未来五年寿险市场增速预测 4 各类产品结构占比分析 6 2. 竞争格局与主要玩家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227322.html
1.“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4)”发布(一):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摘要]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保险课题组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九届21世纪金融年会”上发布《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上半年,中国寿险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全国75家寿险公司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63万亿元,同比增长5.1%。值得关注...http://sjk14.e-library.com.cn/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Summary.aspx?DocID=7657340&leafID=2478
2.寿险业发展历程,从何时开始到现在,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前言:本文将从寿险业的发展历程、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保险公司开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也开始推出了健康险和重疾险等新型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将加强健康险的研发和推广,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5-587700
3.中国保险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精读中国保险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一、中国保险行业概述 中国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变革。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在保障社会经济稳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保险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健康...https://m.vzkoo.com/read/2024050780c7d891129a22a715e7c39b.html
4.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发展策略分析报告20252030年1.4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4.1 互联网保险行业政策环境 1.4.2 互联网保险行业经济环境 (1)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2)居民收入储蓄状况分析 (3)居民消费状况分析 (4)金融市场运行环境 1.4.3 互联网保险行业社会环境 (1)网民规模分析 (2)网购市场分析 ...https://www.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58641185
5.“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第二章 世界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世界人寿保险业的发展概况 一、金融危机对全球寿险业的影响分析 二、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人寿保险税收政策比较分析 三、国外寿险公司利率风险情况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四、2009年亚洲寿险市场整体增长情况 五、2010年亚太区人寿保险市场展望 ...https://www.bjzjqx.com/IndustryInner/410902.html
6.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30余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寿险为主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的利差损较严重。因此,正确...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70716000008_1395285.html
7.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精选6篇)本文在阐述了银行保险涵义及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和分析了欧洲发达国家银保合作的模式及其特点,进而提出我国银行保险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战略联盟合作模式选择。 银行保险诞生于世纪年代的欧洲, 并于年首次亮相中国保险市场。对于中国而言, 银行保险最早出现在年, 经过年的发展, 已成为寿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1bi999z.html
8.2017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我国保险行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保费的快速积累、资产投资范围的扩大、行业监管的加剧同时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6前三季度上市保险公司净利润平均同比下降-32%,这主要是因为:1)受Q1股市震荡带...https://www.yjbys.com/edu/baoxiangongguren/251897.html
9.封面文章:银保渠道助力人身险行业穿越周期(2023年第3期)我国团体业务占比虽然近年来有所提升,但所占人身险保费收入比例保持在5%上下,相比个险业务占比差距明显。团体渠道的发展与政府的宣传引导以及制度设计有关,想实现突破并非短期所能及,团体渠道目前较难形成颠覆性格局。 3.经代渠道发展现状 我国寿险市场较为集中,2020 年国内人身险公司有92家,前3家原保费市占率为...http://www.cisf.cn/fxgc/zdtj/3777.jsp
10.浅析保险市场现状6篇(全文)浅析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现状与创新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宠物进入到中国家庭,由宠物产生的相关医药费、门诊费、手术费等费用也在随之增长。由国外的经验看来,这些费用将会越来越困扰宠物主人。本文将从我国宠物保险的现状入手,结合国外该险种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宠物保险的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宠物的保障问题。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sj0rs5m.html
11.保险分析报告(6篇)尽管人寿保险在众多保险业务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相对发展稚嫩的中国保险市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也给寿保也带来了各方面的阻力。 二、寿险存在的风险 (一)从行业自身角度来分析,人寿保险存在以下四点突出风险: 1、现金流风险 即由新业务大量减少和大量保单退保造成的风险。由于资产和负债的长期特性,这类风险对...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921596.html
12.中国寿险业发展报告:产品结构单一市场渗透率仍较低在产品结构方面,2018年寿险业峰会调研结果显示,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寿险市场目前的产品结构与渠道结构仍较为单一,创新仍在起步阶段。对比中国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的个人寿险与健康险产品结构,麦肯锡认为,中国寿险市场在健康险、人寿保险、长期储蓄型保险三大方面还存在着关键差异,也蕴藏着未来的发展机遇。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222105078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