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多大3月29日晚间,中国人寿(601628.SH)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据公告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人寿共实现营收8260.55亿元,净利润320.8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1.14元,在相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公司经营业绩展现出强大韧性。同时,2022年公司总资产、投资资产分别达到5.25万亿元和5.06万亿元,双双突破5万亿元大关,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6.78%、143.59%,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
过去一年里,中国人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并在相对不利的环境下成功实现了“四稳一进”的高质量发展。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进入2023年后,行业前三个月的恢复态势已较为明显,这也推动了金融保险消费进一步的复苏、扩容和升级,预计未来,随着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个人养老险、商业健康险、长期护理险、普惠保险等将迎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时,营销体系改革、数字化经营、综合化发展、生态化建设等新动能正加快形成,行业结构性、长期性的增长也让中国人寿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的保险需求增长加快,保险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了解,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寿险保险公司之一,在中国境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客户基础。此外,该公司还拥有诸多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5万亿元,其中总资产达5.25万亿元,投资资产达5.06万亿元。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持续强化资产负债联动,总投资收益达1877.51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82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6.78%、143.59%,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公司拥有长险有效保单件数达3.25亿份。
据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人寿公司共实现总保费收入6151.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且规模稳居行业首位。其中,新单保费为1847.67亿元,同比上升5.1%;首年期交保费为964.26亿元,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418.21亿元,同比上升0.3%,其业务结构有所优化。同时,公司2022年新业务价值为360.04亿元,内含价值达12,305.19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2.3%,业务价值继续引领行业;且退保率为0.95%,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报告期间,公司各项主要指标保持稳健,总保费、新业务价值、内涵价值及品牌价值等数据均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从细分来看,目前中国人寿的保险业务主要包括:个险板块、多元业务板块、互联网保险业务、大健康大养老业务等,其中个险板块的保费规模占比最高。根据2022年数据显示,全年中国人寿的个险板块实现总保费为4924.39亿元,其中,续期保费为3928.49亿元,总保费与续期保费较去年基本持平。而且报告期内,公司一系列重大改革项目成功落地,队伍基础得到不断夯实,这也赋予了公司基本盘更强的稳定性。
人寿保险是人身保险的一种,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且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和所有保险业务一样,被保险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接受保险人的条款并支付保险费。与其他保险不同的是,人寿保险转嫁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存或者死亡的风险。
2021年中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3572亿元,寿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52.5%。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寿险公司77家,三家大型公司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1.2%,整体行业处于寡头垄断状态。
2021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5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5469.62亿元,同比下降0.4%。五大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呈现“四升一降”态势: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6200亿元、4570.35亿元、2096.1亿元、1634.7亿元、968.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6%、-4.00%、0.55%、2.48%、0.69%。
日前,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规则》,决定自2023年起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这意味着,被保险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残等原因进入护理状态时,或可提前获得寿险保险金赔付,用于护理费用支出。
当被保险人进入护理状态并需要支付护理费时,也可以通过常规退保的方式拿到退保金。因此,要使客户愿意选择转保而不是退保,护理给付金就必须高于退保获得的现金价值。对此,《规则》在精算规则方面要求护理贴现金额应不低于人寿保险保单的现金价值,且不高于人寿保险按身故给付的保险金额。
而对于后续保费收入及整个保险行业的复苏,中国人寿也表达了积极态度。公司董事长白涛先生表示,在新冠疫情列为乙类乙管以后,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现在快速的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一点也消除了行业发展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目前来看,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势头不断增强,在此形势下,保险需求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上升,尤其是寿险的保险供应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而从我国保险行业保费的总体规模来看,目前我国的总保费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的1/4,保险密度相当于美国的6%,保险深度仅为3.9%,处在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预计未来保险需求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上升,尤其是寿险与保险供应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从投资方向来看,中国人寿的信用资产投资主要包括信用债以及债权型金融产品,投向主要为银行、交通运输、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和能源等领域,融资主体以大型央企、国企为主。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持仓信用债外评AAA级占比超过98%;债权型金融产品外评AAA级占比超过99%。总体来看,公司信用类投资产品资产质量良好,风险可控。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国际保险业发展历程表明,迈上这个台阶后,居民对保险业的潜在需求将会全面迸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商业保险在建设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作用,要求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扩大产品范围,成为国家医保改革的重要抓手。人身险行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家庭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增加的状况日益严重,养老和医疗保障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需要不断提升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寿险业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寿险市场在2030年会达到10万亿人民币的保费水平,投资回报率会保持在5%左右,其中储蓄型寿险会以8%左右的速度温和增长,重疾险会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医疗险更是会以25%以上的高速进行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