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寿险业周期的形成比较分析与穿越

作者|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

一、寿险业周期的成因剖析

(一)政策与周期

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保险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及政策皆不断助力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并惠及保险业的各细分领域。每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内容很好地体现了保险业阶段性的整体发展方向与重点工作。各次会议侧重的保险发展环节虽有所不同,但整体全力支持我国寿险的长足发展,并不断传递出完善保险监管的信号。

(二)宏观经济与周期

作为寿险发展的大局基础,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我国寿险的周期性也有着关键性作用。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居民购买力与保险需求,小范围内的经济周期波动也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保障需求和寻求稳定性属性的金融产品。

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轨迹影响保险业的周期性变化。图1描绘了GDP指数增长率的变化,它是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直观展现。数据显示,GDP指数增长率在1992年至1997年间均保持在8%以上,1998及1999年小幅下降,之后继续保持上升,从2000年的7.64%增长至2007年的13.64%。在这一高峰之后,GDP指数增速迅速下降,虽然2010年有10%的小高峰,但在2013年增速就已经下降至7%。下一阶段增速则趋向6%。GDP指数整体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其细分阶段也为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增加了周期波动可能。

(三)人口与周期

人身保险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与寿命为标的,因此人口规模及年龄结构特征也会对寿险发展的波动产生影响。人口规模越大,对寿险的总需求越大;人口老龄化越严重,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寿险需求也越大。

从人口规模来看,1995年我国总人口首次超过12亿人,在2020年以前一直维持10‰以上的出生率。不断扩展的人口规模为寿险提供了广大的潜在市场,也为其保费收入的增长奠定了人口基础。然而,自然增长率虽持续为正,但近年来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规模扩张呈现波动。

从人口结构出发,图2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持续上升,1982—2020年间期间整体涨幅达到240%,这表明我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人口规模在持续扩张的整体趋势中呈现出波动,人口老龄化也成为我国人口增长中关键特征,并不断影响我国寿险业的周期特征。

(四)科技教育与周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深入改变寿险的全产业链,从底层出发,自下而上提升寿险生产率,进而促进寿险增长。因此我国科技发展也蕴含着影响寿险业周期性的可能。此外,教育也会通过影响我国寿险行业从业人员人力资本积累及群众金融意识,进而影响我国寿险业的发展。

总的来看,对于寿险来说,科技与教育发展推动着底层精算、风控等产品内核的完善、产业链载体的扩展等,因此科技与教育在增长中呈现的波动也将反映到我国寿险的发展周期中。

(五)保险市场特征与周期

(2)保险产品结构的变化。寿险保费收入是我国寿险业周期讨论中的核心因变量,而前者来自不同保险产品的销售。因此,不同时期市场存留产品特征会影响我国寿险业周期特征。新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动寿险保费增长,而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则会使寿险市场陷入低迷。

二、我国寿险业周期的形成与表现

图3展示了2000—2020年我国寿险保费与实际GDP增速,该图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寿险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征。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寿险发展阶段,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与周期变化的应对措施,我们有必要对寿险业周期各阶段背后的成因进行剖析。

图3是我国最近25年以来初步数据特征所展示的四次周期。实际上,在剔除寿险业发展本身的自然增长规律以后,实际上的周期与图3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复旦大学许闲团队的研究,根据周期的“谷—谷”划分,我们认为迄今为止的四次周期分别为1996—2000年、2000—2006年、2006—2013年、2013年至当前(见图4)。当前正处于周期下行谷底并且有望重新开启新一轮的寿险业周期。

(一)第一次寿险业周期(1996年至2000年)

1995年,我国保险法的颁布确立了产寿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寿险业开始进入正常意义的独立发展。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GDP增长率维持在7%以上,为寿险业快速发展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人口层面,1995年我国总人口首次超过12亿人,且在2020年之前出生率稳居10‰以上。人口规模的增长及人口结构年轻化也为这一周期的寿险增长提供了广泛的消费基础和财富积累。科教的发展也为寿险增长提供了创新发展动力。这一阶段,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断提高科技研发支出及教育水平,2000年,科研费用支出增长率达到31.98%,每年每10万人中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增长率也大幅提升,于2000年底达到21.72%,促使寿险行业的生产技术和人力资本都得到大幅提升。保险代理人队伍的逐渐壮大也为寿险营销提供了队伍基础。

这一周期的收缩阶段伴随着寿险监管从严的大背景。1998年,保监会成立标志着寿险监管进入专业化阶段。次年保监会连发五份精算规定要求各寿险公司规范人身保险精算工作,并发文要求将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由5.5%下调至2.25%。保险中介市场也得到全面整顿。不断专业的寿险监管为寿险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制度约束,寿险市场进入了冷静期。

(二)第二次寿险业周期(2000年至2006年)

2001年,我国成功入世,GDP增长率持续从2000年的7.64%增长至2007年的13.64%,为寿险腾飞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外资等积极进入寿险市场,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经验,进一步激发了寿险市场活力,寿险业迎来新一波上涨。本阶段人口与科技仍然保持正向辐射。人口结构年轻化趋势延续,老年抚养比总体仍呈下降趋势,且人口受教育水平持续优化,每年每10万人中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增长率仍保持在6%以上。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与此同时,保险市场内部不断发力,创新型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兼具人身保障及投资理财属性的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受到市场追捧,一度拉动寿险保费激增;保险代理的各个板块也均实现了飞速发展。产品创新与渠道发展为这一阶段寿险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第三次寿险业周期(2006年至2013年)

(四)第四次寿险业周期(2013年至今)

第四次寿险业周期的背景是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GDP增速逐渐收敛至6%。经济新常态也映射到我国寿险业发展中,整体经济对寿险的助力虽稍许减少,但供给侧改革深化的同时寿险业不断推进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积蓄了深层发展潜力。人口层面,本阶段内老年抚养比逐渐上升,2020年已经达到19.7%。人口老龄化也持续强化着寿险的经济意义与社会价值。2014年后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有所下降,但始终围绕着10%上下波动,并逐渐达到均衡增长,且保险科技成为新的发展机遇,为寿险扩张提供了新的内生驱动力。万能险等创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寿险扩张,2015年万能险成为市场主力。

这一时期,寿险保费增长受到一定因素的抑制。一是保险监管趋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内的寿险保费增速。2017年,原保监会强调“保险姓保”,要求寿险业调整产品结构。保费规模增长迅速的万能险因安全性被监管叫停,使得寿险保费短期增长动力下降。二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速了代理人纯靠人数挣保费策略的失效。另外,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短期内冲击了目前仍对代理人线下展业依赖性较强的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目前,第四周期尚未完结,我国寿险业处于第四周期的底部。

(五)寿险业周期的国际比较

同时,各国的寿险业周期也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寿险业周期的波动最小,而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波动则相对较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寿险业周期的波动呈现出收窄的态势,而澳大利亚寿险业周期波动幅度呈现出明显的放宽态势,其他国家则不明显。发达国家寿险市场的经验证据同样表明,寿险波动趋缓是必然趋势。

三、当下的周期特征与未来穿越

上文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寿险业正处于第四周期。若我国寿险第四周期延续收缩阶段波动范围逐步扩大的态势,则当前可能并不是第四周期的谷底。挑战虽多,但寿险业迎难而上,全方位探索转型升级,为未来发展蓄积力量,厚积薄发,推动下一个发展黄金期的出现。当下的周期阶段仍然存在与以往显著不同的特征与推动要素。

(一)健康寿险生态圈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回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4亿人,占18.70%。人口老龄化态势对于寿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红利会持续下降直至消失;另一方面,寿险业自身独特的行业属性使得人口老龄化为寿险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意味着另一个发展腾飞的机遇。紧抓这一时代机遇,我国寿险业运用系统的眼光探索改革方向,追求寿险生态的优化升级,为客户打造全场景的服务体验。基于此,打造健康保险生态圈成为目前寿险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用技术变革传统养老产业,抓住时代发展痛点,下好寿险增长的先手棋。目前打造健康寿险生态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寿险机构不断发力,共同推动健康寿险生态圈的建设。

(二)产品创新

寿险可持续发展既要求寿险产品回归保障本源,也要求增强产品创新,精准化提供保障。一方面,社会变化催生了新的风险,人们需求的扩张使既有的风险范围持续扩展,保险产品的创新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保险与科技相结合,技术的进步使得寿险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保险产品创新也具备了行动的基础。创新使得保险产品解构重组扩张,既产生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结构,也精准识别可保风险,外拓保险保障边缘。例如:从发展事实来看,慢性病一直因为技术不到位无法纳入可保风险范围,但近年来,慢性病向年轻化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死因,慢病人群保障需求一直无法得到满足。随着保险科技的深度融合,寿险机构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开发慢病保险,破解带病入保的风控难题,解决更多人群的需求痛点。

(三)精准营销

保险代理人面临发展挑战,传统营销模式活力降低,开发新模式成为寿险机构营销重点。科技时代的到来,信息交互及透明度不断提升,寿险机构品牌形象重要度提升。同时伴随第三方平台发展,公域流量虽逐渐成熟,但对于寿险机构,仍存在用户流量转化较为被动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两方面作用下,私域流量的转化成为寿险机构新营销模式的长远之计。私域流量沉淀在品牌或企业内部,能更好地实现一对一精准营销。因此私域流量的成熟双向赋能用户与寿险机构,沉淀用户形成营销闭环,促进用户流量变现。更重要的是私域流量借助科技的力量运用多项技术将解决人工营销盲点,真正促进精准营销的转型升级。目前,越来越多的寿险机构通过企微管理、裂变引流等手段有效触达客户,精细化运营塑造品牌形象,进而实现流量转化变现。

(四)增值服务

(五)保险科技

多元化的发展要素造就了我国寿险存在的周期,不同的周期又具备不同的寿险发展特征。以对寿险业周期发展规律的深度认识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本阶段呈现的寿险业内部发展实践进行总结,这一研究方法将有利于学界和业界正确认识目前寿险业所处发展阶段,进而建立长远且科学的发展规划,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推进寿险业转型升级,完善逆周期管理,推动我国寿险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指数)是根据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得到的。图中用于计算增长率的GDP指数数据以1978年为基础(即1978=100)。

THE END
1.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前景趋势报告2024~2030年(2)互联网保险主要特征 1.3.3 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 1.4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4.1 互联网保险行业政策环境 1.4.2 互联网保险行业经济环境 (1)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2)居民收入储蓄状况分析 (3)居民消费状况分析 (4)金融市场运行环境 1.4.3 互联网保险行业社会环境 ...https://bjdaxing08938.11467.com/news/6204113.asp
2.我国寿险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以z寿险公司为例我国寿险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以z寿险公司为例-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development - taking z life insurance company as an example.docx,目目录 I I II II 目录 1 绪论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1 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807/5204110133001304.shtm
3.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64、 11BGL099 中国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研究:理论与实证 何骏 上海财经大学 65、 11BKS074 志愿精神的理论及培养研究 陶倩 上海大学 66、 11BJY112 开发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流通视角 李骏阳 上海大学 67、 11BFX034 利益衡平视野下寿险核保期风险分担法律问题研究 ...http://www.sh-popss.gov.cn/newweb/newsInfo.asp?idval=151
1.真的好生意:详解保险业的利润与价值对于市场利率变动造成的负 债变动或保险财务收益与费用,保险公司可以选择直接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或者进行分摊处理,可能会造成利润 的波动性加大。 三、从会计报表到内含价值分析 由于寿险业务保单期限长,隐含着大量未来逐渐实现的利润,而常规的年度利润仅仅反映当年利润的释放 情况,不适宜用来评估寿险公司的价值,所以采用内含...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2/15/32584286_1140128025.shtml
2.保险投资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保险类理财财经核心提示: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保险投资市场逐渐成为金融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险投资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不仅为保险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对其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就保险投资市场的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保险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保险...https://business.liaohewang.com/show-82626.html
3.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发展策略分析报告20252030年(2)互联网保险主要特征 1.3.3 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 1.4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4.1 互联网保险行业政策环境 1.4.2 互联网保险行业经济环境 (1)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2)居民收入储蓄状况分析 (3)居民消费状况分析 (4)金融市场运行环境 1.4.3 互联网保险行业社会环境 ...https://www.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58641185
4.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发展策略分析报告20251.2 互联网保险必要性分析 1.2.1 销售渠道分析 1.2.2 政策规定分析 1.2.3 发展意义分析 (1)增加新渠道 (2)扩大客户群 (3)降低产品费率 (4)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1.3 中国互联网保险的过去与现状 1.3.1 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 1.3.2 互联网保险主要模式与特征 ...http://www.zyzyyjy.com/baogao/442914.html
5.寿险研究报告2022二、行业特征 第二节寿险行业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行业内竞争 二、买方侃价能力 三、卖方侃价能力 四、进入威胁 五、替代威胁 第二章2020-2022年全球寿险市场发展环境现状分析 第一节寿险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gdp cpi等) https://m.chinairn.com/report/20221116/143948908.html
6.必备市场调查报告模板集锦七篇二、郑州市寿险市场发展状况 (一)市场供给主体情况 目前全市有6家寿险经营主体。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河南省分公司营业管理部自1996年分业经营以来,现下设17个分支机构,员工400余人,营销员8000余人。机构网络覆盖了郑州市所有地区。近年来,虽然郑州地区寿险竞争日益加剧,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河南省分公司营业管理部始终保持绝...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1091515.html
7.封面文章:银保渠道助力人身险行业穿越周期(2023年第3期)银、保双方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银行工作人员要深度参与寿险公司银保产品开发全过程,寻找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的结合点,推动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银行保险产品的适销性。第一,增强银行保险产品保障性属性:保险姓保,要抓住保险的本质特征,突出保险风险分散与社会管理的职能,同时兼顾保险产品的储蓄性与投资...http://www.cisf.cn/fxgc/zdtj/3777.jsp
8.2012各省市保监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及供给与需求状况、保险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对保险行业各业态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对我国重点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竞争策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保险业的发展机遇,以及应对当前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竞争与挑战的策略...https://www.bjzjqx.com/IndustryInner/410910.html
9.浅析保险市场现状6篇(全文)(四) 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 不利于行业在竞争中发展 从寿险市场来看, 保费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寿险公司———国寿股份、平安寿险、太保寿险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5.27%、17%、9.32%, 合计市场份额仍然保持在71%以上, 集中度依然较高, 不利于行业在竞争中发展。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sj0rs5m.html
10.市场调研报告12篇(4)20xx—20xx年中国喜糖及包装市场销售策略分析 1、分销联合的形式 2、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喜糖品牌 3、突破了季节性限制 4、聚焦资源,四两拨千斤 5、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特制、订制的喜糖产品,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喜庆服务 市场调研报告 2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及其包装的高质量,多样话要求也越来...https://www.baihuawen.cn/fanwen/daquan/651235.html
11.个人寿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论文精选保险业发展所处阶段、市场结构特征和产品丰富度有着高度关联,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寿险产品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常常取决于市场发育的阶段。在保险业发展初期,市场处于卖方市场阶段,寿险公司较少,产品单一,如垄断市场,保险需求在短期内释放,消费者饥不择食,需求量较大,很难分清优劣,寿险产品因素对需求的影响将不太明显...https://www.ruiwen.com/lunwen/1421811.html
12.2015年7月产销数据分析2015年7月产销数据分析 一、2015年汽车走势评述 1、7月市场走势回顾 今年1季度的批发增速达12%,2季度开始持续下行,至6月的同比增速-1%,7月进一步下行到-6%,似乎近几个月下行压力持续加剧。但从车市零售看:在1季度零售增速18%,快速下行到6月-1%增速后,7月零售稳在同比-1%增速,体现4月以来的车市增速持续...http://www.cada.cn/xinche/info_118_3907.html
13.银保销售话术(精选8篇)然而, 在这种繁华的背后, 中国的寿险市场仍然存在着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其中销售误导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针对中国寿险市场银保渠道销售误导问题的现状, 通过对保监会官方的治理机制和非官方的网络投诉平台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 窥探销售误导治理机制的整体运转情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60wlh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