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中亚洲保险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张青,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员,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一、亚洲保险市场发展概览

(一)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大陆保险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亚洲保险市场地位稳固,目前已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22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保险行业发展面临一定压力,但保费收入规模同比仍呈回升态势;行业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市场集中度较高。

在保费收入方面,2022年中国境内寿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为3643.59亿美元,同比下降0.3%,保险密度为255美元/人,保险深度2.00%,非寿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3334.48亿美元,同比增长0.84%,保险密度234美元/人,保险深度1.9%,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全球平均值[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图1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趋势图

在监管规则方面,2022年中国“偿二代”二期规则正式实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有所加大。截至2022年4季度末,寿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核心偿付能力分别为185.8%、111.1%,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6.7个百分点,100.6个百分点。非寿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核心偿付能力分别为237.7%、206.8%,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6.0个百分点、54.6个百分点。

(二)中国港澳台地区

与中国大陆市场相比,中国港澳台地区保险市场虽然规模较小,但均为成熟发达市场。保险密度、深度在亚洲位列前茅。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是中国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展开,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香港保险业长期稳居全球前二十之列,作为亚太保险业的中心枢纽,具有主体集中、保险密度高、保险深度大、经营辐射亚太乃至全球的特点,全球前20大保险公司中近三分之一的公司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2022年香港市场共有164家保险公司,其中非寿险保险公司89家,综合保险公司19家,长期保险公司53家。2022年一般保险公司保费规模达到646亿港币。寿险市场保险深度为16.70%,位于全球前列。非寿险市场主要险种包括意外及健康保险、责任险、财产险。由于主体较多,香港保险市场竞争较激烈。近年来,受监管及行业利好政策影响,车险、财产险、责任险和保证险等险种有较好增长,增幅在2%~33.7%之间。

中国澳门地区[2]共有26家保险公司,其中一般保险公司14家,人寿保险公司12家。按原属地划分,其中11家为本地公司,15家为外地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分别来自四个国家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市场发展稳定,2022年寿险毛保费收入为356.13亿澳门元,毛赔偿为48.54亿澳门元,赔损率为13.6%,储蓄寿险和终身寿险占据较大份额,非寿险业务毛保费收入26.09亿澳门元,毛赔偿为4.67亿澳门元,赔损率为17.9%,主要险种包括火险、劳工险、车险等,澳门非寿险市场经营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前三大非寿险公司市场份额超过65%。

中国台湾地区[3]总保费收入位列全球前十,保险业总资产超过29兆元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的重要产业。市场结构方面,人身保险的占比远大于非寿险,2022年寿险保费收入为627.14亿美元,非寿险保费收入为237.61亿美元。非寿险主要险种包括车险、火险、健康险等。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意健险市场需求攀升,防疫保单开始出现。但2022年受新冠疫情反复影响,防疫险索赔持续攀升,并造成了严重亏损。在偿付能力方面,受新冠防疫险大面积理赔影响,台湾地区非寿险行业普遍面临资本侵蚀的压力和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多家非寿险公司母公司纷纷注资,并于2023年半年报公布前完成注资潮,偿付能力危机暂时解除。在监管政策方面,台湾宣布或将在2026年实行IFRS17和ICS,新准则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金控母公司预计造成较大压力。

(三)日韩市场

日本和韩国是亚洲的主要保险市场,其中日本保险市场规模位居美国和中国之后,位于全球前列。两国保险市场竞争较为稳定,均为寡头垄断格局。该地区市场近十年来除了受地区经济发展放缓、老龄化问题突出等长期社会问题困扰以外,近两年日韩受全球经济减速、本币走软、通胀上升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乏力,保险行业面临一定压力。

在保费收入和盈利方面:

2022年日韩市场的常规损失随疫情后经济活动恢复逐渐攀升、重大损失受自然灾害冲击较大。韩国市场台风和火灾等事故频发,特别是2022年经历了浦项制铁洪水重损后,非寿险市场转硬趋势明显。

日本2022年寿险保费收入为2438.92亿美元,同比下滑15.94%,非寿险保费收入为939.30亿美元,同比下滑12.88%,非寿险市场前三大险种为车险、火险、意外险,合计占比约72%。

韩国2022年寿险保费收入为880.26亿美元,同比下滑6.82%,非寿险保费约950亿美元[4],位列全球第7位,同比增长11.5%。在韩国,人寿和非人寿分支机构之间的区别较模糊,因为非寿险公司除了传统的风险转移业务外,还销售长期健康险、长期储蓄型险等长期险业务,且占比高达72%,统计数据层面,韩国寿险市场保险深度为5.40%,非寿险市场保险深度高达5.8%[5],位于全球前列,若将长期业务剔除,保险深度将降低至1.6%,低于日本,在全球排位接近中等。随着长期保险新业务的增加和损失率的下降,保险行业整体收入同比有所改善。2023年,韩国开始采用IFRS17会计准则,准则变化主要对长期保险影响较大,对传统非寿险保单影响较小。

在行业竞争方面:

日韩市场均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头部保险集团多为财团或财阀背景,且在海外具有一定影响力。截至2022年底,根据日本人寿保险协会统计,日本共有42家寿险公司,根据日本损保协会统计,日本共有29家本土非寿险公司和22家非寿险海外保险公司,其中三井住友、爱和谊保险、东京海上日动、日本财险占据了市场的87%份额,在国际市场也有较大影响力。

韩国有20家寿险公司和31家非寿险公司。财阀在韩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星火灾保险、现代保险和东部保险三家巨头市场份额合计占七成。

(四)东盟市场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目前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东帝汶等11个国家。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借助稳定的人口增速和友好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在近十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目前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之一。该地区保险市场整体呈现保费增速快、成长潜力高、国别差异大的特点。新加坡经济发达,拥有成熟而庞大的保险市场,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缅甸、柬埔寨、老挝等经济落后国家的保险覆盖率非常低,保险深度和密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市场潜力大。

图2东盟保险市场近年保费发展情况

在保费收入方面:

2021年东盟国家的保险业总保费收入约为1300亿美元,其中,寿险约占70%,非寿险约占30%。在2001-2021的二十年间,东盟十一个国家中有七个的非寿险保费增速大于GDP增速。

新加坡是东盟第一大保险市场,也是全球重要的金融及保险中心。2022年新加坡寿险业保费收入为35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非寿险保费收入为11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6%。从保费规模来看,本土业务增长平稳,离岸业务增速较快。作为区域交易中心,新加坡再保市场规模与直保相当,总保费达88.84亿新币,其中97%的保费来自国际市场。

泰国是东盟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市场格局较为稳定,竞争环境较为温和。2022年泰国总保费收入8853.2亿泰铢,同比增长0.99%,其中寿险保费6111.04亿泰铢,非寿险保费2742.16亿泰铢,前三大险种分别为商业车险,综合意外险和火险。与台湾市场一样,泰国市场在2022年也经受了防疫险巨额赔付的沉重打击,四家保险公司被迫中止经营,头部保险公司Southeast破产。防疫保单已于2021年6月停售,风险敞口已一次性出清。

越南市场是东盟乃至亚洲最受瞩目的新兴市场之一,整体呈现成长迅速、机会蓬勃、竞争加剧的特点。2022年,越南总保费收入11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8%;其中寿险保费82.58亿美元,非寿险保费30.28亿美元,寿险业保险深度为1.60%,非寿险业保险深度为0.70%,非寿险行业占比前三位的险种分别为健康险、车险、财产险。

在偿付能力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等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国家,采取的是RBC的资本监管模式,而文莱、越南等国则基本采用的是欧盟SolvencyI监管模式。在市场开放方面,东盟大多数市场对外资持欢迎态度,在东盟中保费收入排名前4位的国家(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占据约80%以上的市场份额,柬埔寨和文莱市场上外资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做出了入世5年内不限制外资持股比例的承诺。但部分东盟国家开始收紧对市场准入新牌照的审批甚至停止发放新牌照,以此来鼓励中小保险公司合并,提高本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五)南亚市场

南亚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地理分区,目前总人口已超18亿,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不丹和阿富汗,是全球增长潜力最高的地区之一。总体上,南亚地区的保险业增长和发展较快,但也受到贫困、失业和基础设施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过去三年,该地区除了受疫情影响外,也受到斯里兰卡经济危机、巴基斯坦特大洪灾,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俄乌战争等多重内外部影响。

在保费收入和盈利方面,南亚地区2022年主要经济体保费保持高增长,增速超过GDP增速,其中75%以上的保费来自印度。就保费总额而言,印度已是全球第14大市场。2022年印度寿险业总保费为995亿美元,同比增长7.05%,非寿险业总保费为315亿美元,同比增长4.91%。2022年寿险密度为70美元/人,非寿险密度为22美元/人,寿险保险深度达3%,非寿险保险深度突破1%的关口。目前印度有67家保险公司,其中41家寿险保险公司,26家非寿险保险公司,国有公司占市场主导地位。近年来,私营公司是印度保险业的长期高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分条线来看,除农险外各险种均实现保费收入高速增长。

巴基斯坦是南亚地区第二大保险市场,整体规模有限。巴基斯坦保险市场同样由国有企业主导,有35-40家私营公司,竞争较激烈,新进入者和外资公司正在逐渐扩大市场份额。从保险市场角度看,市场的增长受到了经济复苏、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信心提升等因素的推动,但也因通胀高启、汇率大幅波动等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监管方面,印度的保险和再保险行业由印度保险监管和发展局(IRDAI,InsuranceRegulatoryandDevelopmentAuthorityofIndia)监管,近年IRDAI致力于增加本土保费规模、提高保险渗透率、降低行业赔付等举措,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例如允许保险公司基于视频进行客户识别(KYC)、推出标准化保险产品以及允许保险公司为低风险行为提供奖励。近期IRDAI牵头建议推出线上统一平台“BimaSugam”进行保险产品集中交易。

(六)西亚市场

西亚主要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色列等20个国家,但西亚市场的保险业发展主要在阿联酋、以色列等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国家。在保费收入方面,2022年西亚国家的保险业总保费收入约为1134亿美元,增长速度30%,其中寿险总保费收入为538亿美元,非寿险总保费收入为596亿美元。

阿联酋保险市场近年来稳速发展,为阿拉伯国家中保险业发展的首位。2022年阿联酋寿险保费收入32.55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75.09%,非寿险保费收入105亿美元,保费增长速度为6.6%。总体来说,阿联酋是一个富有、以发展为导向的国家,保险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阿联酋行业监管部门的资料显示,阿联酋共有注册保险公司62家,其中50家按常规方式经营,12家按照伊斯兰法开展业务;按其归属,35家是本国保险公司,27家为外资保险公司;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达59%。

以色列也是该区域的重要市场,2022年以色列寿险保费收入为111.98亿美元,同比增长7.03%,非寿险保费收入108亿美元,保费增长速度为6.4%,在该地区市场地位日益提升。

(七)中亚五国市场

中亚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5个国家。作为前苏联加盟成员国的中亚五国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保险缺口,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相较于其人口,中亚五国保险市场规模较小。缺乏保险意识以及公司/个人缺乏购买保险的资金是限制中亚保险市场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近年来俄乌冲突对该地区影响较大,保险市场出现了一定波动。

哈萨克斯坦是当地第一大保险市场。哈萨克斯坦寿险规模缩小,非寿险保险市场规模显著扩大。2022年寿险市场保费达6.06亿美元,同比下滑18.11%,非寿险市场保费达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7%。根据监管数据,截至2022年1月1日,共有27家在当地注册的保险公司,其中9家是人寿保险公司,18家是非寿险公司。处于领先地位的非寿险公司有Eurasia、Halyk、Kazakhmys和NOMAD。

乌兹别克斯坦保险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人均保费支出较低,但近年来蓬勃发展,在疫情环境下仍然稳步增长,保费规模在2亿美元左右。

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市场整体保费规模较小,均不足5000万美元,且易受内外部影响,市场波动较大。

二、亚洲保险行业前景展望

(一)亚洲经济发展对保险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宏观经济周期性放缓、通胀持续高企、地缘政治紧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使保险业发展充满挑战。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显著放缓,美欧银行危机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蔓延,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经济前景和货币政策走向不确定性上升,全球流动性收紧风险可能进一步向亚洲市场溢出,影响保险公司经营发展。俄乌冲突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和能源危机,逆全球化趋势导致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割裂,全球贸易放缓,货物价格攀升,叠加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亚洲贸易市场和金融市场等成本上升。高通胀加剧保险公司赔付压力,同时还面临由于司法判决变化导致保险赔付大幅增加的社会通胀,同时低碳转型在中短期内抬升成本,准备金充足性成为关键风险。

(二)监管政策积极应对新风险挑战

当前保险业发展面临经济通胀、地缘政治、环境挑战及新型风险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亚洲各国监管机构致力于推动保险公司应对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和风险结构性变化。

一方面,监管机构正不断加强合作。亚洲新兴市场保险业发展具有相似的发展环境和制度建设诉求,各国在保险监管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2023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亚洲保险监督管理论坛,就新兴市场发展、保险监管创新、保险资本标准、灾难性保险、保险创新和应对网络风险等进行了探讨与合作。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结合国情制定差异化政策对本地区保险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监管机构近几年颁布系列法规及监管政策,涉及网络安全保险、绿色保险、保险公司治理和个人数据保护等。日本监管机构就消费者保护、数字资产管理和保险信息披露准则等出台系列准则。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发布2025年金融服务业转型地图,旨在推动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亚洲市场净零转型、面向未来的金融网络等。印度监管机构牵头推出统一数字化保险平台,推出规则鼓励产品创新,议会下院通过个人数据保护法案。

从上述监管机构动向看,数字化、新能源、网络风险等是多方共识,未来亚洲保险监管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应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自然灾害的极端性和日益显现的新型风险,推动各地区保险市场融合共赢发展。

(三)新技术提供新发展动能

新技术应用为后疫情时代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5G、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轮前沿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向各个领域渗透和扩展,支撑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新技术的应用,为新消费、新产品创造和拓展了应用场景,“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对保险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在后疫情社会重建经济业态、重构经济规则、重塑全球价值链,新科技推进保险业进入精准定制化时代,为创新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科技降低运营成本,疫情加速产业迭代,数字化将是保险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未来5G、AI、信息科技技术等在保险领域的运用将更加普遍,保险业的IT技术或将迎来革命性发展,为保险提质增速提供新的发展动能。

【本文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研究动态2023年第25期(总第233期)】

[1]根据瑞再Sigma数据,保险寿险市场保险密度354美元/人,保险深度2.80%,保险非寿险市场保险密度499美元/人,保险深度4%。

[3]数据来自台湾地区监管部门。

[4]参考瑞再sigma和韩国监管部门数据。

[5]援引瑞再Sigma数据。

【作者简介】

【委员会简介】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成立于2017年5月,为首家由中国倡议发起设立的金融类国际性社会组织,其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境内外专家共同组成。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以“面向市场、问题导向、深度观察、智慧方案”为定位,已形成《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研究动态》《亚洲金融观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等中英文产品,举办季度论坛、年会等高端金融论坛,不断在国际金融舞台发出亚洲声音。

THE END
1.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保险密度与深度仍有上升空间】保险行业主要品牌:众安在线(06060.HK)、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中国财险(2328.HK)、中国太保(601601)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中国保费收入结构、中国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近十五年来,中国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总体呈...https://weibo.com/3766869254/LxOazjSVV
1.保险业新征程:政策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报告精读保险行业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需求日益增长,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中国保险行业在政策的引导下,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将从政策指引、产品创新和渠道优化三个维度,探讨保险行业...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190666188be40a16ebe91d718b.html
2.保险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基于时代特征演变对保险业的客观要求,中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六大趋势: 第一,行业发展空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有可期。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既是国家所处的时代机遇,也是各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环境和历史机遇。现代保险发展历史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往往保险市场也越发达。自2010年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https://insurance.jrj.com.cn/2024/11/18103145387824.shtml
3.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山东省保险学会发布《2022年山东保险业发展...近日,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山东省保险学会正式发布《2022年山东保险业发展暨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省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联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第3年组织编写行业发展暨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从山东保险市场组织体系、发展概况、各地市保险市场分析、财产保险及人身保险行业发展情况、履行社会责任情况、...https://i.ifeng.com/c/8SICTVSmK8X
4....年中国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 年中国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行业 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完整版】 决策精品报告 洞悉行业变化 专业˙权威˙平价˙优质 2019-2025 年中国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 告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2 ...https://doc.mbalib.com/view/0700c79bfcfad76f15f593faded15154.html
5.骨密度扫描仪市场全球供需分析摩澜数智市场咨询2022年全球骨密度扫描仪市场营收达到了 亿元(人民币),中国骨密度扫描仪市场规模达 亿元。根据骨密度扫描仪行业发展环境与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预计预测期内骨密度扫描仪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由此可预见至2028年全球骨密度扫描仪市场规模将达到 亿元。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58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