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疫情新冠肺炎新浪科技

原标题:毕马威: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当前中国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从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营收大幅下滑,到制造业、房地产、施工建筑等因人流、物流受限而复工复产缓慢,再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生鲜物流等科技公司的异军突起,疫情对中国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与机遇,而这些变化可能会深刻影响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的行业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聚焦银行、资管、保险、零售、制造业、汽车、医疗和生命科学、科技、房地产、能源等10大行业,分析疫情对各个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银行

对受疫情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信贷加大

短期内资产质量承压但长期依然可控

旅游、住宿、餐饮、零售、交通运输、娱乐文化、线下教育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比较直接,这些行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营业能力、现金流以及还款能力的减弱可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甚至坏账,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也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由于银行通常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风险管理,疫情使得银行也需要对上半年的贷款拨备进行相应调整。同时,疫情使得很多企业和个人收入出现短期下降,也会对银行存贷款业务产生一定冲击,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受阻。综合来看,疫情将对银行业短期营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经济在疫情过后的修复与反弹也将改善受影响企业的资金状况,对银行业的长期影响有限。

数字化转型加速

疫情发生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强调加强线上业务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预计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的新业务模式将进一步发展并发挥积极作用,银行网点也将加速转型。

资管

在加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实施资管新规的背景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使中国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面临新的挑战。总体来看,短期内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投资债务流动性风险增加,不良资产规模可能有所扩大,非标投资面临更大压力,专注线下服务模式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压力也将更加严峻。同时,疫情也会给龙头企业和新的线上业态带来成长机会。长期来看,疫情过后,高流动性资产、高成长行业及多元化资产配置仍然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资本市场企稳,加大融资支持

数字化经营,线上线下融合转型

春节复工之后,公募基金和大多数券商90%以上的业务均通过线上渠道办理,公司交易和客户服务基本未受到疫情影响。交易以及服务的非现场化趋势得以強化,将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转型,加速物理营业网点职能转变。行业可积极推动通过人脸识别等非现场技术手段,在推动高风险业务办理更加合规的同时,提高数字化在业务中的管理与应用,为数字化经营及数字化监管打下扎实基础。

高流动性资产、高成长行业及多元化配置仍将受到重视

保险

短期内保险业务收入和利润承压

疫情也加大了大众对保险服务的重视

疫情同时也引发新一轮保险购买的热潮,公众对未来风险不确定性的重视使面向个人客户的寿险、重疾险受到欢迎。保险代理在疫情期间增加了在线保险宣传与在线答疑,部分抵消了无法线下获客的负面影响。

我国保险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零售

短期营收利润受挫

疫情直接影响零售实体店营收,餐饮、购物中心、百货商超和专业品牌店、院线和旅游出行关停,导致时尚奢品、酒类等场景体验消费类目受挫;传统商超、便利店和街边店为保障民生需求虽然维持开业,但同样流量严重下行,人工、租金、库存等固定运营成本正常发生,及银行贷款利息开支等使得现金流周转承压,经营利润将大幅下跌,直接挑战企业生存。另一方面,线上购物平台、O2O到家服务等虽然订单量大幅上涨,但价格上涨受限、服务标准高企等因素压制了利润,会呈现量增利降的倒挂局面。

竞争格局加速分化

疫情引发零售企业进一步向线上转移,同时战略性收缩在线下的布局,以提高整体业绩与效率。运营脆弱的企业受较大冲击,而高毛利的品类、提前布局线上业务的企业会从容应对,强品牌大平台趁机扩大市场份额,抢夺中小微企业的客户、人才、门店、供应商等资源;同时加速以平台化模式对小型连锁和独立品牌店的收购和整合;上下游共同构建协作共生的数字生态体系,商场与商户、消费品供应商和渠道之间构建联盟关系共同抗击疫情。各个细分类目行业发展呈现强马太效应、强者恒强的同时,细分行业内竞争格局会加剧分化,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加入到协同联盟生态体系中,在体系内部构建共生关系的同时,生态体系之间形成军团式、系统化竞争。

供应体系协同整合

由于受限于疫情防控措施,供应链运输能力受限、产品采购成本上升、生产供给不足、配送返工延迟等影响了供给端。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安全、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在线产品和配送服务需求的增长,也促使供应链的整合化、社会化、协同化和平台化趋势加速,供应链协作体系成为消费零售产业的稳压器。供应链大平台注重产品寻源采购整合和物流效率提升,实体商业聚焦、社区布点、到家配送及消费画像,强化精准中终端服务,获取准确需求对接大平台,从而实现精准选品、低价高质商品采购、保质运输、精准配送等赋能,共同提升终端服务体验。

社区商业有望爆发

无人零售探寻契机

制造业

复工复产受到疫情防控影响

疫情防控措施将影响人员流动与活动,进而影响物流,使得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因原材料供应、劳动力不足等受到冲击。近期政策多次表示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尤其是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确保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

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推进自动化和柔性化生产,聘用更多高科技人才以及高技能、多技能复合型工人,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更好地应对劳动力的波动。同时,零部件标准化、物流智能化、加强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数字化转型及远程智能服务将被积极运用

数字化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可以帮助提高员工的协作效率,抓住促进业务增长的关键要素,更高效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实现产品的创新;而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远程智能服务,通过AR、AI等技术进行远程指导,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进行故障预警。由此可见,BI、大数据分析和AI等技术的实际应用将更受重视,并对数据分析师提出迫切的需求。

汽车

汽车制造和供应链受到冲击

武汉是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之一,聚集了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雷诺、上汽通用五大整车企业。整车厂吸引了大量零部件企业的集聚,涵盖底盘、变速箱、车身、电子、内饰、玻璃等主要零部件,持续停产不光对武汉地区整车厂形成冲击,也会通过产业链对上下游企业造成一定影响。由于中国在世界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日本、韩国等的汽车制造业也受到一定冲击。

短期汽车销售承压,但疫情结束后有望复苏

疫情对4S店汽车销售造成很大影响。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在调研的2895家经销商中目前仅有573家4S店完成复工,复工率不到20%2。但是由于疫情造成的交通限制以及对私密空间的重视,也会促进汽车销售今后的增长。疫情结束后,被暂时推迟了的购车需求得以释放,汽车销售市场或迎来一个小高峰。为了稳定汽车市场,部分城市的限购政策也有望放松,甚至出台新的鼓励措施。例如,2月18日,佛山市推出政策鼓励“国六”汽车购买,3月1日起给予每辆车2000-5000元补贴,成为今年首个推出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城市3。预计疫情之后,汽车销量稳步回暖。

汽车金融加速发展

居民收入和就业受到疫情影响,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愈发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因其灵活的支付方式、较小的现金流负担、以及宽松货币政策下利息走低,将受到更为广泛的接受和使用。

医疗和生命科学

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加强

健康管理及保健意识提高

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

AI赋能医疗研发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这次疫情防治暴露出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基层医疗人员不足,能力欠缺,没有发挥出分级诊疗体系的作用。截至2019年11月,我国有9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全部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95%4,但其接待诊疗人数占比仅为52%。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为60.4%,也明显低于医院84.5%的使用率。这次疫情之后,政府对基层医疗能力的投资有望加强,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使其对全民医疗保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医疗产品生产更加智能化、弹性化

科技

科技企业获得发展机遇

在疫情防治中,科技的巨大作用愈发彰显。和众多行业受到疫情冲击相比,科技行业受到影响较小,很多企业甚至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由于疫情减少线下交流的机会,以通信服务、在线服务、云服务、人工智能、智慧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在这一轮疫情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线上生活服务等项目迎来空前的市场需求;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强势崛起;提供同城物流、定制化餐饮配送、跑腿等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越来越受到认可。同时,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在家办公、远程办公等“线上”办公,特别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群众对健康管理和保健意识的逐渐重视,包括私人医生、私人心理医生以及各种“线上”咨询服务,科技赋能医药健康行业的作用也愈发名明显。

电子电器制造供应链受到影响

由于疫情防控措施限制了人口流动,造成员工返程晚、招工难的现象,影响到产品线的复工。对于产品前期的供应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湖北省在汽车、通信、电子的供应链上具有重要地位,而浙江、广东在电子领域包含了一些电子零部件制造、电子系统组装以及印制电路板元件龙头企业,依赖中国生产的电子、电信和半导体原件等供应链也将受到影响。2月17日,美国苹果公司表示,由于新冠疫情造成iPhone手机短期产能低于预期,将下调2020年1季度营收指引。

企业加速技术升级

面对疫情的影响,传统产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打造新的业态模式。预期将会有更多的制造企业着手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制造工厂,以提高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将大大提升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营效率,我国产业技术变革的脚步将更加快捷。

房地产

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

房地产线下销售活动受到很大冲击,疫情期间多地售楼处关闭,销售大幅下降。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春节期间的返乡置业需求受阻,影响更为严重,去库存压力加大,对全年销售也造成一定影响。作为应对,一些房地产企业探索线上卖房模式,可能会重新定义未来房地产销售格局。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政府也采取措施稳定房市。2月份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调5个基点,有助于降低房贷利率和企稳房市。

现金流管理十分关键

对核心城市优质公共资源的需求上升,支持房价

核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加大了对人口流入的吸引。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本次疫情防治中表现出较高的治理能力,也使得这些城市更具吸引力。对核心城市和地区优质公共资源的需求,将对这些区域的房价起到支撑作用。

商业地产需求发生变化

由于疫情防控使得复工延迟和避免人员聚集,很多公司启用远程办公。新型办公模式推动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对灵活度更高的共享型办公租赁需求可能上升,写字楼市场结构出现调整。同时,由于线下零售、旅游大幅下滑,商铺类地产和旅游类地产(如酒店、特色小镇)受到较大短期冲击。随着疫情结束后消费、旅游市场逐渐复苏,这些市场有望改善。

能源

石油需求下降,价格承压

随着疫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航空客运锐减、国内部分地区高速限行、市区内公共交通停运、私家车出行频率与出行半径大幅萎缩;交通行业、物流运输、工矿企业等行业短期内无法复工,柴油需求大幅萎缩,导致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量急剧下降,国内油价开始下调。同时,由于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占全球14%左右,中国石油需求下降也对世界产生影响。13日国际能源署将其对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预测下调36.5万桶/日至82.5万桶/日,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值。需求下降导致国际油价短期承压。

煤炭市场供需双低

煤炭供给端受疫情影响较大。由于延长复工及人口流动受限,目前大部分煤矿无法按计划复产。运输(含国际进口与国内铁路)和亦受到交通停运影响受阻,短期内资源供给相对紧张。煤炭需求受钢铁、化工等各行业开工推迟因素影响也出现下滑。

电网公司营收面临下行压力

疫情期间,因管控措施,大部分群众选择居家不外出,导致居民用电量增加,而工业、商业企业由于工厂停工或延迟复工等原因用电量下降。由于我国工商业用户的电价普遍高于居民用电电价,电网公司主体收入下降。同时,短期经济放缓也会影响电力企业收入水平。

THE END
1.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风险管理和保障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保险需求将会https://m.xyz.cn/toptag/baoxianxingye-287657.html
2.2023年保险中介行业前景如何?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分析产业趋势从各类中介渠道来看,营销员渠道仍然是最主要的渠道,但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兼业代理渠道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尤其是银行、互联网等新兴渠道发展迅速;专业中介渠道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但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 - 保险中介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各类中介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http://www.chinazjph.com/chanyequshi/7883.html
3.202420242030年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及发展模式分析报告目录 一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现状分析 3 1. 行业规模及市场份额 3 年中国汽车保险市场规模预测 3 主要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 5 地域差异性分析 7 2. 产品结构及发展趋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501661.html
1.保险投资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保险类理财财经二、保险投资市场现状 近年来,保险投资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保险投资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保险投资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保险投资市场的机遇 ...https://business.liaohewang.com/show-82626.html
2.保险行业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今年的深度剖析市政工程风雪漫长安在市政工程发布了:保险行业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今年的深度剖析,摘要:,,今年保险行业发展呈现稳健态势,呈现出多元化、科技化和个性化趋势。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保险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如智能保险、健康保险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增长。行业https://www.ynjjlzs.com/post/289.html
3....保险中介第一股”要来了这个行业未来的机遇有多大?对于中国保险经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江泰保险招股书提出四点: (1)不断强化监管,促使保险经纪行业向更加规范方向发展; (2)保险经纪机构将在保险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保险经纪行业的技术驱动力; (4)保险行业的全面开放将为保险经纪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1251788504488.html
4.2024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半导体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动态变化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2024年下半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战略性的洞察和建议,以支持决策者和行业参与者把握市场机遇,应对挑战。 1.1 报告目的 本报告的核心目的在于预测和分析2024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市场动态...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1276068&efid=ouXJ1y1-MWwpdcHwTozQ1Q
5.智能合约保险平台:保险科技的创新解决方案第三部分:保险科技的未来发展 第9章:智能合约保险平台的发展趋势 9.1 科技进步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9.2 智能合约保险的市场潜力 9.3 智能合约保险的创新方向 第10章:保险科技的未来展望 10.1 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10.2 智能合约保险的挑战与机遇 10.3 保险科技的未来发展策略 ...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43899533
6.20242029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投资规划及前景预测报告锐观网八、保险业经营状况 第四节、消费环境 一、居民收入水平 二、居民消费水平 三、居民贷款规模 四、消费结构升级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剖析 第一节、世界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一、国际市场发展综述 二、国际企业发展方式 三、消费金融业务特点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1582745.html
7.全球保险科技趋势研究:科技赋能体验至上至2018年,保险发展趋势预测从“互联网保险”转向“保险科技”,已经覆盖了保险行业的全业务价值链,并呈现出由下游理赔管理(效率驱动)逐渐向中游服务(客户体验驱动)和上游产品(风险性质驱动)渗透的特点。 具体而言,保险科技改变了传统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在产品端,多维大数据辅助保险精算能够对风险进行更准确的度量,...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21628
8.关于市场营销的论文从国际形势来分析,世界经济依然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从国内形势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让国家有更多的财力投到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保险行业也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正因为国际、国内市场经济都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就有了保险行业发展的机遇,相对而言,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市场。https://www.yjbys.com/file/guanyushichangyingxiaodelunwen.html
9.中国保险行业分析报告(精选6篇)国内保险科技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国内保险科技的创业公司成立200余家。其中获得私募股权融资金额仅占全球保险科技行业的4%,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科技创新才刚刚起步。未来在资本的助推下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科技深度赋能保险趋势显著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已从营销渠道互联网化向科技深度赋能保险演进。大数据、区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7b4r4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