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浪财经

(一)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二)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四)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经董事会审议的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利润分配股权登记日本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本公司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45元(含税)。以上利润分配预案需经本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二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二)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的调整变化,紧密围绕“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推进改革转型落地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本公司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持续优化经营结构,强化不良资产清收力度,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各项业务经营实现稳健发展。

1、经营效益保持稳定,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27亿元,同比增长5.14亿元,增幅1.03%;营业收入1,567.69亿元,同比增长124.88亿元,增幅8.66%;净息差1.73%,同比提升0.2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94%,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85%,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达到1.14元,同比增长0.01元;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每股净资产达到9.37元,比上年末增长0.94元。

本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产能提升,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压降刚性运营成本占比,成本结构不断优化,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成本收入比30.07%,同比下降1.65个百分点。

2、资产负债协调发展,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报告期内,本集团主动调整资产负债业务结构,资产规模保持适度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总资产规模59,948.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7.36亿元,增幅1.57%,其中各项贷款总额30,567.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24.39亿元,增幅9.00%;总负债规模55,638.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5.47亿元,增幅0.94%,其中各项存款总额31,672.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09.81亿元,增幅6.78%。

资产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各项贷款总额(含贴现)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为50.99%,比上年末提高3.48个百分点;小微贷款总额4,155.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3.02亿元,增幅11.33%,评分5档及以上小微客户贷款总额占比86.25%,比上年末提高4.92个百分点。

负债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吸收存款总额在总负债规模中占比56.93%,比上年末提高3.12个百分点,其中零售存款总额占比18.16%,比上年末提高1.57个百分点;同业负债总额(含同业存单)占比28.95%,比上年末下降2.95个百分点。

3、全面实施改革转型,重点业务发展良好

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重点业务领域,持续推进改革转型,明确关键落地举措,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协同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确保改革转型顺利实施。

一方面,持续深化客群经营,夯实业务基石。在公司客群方面,贯彻落实民企战略定位,持续提升民企客户融资效率和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战略民企客户数量达到354户,存款日均1,932.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2%,贷款总额2,049.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09%;供应链金融推出“通系列”行业解决方案,完善“E系列”综合金融服务,初步形成供应链生态客群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核心客户数比上年末增长121.43%;本公司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达116.7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51万户,增幅15.31%;境内有余额一般贷款客户9,926户,客户基础不断夯实;在零售客群方面,聚焦小微客户、贵宾客户等重点客群,实施分层分类经营,以财富管理为抓手,深化零售客户综合开发,截至报告期末,零售贵宾客户293.3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15%;私人银行客户19,250户,比上年末增长16.97%;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16,501.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37.60亿元;实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564.09亿元,同比增长17.12%。

4、风险管理不断加强,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完善常态化、差异化的客户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存量授信贷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切实做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同时,不断加大不良贷款专业化处置力度,核销转让不良资产消耗拨备584.21亿元,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538.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77亿元,增幅12.48%;不良贷款率1.76%,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34.05%,比上年末下降21.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6%,比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的规定执行。

(三)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2、比较期的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已按照2017年度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的股数进行重述。

3、新金融工具有关会计准则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收益不再计入利息收入。报告期内,还原口径利息净收入979.42亿元,同比增长13.16%。

4、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及期末总资产平均余额。

5、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等规定计算。2018年12月本公司发放了优先股股息,在计算上述指标时已经考虑了发放优先股股息的影响。

6、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

7、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8、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9、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和吸收存款总额均不含应计利息。

10、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11、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的规定执行。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四)股本及股东情况

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注:

1、H股股东持股情况根据H股股份过户登记处设置的公司股东名册中所列的股份数目统计;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本公司H股股份合计数。

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1、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03.27亿元,同比增加5.14亿元,增幅1.03%,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本集团主要损益项目及变动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根据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36号)的规定,本报告期资产减值损失按照信用减值损失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分别列示,在本章节中统称为资产减值损失。

本集团营业收入主要项目的金额、占比及变动情况如下:

1.1、利息净收入及净息差

新金融工具准则施行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收益不再计入利息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766.80亿元,还原上述收益212.62亿元后的利息净收入979.42亿元,同比增加113.90亿元,增幅13.16%。按照还原口径利息净收入分析,业务规模增长促进利息净收入增加4.95亿元,利率变动促进利息净收入增加108.95亿元。

报告期内,按照还原口径利息净收入计算,本集团净息差为1.73%,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主要是来自于利差水平提升。

1.2、非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800.89亿元;剔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收益212.62亿元后的非利息净收入588.27亿元,同比增加10.98亿元,增幅1.90%。

1.3、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持续实施降本增效举措,不断优化成本结构,业务及管理费为471.37亿元,同比增加13.76亿元,增幅3.01%。

1.4、资产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减值损失463.20亿元,同比增加121.80亿元,增幅35.68%。

1.5、所得税费用

报告期内,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84.55亿元,同比减少11.85亿元,降幅12.29%。

2、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2.1、资产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总额保持适度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59,948.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7.36亿元,增幅1.57%。

本集团资产总额的构成情况如下:

注: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本期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比较期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

2.1.1、发放贷款和垫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30,567.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24.39亿元,增幅9.00%,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50.99%,比上年末上升3.48个百分点。

2.1.2、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为19,700.1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658.80亿元,降幅7.77%,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32.86%,比上年末下降3.33个百分点。

2.1.3、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合计3,378.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5.95亿元,增幅24.55%;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5.64%,比上年末上升1.04个百分点。

2.2、负债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为55,638.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5.47亿元,增幅0.94%。

本集团负债总额的构成情况如下:

2.2.1、吸收存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吸收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为31,672.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09.81亿元,增幅6.78%。从客户结构看,公司存款占比81.42%,个人存款占比18.16%,其他存款占比0.42%;从期限结构看,活期存款占比41.13%,定期存款占比58.45%,其他存款占比0.42%。

2.2.2、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入款项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入款项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为11,815.4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419.68亿元,降幅17.00%。

2.2.3、应付债券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应付债券6,745.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25.96亿元,增幅34.39%,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同业存单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的增长。

2.3、股东权益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股东权益总额4,310.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1.89亿元,增幅10.57%,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总额4,200.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1.04亿元,增幅10.85%。股东权益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净利润的增长。

3、主要业务回顾

3.1、公司与投资银行

3.1.1、公司业务客户

报告期内,本公司切实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客户分层分类服务体系,创新客户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综合化、智能化、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致力成为“客户体验最好的银行”。基础客群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达116.7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51万户,增幅15.31%;境内有余额一般贷款客户9,926户。战略客群方面,按照董事会三年规划要求,本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聚焦民企服务,逐步加大对民营战略客户的支持,通过“1+3”新服务模式,为战略民企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并推动中后台的协同支持。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战略民企354户,存款日均1,932.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2%,贷款总额2,049.10亿,比上年末增长12.09%。中小客群方面,本公司以“构建数字化、标准化、流程化中小业务模式,打造‘中小企业金融’领先银行”为宗旨,建立“中小企业民生工程”品牌,通过实施“携手、生根、共赢、萤火”四大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支付结算、现金管理、授信、供应链等涉及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截至报告期末,中小有效客户数达到25,362户。

3.1.2、对公存款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强化客户基础,加强结算业务平台建设,加大机构金融的拓展力度,依托新供应链金融加强对公客户的链式营销,根据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走势灵活吸收结构性存款等市场化存款,在严控成本的基础上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对公存款总额25,616.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68.94亿元,增幅5.21%,增量在股份制银行中保持领先地位。

3.1.3、对公贷款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变化、新趋势,大力拓展有前景且有体量的新兴产业和居民消费拉动产业,积极介入国家重大战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大基建项目,加大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压降缓释力度,优化信贷格局与行业结构,实现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对公贷款总额18,228.35亿元,其中,对公一般贷款总额17,267.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9.03亿元,增幅6.73%;对公贷款不良率1.54%。

3.1.4、投资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高效推进投行业务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地新型投行业务模式,推进并优化了以资本市场四大重点业务领域、发债和证券化两大重点产品为支柱的多层次投行业务与产品体系,促进公司业务的投行化转型。

报告期内,本公司资本市场业务方面,重点行业开发效果逐渐显现,投行基础客户群初步建立,项目分类管理机制得到加强。

债券承销业务方面,加强经营机构的分层推动与精细化管理,业务储备快速提升;加大风险控制力度,项目的整体资质与评级水平得到提升。报告期内,本公司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发行规模2,884.45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排名提升至第9位。

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产品创新不断突破,成功投资全国首单“一带一路”供应链金融证券化项目和高校PPP资产证券化项目等。

3.1.5、交易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客户日常生产经营场景,深入理解客户金融需求,着力丰富国际业务、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国内贸易融资和保理业务三大系列产品,优化和完善交易银行新型服务方案,有效对接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网络化、智能化、便捷化产品服务体验,有效支撑公司银行业务转型升级。

国际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客户国际化金融需求,强化“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全球现金管理、民生环球速汇等创新产品的开发和综合运用,积极开发跨境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走出去”业务机会,提升服务能力,为“走出去”、进出口贸易等客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跨境金融服务,不断开拓业务新领域,有效提升外币资产规模,推动国际结算量增长。

结算与现金管理聚焦客户需求演进方向,持续完善产品体系。报告期内,本公司不断丰富和完善“通”、“聚”、“盈”产品体系。“通”系列产品立足电子政务、商务等不同领域客户需求特征,将账户与支付等基础服务嵌入到客户日常运营场景中,为企业和政务等领域客户电子化转型和服务升级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聚”系列产品聚焦集团客户的多层级、境内外资金管理需求,有效提升集团客户服务能力;“盈”系列产品为企业客户提供流动性资金增值服务,为不同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国内贸易融资和保理业务回归业务本源,推动业务转型发展。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贸易双方的账期匹配、项目履约、财产保全、付款保证、财报优化、贸易融资、提升资金运转效率等金融需求,积极推动国内保函、国内信用证、保理等产品场景化升级,不断探索创新业务模式,有效服务战略客户、供应链客户、中小客户等客户群体,进一步提升贸易融资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力。

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升级,有效改善客户体验。报告期内,本公司大力推进交易银行场景化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聚焦民企和中小企业“小、急、频、快”的融资特点,持续提升业务自助性和操作标准化水平,有效提升线上模式对公司业务的场景覆盖度。

3.1.6、供应链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改革转型重点战略领域,成立供应链金融事业部,积极推动优化供应链金融机制体制、设计行业解决方案、完善产品体系、建设科技平台和应用金融科技。

供应链金融事业部依托核心企业和交易平台深度挖掘行业,应用金融科技技术打造新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系统直联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与核心企业互为平台、互为生态,初步形成生态圈雏形。报告期内,已基本形成了以“民生E链”为品牌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包括“通”系列行业解决方案、“E”系列融资产品以及一系列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产品与服务。

“通”系列行业解决方案,目前涵盖医药通、车销通、佳酿通、家电通、建工通,针对行业特征,通过产品组合与创新服务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解决经营过程中的痛点问题。“E”系列融资产品,涵盖赊销E、应收E、采购E、信融E,全方位满足产业链上各类客户融资需求。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产品与服务,如供应链云账户、供应链收银台等,为不同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获得市场广泛认可。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供应链金融核心客户数比上年末增长121.43%。

3.2、零售银行

报告期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政策面看,资管新规落地实施,金融严监管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陆续出台,小微金融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零售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报告期内,本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改革转型暨三年发展规划整体实施方案,零售银行改革转型的总体思路是:以打造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为愿景,坚持以客群经营为中心,承接民企战略,聚焦民企生态圈、小微、私银企业家三大核心客群,依托先进科技加快数据化、线上化、场景化金融服务建设,实现财富管理+资产业务双轮驱动,推动零售业务向快速、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报告期内,本公司零售主要业务保持较快发展,实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564.09亿元,同比增长17.12%,在本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37.57%,同比提高2.35个百分点;实现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347.54亿元,同比增长38.61%,在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中占比61.61%,同比上升9.55个百分点;在本公司非利息净收入中占比64.40%,同比上升16.45个百分点(以还原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收益后计算)。

报告期内,零售银行全面落实本公司改革转型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转型任务落地,在实现零售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转型效果逐步显现,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特征初步呈现。

一是财富管理标准化管控体系逐步建立。推进凤凰C7+FC模式导入,推出财富管理“234”革新计划,优化财富产品准入及投资决策机制,报告期内实现财富中收38.06亿元,同比增长29.24%;实现基金代销中收7.88亿元,同比增长64.81%;期缴保险代销中收4.05亿元,同比增长109.84%;净值型理财全年销量突破5千亿元,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3.68倍。

二是客群经营成果不断显现。零售非零客户(金融资产月日均大于零)3,839.4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96%,贵宾客户(金融资产月日均5万元以上)293.3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15%,私银客户19,250户,较上年末增长16.97%,客户规模稳步扩大同时,高层级客户增速持续超过低层级客户。存量客户经营能力显著提升,贵宾客户保有率74.81%,较上年末提升1.01个百分点;存量客户金融资产增长贡献较上年大幅提升。

三是小微金融综合开发能力不断提升。紧扣小微3.0客群细分经营理念,围绕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1)、家庭员工及上下游(+N)生态圈,加强基金、理财、贵金属等财富产品以及保险保障产品的客户综合配置与组合服务。报告期内,小微金融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0.27%。小微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报告期末,评分5档及以上小微客户贷款总额占比86.25%,比上年末提高4.92个百分点。小微新客资产质量表现突出,2016年以来新客户不良率、逾期率仅为0.19%、0.42%。

四是信用卡业务模式转型扎实推进。聚焦千禧一代核心目标客群,本年新增千禧客户占新增客户总数的64.36%;继续强化获客模式转型,网申获客占比持续提升,通过做大官方免费渠道和荐者有份低价渠道,户均获客成本显著下降。持续加强交易促动,提升客户活跃度,信用卡卡均交易额4.46万元,保持同业先进水平。全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80.73亿元,同比增长33.82%。

3.2.1、零售客户

本公司围绕民企战略,积极打造民企生态圈客群、小微客群、私银企业家客群三大特色零售客群,以及财富客群和千禧一代客群两大核心客群,进一步明确客群定位,聚焦资源投入,提升服务能力,着力培育特色客群金融服务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本公司重点加强产品创新、平台搭建、场景应用、渠道协同等多维度获客模式推广,通过打造“轻资产、场景化”的金融生态圈,加快实现批量有质获客。完善行业缴费通平台功能,服务内涵和获客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开展车主服务平台、园区一码通、写字楼生态圈、银联云闪付等场景获客,构建立足本地、场景多样的区域特色平台;顺利上线香港分行见证开户业务,创新推出全电子化的开户流程,进一步打通“走出去”客群服务窗口;协同手机银行APP、远程银行等渠道,针对长尾客户开展智能、敏捷获客,有效提升线上获客数量和服务体验。此外,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深度挖潜已有获客渠道,持续强化针对核心民企的公私联动,开展“薪上加薪”代发工资客户营销活动,深耕代发工资业务,加大信用卡交叉销售。持续加强针对客户的品牌推广,推出2018年“懂你的银行”系列活动。

3.2.2、金融资产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财富管理+资产业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以凤凰C7财富管理“234”革新计划为抓手,构建“C7+FC”标准化经营模式,全面开启财富管理改革转型。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打造基于细分客群的存款产品创新。针对新客户推出“蜜月型”活期存款产品“新多利”;针对支付结算客户上线新版“季存宝”活期储蓄产品;针对资金有周密规划的客户推出按天计息的定期产品“随心定”。优化大额存单产品功能,开发大额存单按月付息及线上转让功能。

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进一步丰富产品货架,加大同类产品比价优选,快速布局重疾险、终身寿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大力推进中低风险和理财替代基金品种;不断完善本公司财富客群的资产配置模型,定期提供统一、专业的资产配置建议,增强市场投研和资产配置能力;构建财富顾问管理新模式,实施标准化作业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富团队的管理精度,激发管理效能;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偏好和兴趣触达客户需求,驱动客户体验不断提升;持续开展“然情四季财富绽放”、“财富客户TIBC”营销活动,加强客户与本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交互,推动实施更精细化的财富管理。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16,501.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37.60亿元。零售存款总额(含小微企业存款)6,501.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0.2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5,652.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0.38亿元。

3.2.3、零售贷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适应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的变化,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以小微金融、信用卡业务和消费金融为重点,在有效把控风险前提下,加大零售信贷资源投放,着力推进零售贷款结构调整。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贷款12,178.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9.76亿元。其中小微贷款4,069.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77.91亿元;消费信贷4,177.0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80.45亿元。

3.2.4、小微金融业务

3.2.5、信用卡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信用卡围绕“千禧一代”核心目标客群,从品牌定位、产品设计、渠道选择、场景建设等多方面,持续加强战略聚焦。品牌方面,推出了“信任长在”的全新品牌口号,并围绕价值定位进行了多层次宣传;产品方面,根据千禧客群的行为特征和消费偏好,推出了李易峰主题卡、中国风主题卡、民生MORE世界卡等更受千禧客群喜爱的主题产品,并配置了暑期境外返现、快捷支付优惠等权益;渠道方面,报告期内选取手游、网购等更贴近千禧客群日常生活的网申渠道,提升了渠道获客能力;场景方面,大力拓展千禧客群集中的业务场景,在促进场景内消费、分期及特惠等业务的同时,实现场景获客。报告期内,“千禧一代”客户规模快速增长,客户占比持续提升,千禧客群逐渐成为交易额与收入的主要贡献客群。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4,954.72万张,报告期内新增发卡量1,080.86万张;实现交易额22,116.25亿元,同比增长34.18%;应收账款总额3,932.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75%;不良率2.15%,较上年末微升0.08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公司信用卡获评“2018年金融行业年度传播力品牌”称号、国际制卡商协会(ICMA)博览会“依兰奖”,荣获VISA颁发的“跨境交易卓越贡献奖”、中国银联颁发的“银联信用卡交易质量飞跃奖”,本公司信用卡“全民生活APP”荣获《银行家》杂志社颁发的“2018年中国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

3.2.6、私人银行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金融资产800万以上私人银行达标客户数为19,250户,较上年末增长16.97%;私人银行达标客户的金融资产管理规模达3,582.86亿元。

3.2.7、社区金融业务

本公司深入贯彻“普惠金融”国家战略,全面推进社区金融商业模式升级,规范社区金融业务发展管理体系,推动社区网点持续健康经营。报告期内,本公司社区金融产能快速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牌照的社区支行1,347家,小微支行157家。社区(小微)支行金融资产余额达2,537.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6.49亿元,网均金融资产达到1.69亿元;储蓄存款达787.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7.88亿元,储蓄贡献价值逐渐凸显;客户数达626.72万户,比上年末新增47.84万户,其中有效级(含)以上客户77.8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47万户,客群基础进一步夯实。

3.3、资金业务

3.3.1、投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加大投入实体经济的力度,有效提升投资业务效率。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19,543.8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707.34亿元,降幅8.03%;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在总资产中占比较上年末下降3.66个百分点。

3.3.2、同业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按计划推进同业业务改革转型举措,客群和产品“双轮驱动”,加快向客群经营转型,增强客户导向;根据监管政策要求积极调整、优化同业业务结构,实现同业业务稳定健康发展。

客群经营方面,巩固“以客群经营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细化同业客户分层管理,做深做实“一户一策”,按照客户价值搭建差异化营销管理体系;制定分类同业客户营销指引和重点同业客户营销规划方案,有效强化客户综合、协同营销;通过同业合作高峰论坛和区域客户交流活动,持续强化“民生同业e+”品牌建设。

业务发展方面,强化负债稳定性管理,持续优化同业业务结构。截至报告期末,同业负债规模(含同业存单)16,156.9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8.57%;同业资产规模3,375.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51%。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加大同业存单发行力度,全年发行同业存单656期,累计发行11,094.00亿元,同比增加35.58%。

3.3.3、托管业务情况

资产托管业务方面,本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作为,抢抓互联网平台基金、净值型银行理财、资产证券化等结构性市场机会,按照“一个民生”理念,充分整合资源,搭建客户平台,培养专业团队,建立总分支一体化营销服务体系,实行“一行一策”和“一户一策”精准营销,推进营销精准化、管理精益化、运营流程化、品牌体系化建设,实现资产托管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托管创新,推动托管基础服务向综合化增值服务转型。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托管规模(含各类资金监管业务)为87,147.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60%,实现托管业务综合创利45.04亿元。

养老金业务方面,本公司高度重视中国养老金市场机遇,以企业年金账户管理和托管业务资质为基础,完善养老金业务产品体系,提升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全面参与第二支柱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市场服务,积极探索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前沿,持续推动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等养老金创新业务,实现养老金托管业务的快速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养老金业务托管规模为2,439.90亿元,报告期内新增规模1,589.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6.93%,管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17.63万户。

3.3.4、理财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面对经济下滑、宏观经济持续去杠杆,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本公司理财业务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监管新规的要求,深化改革转型,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风控合规。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以及收益空间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本公司全面启动净值化产品转型,完成符合新规的产品体系设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大力推进服务国计民生的产品服务,通过多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资产管理业务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4,405.55亿元。

3.3.5、贵金属及外汇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贵金属业务场内(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量(含代理法人及个人)5,058.51吨,白银交易量(含代理法人及个人)10,720.03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13,693.96亿元。以场内交易金额计算,本公司为上海黄金交易所前十大交易商,也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最为活跃的自营交易商之一,亦是国内重要的大额黄金进口商之一。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对公客户黄金租借16.96吨,市场排名第10位;报告期内,对私客户自有品牌实物黄金销售1,304公斤,产品多样,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期内,本公司境内即期结售汇交易量5,091.43亿美元,同比减少21.70%;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13,058.26亿美元,同比增长62.00%。本公司积极参与期权及其组合的创新产品业务,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量1,123.08亿美元,同比增长204.60%。

3.4、网络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遵循“科技金融的银行”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痛点,充分应用新兴金融科技,积极探索网络金融新型发展模式,持续创新直销银行、零售网络金融、公司网络金融、网络支付等平台、产品和服务,客户体验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商业银行领先地位。

3.4.1、直销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迭代升级直销银行,打造了“云+开放式+链接器”3.0模式,业内首推BBC开放式综合金融云服务平台,为C端客户、产业链上下游B端客户、互联网科技公司提供开放化、个性化、敏捷化、高效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同时,本公司聚焦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创新获客模式,重视场景应用,与蚂蚁金服、京东、华为、小米、三大电信运营商、两大航空公司、城商行等各类企业开展合作;深耕金融科技平台建设,成为首家投产运营分布式核心系统并建立开放式金融生态平台的直销银行,客户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水平大幅提升。产品货架不断丰富,陆续推出结构性存款、慧选宝、民生好车、民生好借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报告期内获得了第三方机构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2018年荣获新浪财经“直销银行十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最佳直销银行奖”等15个奖项,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知名度持续攀升,连续四年保持行业第一优势,进一步夯实了本公司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领跑地位。

截至报告期末,直销银行客户数达1,917.13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322.91亿元;报告期内,直销银行累计交易笔数1.21亿笔,交易总金额达1.38万亿元。

3.4.2、零售网络金融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个人电子银行客户数(包括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及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达4,790.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49.20万户;报告期交易笔数18.77亿笔,交易金额16.01万亿元,客户交易活跃度稳居银行业前列。

3.4.3、公司网络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发力公司网络金融行业应用和平台合作。聚焦重点行业,以互联网思维拓展场景金融模式,打造特色服务,树立行业优秀的公司网络金融品牌形象。围绕细分客群,深耕差异化服务。针对大型企业、核心企业,推出企业网银2.0版本,持续优化企业网银+银企直联组合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客户,推出移动特色微服务,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需求。创新基金销售管家,保持行业第一地位。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企业网银签约客户116.18万户;报告期内交易笔数9,909.73万笔,交易金额57.24万亿元;银企直联客户数1,580户,银企直联客户存款日均3,361.59亿元。

3.4.4、网络支付

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移动支付+网络收单”两大体系,坚持合规底线,通过产品升级和模式创新,不断丰富支付产品,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强力打造“民生付”品牌影响力。推进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升级移动支付功能,构建便民支付场景;加大行业支付应用创新,结合II/III类户推出“账户+支付”行业解决方案,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加强线上聚合收银体系建设,丰富跨行收单及资金清分服务,推出跨行网关支付、银行卡支付、跨屏扫码支付等功能,全面提高商户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根据支付清算监管要求,建成网联和银联新无卡平台,实现快捷支付断直连工作,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检查,确保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跨行通客户数400.44万户,网络支付商户数1,275户。报告期内,跨行通累计交易量2,305.60亿元,网络支付累计交易量6.20万亿元。

3.5、海外业务

报告期内,香港分行积极贯彻本公司发展战略,落实改革转型及三年规划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公司、金融市场、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三大业务,充分发挥本公司海外业务平台作用,业务发展稳健,效益持续提升。

香港分行凭借与总行跨境联动的优势,重点聚焦“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机遇,针对符合国家对外投资政策的优质“走出去”客户,为其提供专业的跨境金融解决方案。香港分行围绕资本市场、深耕特色业务领域,实现了小米、京东、携程、华兴资本等一系列业内有影响力的客户和项目落地,强化了香港分行在资本市场、新经济领域的专业服务;加强银团业务牵头能力,承接百丽国际、新高教等多笔具有市场知名度及代表性的银团贷款,本公司在香港澳门地区银团牵头行中排名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本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香港分行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拓展金融市场业务。报告期内,香港分行积极布局发展债券投资及交易业务、结构性票据投资业务,银行账簿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收益率水平进一步提升,利率风险对冲效果良好,截至报告期末,香港分行债券投资余额546.68亿港元。债券发行方面,报告期内香港分行成功发行中期票据10亿美元,同时香港分行中资美元债承销规模国际排名进一步提升,债券承销业务笔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2%,体现了本公司在境外债券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金融市场新业务进展理想,托管业务突破165亿港元规模。

报告期内,香港分行个人业务发展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香港分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定位为以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为载体的互联网轻型银行,以跨境财富管理业务为支点,在海量的跨境中高端客群中抢占市场,把香港分行打造成本公司中高端客户的获客平台及经营平台,不断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个人财富管理客户开户数已突破4万户,存款达29亿港元,并带动境内分行金融资产余额突破100亿港币。私人银行业务方面,高端零售“民生保”系列产品销售理想,报告期内“民生保”系列产品总计销售210单,已生效总保费合计港币30.67亿元,有效带动了高端私银客户的增长。

报告期内,本公司香港分行实现净利润14.56亿港元,同比增长37.88%。

3.6、分销渠道和运营服务

3.6.1、物理分销渠道

本公司在境内建立高效的分销网络,实现了对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布局,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内地的125个城市,包括132家分行级机构(含一级分行41家、二级分行82家、异地支行9家)、1,144家支行营业网点(含营业部)、1,347家社区支行、157家小微支行、3,410家自助银行(含在行式和离行式),自助设备6,888台,远程服务设备927台。

3.6.2、渠道转型

本公司坚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深入推动渠道经营模式创新,持续推广客户化厅堂模式,加速网点厅堂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咨询、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分销渠道转型。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完成客户化厅堂模式转型网点累计805家,网点覆盖率达70.68%,网点产能提升更加突出。

3.6.3、渠道服务

3.6.4、运营管理

本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着力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坚定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深耕企业账户服务优化提升,不断提升“云账户”开户效率和外拓服务能力,强化外部数据共享和自动处理技术应用,大幅提升开户效率,持续升级客户体验,强力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创业、展业。领跑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在业内率先推出“远程银行1.0”,通过多媒体、全方位、零距离、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为客户提供“足不出户、触手可及”的有温度、无断点全新服务体验,开创全新的远程金融服务模式。“远程银行”在金融界“领航中国”2018年度评选中荣获“远程银行品牌奖”,在第十六届中国财经风云榜评选中斩获“杰出远程银行创新奖”。

(二)导致暂停上市的原因

(三)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和原因

(四)公司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报告期内,本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具体内容及影响请参阅2018年度财务报表的附注四、28“主要会计政策的变更”。

(五)公司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六)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证券简称:民生银行证券代码:600016编号:2019-014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会议审议通过了如下决议:

1、关于《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正文及摘要)》的决议

《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议案表决情况:同意14票,反对0票,弃权0票。

2、关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会计政策变更的决议

2018年末,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36号),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与新收入准则的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此格式编制财务报表。

2017年度,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号——关于权益法下投资净损失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0号——关于以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折旧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1号——关于以使用无形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2号——关于关键管理人员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是否为关联方》,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事项对本公司当期及前期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不产生重大影响。

独立董事意见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本公司网站。

3、关于《公司2018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草案)》的决议

上述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4、关于《公司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草案)》的决议

会议审议了《公司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会议同意以下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45元(含税)。以本公司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437.82亿股计算,现金股利总额共计人民币151.05亿元。

5、关于《公司2019年度财务预算报告(草案)》的决议

6、关于《公司2018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草案)》的决议

7、关于《公司2018年度行长工作报告》的决议

8、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决议

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本公司网站。

9、关于《公司2018年度关联交易情况报告》的决议

10、关于《公司2018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决议

上述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和类别股东大会审议。

12、关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摊薄即期回报及填补措施的决议

13、关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决议

15、关于修订《中国民生银行基本会计规则》的决议

16、关于制定《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2019年风险管理指导意见》的决议

17、关于修订《中国民生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的决议

18、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风险管理报告》的决议

19、关于制定《中国民生银行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基本办法》的决议

20、关于制定《中国民生银行从业人员行为守则》的决议

21、关于制定《中国民生银行从业人员行为细则》的决议

22、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合规风险管理报告》的决议

23、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案防工作报告》的决议

24、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工作报告》的决议

25、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市场风险管理报告》的决议

26、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声誉风险管理报告》的决议

27、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报告》的决议

28、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资本管理报告》的决议

29、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的决议

30、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9年度资本战略》的决议

31、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的决议

详见本公司网站。

32、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资本构成信息及杠杆率的决议

33、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股权管理评估报告》的决议

34、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决议

35、关于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决议

2018年9月和11月,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谐健康”)、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集团”)和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财险”)分别将其所持全部本公司股份协议转让给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人寿”),并完成过户手续。参见本公司公告2018-045号、2018-051号、2018-057号、2018-060号和2018-069号。

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安邦集团、和谐健康、安邦财险不再持有本公司股份,安邦人寿持有本公司7,352,284,689股A股股份及457,930,200股H股股份,占本公司总股本的17.84%。鉴于上述股份情况变化,本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关于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

36、关于召开公司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2019年第二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和2019年第二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的决议

特此公告。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9年3月29日

证券简称:民生银行证券代码:600016编号:2019-015

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1)年报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2)年报的内容和格式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所包含的信息真实反映了公司当年度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等事项。

3)年报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4)在监事会提出本意见前,未发现参与年报编制和审议的人员有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议案表决情况: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0票

2、关于公司2018年度会计政策变更的决议

4、关于《公司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决议

6、关于《公司2018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草案)》的决议

7、关于《监事会对董事会及董事2018年度履职监督评价报告(草案)》的决议

8、关于《2018年度监事会及其成员履职评价报告(草案)》的决议

9、关于《监事会对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2018年度履职监督评价报告(草案)》的决议

10、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决议

11、关于《公司2018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决议

12、关于《中国民生银行2018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决议

13、关于聘任本公司2019年度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报酬的决议

THE END
1.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发展策略分析报告20251.4.3 互联网保险行业社会环境 (1)网民规模分析 (2)网购市场分析 (3)消费需求分析 1.4.4 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分析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2)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前瞻 第2章:互联网保险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2.1 互联网保险行业经营规模分析 2.1.1 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公司数量 ...http://96892234.b2b.11467.com/news/9290504.asp
2.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发展策略分析报告20251.4.3 互联网保险行业社会环境 (1)网民规模分析 (2)网购市场分析 (3)消费需求分析 1.4.4 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分析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2)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前瞻 第2章:互联网保险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2.1 互联网保险行业经营规模分析 2.1.1 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公司数量 ...http://www.zyzyyjy.com/baogao/442914.html
3.朗迪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发行事项公司公告来源,回购期限,预计回购股份后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管理层对回购股份 对公司经营、财务及未来发展影响的分析报告。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 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公司实施回购股份。公司回购公司股份的措施应符合我 国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证券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相关规定。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6040100006367
1.保险公司运营年度盘点,全面解析关键指标与工作成效报告总结保险运营指标工作报告总结 1、2021年保险公司上半年工作总结(一) 2021年初,我荣幸地加入到了xx保险公司,从事我并不熟悉的xx保险工作,在这半年里,得益于公司领导的悉心关怀和前辈们的热情指导,我从一个保险行业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能够独立开展保险营销业务的业务骨干,在岗位上,我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与全体员工共同努力...http://benbenshu.com/Fd3e0791260F.html
2.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正文2.4 截止报告期末的股东总数、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 三、季度经营分析 3.1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 本集团前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人民币4,403.55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99.31亿元,同比增长7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213.68...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10301277357835.html
3.投资热点中国医疗互联网深度调研报告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医疗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共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医疗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770855.html
4.保险公司自查报告7篇保险公司销售自查报告 一、前言 本次自查报告是本公司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控,提高销售质量,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客户保护的工作,对本公司销售工作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整改计划,以期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二、销售情况 在本次自查中,我们对公司销售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数据统计,...https://www.liuxue86.com/a/4978061.html
5.9月保险公司经营分析报告2011年9月经营分析报告 目录二、七月经营业绩情况 (一)总体经营情况综述 (二)机构经营情况 (三)个险经营情况 (四)银保经营情况 (五)续收经营情况 (六)寿销产经营情况 (七)多元行销经营情况一、寿险市场概况 (一)宏观形势及相关监管动态 (二)人身险市场总体情况综述 (三) 同业及竞争动态比较分析监管政策(1/...https://doc.mbalib.com/view/cbb49d1e407dbe30e376e25494f0303f.html
6.业务分析报告范文10篇业务流程分析诊断报告通用模板业务分析报告1 按照公司统一部署,业务一部将经营重点放在了外部市场的开拓上。在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不占优势等诸多不利局面下,我们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工作态度,努力开拓外部市场业务。现将我部今年以来的业务经营分析情况及下一工作思路报告如下,请公司领导审阅。 https://www.puchedu.cn/ziyuan/133891.html
7.2020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邵阳支公司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湘财金〔2019〕46号)和《邵阳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全县农业保险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邵财发[2020]58号)等文件的要求,受邵阳县财政局委托,秉着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对2020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邵阳支公司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出具绩效评价报告。https://www.syx.gov.cn/syx/tzggn/202101/dcadd97a62704003a47cb7d474377f3d.shtml
8.保险公司述职报告精选15篇二、业绩情况 20xx年是xx分公司的转型年,根据会议报告指示及总公司下发《考核办法》指导,分公司全力推动战略转型,转变观念、改革创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xx保险市场,强化核心竞争力,开展多元化经营,经过全体内外勤伙伴的努力和拼搏,分公司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208184525_2357160.html
9.保险公司经营分析报告保险公司经营分析报告范文保险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模板 红色大气2023兔年保险公司开门红宣传展板2023开门红 蓝色简约风智慧医疗展板活动主kv物料宣传 医疗保险守护全民健康卡通人物医疗医务工作png素材 互相签订合同团结握手企业团结团结合作平台商务人士合作握手 谈蓝色简洁插画养老保险宣传海报宣传展板 ...https://www.51miz.com/so-sucai/3503851.html
10.保险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精选6篇)篇1:保险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情况 保险公司对财务稳定性有特殊要求,“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转和融通能力主要是偿付能力,包括赔款、给付和偿还其他债务的能力。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财务状况不稳定或恶化,影响范围有限,通常只是影响本企业的商品流转或再生产的持续进行,或波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50sjo04.html
11.有志从事证券保险行业的你看准啦!广东金融高新区这些企业虚位以待...3、完成分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提升公司在所辖区域内的综合业务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4、部门成员的日常辅导、培训及合规管理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取得证券从业资格;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正直诚信,具有较强的合规风控意识;对资本市场有深入的了解,金融知识储备良好,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322814
12.保险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模版.pptx保险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模版目录保险公司概述保险产品分析经营状况分析市场竞争力分析风险管理分析未来发展展望保险公司概述01成立时间01保险公司成立的时间、地点和注册资本等信息。02股东结构保险公司的股东构成、持股比例以及主要股东的背景和实力。03行业地位保险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排名以及竞争优势和劣势。公司背景03合作伙伴...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89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