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财险上市公司,在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也各有差异。
本文主要是从盈利能力、资本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对四家公司2013年——2017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详细了解各公司的财务发展状况,由此探讨企业的发展前景。
——本文作者
王荣、王幸岚、王田丹琳、王晓
四大家的比较分析
看各家所长~
总体概况
到目前为止,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太平财险以及平安财险是国内财险行业的领先者,在整个行业中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并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如图1所示,从2013年到2017年,四家财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原保费收入总额排名第一的是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居于第二位,其次是太保财险和太平财险。
图1-1四家保险公司2013年-2017年原保费收入
尽管四家财险公司在近5年来原保费收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各家的增长速度却是略有不同。如图2所示,总体来看,虽然人保财险的原保费收入总量排名第一,但是其原保费收入增长率是却处于第三的状态,相较而言,太平财险和平安财险的原保费收入增长率比较高,尤其是平安财险,增长速度不断提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图1-2四家保险公司2013年-2017年原保费收入增长变动情况
盈利能力分析
总资产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又一个非常有用的比率。是另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100%;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
如表2-1所示,从总体状况来看,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的总资产收益率相对比较高一些,且相对比较稳定,而太保财险和太平财险的总资产收益率较差一些。
如图2-1所示,在2015年以前,除了太保财险之外,其余三家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均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而在2015年之后,四家财险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均处于持续下降态势,主要是因为2015年“营改增”对整个保险市场的影响,会计上的变更导致各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较往年发生较大变动。
图2-1四家财险公司2013年-2017年总资产收益率变动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ROE(RateofReturnonCommonStockholders’Equity),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一般来说,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
如表2-2所示,太平财险的净资产收益率最低,在2016年和2017年该比率甚至低于10%,而其它三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10%(太保财险2014年除外),其中,平安财险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5年高于20%,且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一比率说明平安财险的投资状况在财险行业来讲是非常好的,资产管理和运用水平较高,其投资带来的收益相当高。
表2-2四家财险公司2013年-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
如图2-2所示,平安财险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在近5年一直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其次是人保财险,净资产收益率也比较高,而太保财险和太平财险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收益能力还需要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及利用等方式来提高,从而优化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
图2-2四家财险公司2013年-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情况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所得税后的余额,是当年实现的可供出资人(股东)分配的净收益,也称为税后利润。它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
如表2-3所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财险在2013年-2015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是不断上升的,说明在这三年来,三家财险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益比较好,而在2016年和2017年四家财险公司均出现负值,这也并不能说明经营效益骤然变差,主要还是2015年全国全面实行“营改增”之后,保险行业的税制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动,对整个保险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各保险企业的税收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因而导致净利润增长率出现重大偏差。
图2-3四家财险公司2013年-2017年净利润增长率变动情况
从表2-4中数据可以看出,太保财险在2015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为414.3%,与其它年份相比,或者与其他公司同年的数据相比,这一指标值可以说是奇高了。通过对太保财险2015年度的利润表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主要是与2014年相比,当年赔付支出和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别大幅度增长了19亿元、13.2亿元,所得税费用也大幅度增加了14.66亿元。这就导致了2014年和2015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出现很大差距。
图2-4太保财险2015年利润表
承保利润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另一重要指标。该比率是承保利润与净保费收入的比值。它反映财产保险公司在承保业务领域的盈利水平。通过表2-5和图2-5近5年四家财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率数据情况可知,平安财险的承保利润率最高,在2014年-2016年连续三年达到了4%以上,其次是人保财险,这两家公司的承保利润率远远高于太保财险和太平财险。说明平安财险和人保险财险的盈利水平与另两家公司相比还是处于一个优势地位。
图2-5四家财险公司2013年-2017年承保利润率变动情况
资本管理能力分析
资本管理能力体现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运营自由资本的能力。对资本能力的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基于偿二代第一支柱的资本分析和从净资产、总资产、利润总额三者关系进行财务分析。
基于偿二代第一支柱分析
偿二代的第一支柱是定量资本要求,定量资本要求为资本管理能力分析提供了量化的分析指标。主要涉及到的指标有:实际资本、最低资本、偿付能力充足率。其中,实际资本是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之差,代表了公司能够应对风险,进行赔付的这部分资本。最低资本代表了监管层对公司偿付能力的最低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率是两者的比值。图3-1展示了这三个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此外,由于人保和太保的财报上没有列出认可资产和认可负债,而这两部分的计算涉及到公司会计调整的内容,所以就没有对认可资产负债率、资产认可率等指标进行探讨。
1.实际资本分析
从图3-2可以清晰地看到,偿二代下的实际资本较偿一代有较大幅度增长,且这四家财险公司的实际资本逐年上升。同时,人保、平安、太保、太平的实际资本从多到少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同时,从趋势线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大。
2.最低资本分析
从图3-4可以看到,四家公司最低资本的变化与实际资本的大体上变化非常一致。同时,由于“偿二代”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提高,因而最低资本要求明显高于“偿一代”。
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析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刚才实际资本占比的变化差距较大。从图3-5看到,偿二代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偿一代。偿二代下,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0%-300%之间,相对较高于150%-200%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优区间。总体上,16年17年,只有平安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有较大变化,。原因为实际资本主要受分红的影响,最低资本主要受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上涨的影响,导致实际资本增幅低于最低资本。其他三家财险公司变化不大。太保与人保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都相对较高,接近300%。而17年太平和平安都接近200%,四家公司的差距较大。
进一步对ROE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行对比分析。从图3-6可以看到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但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也不意味着ROE一定低。虽然平安有着最低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但有着最高的ROE,但人保有着最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但ROE也较高。而太平有最低的偿付能力充足率,ROE也最低。相对而言,平安和人保的资本管理能力较强,而太平的资本管理能力较弱。
从净资产、总资产、利润总额三者关系
进行财务分析
从四家财险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和利润总额三个量出发,对杠杆比率、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的股东权益部分,也就是净资产进行。首先净资产和净资产增长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资本规模,以及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次杠杆比率是总资产与净资产的比值,反映了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偿债能力。最后资产报酬率是利润总额两年平均资产总额,反映了资产利用的效率。
净资产和净资产增长率分析。从图3-7看出四家公司的净资产都在逐年上涨,但是净资产增长率有所放缓。说明财险公司资本规模逐渐扩张,但是扩张的速度放缓。由于这一指标能够体现企业应对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财险企业近两年的持续发展能力可能不如以往。同时,四家公司比较而言,太保的增长率最低,资本扩张最为保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人保和平安的资本规模和资本规模增速都较强。
杠杆比率分析。杠杆比率是总资产与净资产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和获得资本能力,杠杆比率与总资产收益率的乘积就是ROE。图3-8反映了杠杆比率的总体情况。2013年-2017年,各财险公司的杠杆呈现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趋势,这与宏观环境强调的去杠杆是一致的。四家财险公司近四年的杠杆都在4-5左右,平安的杠杆比率较高,说明平安获得资本能力较强,负债较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它偿债能力比较弱。但考虑到四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高于200%,所以平安的高杠杆并不会对它偿付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反之,高杠杆使得平安的ROE最高,这说明偿付能力充足率保证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杠杆率有利于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整体上平安、人保、太保的杠杆排序与ROE较为一致,但太平的杠杆较高而ROE却是四者中最低的,说明太平总资产收益率非常低,资本管理能力不强。
资产报酬率分析。资产报酬率是资产利用的效率。图3-9反映了2013-2017年四家财险公司资产报酬率变化。整体来看,四家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在15年达到了最高值,说明在15年的发展情况较好。比较而言,平安的总资产报酬率较低,说明平安的资产利用效率较低。针对这一指标,太保和人保的发展情况较好,资产利用效率高,资金的周转情况较好。
经营能力分析
根据图4-1和图4-2所示的综合成本率指标,2017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7%,较去年降低了1.1%,为四家公司第二低,其中综合赔付率达62.3%,占比较高,成本中更多是赔付支出,费用率较低,总体成本控制能力较强。太保财险2017年综合成本率为98.8%,赔付率为60%左右,较2016年下降了0.4%。太平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四家公司中最高,达到99.5%,其中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各占一半左右,2016年为99.8%,有0.3%的降低。最后可以看到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最低,为96.2%,与去年相比上升了0.3%。可以看到平安财险和人保财险的经营能力较强。
根据表4-1和图4-3可以看到五年四家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的变化。2013年到2017年五年中,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四家公司中较低。单独的来看,人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在前三年保持了较稳定的水平后,16年出现了上升,到了17年又下降,成本控制较好。2014年后平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一直保持最低的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而太平财险综合成本率一直维持在99.5%到99.8%的范围中,处于较高的水平,其承保利润空间较小,虽成本控制较为稳定,但经营能力相比其他三家财险公司显得较弱。太保财险大部分情况下保持第二高的综合成本率且低于100%,但在2014年太保财险综合成本率突然上升,达到了103.8%。
太保财险在2014年综合成本率达到了103.8%,其中综合费用率为35.8%,较2013年增长了2.3%,综合赔付率为68%,较13年增长了2%,最终总体成本上升了4.3%,超过了100%,出现了承保亏损。而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承保了部分高风险业务,准备金的评估发生了变化。对于车险业务来说这一变化带来了综合成本率3.3%的上升,非车险业务中带来了5.2%的上升,最终导致综合成本率上升3.6%,扣除这些影响后,太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100.2%。仍然是一个较高的成本率。
根据图4-6、4-7、4-8、4-9这四家财险公司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在五年来的变化。人保财险的赔付率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费用率呈现上升趋势。太保财险在13年到15年费用率和赔付率呈现同时上升和下降的趋势,特别在2014年出现了较大的上升,此后综合赔付率下降,综合费用率上升。此后太保产险主动放缓业务增速,着重提升承保质量,加强费用控制。控制了综合成本率,维持在了承保盈利区间。太平财险的综合成本率维持在较稳定的状态,其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呈现出对应变化的趋势,总体上近年来赔付率下降,费用率上升。平安财险的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也呈现对应变化的趋势,2016年综合费用率较高,到2017年是四家公司中唯一出现费用率下降的公司。其原因主要是通过应用新科技和大数据,强化风险筛选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展现了突出的质控能力。
根据图4-10可以看到四家财险公司在2017年保费收入占比前五的的险种的比较。主要的险种为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责任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其中四家公司中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收入都达到了80%左右,为最主要的业务。特殊的来看,人保财险中货运险达到了第五名,占比1.04%。太保财险中农业占比第四,为3.58%,这主要是因为在太保财险的年报计算中加入了安信农险的业务。在太平财险和平安财险中,保证保险的保费收入较高,特别是平安财险中保证保险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9.58%,仅次于车险业务。
在经营能力分析这一部分,图4-12和图4-13可以看到四家财险公司的业务及管理费用比较分析。首先图4-12可以看到2017年人保财险业务及管理费用最高,太平财险最低,这与公司的保费收入、保险业务开展规模等有关,而人保及平安具有较大的规模,有较高的管理费用。
图4-13为2013年到2017年期间,四家财险公司的业务及管理费用增长率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四家公司均具有正的费用增长率,其中人保财险的增长率具有较为稳定的趋势,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的管理费用都在2016年出现了较高的增长率,此后又迅速的下降,而太平财险近年来增长率持续上升。
风险管理能力分析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最小成本争取获得最大安全保证的管理方法。
在这一部分,通过选取自留保费、应收保费、资产负债率、资产杠杆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SARMRA这几个指标,来对这四家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分析。
自留保费
在这一部分,我们选取了自留比率及自留保费增长率两个指标。1、自留比率的公式表示为自留保费/保险业务收入*100%,通过该指标可以看出,保险公司自留风险越大,最终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弱。根据《保险法》的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费,不得超过其资本金加资本公积金的4倍。通过图5-1的数据来看,总体来说,平安财险及人保财险在2013年至2017年都是逐年增加的,并且普遍高于太保财险及太平财险。在2015年之前,人保财险的自留比率都是高于平安财险,在2016年及2017年的数据中,平安财险是超过了人保财险。
自留保费增长率的公式表示为(本年自留保费-上年自留保费)/上年自留保费*100%,该指标的正常范围为-10%~60%。根据图5-2,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及太平财险在2016年之前是逐年递减,在2016年达到了最低值,2016年开始有所增加;太保财险相比于前三家公司表现较差,自留保费增长率处于逐年递减趋势。
风险保费
该指标主要反映保险公司本期保费中有多少保费尚未收回。如果该比率较高,可能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的稳定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近年来,随着“见费出单”制度的不断完善,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较低。从图5-3中可以看出,2017年,四家财险公司中,平安财险的应收保费率最高,达15.83%,应收保费收入也是超过其他三家;太平财险的应收保费率最低,为2.41%,该公司应收保费收入及原保费收入在四家公司中最低。
资产负债率
平安财险的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于其余三家公司,且每年均高于76%;太保财险表现较差,资产负债率相比于其他三家普遍较低。该指标衡量了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筹集的,反映了清算时对债权人、保单所有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可以近似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总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赔偿和给付的保证程度越高,偿付能力越高;反之,偿付能力越低。但并不是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如果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公司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尽量选择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资产杠杆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该指标反映了公司偿债能力和获得资本的能力。财务杠杆使企业能够控制大于自己权益资本的资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负债成本,财务杠杆的增加就会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反,如果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的威胁。以平安财险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对图5-5的分析,四家财险公司的杠杆都在4-5左右,其中平安财险的杠杆比率较高,说明平安财险获得资本能力较强,负债较高,同时结合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受分红及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影响,平安财险在17年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有较大变化,是接近200%的。可以看出平安财险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较好。
SARMRA分数
SARMRA是偿二代第二支柱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并且风险管理能力的大小直接与资本要求挂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越强,资本要求越低;风险管理能力越差,资本要求越高。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1号: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11号规则》,80分是基准线,保险公司SARMRA监管评估最终成绩等于80分的话,控制风险最低资本要求为0;高于80分的话,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控制风险最低资本要求,但最高不超10%;但如果是低于80分的话,则将提高险企控制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最高40%。根据表5-1对比这四家财险公司,2016-2017年SARMRA分数均高于80分,且2017年平安、太保、人保、太平在产险公司排名中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三位、第四位及第九位。平安及太平均略有增加,太保分数不变,人保的评分有小幅下降。可以看出这四家公司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表现均较好。
综合这四个方面来看,人保财险的市场规模仍占据重要地位,平安财险的发展速度可观,有着冲击人保财的实力。太保财险和太平财险与前两者相比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