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人寿2023年业绩发布会在京港两地同步举行。
发布会前一天晚间,中国人寿发布2023年年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公司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1.81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益为4770.93亿元;公司总资产、投资资产规模再攀新峰,分别达5.89万亿元和5.67万亿元。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公司始终坚持长期主义,过去在应对不同时期利率的波动方面也积淀了相应的经验、技术,并在理念、发挥长期资金作为、强化承保能力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和增强。预计今年的投资环境较去年将有明显改善,股票市场表现将显著好于过去两年,利率水平也将维持低位。
“今年,中国人寿的资产配置将稳定固收核心基本盘,继续加大长久期资产配置力度,长线布局发挥权益投资的关键少数作用。重视高质量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以及加大在ABS、REITs、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的另类投资。”刘晖表示。
此外,据刘晖透露,公司在不动产投资的敞口较小,房地产方面会采取审慎投资原则。
一、
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
首先,聚焦主责主业。要坚持保险姓“保”,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保险行业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保险行业应在七个领域发力:一是养老问题,要大力开发养老险;二是健康险;三是科技保险;四是绿色保险;五是农业保险;六是再保险;七是巨灾保险,这对未来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保险行业应不断开发丰富产品体系,更好地提供保险覆盖面,为人民群众提高减灾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发挥好险资优势。市场现在缺少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而寿险资金具有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特质和特征,组合灵活,这是寿险资金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们要优化投资组合、创新投资方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科技自立自强,同时为国家绿色发展提供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第三,不断进行创新。目前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压力较大,但我们想通过产品、服务、架构以及模式创新来解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化转型创新的问题,把数字化转型这个桥和路铺好建好,把数字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让公司运营效率更高,让客户的体验更好。
二、
回应今年投资布局:
今年股市将显著好于过去两年
对于今年股债市场表现,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和增强,预计今年的投资环境较去年将有明显改善。
“股票市场自春节前后出现了一波超跌反弹,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历史底部,预计今年股票市场表现将显著好于过去两年。今年以来固收市场利率持续明显下行,经济仍在修复过程中,货币市场政策保持宽松基调,预计今年的利率水平将维持低位。”刘晖表示,面对固收利率持续低位、权益资产波动加大的环境,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压力也在增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人寿资产配置的总基调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公司将继续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也坚定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信心。今年会重点聚焦一些优势品种,加强精耕细作,力争实现稳定合理的投资收益水平。
一是守正固本,稳定固收核心基本盘。近年来,中国人寿抓住机遇,配置了2万亿元期限在十年期以上的优质长期资产,“资负久期缺口”在行业中处于较好水平。
二是长线布局,发挥权益投资的关键少数作用。在推进策略多元和结构均衡的同时,发挥好保险资金长期资金的长线布局,重视高质量高股息股票的配置。
三是创新应变,提升另类投资的价值贡献。发挥在偿付能力方面的优势,聚焦一些优势赛道、核心资产,继续丰富另类投资策略,把握期间有丰富现金流的资产配置,以及加大在ABS、REITs、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的投资,提升另类投资对整个投资组合的贡献。
四是坚守底线,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始终坚持稳健审慎的投资风格,从严把控投资项目的信用风险和资产质量,投资风险敞口跟资本实力、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保障投资的行稳致远。
三、
回应房地产投资:
在不动产投资方面敞口较小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表示,公司目前对于远洋集团的投资敞口非常小,去年已开展完减值工作。所以,不会对公司未来产生任何不利的新增影响。
刘晖称,公司在不动产方面的投资策略始终保持审慎稳健的投资风格,将从严把控投资项目的信用风险和资产质量,目前公司在不动产投资方面的敞口比较小。
刘晖表示,中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还有很大空间,“三大工程”的推进也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一定的支撑。相信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整体的平稳健康发展是可期的。整个中国人寿会审慎开展在这方面的投资布局。
四、
回应低利率环境下的经营:
坚持长期主义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公司如何做好经营?
第一,理念先行。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这个理念贯穿到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整个链条。比如产品开发与服务、销售、客户服务、投资管理、运营管理、费用管理、资本管理、合规管理等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功课。目的是统一理念,在新的利率环境下相向而行、形成合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深谙负债特征的前提下搞好投资,在深谙投资的前提下做好产品供给。
第二,充分发挥有保护的前提下的长期资金作用。在现金流非常充沛的前提下如何发挥长期资金的作为,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是做好价值投资。近几年公司不断在市场研究方面加大力度,以此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稳定中长期投资水平。在销售方面,公司已发布新的“种子计划”,本意是不断升级现有的队伍,建设新型队伍。目的是强化以客户需求为先导,强化供给和需求的匹配,通过销售管理和触达能力的提升实现公司业务形态多元、成本多元、期限多元。
第三,不断强化承保能力建设。强调巨量数据的使用与分析,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定价能力,这些能力的建设最终给公司带来利润的多元化。
五、
回应中长期市场份额和业务拓展:
价值、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在提升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成为客观趋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国人寿中长期市场份额和未来业务拓展前景如何?
同时,白涛也表示,在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人寿恰是提供健康养老保险服务最重要的一个保险服务商。在健康险、养老险方面恰恰是自身的优势。下一步将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大数字化转型,对未来中国人寿在市场份额方面的提升有信心、也有底气。
六、
回应派息率改善:
2023年股利占净利润69%
中国人寿上市20年累计分红超1900亿元。其中,2023年派息率较之前出现很大改善。
2023年,公司按照监管政策和公司章程,充分考虑当前盈利情况、偿付能力水平、业务发展等因素,基于原准则净利润结果,综合确定当期利润分配方案,每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43元,股利的总额占到现行准则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58%,占本公司净利润的比例达到69%。
七、
回应“报行合一”影响:
有利于防范行业长期经营风险
谈到“报行合一”对于人身险行业和公司的影响,中国人寿副总裁白凯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监管机构在银保渠道推行“报行合一”,今年2月又在专业中介代理渠道推行“报行合一”,未来也会在个险渠道推行“报行合一”。
总体来讲,全面落实“报行合一”有利于防范行业的长期经营风险,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保险公司的降本增效。“从目前银保渠道来看,我们已经设计了全新的银保产品体系,进一步加强了银保渠道的费用管理,已经完成全部代理银行的手续费协议的换签工作,整体实现平稳过渡。”
白凯表示,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推行使银行代理手续费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公司按照“报行合一”的要求也严格进行费用管理,费用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大大提升,有利于更好地平衡客户利益和股东利益。
银保渠道在执行“报行合一”后,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有一定提升。下一步如果“报行合一”范围扩大到个险,长期来看仍有助于促进降本增效,提升资本、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个险渠道的营销体系改革,强化服务,改善营销员的基础管理。
八、
回应保险销售新规:
坚持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战略
对于保险销售新规,白凯介绍,公司近年来一直坚持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的战略,而且持续进行队伍的转型升级。“从2023年年报来看,我们队伍数量保持稳定,质态、产能不断提升。我们认为,这是公司一系列营销体系改革的成果。2024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推行个险营销体系改革,按照现有队伍的升级和新型队伍的探索双向发力。”
对于按照监管要求推行代理人的分类分级,白凯表示,公司正在认真落实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我们认为,标准正式实施后,对公司代理人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会产生促进作用,也许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小幅的波动,但长期影响并不大。特别是分类分级,要求不同层级的代理人销售限定的产品,有利于代理人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代理人明确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代理人分类分级的推出是监管机构对整个行业销售队伍的一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和公司一直以来高质量发展转型方向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