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球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强调“金融交易”而非“运营管理”属性,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参保主体以个人为主,企业渗透率不足。产品形态集中于健康体的短期险,相对局限。服务管理在专业化管理和运营上能力不足。医疗网络仍处于起步期,商保话语权低。数据科技体系化不足,未发挥数据价值
2022年,保险密度创历史新高,深度滑至七年谷底,地区差异化明显
2022年,中国保险密度达3,326元/人,创历史新高。近十年来,中国保险密度快速增长,持续向全球平均数靠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相比之下,保险深度仅为3.88%,为近七年最低,与全球相比,差距未见缩小。
互联网保险整体增速放缓,渗透率提升明显,意健险表现亮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互联网保险经历了2012-2016年快速发展的红利时期,保费规模增长近20倍,众多保险公司布局互联网渠道。2016年起,互联网保费规模逐步放缓。2019年由于互联网医疗带动下,互联网保费上升至2,696亿元。2020年起,由于线下销售受阻等因素影响,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持续上升,到2021年达到3,779亿元。
客户保险储蓄需求持续旺盛叠加寿险渠道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2022年,从上市传统保险公司数据来看,原保费收入总体呈持续增加态势,保险需求逐步回暖,但疫情的反复影响对险企资产负债两端带来深远影响。从负债端来看,个险队伍增员困难、居民预期收入降低等因素导致新单增长乏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