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保险现状分析及建议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依靠大数法则进行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的特殊行业,其本质是分散风险、互助共济。因此保险本身自带“普惠”属性。结合保险属性与普惠金融定义,本文给出普惠保险定义:

基于自身“普惠”属性,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人群提供合理有效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这些保险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而言安全可靠,对供给者而言商业可持续。

(二)普惠保险要点分析

1.可得性程度低

普惠保险重点服务对象是无法获取保险产品与服务或获取服务不足群体,无法获取保险产品与服务或获取服务不足具体表现在我国目前较低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一方面我国整体保险密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内部区域分布不平衡,中西部大部分省份处于全国水平以下。因此,就可得性来讲,我国普惠保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见图1)。

图1: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2.保障型产品覆盖率低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商业健康险的覆盖率仅为6.7%,保障型产品覆盖率低。供需总量不平衡,产品普惠性不足,充分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回本“保障本源”与发展普惠保险一脉相承,具有内在一致性(见图2)。

图2: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与普惠保险一脉相承

3.具备商业可行性与持续性发展条件

目前普惠保险已具备商业可行性与持续性发展条件,首先,从产品角度来看,我国人身险产品覆盖率不足,有巨大的“普惠”空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和健康管理需求巨大。其次,从群体来看,我国保险服务获取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保险服务获取不足,为普惠保险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三,保险利率市场化为灵活设计保险产品提供基础,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以及低收入群体的保险产品,合理定价成为关键。第四,金融科技应用,目前保险公司开始注重与科技应用的融合。

4.更加注重安全与责任

实现普惠保险的长期发展目标需要更注重安全与责任,离不开整个行业乃至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目前行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有序推进,内部“大消保”工作机制正在形成,监管层更加注重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提示,吸取P2P行业风险暴露的教训,这都为普惠保险发展营造了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比如针对近期“百万医疗”普惠保险产品销售误导问题,监管层及时提示风险,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消除安全隐患。

(三)市场参与主体

目前我国普惠保险有五大参与主体,分别是传统保险机构、互联网保险机构、相互保险、保险资管公司、监管机构(见图3)。

图3:普惠保险市场参与主体

1.传统保险机构

传统保险机构包括传统寿险公司、传统财险公司和传统中介公司,是目前普惠保险的主力军。从可得性来讲,传统保险公司通过推进物理网点铺设,加强个险、电销和银保等渠道来提高产品获取率。从产品服务来讲,针对性强。一方面开发设计出目前我国覆盖率明显不足的产品,比如税优健康险、税延养老险等,另一方面针对低收入、小微企业主等保险服务不足群体开发合适的产品,比如太平洋人寿的“安贷保”、山西国寿的“扶贫保”等。目前传统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进一步提高客户获取保险服务的便捷性。

2.互联网保险机构

3.相互保险

目前我国有三家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相互、众慧财产相互和汇友建工财产相互。相互保险机构是普惠保险的一种,是对现有保险市场主体的有力补充。一方面相互保险实现了“股东”与“客户”的身份统一,逆袭选择和道德风险低,克服信息不对称,提高可得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产品价格低廉、清晰易懂,可延伸至传统机构无法覆盖的保险服务领域。比如众惠相互的“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融资保证相互计划”、信美相互的“乐高式”产品设计模式等。

4.保险资管公司

目前我国市场有24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主要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参与普惠保险:一是开发专属资管产品,定向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获取金融服务不足群体。比如平安资管的“平安-普惠小贷资产支持计划”、人保资管的“支农支小专属资管产品”等。二是资金运用聚焦产业链,整合上下游。比如泰康资产围绕大健康产业链,构建涵盖医疗器械、检查检验、医药生产、健康养老的生态链。三是精准扶贫,投资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保险资管公司开展普惠保险是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寻找更高投资回报率和安全边际的必要选择。

5.监管机构

启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普惠保险和目前保险行业“回归本源”一脉相承,开展普惠保险与行业主动价值转型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保险公司开展普惠保险需要把握两大原则:一是与价值转型相结合,符合“以客户为中心”、发展保障型业务、推动建立期缴和续期拉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聚焦价值增长的转型方向。二是进一步细化客户群体,做到“精准”普惠。

普惠保险给保险公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普惠保险,核心在于把握四点:提高可得性、提供多样且适当的产品、具备商业可行性与持续性以及注重安全与责任。这四点贯穿于普惠保险发展的各个环节。

目前保险公司开展普惠保险需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金融科技基础薄弱。“普惠”意味着服务对象更多,分布更广,这需要金融科技作支撑。二是缺乏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客户数据就是资产,深入刻画客户肖像是提供多样且适当产品的基础。中小保险公司目前缺乏对现有客户数据的挖掘、分类和分析,无法做到“精准”普惠。三是资本不足。增设分公司、发展金融科技和互联网业务、推进期缴业务等有助于提高保险产品与服务可得性及降低消费者投保门槛的普惠措施需要消耗大量资本,因此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四是协同机制不完善。目前商业银行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力军,作为银行系保险公司,要与银行股东构建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普惠保险事业发展。

开展普惠保险建议

(一)思想转型

保险公司开展普惠保险,一定要做好思想转型。首先,普惠保险不是慈善活动,而是在可行性与可持续性为原则基础上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人群提供合理有效的保险产品。其次,发展普惠保险与价值转型并不矛盾,反而具有内在一致性,要坚定价值转型。第三,统一思想,提高站位,进一步细化客户群体,做到“精准”普惠。

(二)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三)深耕现有产品模式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保单质押提供贷款业务,因此建议深耕现有产品模式,实行“保单+保单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ABS”业务模式,此业务模式各环节层层递进。一方面通过保单抵押贷款为小微业主提供流动性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以抵押贷款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资产,发行ABS产品,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

(四)创新业务模式

发展普惠保险,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税优健康险业务、税延养老险业务和期缴保费业务,另一方面要创新业务模式,这里给出三点建议。通过试点的方式来创新业务模式,第一,“政府+保险”业务模式。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较低的省份筛选出国家级贫困县进行试点,通过当地分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方式联合推广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小额人身保险产品。第二,“社区+保险”业务模式。学习银行社区支行运营经验,选取人口较密集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保险业务和产品营销等服务。第三,“小微企业聚集地+保险”业务模式。结合公司自身发展情况和当地产业政策,在有条件的小微企业聚集地设立网点,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健康、养老、意外等保险服务。

(五)着力外部合作

互联网渠道可以大大降低保险产品与服务的门槛,提升保险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是践行普惠保险的重要抓手。由于传统保险公司缺少互联网“基因”,建议保险公司积极与互联网公司(科技金融公司)合作。合作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引流销售,直接借助渠道优势销售公司产品。二是升级产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原有产品进行价格、费率优化设计。三是创新产品,让产品出生自带互联网属性。

(六)依托股东资源优势

针对银行系保险公司而言,需要主动挖掘股东资源,积极寻求股东的支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依托渠道优势,接入银行股东手机银行渠道、普惠金融app等终端,实现一点对接、多点支持、综合满足的格局。其次依托数据优势,探索与银行股东的数据共享机制,构建数据分析能力,刻画客户肖像。第三,依托技术优势,普惠保险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高效优质的客户服务水平尤为重要,因此借助银行股东先进技术,加快互联网布局,以期提高运营效率,尽早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

(七)优化公司绩效考核

发展普惠保险不是空谈,需要有制度约束,因此建议将“普惠保险”纳入保险公司KPI指标,将普惠保险重点产品纳入KPI主指标,形成硬约束,推进普惠保险业务。

(八)发挥保险资金优势

积极发挥保险资金在普惠保险业务推进中的作用,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探索开发针对小微企业、“三农”的普惠保险资管产品,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其次,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为优质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投资中国保险业产业扶贫基金,支持国家扶贫攻坚。

THE END
1.中保协成立中小寿险公司发展课题组涉及53家公司在市场上,寿险产品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为了促进寿险产业的发展,近日,据了解,中保协为中小寿险公司发展成立特别课题组。 中保协已成立中小寿险公司发展课题组,拟对我国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现状、中小寿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国际经验借鉴和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将形成《中小寿险公司发展报告》。https://m.huize.com/study/detail-118682.html
2.新快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1家公司经营寿险电销业务,与去年同期一致。在保费收入方面,累计实现规模保费69.22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30.35%,这是电销市场缩减后的现状。近年来,经营寿险电销业务的公司逐年减少,已从2014年的33家下降至现在的21家。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电销市场的进一步缩减可以预...https://ep.ycwb.com/epaper/xkb/h5/html5/2020-09/08/content_321_309852.htm
3.中保教育在线数字时代的寿险业(下) 播放次数:2831次 分类:专业知识 数字时代的寿险业(中) 播放次数:2840次 分类:专业知识 中国寿险行业现状及发展(下) 播放次数:1752次 分类:专业知识 中国寿险行业现状及发展(中) 播放次数:1143次 分类:专业知识 中国寿险行业现状及发展(上) ...https://daxue.iachina.cn/resCourse/initNewCoursePop?busType=2
1....保险公司寿险机动车辆保险电销中心银保险企曾让不少消费者不堪其扰的寿险电销,似乎正在销声匿迹。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6家寿险公司撤销8个电销中心。近三年来,被撤销的电销中心数量多达40家左右。 作为险企重要销售渠道之一,电销渠道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8年,寿险电销渠道销售人力达8万人,贡献保费规模超200亿元。但自2019年开始,电销渠道保...https://m.163.com/dy/article/JHFMOVJA0519E5QK.html
2.保险业务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14篇(全文)经营寿险电销业务的公司,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自查:是否建立完整规范的电销业务管理制度、拥有完备的电销运营基础设施及信息管理系统;是否每日向保险公司传送当日电话销售音频信息;销售人员是否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坐席数量配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将明确拒绝再次接受电话销售的客户电话录入禁止拨打名单;电话销售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8uwlfhp.html
3.专家报告解读丨保险行业大而不强,机器学习如何助力升级?本文在原报告基础上加以解读,重点说明如何将机器学习应用到保险行业中,同时,对一些重点场景进行举例,旨在帮助保险方面的从业者进行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一、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保费从1980年的4.6亿元攀升至2016年的3.1万亿元,增长了6730倍,保费规模跃居全球第二...https://www.iyiou.com/p/52671
4.论寿险电销渠道的保护性开发寿险电销虽然在中国起步晚,但由于保费揽收快,有利于快速积累客户,因此深受寿险公司青睐,截至2013年底,中国寿险市场已有多达26家寿险公司相继进入。然而,寿险电销也象一把“双刃剑”,虽然保费规模上存在明显优势,但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导致一些公司的电销渠道难以为继。诸如,经营管理水平低,销售人员频繁流动,...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D520607
5.保险电销培训.pptx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保险电销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行业现状未来,保险电销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保险电销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保险电销的效率和精准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趋势行业现状及发展...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3502459.html
6.中国寿险业发展前景(精选6篇)电销。电销经过几年的发展,去年年化保费已有70亿左右,但最近一年电销市场遇到了各种困难,5年之内电销市场可能出现萎缩。 经代。今年几个主要经代公司业务已明显下滑,但在美国等发达市场经代渠道的占比已超过50%,经过几年调整,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应该比较乐观。4、5、6、(B)中国保险产品现状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0ye1ekz.html
7.中国寿险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工资待遇人才需求...行业报告: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寿险 +36% 保险 +37% 金融 -4% 财产保险 +30% 健康保险 +22% 健康险 +37% 找客户:行业名企 全国“寿险”人气公司 保险 金融 财产保险 健康保险 健康险 理财 保险服务 基金 资产管理 全国规模“5000-9999人”公司 规模“1000-4999人” 规模“500...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all/ind-shouxian/
8.现在很少接到卖保险的电话了,保险电销业务是不是很差?现在很少接到卖保险的电话了,保险电销业务是不是很差?实际上关于电话保险这个问题,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接到过保险电话的营销,但是我相信,对于保险电话的营销,绝大多数人也都是持反感态度的,所以说通过电话来营销保险,它的效果其实并不是特别理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少通过电话来营销自己的保险业务了。因...https://www.yinhang123.net/wangdian/baoxian/1314171.html
9.副总兼最大渠道负责人出走大都会人寿路在何方?据保险行业协会去年发布的一期“寿险电销行业市场报告”显示,自2018年伊始,保费收入来自电销业务的25家人身险公司,较之前一年同期减少4家。有业内人士认为,电销渠道正在慢慢进入瓶劲期,这种投入少产出高的运营模式正逐渐萎缩。 面对主力渠道的发展现状,未来大都会人寿战略是否将有所变化,公司将何去何从? https://www.cls.cn/detail/361526
10.访谈泛华保险集团董事长胡义南:保险中介何去何从?国内保险行业运用电话营销比较晚,由外资友邦保险从2002年开始引入,当时主要在寿险领域销售个人意外险、短期健康险等,并没有快速地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自中国平安在2007年推出电话车险后,国内财产险公司纷纷开展车险电话营销。目前近30家财产保险公司拿到了车险电话营销牌照。对应的车险电销保费在近几年则是呈现井喷式增长,...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02/11/2012175_413820454.shtml
11.保险的心得体会(精选26篇)不知不觉中,电销实习工作已经两个月了,47名同学,都有了各自的巨大成长和飞跃,都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管是在保险的理论与实务上还是与人的沟通交流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做出了骄人的业绩。在两个月来的工作中,47名同学中,共有苗果果、轩妍妍、王琳、吴振五、李贝贝、王艳、朱小华...https://mip.ruiwen.com/xindetihui/2460117.html
12.保险实习报告(通用20篇)看到成绩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湘潭xx保险公司营销现状中的一些缺失和不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第4 / 7页 (一)诚信问题 当前,在寿险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佣金制的薪酬方式使寿险营销具有利益驱动性,带有传销色彩和不规范营销的营销体制,对营销人员缺乏利益与风险的约束机制等原因,寿险营销存在一些...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213150522_2380069.html
13.保险的实习报告(15篇)(1)xx搜集整理以及xx行业的现状,使我对xx有了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理智的判断,也激发了我对金融学的深化了解和欲学以致用的兴趣。 (2)通过对已知资料的分析和与同事们的交流,提高了自我的思考认知能力,通过对xx业的现状的研究和前景的科学预测,进一步引发了我对职业取向的思虑,帮助了我在大学期间进行的职业...https://www.unjs.com/fanwenku/442115.html
14.中国人寿保险业前景调研与未来发展目标分析报告20242030年2.3.2 日本寿险公司的经营策略 2.3.3 日本寿险企业的对外扩张 2.3.4 日本寿险业分销体系分析 2.3.5 日本寿险营销员制度剖析 2.3.6 寿险业的衰退及经验借鉴 2.4 中国台湾 2.4.1 中国台湾寿险市场已趋饱和 2.4.2 中国台湾寿险业投资不动产解禁 2.4.3 中国台湾寿险电销渠道发展情况分析 ...https://www.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5850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