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3507字的深度好文,翻开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的扉页,值得花5-8分钟读完。
互联网保险从2015年底开始如火如荼的发展,行业发展迅猛,资本也频繁出手,全球互联网保险领域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互联网保险爆发的基础
谈到互联网保险爆发前夜,我们先不说会不会爆发,毕竟这个行业一定会被互联网化。如果爆发的话,什么是爆发的基础呢?大概有以下三点。
第一,模式创新。一个行业不管是效率提升,还是成本降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模式创新。
第二,资本助力。资本的助力在这个地方说稍微夸张一点其实就是泡沫,只有当一个行业存在一定泡沫的时候才有更多的人会进来,更多的公司来贡献更多的力量。很多公司一定会死掉,但是会留下来很多更强的公司。
第三,标杆企业的崛起。一个行业里面如果有标杆企业把一些模式给跑通,把一些行业里面比较好的人才聚集起来,就可以形成行业里面的标杆作用。
这三个因素的构成,我们觉得互联网爆发就成立了。
模式创新
模式的创新,我们把原来保险公司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做了划分。比如传统保险公司的价值链从产品开发、营销、核保、承保、客服、理赔、再保、以及投资,到最后增值的整个过程。传统保险公司产业链包括像投保人、渠道入口、投保流程、产品设计与定价。这两块我们觉得核心逻辑还是利用互联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互联网对于保险行业逻辑也是一样的,比如产品开发、营销两个环节,产品开发跟营销两个环节会比较大的切入的点;像核保、理赔环节,我们觉得难度会稍微大一些,如果真的可以把核保、理赔环节给解决掉的话,对整个产业带来的改变也会是非常巨大的。
目前来讲互联网保险可以看到的几个主流模式,我们大概分成了三个层面,分别是:产品层面、营销层面、服务层面。
产品层面我们分成了四个比较大的点:
二、相互保险和互助计划。这一块可能比较老,还有几个没有加进去,之后会更新。
营销层面的切入分为渠道跟代理人。渠道方面像第三方比价,现在这里有好多做车险的用比价来形容不太恰当,包括监管部门对比价还是比较敏感。更多的是做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对于多个保险公司能够做一个选择。第三方销售平台,包括像原来比较老牌的慧泽、中民、新一站、向日葵,包括像大家保等等。兼业代理平台以渠道为主,像场景兼业的话基本上垄断在流量比较强的几个玩家手里,像携程、去哪儿等等,航空意外险体量比较大,整个利润空间也比较好,其他人要切入也比较难。流量兼业像淘宝、京东大家做了很多,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流量优势做了保险的优势,这一些也比较强。像淘宝基本上占到退货运费险比较大的比例。
代理人升级包括培训和工具。代理人群体比较有意思,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培训或者是一些工具愿意花钱。有一些产品是蛮难理解的,你卖给他一个域名,他愿意花几万块钱来买一个二级域名,也愿意花钱买一个推荐位。这种做事情对于做互联网的人来讲是几年前、十几年前玩的东西,但是对于保险人来说有需求,对于这些东西有自己做保单或做生意的逻辑。
资本助力
互联网保险创业项目投资情况,我们简单地做了一些分析,比如从2015年开始整个融资的情况就一下子多起来了,2016年这几个月基本上差不多是去年的一半,预计会超过去年。包括前天慧泽也公布了融资的消息,这几天应该密集地有一些公司投资的消息会公布。
不管是创业企业,还是一些传统的保险公司,他们其实都在场景行为和事件性的险种会做比较好的创新,有些使大家觉得蛮无厘头的,有些确实很有意思,销量也不错。像跌停险,刚推出就有几万人购买。包括像贴条险也很好,如果不是停了我自己也会买这种险种,不管是为了好玩,还是为了真正的作用。
大家看到的这些东西可能觉得在经营方面不一定有特别大的作用,但是这样一些险种使大家对保险的普及和对保险的认识及理解有比较好的点。只有大家觉得好像我遇到的粉线,比如像北京的暴雨、赏月之类的,导致以后出去玩、出国或者做一些运动时也有意识愿意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或成本。
车险的互联网模式
车险的主体比较多,但是垄断度还是比较高,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今年3、4、5、6月份进行的改革,从几个城市的试点,到现在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对整个车险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车险的互联网模式也分为大概五个方面,包括销售渠道、用户体验、产品设计、代理人/渠道以及理赔。大部分的模式都还在探索,包括像比较新的UBI、维修O2O和协助理赔的创新。在这么大的单一险种里面机会还有很多,原来的效率也比较低,能改进的地方也比较多一些。
相互保险和互助计划
相互保险跟大家看到的互助计划稍微不太一样,相互保险在国外是比较常见的保险形式。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简单来说,大家觉得这么一群人风险差不多,每个人交一点钱给一个机构管理,当这群人里面出现风险时,就在这笔基金里拿钱出来做补助或赔偿。像美国教师协会、卡车司机协会等等非常多,包括区域性的教会等等,按照区域分、行业分、职业分的,他们都会形成非常多的保险互助组织。
相互保险在目前是比较主流的形式,差不多占到全球保险份额的27%。像美国跟日本其实比例就非常高,但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最近五年、十年,因为很多的相互保险公司需要在资本上做一个操作,比如IPO或者做一些融资,就必须把相互保险社变成公司制或股份制,这样就把原来的相互保险的模式做了一些改变,原来这一块的比例会更高一些。2016年,保监会批准信美相互、众惠财产、汇友建工筹建,为国内首批3张相互保险已顺利下发。
网络互助稍微有一点区别,网络互助类似于众筹的模式,先注册成为会员,可以缴或不缴会费。网络互助有许多玩法,包括基于互联网的互助、众保模式,基于特定人群的相互保险公司,基于特定险种的相互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参与的相互保险等。
海外保险
1.BoughtByMany保险中介公司
首先介绍一下英国的保险。英国有些地方和中国不太一样,我们的车险都是通过一些渠道,而英国基本上是通过第三方的比价平台。BoughtByMany是英国具有创新模式的保险中介公司,通过社交平台网络吸引具有相同保险需求的人,为他们节省开支,统一协商保险条款。
2.Geico汽车保险公司
Geico是美国第四大汽车保险公司,是巴菲的BerkshireHathaway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即政府员工保险公司,是美国第四大私人客户汽车保险公司,拥有保险客户约600万人。同时是美国最大的直销保险公司。在Geico的网站上,各种类型、明码标价的保险产品一目了然,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在线询价。Geico对客户进行差异定价,比如是否为学生、驾驶人员的背景、客户的忠诚度等都会成为影响价格的因素。除报价外,服务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3.Oscar健康保险公司
OscarHealthInsurance成立于2013年10月,总部在纽约。是一家带着浓厚科技背景的新型保险公司。公司目标在于重新设计健康保险,使其成为一种面向顾客的全新体验,让患者在找医生诊病之前先向保险公司寻求帮助。通过技术接口、远程医疗、真正的透明度为传统健康险市场带来一次革新。其模式核心主要包括快速核保,移送技术工具,和健康管理工具。
4.LifeNet保险公司
LifeNet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成立于2008年,互联网为其主要的销售渠道。世界上第一家通过手机销售保险产品的公司。LifeNet以20-40岁的中青年人群为目标客户,仅提供人寿、医疗、失能三类保障类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仅在官网销售。保费极低。战略是将保险简洁明了化,构造易懂产品,只开发保险责任单一的简单产品,不销售条款复杂的产品。产品申请手续简单,用户体验极佳。主张彻底公开信息,所有的信息都在其网站公开,减少企业对客户的信息不对称性。
互联网保险的趋势判断
今年年初时,我对互联网保险作出了十个趋势判断,像保险公司集中度下降,但是车险会集中上升,互联网保险渗透率提高就非常明显了;产销分离、代理人升级、保险产品的升级,这几块是连在一起的,有很大潜在机会;渠道入口将进一步向场景化方向发展,很多公司也会选择用比较好的模式跟金融或保险做结合,比如保险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变现模式;包括相互保险占有一席之地,可能会诞生一个真正的基于互联网的保险经纪公司,还有一个是保险将成为公司的工具或标配。目前来看有几个已经实现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也会马上发新版的报告做简单的确定和打脸。互联网保险蓄势待发,让我们一起迎接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