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新规出炉!明年2月起施行,强化机构持牌人员持证要求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中国证券报记者薛瑾)互联网保险成为保险销售与服务的一种新形态,配套监管措施也在不断完善。

12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强调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等原则,将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为保险业加快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奠定基础,《办法》既划定刚性底线,又设置柔性边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对全行业的良性规范发展及行业监管的升级和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小标题)强化持牌经营原则

《办法》共5章83条,具体包括总则、基本业务规则、特别业务规则、监督管理和附则。

重点规范内容包括六大方面:

一是厘清互联网保险业务本质,明确制度适用和衔接政策。

二是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要求,强化持牌经营原则,定义持牌机构自营网络平台,规定持牌机构经营条件,明确非持牌机构禁止行为。

三是规范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规定管理要求和业务行为标准。

四是全流程规范互联网保险售后服务,改善消费体验。

五是按经营主体分类监管,在规定“基本业务规则”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分别规定了“特别业务规则”。

六是创新完善监管政策和制度措施,做好政策实施过渡安排。

(小标题)重要议题问与答

什么是互联网保险业务

互联网保险业务,即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经营活动。特征包括:一是保险机构通过互联网和自助终端设备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经纪服务;二是消费者能够通过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的销售页面独立了解产品信息;三是消费者能够自主完成投保行为。

如何定义自营网络平台?

自营网络平台是指保险机构为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依法设立的独立运营、享有完整数据权限的网络平台。只有保险机构总公司设立的网络平台才是自营网络平台,保险机构分支机构以及与保险机构具有股权、人员等关联关系的非保险机构设立的网络平台,不属于自营网络平台,不得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

《办法》适用范围?

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由依法设立的保险机构开展,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保险机构只要满足《办法》规定的条件,即可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不需要申请业务许可或进行业务备案。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借助互联网保险业务名义进行线下销售的不适用本《办法》。

如何防范化解风险?

《办法》将防范化解风险放在首位。

一是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的原则,清晰界定持牌机构的权利义务、压实主体责任,并以负面清单形式明确非保险机构的禁止行为。

二是明确自营网络平台定义,要求投保页面必须属于保险机构的自营网络平台。

三是强化信息披露要求,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四是强化网络安全和客户信息保护的要求。

五是建立监管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报送,提高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银行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哪些要求?

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可以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除了要满足《办法》对保险机构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满足针对银行的专门要求:一是应通过电子银行业务平台销售;二是应符合银保监会关于电子银行业务经营区域的监管规定;三是不得将互联网保险业务转委托给其他机构或个人。

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有哪些要求?

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要满足《办法》对保险机构的一般要求。

此外,《办法》还针对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强化了以下要求:一是要求持牌经营,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应获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二是应有较强的合规管理能力、场景和流量优势、信息技术实力等;三是应实现业务独立运营,与主营业务实现业务隔离和风险隔离;四是不得将互联网保险业务转委托给其他机构或个人;五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售后服务快速反应机制。

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规定?

(小标题)促进线上化转型

作为国内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敏表示,当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发展,《办法》出台为建立保险业互联网化生产关系的宏观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保险业加快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敏表示,这一《办法》明确了主体资格、销售行为、服务能力等监管要求,促进行业规范发展;通过全流程规范互联网保险售后服务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回应多元保险消费需求,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把握科技快速发展并积极赋能保险业这一时代红利,要求行业以客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丰富保险产品的层次与内涵,发展客户真正需要的商业保险,让互联网保险在全面普惠、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办法》既划定刚性底线,又设置柔性边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相信《办法》的出台,对全行业的良性规范发展以及保险行业监管的升级和创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王敏表示。(完)

THE END
1.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落地在即产品“下架潮”背后是行业降发展(1)此次新规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引爆了整个保险行业。一场保险产品下架潮也由此拉开序幕。 据新快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为赶在2021年12月31日前达到要求,从11月初至12月底,五六十款互联网保险产品陆续下架,产品基本覆盖所有险种,以年金保险、普通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为主,承保公司多为华贵人寿、横琴人寿、信泰人寿、爱心人...https://ep.ycwb.com/epaper/xkb/h5/html5/2021-12/20/content_1510_456035.htm
2.互联网保险市场迎新规财经银保监会近日正式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基本业务及监督管理作出规范。专家认为,互联网保险新规的推出,有助于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规范经营,维护消费者利益,并将推动保险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新规将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http://m.people.cn/n4/0/2021/0106/c141-14668571_1.html
1.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征求意见明确偿付能力等四大经营门槛资讯原标题: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征求意见 备受关注的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规范已在业内征求意见。记者1月6日获悉,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对互联网人身保险的经营门槛、专属产品范围等做出明确要求。 https://www.gup163.com/post/82995.html
2.科技重塑保险业核心竞争力《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险科技技术标准供给。在保险科技领域加强行业标准供给,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区块链、下一代互联网、智慧健康、物联网等领域制定相关应用标准,以标准凝聚行业共识、积累行业经验、规范引领保险科技创新。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411/t20241122_2488363.shtml
3.互联网保险迎新规!一文读懂六大要点+起草说明行业12月13日,由银保监会中介监管部牵头起草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业内征求意见。https://www.51credit.com/info/redian/14786.html
4.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发酵超200家保险业机构更新产品信息“大缩水...互联网保险业务告别“野蛮生长”年代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91家寿险公司中共61家公司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占比67%;寿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110.8亿元,同比增长13.6%。 据陈辉分析,根据《通知》第八条第二款规定,2020年互联网人寿保险业务中,不受新规影响的是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保费规模占比...https://m.cls.cn/detail/921036
5.互联网保险监管新规拟落地:多家险企2022年起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并要求已经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业务整改,不符合新规有关条件的主体和产品2022年1月1日起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 新规对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门槛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这让多家保险企业暂时止步,但长期来看有助于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领域的风险和销售乱象,利于行业健康发展。https://m.maigoo.com/news/610126.html
6.互联网财险将迎新规不得向网络平台变相支付畸高手续费为规范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银保监会去年年底发布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强调了持牌经营、规范营销等原则,此次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是其配套文件,专门针对险企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进行了准入门槛、经营区域、经营行为规范等十个方面的规定。 某头部券商非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随着监管趋严,互联网财险的发展...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4&newsId=444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