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太平 投资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1 中国太平 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管金融保险集团)控股下的上市主体。业务横跨寿险(公... 

寿险业务是公司的基石业务。2019年公司寿险业务营收占比78%(保费贡献达74%),净利润占98%。寿险业务近8年平均贡献77%营收、79%净利润。

(二)商业模式

保险业商业模式主要是管理保险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类比银行商业模式,主要增加了保险风险。盈利模式:保险公司收了保费,就拿去投资,风险赔付以后,扣除成本,剩下的就是公司利润,保费是收入的基础,投资收益是收入上的收入,保费和投资可以代表保险的两大主要业务能力。简言之,保险公司盈利来自三差:死差、费差和利差。死差是指预定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之差(更宽泛可理解为出险率),费差是指附加费用率与实际营业费用率之差,利差是指实际投资回报率与预定利率之差。

二、行业分析

(一)中国保险业仍存在巨大成长空间

从成长性和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的保险业都比美国的保险业更像个朝阳产业。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保险行业由小到大,从一个基础薄弱的小行业,逐步演变城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过去十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从1.5万亿不到增长到了4.3万亿,年化增速大约14.5%,远高于GDP的增速。2019年中国的保险密度(保费/人口)为3046元,相比2018年的2724元同比增长11.8%;保险深度(保费/GDP)为4.3%,相比2018年的4.22%提高了8个基本点。尽管过去十年这两个指标都增幅很大,但与发达国家甚至全球平均值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判定,随着人们的保险意识加强及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的保险行业,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未达到天花板

(二)国内保险业市场竞争格局

国内寿险业务竞争格局(依据太平人寿的市场份额。寿险业务中太平人寿贡献了96%的原保费收入,寿险太平香港/新加坡/澳门分别为2015/2018/2019年成立,仍处于亏损状态):太平人寿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历年稳定在5%左右,与新华、泰康人寿体量相当。

(三)保险业供需格局

供给端:保险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包含理财、健康、养老、人寿、财产等风险保障型的产品,保险姓“保”,保障成份的比例提高。

经过近年的大发展,供给端保险产品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主要特点就是第一,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需求,但是保险公司没有及时推出相应的产品,出现供需失衡的现象,这个时候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保险产品要升级,丰富消费者的可选范围。

1、健康险产品升级方向:我国医疗保险中费用补偿缺口较大。保险公司可以借助医疗疾病数据做出合理精算的收支分配,从医疗险、护理险及失能险等险种开发入手,建立医疗护理保险机制,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需求。

2、养老保险产品升级方向: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充分利用保险产品费率市场化的机遇,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抵抗通货膨胀风险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3、人寿保险产品升级方向:人寿保险是最为本质的险种,为投保人提供保障型服务。

4、保险公司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及不同区域等因素进行差异化划分,针对特殊客户开发特定性保障型产品等。

以我国目前人口基数(13.9亿)来测算,如果健康险密度达到德国609.89美元/人的水平,则健康险保费规模可高达约8477亿美元,是目前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的12倍左右,假设我国健康险密度在未来15-20年内达到德国当前水平,则经测算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能够以年复合增长率13%-18%的速度高速增长,为当前市场的险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三、公司分析(一)成长性分析

太平的十年营收、净利平均增速分别为24.55%,42.8%,成长性较好,但稳定性差,保费和投资收益受资本市场、利率环境、政策等影响大。

从公司战略主线分析太平成长:2011年,传统优势银保渠道受新规影响,太平净利润增速为-78%,公司陷入困境。2012年原交银副行长王滨总挂帅履职太平。王滨上任伊始,便提出“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发展战略,建立“一个客户、一个太平”的综合经营模式,总体导向是“既要规模、又要价值”。简言之,“总资产、总保费和总利润实现三年翻一番”。2012-2014年太平通过各渠道(个险标保、银保期交标保、电商标保)差异化齐头并进,提升续期业务对规模和利润的贡献度,提升新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年复合增速达到23%,是上市同业均值的2倍以上),增强盈利能力,使主要三项指标均完成了翻番。在完成“三年再造”目标后,太平继续推出“精品保险公司战略”,由规模价值并举向价值导向转变。具体战略为:1)持续向个险加码,建立“大个险”格局;2)期交占比提升,续期效应凸显;3)产品设计回归长期储蓄和保障,进一步提升业务品质及价值。2018年,王滨总转战国寿,“精品战略”,“科技太平”搁浅,太平进入两年摸索期,2020公司重振旗鼓,重拾价值首位。

(二)竞争优势

1、保险全牌照优势

金融牌照比较齐全,太平除了寿险财险,还有再保险、资产管理的牌照。

2、跨境经营优势

太平国际化走在保险行业前列。太平由于历史原因,较早在境外展业。人身险、财产保险业务覆盖港澳、英国、新加坡及印尼等境外地区。境外一众产险子公司保费收入43亿港币、占比12%,盈利能力整体优于内地太平产险,利润贡献35%。太平香港保费在香港财产险市场市占率常年维持在4%左右,排名前五,在竞争较为激烈的经营环境下,地位持续巩固。竞争优势主要定量指标:

(三)财务状况分析

1、资产端增加权益类配置

公司笃信稳健审慎的投资风格,同时坚持相对灵活的配置策略,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研判,主动改善投资结构以平衡风险和收益。公司2019年全年总投资收益率提升至4.77%,资产配置组合中,现金和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下降:现金及等价物等占比下滑66bp至3.12%,固收类资产下滑436bp至46.52%。权益类及长期股权投资占比由2018年末14.1%提升至2019年末19.5%,投资结构调整有助于稳定长期投资回报率。

2、负债端致力渠道转型

公司2019年推动渠道价值转型,在行业普遍增员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考核标准不变,因此全年个险渠道代理人规模下降12.74万人,2019年末个险渠道代理人规模38.6万人,较2018年末下降24.8%。2019年太平的人力下滑,源自主动清虚的大力推行,业务冲击较大,新业务价值大幅下行。

2020年2-3月份,在集团“高端客户、高端业务员、高端产品”指导思想下,太平人寿推出涵盖“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高学力、高成长”的“5G经理人计划”。人力逆势上扬,两个月新上岗9万代理人。主管占比降低,主管以下优质代理人占比增长。

(四)盈利能力分析

公司营业收入中,保费收入占公司85%以上,投资收入占比11%左右。营业支出有上升趋势,盈利能力较弱。

分业务来看,太平人寿保费规模与泰康及新华相当,这主要系太平人寿持续聚焦个险,代理人扩员步伐有条不紊,在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尚能跟上节奏。从价值判断来看,太平人寿内含价值EV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14%增长至2019年的27%,太平人寿的EV增长总体上优于老四家平均水平。但就新业务价值(NBV)表现来看,可以看到在2018/2019两年的行业调整期,太平人寿并未展现出行业前列应有的韧性。2018年太平人寿NBV同比+1.74%,增幅较前一年下滑38pct;2019年同比-18.82%。太平人寿2018/2019年NBV增长的萎靡,主因是受到人均产能(FYP)与新业务价值率(NBVM)的双重拖累。

财产险业务由境内境外两部分组成,从保费贡献来看,2019年境内财产险业务——太平产险保费收入306亿港币、占比88%,境外一众产险子公司保费收入43亿港币、占比12%。分部利润贡献来看,太平产险贡献65%、境外贡献35%,太平产险2019年实现净利润4.73亿元,行业占比0.8%,与保费规模相比盈利能力仍待提升。太平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一直在99.5%~99.9%之间,相较老三家并无改善趋势。老三家作为行业头部险企,有着较为丰富的客户资源、网点分部,在成本管理上规模效应显著。

境外保险立足港澳,持续加强风险管控。香港地区竞争较为激烈,综合成本率基本在99%~100%,利润率较低。太平澳门除2017年受台风“天鸽”影响外,综合成本率基本在80%以下,盈利能力较好。其他如太平英国,近两年业务加速扩张下出现承保亏损。

公司投资资产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末,集团内投资资产规模达7603亿港币,同比增长25%。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4519亿港币,同比增长10%。投资风格稳健,固收类占比80%左右。投资收益率波动小,收益率水平来看,公司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较行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比较

(五)管理

(六)分红与融资

太平的分红策略有些“抠”,历年平均分红率只有5.26%。在2016年之前太平在市场上只融资不分红,2016-2018年每股分红0.10港币,2019年增至0.30港币,股息率虽有大幅提升,但仍然较低(目前约2.13%)。

四、估值分析

以2020/08/14收盘价测算,公司P/EV仅0.28x,显著低于平安H、太保H、国寿H和新华H的估值水平。

太平当前市值530亿左右,而公司固定资产(包含物业和设备、投资物业等)账面价值就有469亿,考虑太平投资的其他大额的金融资产,当前估值具有较大安全边际。从业务角度看,剔除寿险业务,其他业务净资产为497亿港币。考虑到公司财产险业务尚能微利,给予1xP/B的估值。那么即便贡献公司80%净利润的寿险业务价值归零,公司合理估值也应达到497亿港币。

其他估值指标:2020/8/14日,PE(TTM)为5.75,PB(MRQ)为0.67。近10年PE最低为2020年5月的5倍,最高为2013年1月的117倍,PE平均值为24倍;PB最低在2020年5月的0.55倍,最高为2010年10月的5倍,PB平均值为1.78倍。历史比较:处于近10年估值低位附近。

同行比较:市盈率和市净率均低于行业平均。

太平估值一路下探反应市场的担心:和上市同业相比,2018年太平人寿NBV同比+1.75%,2019年同比-18.82%,NBV未显示出止跌回升态势。

五、投资评级

投资等级:买入。

建议配置仓位:当前位置0-1%。

六、风险提示

股市大幅下跌影响投资收益率;

利率大幅下行(利差损风险);

代理人优质招募不及预期,影响产能及保费规模;

海外业务开展受经济低迷影响不及预期;

政策影响;

其他如核数师变更风险(罗兵咸永道变更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资料:

中国保险70年③|寿险的变迁:金融和保障的配比权衡,作者石晓军。

THE END
1.2020本报告研究“十三五”期间全球及中国市场保险经纪人工具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预测。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地区保险经纪人工具的市场规模,历史数据2015-2020年,预测数据2021-2026年。 本文同时着重分析保险经纪人工具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企业中国本土市场主要企业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企业近三年...https://www.chinabgao.com/report/print7193408.html
2.中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形势分析报告2023中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形势分析报告2023-2028年 【报告编号】: 399571 【出版时间】: 2023年6月 【出版机构】: 中研智业研究院 【交付方式】: 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报告价格】:【纸质版】: 6500元 【电子版】: 6800元 【纸质+电子】: 7000元 ...https://96892234.b2b.11467.com/news/3707983.asp
3.2024导读: 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介绍了保险中介行业相关概述、中国保险中介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的现状、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保险中介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保险中介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C4477549AR.html
4.2025《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报告》对当前全球及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现状、发展变化及竞争格局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全面分析,同时基于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对未来市场动态进行了科学预测。报告还审慎评估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轨迹与前景,为产业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投资参考。此外,报告也详细阐明了...https://m.20087.com/5036301.html
5.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22期(总期22期)在线培训课程在报送审批或备案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材料方面,在《管理办法》原有要求的材料基础上,修订版还增加了可行性报告的提交要求,包括:可行性分析、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主要特点、经营模式、风险分析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财险公司使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示范条款的,无需提交可行性报告;附加险无需提供可行性报告及精算报告。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26.html
6.2024年保险行业研究报告.pdf公司有保险经纪与保险代理、保险公估公司、保险交易所等。 图保险的传统分类 载 转 与 播 传 可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不 用, 使 部 1.2行业发展内 人 本 供 仅 载, 全球保险行业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发展的行业,涵盖了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723/5104104023011301.shtm
1.2024保险行业工作报告,2020年成就梳理与未来展望全景解析2024保险行业工作报告 1、2024年的保险业“开门红”之战,各大巨头业绩对比鲜明:国寿、阳光人寿和众安保险实现了正增长,而另外五家则面临负增长的挑战,尤其是阳光保险,以显著的增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在转型之路上,保险业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尽管财产保险业务普遍有所提升,但人寿保险业务的增速却普遍放缓,...http://library.benbenshu.com/6F78045f57DB.html
2.有志从事证券保险行业的你看准啦!广东金融高新区这些企业虚位以待...2、负责开展证券经纪、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代销金融...1、教育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保险、经济、金融或相关专业毕业 2、工作经验:三年以上金融保险行业、销售...3、负责业务数据分析及预警,负责业务分析报告的撰写与提交 4、编制分公司及所辖机构银保渠道各类业务数据...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322814
3.保险业市场分析报告2025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保险业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保险的定义、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保险业的现状和市场运行情况,然后具体介绍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等细分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对保险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资金运营分析和行业竞争分析。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13/R1301/202411/19-627742.html
4.保险中介行业分析保险中介市场调研保险中介行业报告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较为激烈,为了维护保险中介良好的市场秩序,政府不断加大市场准入门槛,拦截“小散乱差”中介机构,截至2023年,全国保险经纪公司共493家,全国保险代理公司145家,全国保险经纪公司95家,全国保险公估公司328家。根据银保监《2020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政策,2023年对许可证期满、不...https://www.leadleo.com/wiki/brief?id=647d861de63e5b9df4fa4509
5.2020年代:数字保险生态崛起界面新闻·JMedia2020年代:数字保险生态崛起 文|爱分析 卢施宇 报告摘要 保险科技进入赋能阶段,未来数字生态可期 2019年,保险科技已经正式由“互联网保险”阶段进入“科技赋能”阶段,云计算、大数据、IoT等技术正在改变保险行业核心价值链。 在外部冲击和行业内生力量的驱动下,保险行业数字化程度将显著提升。最终,保险数字生态时代将会...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833996.html
6.保险经纪机构行政许可及报告事项清单(二)报告事项报告流程 申请人应当按照《保险专业代理监管规定》(2015年修订)要求时限及时报告相关事项,在提交报告材料前,将报告文件送交黑龙江保监局17楼收文箱。报告材料送交黑龙江保监局中介处,同时要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中提交电子版报告材料。 保险经纪机构报告指引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87112201&efid=schhlVo49TPFGct4nym2-w
7.承德市人民政府公告公示20203【工作岗位】:风险事务所独立经纪人/资深经纪人 【工作责任】: 1、为社会各阶层人士及其家庭在保险领域提供保险理财规划及财务风险管理规划; 2、为企业、集团、特定行业等提供团体保险的规划; 3、协助客户分析财务状况,并制定全套保险/理财方案; 4、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险售后服务,协助他们逐一实现家庭和单位理财目标(...https://www.chengde.gov.cn/art/2020/3/12/art_9943_455556.html
8.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当前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前瞻报告2024二、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31 三、保险中介的专业技术服务功能32 第三节 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的区别33 一、代表的利益不同33 二、法律责任不同34 三、职能任务不同34 四、手续费支付方式不同34 第二章 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环境分析35 ...https://www.zyiti.com/?p=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