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规范期货交易行为,促进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不断完善行业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2023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相继出台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职能,并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未来,随着在政策引导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化。
行业壁垒
1、行业准入壁垒
期货公司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设立的经营期货业务的金融机构。设立期货公司,应当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或者变相设立期货公司,经营期货业务。因此,期货公司的设立存在准入门槛。除应当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外,还应具备《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关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董监高人员任职资格、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经营场所和业务设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条件限制。同时,《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针对期货公司主要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资格条件、股东管理与股东义务及其他重要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资本监管壁垒
3、人才壁垒
高素质人才和优质服务构成了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期货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专业化服务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这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期货行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专业型的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行业存在较高的人才壁垒。
发展历程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初期探索阶段(1988-1993年)、治理整顿阶段(1993-2000年)、稳步规范发展阶段(2000年至2013年),到现如今的创新发展及对外开放阶段(2014年至今),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期货品种愈发丰富,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行业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永安期货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9月的潮州金融咨询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营业务包含期货经纪、基金销售、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境外金融服务业务。截至2022年末,永安期货共设立28家分公司和16家营业部。2023年前三季度,受基差贸易业务规模下降所致,永安期货营收延续2022年下滑趋势,同比下降34.41%,为187.92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受益于场外衍生品业务、境外金融服务业务表现良好,同比实现18.32%增幅,为5.59亿元。
(2)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弘业期货前身是江苏金陵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1995年7月成立,总部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销售、金融资产投资业务。2022年受期货市场整体低迷运行影响,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均出现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0.91亿元,同比增长12.19%;但归母净利润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有所下降,而业务及管理费用有所上升的影响下,出现大幅萎缩,仅为91.1万元,同比下滑96.84%。
行业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由无序走向规范,由探索走向成熟,逐步进入了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功能日益显现的良性轨道,市场交易量迅速增长,交易规模日益扩大。虽2022年在欧美加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有所萎缩,但2023年随着经济稳步修复,期货市场交易热情明显回升,2023年全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85.01亿手,累计成交额约568.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和6.28%。2024年1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5.52亿手,成交额为44.0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74%和46.57%。
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成为期货市场发展的有力保障
平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是中国期货市场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宏观经济对于期货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将为我国期货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财富规模积累及投资需求增长驱动期货行业持续发展
(3)对外开放加速推进,期货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地,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6月,中国证监会核准了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本次变更完成后,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速推进,有利于境外中介机构业务模式进入境内市场,这将是境内期货公司学习借鉴境外先进发展理念和业务服务模式的良机,也将促进境内期货行业加速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当中,助力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为实体企业提供切实的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基本策略和方案。这对于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度,丰富我国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体系,改善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随着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2、不利因素
(1)期货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同质化严重
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参与者众多,诸多期货公司尚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一方面由于地域市场的分割,全国性期货公司较少,期货公司的地域性较强,不仅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难以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导致单个小型期货公司无力进行大规模科技创新投入,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尚未产生专注于某一期货细分领域的期货公司,即所谓“小而精”的市场参与者,导致某些领域缺乏专业的服务提供者。
(2)期货公司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随着我国期货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的日渐成熟和分类监管的正式实施,我国期货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期货业务的日趋复杂,创新业务的陆续推出对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与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相比,国内期货公司的资本金整体来看规模偏小,而金融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净资本规模偏小很难抵御较大的经营风险。
(3)专业人才短缺制约行业创新发展
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马太效应不断加剧,行业利润二八分化明显,期货公司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中国证监会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市场竞争力、持续合规状况,对期货公司进行的综合评价,将150家期货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类11个级别。其中AA级有22家期货公司,A级有33家期货公司。
发展趋势
1、竞争格局集中化
在监管变化及行业演进的大势下,我国期货行业分散经营、同质化竞争的现状显然不适合市场要求。可以预见,我国期货公司将会掀起一波合并的浪潮,借此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广度及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加快创新步伐,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可能形成少数几个行业巨头并存的市场竞争新常态,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2、业务范围扩大化
随着监管部门在规范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允许期货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期货行业发展将会大大提速。这不仅体现在期货行业体量的增加,亦表现于期货产品的丰富和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在目前鼓励创新的行业政策背景下,期货公司已开始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通过子公司)、基金销售业务等。这不仅促进了期货行业业务范围的扩大,也创新了业务发展的模式,推动了我国期货市场创新业务的发展。
3、交易标的丰富化
随着更多的交易品种纳入期货交易市场,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出期货品种扩容和期货市场结构改善的趋势。作为产品推动型行业,期货交易品种的多样化可以作为期货行业成长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市场中交易品种的增加也有助于提升交易参与者的数量和活跃度,放大整个市场的交易量。
4、网点布局国际化
近年来,国家加大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鼓励期货公司积极走出去,通过在境外设立子公司方式推进海外网点布局、拓展海外业务,为国内期货投资者打开投资海外产品的通道,直接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的博弈,在竞价过程中体现中国的价格信息。并借此为国际投资者打通国内市场的通道,丰富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建设。未来,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将不断提升,积极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