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LED照明公司照明收入增长加速。
2、市场回调风险不改行业景气趋势。
看好三安光电、聚飞光电和阳光照明。我们预计三安光电13-15年EPS为0.74/0.95/1.18元,目标价33.2元;预计聚飞光电13-15年EPS为0.61/0.86/1.01元,得到目标价32元;预测阳光照明13-15年EPS分别为0.45/0.66/0.89元,得到目标价20元。
银行:“触网”行情仍将持续
1、银行主动“触网”,行情仍将持续。
2、安全边际高,基本面利空渐渐消化。
我们认为区别于证券行业国金证券与腾讯合作对行业的影响,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一般是非排他性的,这意味着其他上市银行都可以主动“触网”。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思想转变下,都存在与互联网巨头公司开展更加深入合作的动机。
从公司机制与前期布局角度看,具备良好触网基因的银行有:1、平安银行,平安集团互联网金融大战略布局中重要一环,互联网事业部及“壹钱包”等均是公司前期在互联网领域的积极尝试;2、民生银行,13年9月公布与阿里巴巴集团的重大战略合作,领域遍布结算清算、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与互联网终端金融等;3、浦发银行,背靠大股东中国移动,NFC手机支付产品快速推进,13年9月亦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公司已将移动金融定位为五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
我们认为未来刚性兑付若打破后资产质量短期有负面冲击,但银行不会有致命伤,目前估值已过度悲观。2月18日公告北京银行管理层对本公司股票的增持亦是银行高管对未来发展信心的体现。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金融东风,看好后续上涨行情。
1、药房托管符合公立医院改制方针。
2、管理权和物流系统外包是药房托管的主要形式。
国家卫计委日前印发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要求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制定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方案。同时展望3月初即将召开的两会,预计今年社会办医将加快发展。其中药房经营权的托管作为一种先行先试,对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民间资本借助药房托管逐步切入公立医院改制,双方发挥彼此优势,符合目前“既要稳妥,又要慎重”地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方针。目前药房托管主要分为管理权外包、物流系统外包两种。
化工:环保提振市场信心
1、电子盘交易活跃,成交价持续上升。
2、短期环保高压持续,开工率受到压制。
2月18日,南京亚太化工电子交易中心的草甘膦电子盘盘中涨停。本次交易价格涨停,表明市场对未来一个季度的草甘膦价格依然持乐观态度,认为价格仍将持续上涨。我们了解到目前主流大厂报价仍在34000元/吨,但供应紧张且需预付100%订金,市场推涨情绪浓厚。
当一个行业频繁提到BAT时,意味着这个行业正处在快速上升期,而背后的含义或表明一个道理,在国内有能力深入改变医疗产业向互联网领域渗透的玩家也就只有BAT了,BAT对中国市场的作用,似乎已经不单是互联网的标志,而成为市场经济链条全产业转型的催化剂。
回归主题,BAT对移动医疗市场是认真的,而且是积极的,尤其是阿里和腾讯,投资中信21CN和支付宝搭建“未来医院”的举动都被视为阿里撬动医疗市场的决心,而腾讯除了7000万投资丁香园外,手Q也已经开始行动搭建健康中心平台。
阿里思路清楚,直入“就医用药”
阿里发展移动医疗的策略很清晰,就是直接渗入医疗服务环节。投资中信21CN为的完善药品网络消费市场,尤其年底或将开放的处方药市场,医药电商服务能力是阿里基础,而布局“未来医院”,是为了掌握医疗服务的入口,这两步完成了,阿里就掌握了“就医用药”的重要环节。
腾讯准备不够充分,还需持续补充
腾讯在移动医疗领域仍处在探索期,投资丁香园是为先拉拢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而手Q的健康中心仍仅仅是一个空台子,离发挥实际作用还差的很远。无论是丁香园还是手Q健康中心,目前都看不到能立刻发挥市场价值。不难想象,丁香园与手Q健康中心相互串联是可预见的直观发展规划,不过,丁香园的核心优势在医生资源,而将医生资源对接到手Q健康中心供用户使用还有许多问题,更需要等市场进一步成熟。
百度底子好,或在压注云平台
另外,除了健康平台,百度还搭建了dulife智能硬件平台,主打健康监测牌,健康手环、心电仪、血压仪、体脂测量仪、智能体重秤、皮肤检测仪应有尽有,不过目前来讲这些主打健康的智能设备中看不中用,百度搭建健康智能硬件平台目的更多是为市场卡位,为后期做准备。还有,百度还与北京政府合作在dulife智能硬件平台的基础上打造了“北京健康云”平台,实质上无论是dulife智能硬件平台,还是与北京政府合作“北京健康云”平台,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利用大数据与医疗服务相结合。
移动医疗能解决什么问题?
简单看完了对BAT移动医疗的介绍,我们来点实际的,先不跟着BAT一起YY移动医疗的未来前景了,我们还是先关心下移动医疗真正能解决哪些问题。
“移动医疗”是用的比较多的一个对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统称,还有很多其他说法,有关移动医疗大致可以分为可穿戴健康设备、医疗APP、医疗健康大数据和医疗O2O,不过,这四个分类之间的界限比较模式,项目之间普遍存在关联性。
移动医疗的市场前景首先要看其能解决什么问题,综合目前各类移动医疗项目来看,网络挂号、电子病历报告、常见病预防监测、慢性病长期监测、病情交流分析、医疗案例共享、网售药品器材、网络问诊、用药(病症)查询、医疗服务市场监控、医疗IT系统等,这些功能看起来都很好,但实质上只是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并没有解决医疗问题的实质,医疗问题的实质是在于医生资源短缺,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保制度仍不完善等问题。
当然,改变是一步步缓慢发生的,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上,价值体系或将有机会重新分配,患者、医院、保险公司、医药器械公司都会是新产业练下的价值贡献者,对于创业者来说,移动医疗机会还是有的,不过,目前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盈利模式,多半都处在摸索阶段,患者、医院、保险公司、医药器械公司等产业链参与者,都早早的上了创业者的营收名单,卖硬件、卖数据、卖内容、卖服务、卖系统的什么都有,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创业者。
前向监测与后向就医,哪个更具潜力?
从目前国内医疗市场成熟度度来看,智能设备主导的“前向监测”市场太小,发展不会太快,厂商需要通过“吓”、“哄”的手段促进市场消费,相比而言,普适性强,能提高就医效率的网络化的“后向就医”市场更大,机会更多,需求更直接。
可穿戴健康设备提供的“前向监测”服务的卖点为监测-监测-再监测-提醒就医,这更适合那些对生活品质高的用户,对于国内大多数用户来讲,目前的前向监测服务不太容易接受。不过,商家总是会有办法的,“吓”和“哄”的营销手段是少不了的,就像有防辐射服的概念就会吓唬孕妇购买,但防辐射服的实际效果大家都懂。而“哄”则是以爱护老人为卖点,哄着消费者尽孝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服务,顺便给你讲讲若不能有效监测,一旦发生疾病可能产生更多的就医费用来威逼利诱,一哄二吓,很多还算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也就屈服了。
随着民众经济实力的提升,可穿戴健康设备确实有不错的市场潜力,但个人更看好改变目前就医效率的后向就医服务市场。一般的就医流程为:挂号(排队)、问诊(排队)、检查(排队)、化验(排队)、等报告(排队)、医生解读报告、开药拿药(排队)、回家/医疗或住院(没有铺位)、住院观察、陪护、再化验、再观察、手术、康复、复查换药、彻底康复。
移动医疗最后的玩家还是BAT
一,医术
病人上医院看病,当然最先考虑的就是医术,但是患者有时并不了解这个医院,那么网络就给了一个这样的参观平台,可以尽情的展示医院的先进设备。同时通过互动还能了解到医师们的精湛技术,可以把过往的成功案例展示给大众。现在最火的视频营销,如果医院将自己的手术,以及病例做成视频,能更好的增加医患交流,这种互动式的讲座能更好的拉近双方的距离。
二,医德
现在很多医疗行业的负面,往往是围绕着,超高费用,医生红包等等这些现像,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但它出售的更是一种服务。那么有了网络。这种监督力度就是透明化的,同时一旦产生负面信息,可以及时澄清,解决。如果医院进行网络营销,那就可以“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要在服务、环境等各个方面对病人进行关怀和照顾,同时医师专家,还可以开自己的博客,更好的与患者或者潜在患者交流。这都是展示企业文化的一种方式。
三,医心
关键词:SCP理论;医疗器械;供给侧改革;行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4
1导言
医疗器械行业是连接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经济部门,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是我国的医药卫生系统中保障临床治疗活动有效、安全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政策导向之下,由于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措施陆续出台,加之医疗器械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多、小、散、乱”格局,政府干预不当和企业经营费用率高等问题,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改革建议。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2.1产业规模分析
根据EvaluateMedTech的统计,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规模从1200亿元增长到3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仅为1.90%,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国,并已经成长为拉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图1所示。
2.2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分析
行业集中度指标CRn表示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其公式为:
CRn=∑ni=1Xi/∑Ni=1Xi
经济学家贝恩(JoeS.Bain)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分类研究,依据行业集中度指标CR4和CR8,将产业结构类型分为寡占I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V型和原子型(竞争型)6个等级。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集中度指标CR3、CR4和CR8分别由21.64%、24.64%和3185%上升至28.59%、31.57%和37.78%,但全国市场整体上的原子型结构没有改变(如表1)。对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的前3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CR3)明显偏低。
然而,由于我国医药卫生监管体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加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且地域广阔,医疗器械市场并非是全国统一。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及税收,为本地药品流通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视外地医疗器械企业为掠夺市场资源的“搅局者”。典型表现是在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要求中标企业必须选择当地经销商进行配送,一些地区甚至规定只有成立县级医药公司才能获得该地医疗器械的配送权。从全国范围来看医疗器械领域为完全竞争的原子型市场结构,但随着市场按照行政区域分割,本地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也随之增强,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了医疗器械行业资源整合最大的体制机制障碍。
2.3产品结构分析
根据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统计,从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骨科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如图3所示。而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在绝大多数领域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外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2.4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美国产业经济学家施蒂格勒(GeorgeJ.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为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产生原因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度和法律规制等。医药行业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特性,即企业在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前,对于单位产品(服务)将付出较高的平均成本。此外,依照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办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两项行政许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台的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均被称为“史上最严”,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软件、硬件方面要求大大提升,成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最严格的政策法规壁垒。
2.5产业政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发展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放射治疗设备、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医学装备被确定《规划》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同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南》,在政策上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为医疗器械特别是高性能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产化进程,这无疑将χ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带来利好。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医疗器械将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42%的份额来对比,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对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自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增速下降、市场集中度低、行业进入壁垒提高等情况。应针对上述问题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应破除一切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应减少亏损补贴,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性贷款,并通过实行市场化重组和企业破产等方式加速淘汰行业的落后产能供给。
参考文献
[1]李先国.药品供应链的整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7.
[2]孙乃强.医疗器械行业等待政策助力[J].中国卫生产业,2005,(10):3033.
[3]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8.
[关键词]概念模型;评价体系;生态位理论;平衡发展;公立医疗机构
[Abstract]Withcombinationofcontextanalysisbasedonliteralreview,depthinterviewandexpertsconsultation,itcouldbeconstructedaconceptmodelonevaluationsystemofbalancedevelopmentforpublicmedicalinstitutionsguidedbythenichetheory,fromfacetsonthedimension,width,overlapanddensityoftheniche.Thenichewouldofferanewperspectiveonevaluationsystemofbalancedevelopmentforpublicmedicalinstitutes,andtheconceptmodelonevaluationsystemisanimportantreferenceforrealizingtheecologicalchainofmedicalindustry,findingouttheinfluencingfactorsofbalancedevelopmentforpublicmedicalinstitutions,andpromotingthedevelopment.
[Keywords]Conceptmodel;Evaluationsystem;Thenichetheory;Balancedevelopment;Publicmedicalinstitutions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作为新一轮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尽管已经总结出“三明模式”“海宁模式”“神木模式”等代表性做法,但“社会资本办医”、移动医疗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医院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和不少医务人员流向民营医院、第一志愿报考医学专业的人数呈现下行趋势[2]等来自医院内部的威胁,进一步加剧了医疗服务需求增长与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了公立医疗机构学科发展与后劲不足之间的矛盾,更削弱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公立医疗机构内忧外患,亟需重新审视自身在生产要素,如资本、人才、技术、设备、药品等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如何才能够平衡、可持续发展?前期研究提示生态位理论对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适用性[3]。然而,生态位理论如何才能指导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尚需系统梳理与解答,课题组以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系统的概念模型作为切入点。
1研究方法
1.1基于文献回顾的内容分析法
1.2深入访谈法
1.3概念模型构建法
1.4专家咨询法
2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医疗行业生态系统
2.1医疗行业生态系统与医疗机构生态位
医疗行业生态系统是由医疗行业生态链及行业外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而共同构成,各组成部分在各自生态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协调运作,见图1。公立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处于医疗行业生态链的中游。如果用生态元来表示生态链中的每个组成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则是医疗行业生态链中游的生态元。在医疗行业生态链上,对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产生影响的不仅有来自上下游的生态元,如院前急救机构、临终关怀机构,还有来自中游的平行生态元,如基层医疗机构、社会医疗机构,更有处于行业外环境的生态元,如政府机构、行业主管支持机构、检查监管机构、行业评价监督机构、行业支持机构、人才培养机构、物业服务提供机构及行业影响机构等。
医疗机构生态位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医疗机构以其掌握的各类资源为基础,通过医疗机构内部各项管理子过程的交互作用,主动获取[12]医疗机构生存、发展能力以适应环境,从而选择和占据的医疗行业生态系统中的恰当位置。这里所谓的恰当,指的是医疗机构拥有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时空、资源,与其他医疗机构间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有良好的外在条件与内在战略布局,强调外在条件的充分性与内在战略布局的差异化。从医疗行业生态系统不难看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平衡发展需要考虑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元带来的影响。
2.2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影响因素
2.3医疗机构间的竞争与其生态位的关系
2.3.1生态位的重叠是医疗机构竞争的本质原因当医疗机构的空间距离较近或者服务功能及内容相似时,生态位即发生重叠,尤其是服务功能内容相似且空间距离较近时,重叠度进一步加剧带来竞争。根据生态位理论可以将医疗机构间的生态位关系分为完全重叠、交叉、毗邻和分离,其竞争强度按序递减。提示为了避免医疗机构间的恶性竞争,应尽量避免生态位重叠,要么在医疗机构布局上预留足够的空间距离,要么在履行的服务功能与提供的服务内容上突出特色,即强调专科专病特色。
2.3.2医疗机构生态位的竞争是多重竞争医疗机构生态位的竞争[16]是以医疗资源为主的多重竞争,包括患者需求、成本、技术、价格[17]等方面。其中患者需求的竞争强调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优质、全面及满足需求程度;成本的竞争强调医疗机构满足患者需求所支付的成本高低,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医药、人力等方面;技术的竞争强调医疗机构技术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高水平医务人员引进及现有人力培训方面;价格的竞争强调医疗机构提供同等水平服务的价格高低。技术、价格都是患者就医流向的驱动因素。
2.3.3医院生态位的错位或分离是医院竞争的结局自然界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是达到彼此竞争的平衡态,表现在生态位互不干涉,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错位或生态位分离。医疗机构的竞争亦如此。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浪费资源,一般宏观上采取区域卫生规划,微观上采取差异化策略,使彼此生态位错位或分离。提示医疗机构若需平衡发展,应通过宏观、微观的努力,实现生态位间的相对平衡。
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体系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18]是人们内在思想与诉求的外化与表现。根据生态位理论可知,医疗机构若需平衡发展,在医疗行业生态系统及行业生态链中应拥有恰当的生态位。鉴于生态位具有维度[19]、宽度[20-21]、密度[19]、重叠度[20,22]等表征,评价公立医疗机构能否平衡发展,不妨从生态位维度、宽度、密度和重叠度这四个方面展开,见图3。
3.1生态位维度
3.2生态位宽度
3.3生态位密度
生态位密度指单位时空中医疗机构的数量,分当前和长远两个阶段。着眼当前,表现在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上;着眼长远,则依赖区域卫生规划。考量公立医疗机构生态位密度的本质仍在于分析医疗机构占有时空资源的多寡,但强调权衡占有时空资源的相对数。
3.4生态位重叠度
4结语
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概念模型,有利于跳出医疗行业本身,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更宏观、全面地审视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影响因素,明确机构发展方向及其在行业生态链中的位置,特别是资源占有情况,从而调整发展战略。同时,概念模型有利于指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认清形势,总结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改革的一般规律。综上所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概念模型,拓展了分析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视野和思路,便于全面审视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态势,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为指导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可持续发展提供直观、可操作的参考依据。然而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概念模型只是搭建了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体系框架,尚需进一步开展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证研究,探索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评价指标,这是课题组的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江.“三改”并举建立现代医院制度促进专科建设高速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1994,14(8):19-20.
[3]李军,张建,刘一,等.生态位理论对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8):165-168.
[4]GrinnellJ.Fieldstestoftheoriesconcerningdistributionalcontrol[J].AmericanNaturalist,1917,51(602):115-128.
[5]EltonC.Animalecolog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27:11.
[6]HutchisonGE.Concludingremarks[J].ColdSpringHarborSympQuantBiology,1957,22(2):415-427.
[7]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3):324-332.
[8]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94-295.
[9]OdlingSmeeFJ,LalandKN,FeldmanMW.Nicheconstruction[J].AmericanNaturalist,1996,147(4):641-648.
[10]王兴元.品牌生态位原理及其对企业品牌战略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8(3):40-43.
[11]汪健,李素芳.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时代教育,2014(23):92-93.
[12]周彩虹,鲁元刚.生态位视角下的现代医院竞争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0(22):94-95.
[13]郝模.卫生政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33.
[14]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6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258-269.
[15].矛盾论[C]//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9-340.
[16]AlpertP,SimmsEL.Therelativeadvantagesofplasticityandfixityindifferentenvironments:whenisitgoodforaplanttoadjust?[J].EvolutionaryEcology,2002,16(3):285-297.
[17]徐幻,刘玉秀,杨国斌,等.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多家医院竞争模型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91-93.
[18]黄越,王硕,张.组织文化对企业知识管理成功影响的概念模型研究――基于多维度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8):191-198.
[20]LevinsR.Evolutioninchangingenvironments[M].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8:150-158.
[21]VanValenL.Morphologicalvariationandwidthofecologicalniche[J].AmericanNaturalist,1965,99(908):37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