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专科连锁及CRO仍处于高景气周期
医疗服务行业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70%,净利润同比增长40.49%,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42.95%;2019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02%,净利润同比增长24.70%,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21.54%。
整体行业盈利能力相对平稳,19年Q1有所下滑,费用率方面管理费用率呈现平稳下降,销售费用率19年Q1有所上升,财务费用率近期呈现上升趋势。CRO企业受益于一致性评价及医药创新等政策利好业绩高速增长;以爱尔眼科为代表的专科连锁受益于消费升级大趋势同样处于高景气周期。
二、2019年医疗服务的六大趋势
1、医疗服务支付基础继续由按服务数量付费向按服务价值付费过渡
更多的医疗系统和医保之间通过承担全面和共同的风险合同来为受保户提供主动的,长期的和综合的健康服务。在按人头预先获得固定支付额后,医院和医生的思维和运营方式会随之改变,从目前以“疾病”为主体,代之以“健康”为主体。医院和医生的收入不再是“先治病,后付费”,也就是说在以价值为基础的给付模式下,出现在医院和诊所的患者带来的是花费,而不是收入。
2、医疗服务健三角渐趋等边;医保,医院和医生三足鼎立,合作更密切,合并更频繁
2019年,医生集团化,医院连锁化,医院医生联合化和系统化会继续加剧。在医疗服务向以价值为基础的模式转换过程中,无论是医生,医院,还是医保,都面临着不合作就难以生存的挑战。
最成功的医保将是那些能够将受保人与其医疗服务更紧密联系起来,为受保人提供附加服务的机构。医保是医疗生态系统中唯一收集,储存每个受保人完整医疗数据和信息的一方。这些数据和信息对迫切期待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的医院和医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医保机构为了吸引和留住受保人,则必须要依赖签约的医院和医生来做好预防和诊治服务。在谁也离不开谁的大环境下,医保,医院,医生三方了解并尊重各自的优势,通过谈判和协商形成共同承担受保人健康,分担经济风险的利益共同体。
3、传统医疗保险改变,新兴医疗保险继续尝试
政府医保和商业医保并存是一个长期的走向。政府医保主要覆盖特殊人群和弱势人群,但会加强和商业医保的合作,将更多的受保人纳入商业医保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ManagedCare)。传统大型商业医保地位稳固,但也被迫做出改变以提高竞争力。在险种设计多样化,提高受保人对医疗服务和花费的意识和责任之外,传统商业医保机构通过兼并和收购方式延伸覆盖范围,甚至直接提供药物,技术和健康医疗服务。新兴的非传统医保机构发展并不顺利,但在资本市场上仍然可以凭借新的概念和愿景吸引投资者。这些新兴的医保机构无论是专门从事大病慢病补充保险,还是提供全面医疗保险,都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透明的医保险种,更简化的销售,更直接的服务和给付等,希望以此在传统医保的包围下辟疆拓土。
4、新技术和数据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高效多样化医疗服务
2019年,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在临床上的使用会有所突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进一步发展人与机器的互动,特别是在影像诊断、药物发现,肿瘤诊治和风险分析应用等方面。通过在特定医疗服务工作流程中实施人工智能平台,未来2-3年可实现10-15%的生产率提升。
5、医疗服务院外化,社区化,家庭化
诊治技术和药物的快速发展,以价值为基础的给付手段(医保杠杆强有力的导向和调控),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三方替代医疗机构的崛起和壮大以及患者就医习惯的改变持续推动医疗服务的院外化,社区化和家庭化。药房,日间手术中心,透析中心,输注中心,影像中心和化验室陆续走出医院,由独立的第三方经营。中小型医院,尤其是那些独立运营,也没有市场垄断地位的,2019年会继续面临在生存,发展,缩小,转型甚至被吞并或关闭的选择。
大的科研教学型综合医院作为行业龙头,担负着医学研究,创新,教学和重难杂症诊治(器官移植,心脑手术,重症监护等)的重任,会继续增强和扩张,并辐射带动周边社区的院内院外服务体系。社区医疗和家庭病床,其他非急症医院如康复,临终关怀等市场份额会持续增加。
6、中国医改
2019年,中国大型公立医院主导医疗服务和政府控制医保的大局面不会有明显改变。民营医院数量增加的势头会放缓,甚至可能停顿。国家和地方医保局的设立,2019年中国医改或许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医保上面,尤其是医保给付机制和手段方面。不解决医保这个瓶颈,国家大力推动的全民健康,家庭医生,分级诊疗等举措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医生集团和民营医疗机构也无法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平等竞争。
《2024-2030年中国上海高端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七章,包含上海高端医疗服务行业重点细分领域分析,上海重点高端医疗机构分析,2024-2030年上海高端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