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一:我国第二波“婴儿潮”将集中退休,养老金融需求巨大
1949年后,我国出生人口在1962-1973年间达到高峰,每年出生约2700万新生婴儿,12年新增了约3.2亿人口,这批人从2022年开始进入集中退休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2023年负增长缺口扩大到208万,自然增长率-1.48%。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负增长将对宏观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养老金融需求也将迎来新的高潮。
1962-1973年间出生的人口是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口红利”的主要贡献者,也是60年后的今天我国迎来的最大规模“退休潮”主力军。国家卫健委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相比解放初期第一波婴儿潮的退休人员,第二波婴儿潮的退休人员文化水平更高,经济条件较好,消费观念较新,他们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也不再单方面追求产品服务的价格低廉,他们兼顾健康保养、社交旅游、文化娱乐等多种消费,并对品牌、品质和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这部分退休人群将推动养老市场快速扩张。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30年国内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万亿元。世界银行测算认为,只有达到不低于70%的养老金替代率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而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约46%,说明养老金替代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应地,养老金融或将成为我国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发展业务的蓝海市场。
趋势二:养老理念正从养儿、购房养老转向养老金为主
趋势三:政策暖风劲吹,第三支柱养老迎来发展的春天
趋势四:夕阳事业催生出朝阳产业,养老产业金融将蓬勃发展
银发经济虽然主要为老年人服务(夕阳事业),但随着1962-1973年的“婴儿潮”集中进入退休期,全社会对养老机构、护理医院、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诸多养老产业的需求激增。多样化、高质量养老需求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其中。从我国“9073”养老模式(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来看,养老产业金融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首先,居家养老催生大量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居家养老占我国养老模式约九成,既符合中国“孝道”传统,也与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现状相符。当前,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护险”等多种方式来为居家养老提供“康养+护理”服务的同时,适老化改造也要提上日程,如老小区加装电梯、增设楼道扶手、安装家庭呼叫器与助浴椅等,都离不开养老金融的支持。
最后,作为重资产项目,机构养老更离不开金融支持。瞄准高端养老市场的养老地产却颇受大型险企的喜爱,如泰康之家、国寿嘉园、太保家园、中国太平梧桐人家等利用“保险+养老地产”的模式来投资兴建养老院,打造生活、医疗、娱乐、旅游等一站式的养老综合体,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此类高端养老地产的发展也会带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兴起,不仅能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来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还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精确评估居民风险水平的模型,从而实现为不同居民量身定制差异化的养老金融服务方案。
趋势五:养老产品投资将发生分化,养老保险有望率先发展
趋势六:利率中枢或将下移,养老投资需要全球资产配置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交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公式
①交通银行养老金融课题组.个人养老金账户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个人养老金问卷调研数据的分析[J].银行家,2023(12):94-97,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2023年重点研究课题(编号:SPCA2023-06)
③马源.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模式的激励效应——EET与TEE的比较[J].税收经济研究,2023,28(03):13-19.
④唐建伟,刘能华,田振.借鉴国际经验发展第三支柱养老[J].银行家,2022,(09):102-105.
⑤唐建伟等.聚焦五大金融领域助力金融强国建设——2024年商业银行运行展望[J].新金融,2024(03):18-26.
⑥王博,陈开璞.人口结构变化对自然利率的影响[J].财贸经济,2021,42(12):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