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均为累计保费数据。
2,186亿元
1,378亿元
1,060亿元
3家正增长,5家负增长
1.上市险企“开门红”增速再下降:3家正增长,5家负增长...
截至目前,除中国太平外,其余上市险企均已披露2024年1月的保费情况。
2024年1月,8家上市险企整体保费增速仅为-2.87%,创2018年至今的首月增速新低。
分业务板块去看,财险板块全部正增长,整体保费收入为1402亿,为上市险企贡献1%的增速。
反观,除阳光和国寿外,其他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均负增长,是多家上市险企“开门红”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如果,大家经历过2018年的寿险“开门黑”,从数据看今年的上市险企首月负增长水平,与之相比只是略好一丢丢...
2.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需求提前透支、消费意愿降低、行业主动淡化、险企自身诉求...
看过这份2024年保险业“开门红”的数据,有人可能觉得是意料之外,有人可能觉得是情理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与保险业当前利好和利空相伴,影响发展的因素众多有一定关系,当然,也让这几年做预测变成了最难的一件事情...
对于说意料之中的人,可能与行业淡化“开门红”,3.5%定价产品停售提前透支消费需求,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短期调整等有关。
一方面,3.5%定价产品停售的时候,已经提前透支了一部分购买需求,再加上,此前重疾定义调整时的抢购潮,以及惠民保等产品的普及。
也就是说,当前传统储蓄型保险、重疾险等,都存在一定的需求提前透支的共性问题。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在2023年10月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险企要科学制定年度预算,防止激进发展、大进大出。
至于意料之外,可能是很多人没想到,在上年同期因春节假期和小羊人等问题导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上市险企寿险业务还会有如此程度的下滑...
更何况,在银行存款利率、LPR等接连下调的背景下,保险的定价利率相对优势仍在...
但是,面对利率下行给险企带来的投资压力,各家险企对于保费规模和效益之间,可能也有自己的权衡和诉求,详见后文。
3.“人海战术”时“开门红”鼎盛,行业转型中被淡化或是必然...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理解开门红淡化的必然趋势,可能也不必再纠结于“开门红”业绩。
“13精”统计了从2014年至2023年,人身险公司1月份保费在全年的占比情况,详见上图。
虽然,受近两年开门红增速偏低因素影响,2023年首月保费占比为24%,连续两年下降,但是,相比2015年之前还是要高。
至于,“开门红”对寿险业最为浓重的那两年,也就是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攀升至29%。
那两年,恰恰是代理人考试取消后,从业人员迅速扩容,行业一度还有着“千万代理人”之梦,详见《寿险个代保费占比已不足50%》。
可以说,“开门红”的热火程度,与那一波“人员红利”,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所以,随着代理人数的持续下降和个代改革深化,“人海战术”不再成为主流,高质量代理人取而代之。
一定程度上,也注定“开门红”终会顺应潮流,逐渐褪去热度和光泽...
从如今的数据看,似乎确实如此...
不过,即使是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可能也远不及去年3.5%定价产品停售刺激下的保费增速。
此外,不同寿险公司的增速差异,还要考虑多种可能性。
一是,上年同期平安寿险久违的正增长,相比同期国寿的负增长而言,今年两家公司的同比基数方面也有一定差异。
二是,一些去年超高速增长的公司,今年的大幅负增长,截然不同的反差背后,也是各家公司面对当前利率下行环境,对保费规模和结构或有不同的调整和目标。
2.面对利率下行压力,险企必须平衡规模与效益间的关系...
由于我国消费者的储蓄偏好较强,加上当前利率持续下降的环境,使得纯靠“利差”型的产品(如储蓄型保险),无论是从接受程度还是需求量上,都比其他保险产品更有优势。
再加上,增额终身寿险被广泛普及后,这两年终身寿险等传统险寿险产品销量增长,详见《115款增额终身寿险保费榜,2022年总保费超3600亿,增速超60%》。
但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利差”型产品的热销也是一把“双刃剑”。
毕竟,根据监管最新披露的数据,2023年全年人身险公司的财务投资收益率仅为2.3%,很多寿险公司的利润也有所下滑。
详见《2023年寿险公司利润榜(非上市)》。
其实,这一点从昔日资产驱动负债型寿险公司的发展历史,以及日本等国家经历的利差损历史也能看出来...
在此类产品热销之初,我们也分析过,详见《股市震荡,基民亏损,银行两度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对保险业的“利好”和“利空”?》。
所以,面对当前的利率和资本市场环境,如何确保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险企来讲可能更为重要。
以人保寿险为例,相比国寿和平安等个代渠道为主的险企而言,由于银保渠道占比较高,受“报行合一”的影响,短期内增速有所下滑。
说明:太保保费包括安信农业。
1.春节假期等影响因素不再,财险公司普遍提速,阳光财险增速最高!
与寿险公司的增速再下降不同,2024年1月,上市险企财险业务的保费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这是因为财险公司的保费进展相对平缓,开门红的作用有限,上年同期增速偏低,主要是受春节假期和小阳人等因素综合影响。
其中,阳光财险的保费增速最高约为27%,若不是上年同期基数过低,对于一家百亿规模的财险公司如此高的增速,确实大家研究一下。
虽然,太保财险的增速为8.9%低于上年同期,但是,在财险老三家中仍旧最高。
这背后可能还是与太保财险紧抓非车险发展机遇有关...
2.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增速或受非车拖累...
至于,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增速虽高于上年同期,但与其他公司相比似乎偏低。
从人保财险的数据看,企财险和货运险的增速表现不错,车险和意健险的增速分别为2.9%和1.6%。
但是,农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均是负增长。
考虑平安产险在车险方面,一直拥有较强的竞争力,1月的增速偏低可能与人保一样,还是受非车险业务拖累。
说明:
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指保费均为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本文所指上市公司包括控股公司为上市公司的保险公司
风险提示: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