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至2021年,全球兽药市场规模(不含中国)从300亿美元增长到383.0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01%。
1960年之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动物保健产品。
1.2勃林格殷格翰
1955年,勃林格殷格翰动保部门成立,开始涉足动物药品生产。
1996年,公司的福来恩产品上市,福来恩全球销售额于2007年超过10亿美金。
2017年1月1日起,勃林格殷格翰收购梅里亚。
2022年,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业务全球业务营收达52亿美元,其中宠物(犬猫)收入约30亿美元(按照2021年占比58%测算)。
在30亿美金的宠物药品收入中,勃林格殷格翰的超可信系列产品全球销售额为11.65亿美元,福来恩全球销售额为4.5亿美元,犬心保全球销售额为3.6亿美元。
三者销售额合计20亿美元,占动物保健总收入的38%,犬猫收入的67%,三者均为驱虫药品。
1.3礼蓝动保
2020年8月,礼蓝收购拜尔动保。
礼蓝2022年收入为44.18亿美元,来自宠物业务收入为21.45亿美元,宠物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9%。2023年Q1,公司总收入为12.57亿美元,宠物保健收入为6.75亿美元,同比增长5%。
其中Advantage(爱沃克)系列产品贡献了1.55亿美元,Seresto驱虫项圈的收入为1.78亿美元,这两种产品合计收入3.33亿美元,占宠物业务收入的49%。
旗下的BRAVECTO(贝卫多)系列产品组合于2014年首次在欧盟注册,2022全球销售金额为1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尼可信产品系列的又一款超10亿美元营收的驱虫产品,一款单品即占宠物业务总收入50%以上。
千亿的收入规模让国内大量人药企业、动保企业、以及新兴的宠物药品企业均在宠物药品赛道落子布局。但我们仅看国内的宠物药品市场会发现:
中国兽药协会《兽药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2021年间我国兽药产品销售规模由472.3亿元增长至68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5.6%。
如果再将宠物药品拆分来看,则国内驱虫药的零售端市场规模为30亿-40亿,占比约25%;
宠物疫苗市场规模在20多亿;
除去疫苗及驱虫药,宠物药品市场规模为70-80亿,这其中包括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等各类病症。
小市场+多SKU,使得宠物药品被切分得更小,也就只有驱虫药、疫苗以及抗菌药的市场体量稍微大点,在这些细分领域也就出现了企业扎堆申报的状况。
②中国宠物药品困境:我们以驱虫药为例,驱虫药品作为当下宠物药品领域最大的单品,必然也是未来中国宠物药品企业与海外巨头的必争之地。
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见微知著的体现了整个宠物药品的困境:在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上中外企业差距巨大。
驱虫药中四大旗下的品牌有大宠爱、欣宠克、爱沃克、拜宠清、福来恩、犬心保、超可信、尼可信、贝卫多等,在国内市场盘踞多年;而国内仅有海乐妙是收入过亿的驱虫药品。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产品上代际差明显,目前线上销量较高的非泼罗尼、阿苯达与以上品牌在产品上代际差明显。
宠物药品本身市场规模小,合规的宠物药品有100多个,国内整体的市场规模只有147亿元。目前市场容量略大的大单品只有驱虫、抗菌药、疫苗。
即使海外巨头的宠物药品年销售额达到2-3亿就已经算非常大的单品,国内企业单个宠物新药能做到2000-3000万就已经算是大单品。
仅仅研发难度较低的宠物药品最终只会陷入价格战,而研发难度较高的宠物药品不仅仅需要较强的研发实力积累,还需要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国际上的宠物药品巨头均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其业务基本都是从经济动物的药品向宠物药品扩展,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及新品推出能力。
基于此,栈道资本总结了宠物药品的投资逻辑:
①在大单品上建立壁垒,并进行持续创新的企业具备投资价值。在宠物药品领域,驱虫、抗菌药属于较大的品类。
如海正动保于2015年就推出宠物驱虫药“海乐妙”,该产品与海外品牌并无代际差,海乐妙经过多年积累已经成为消费品牌;
另一方面,海正在驱虫药上有原料药壁垒,由于无法获取到米尔贝肟原料药,大量企业也无法做出同款产品。
②营销及渠道能力强,并具备持续的药品研发及仿制能力的企业具备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