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道德义务的距离,是由求救者哭声的远近决定的吗?

原标题:我们与道德义务的距离,是由求救者哭声的远近决定的吗?

在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着一些亟须外部救援和帮助的事件。有人不慎溺水,渴求有人路过伸出援助之手;有人遭受了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攻击,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声音寻求声援;有人因为战乱或从天而降的灾害,陷入饥饿的困顿之中;有人得了大病,高昂的医疗费或落后的医疗水平将其置于绝望之地。不同的是,有的被大面积报道,有的唯有身边或路过的人才知道,还有的则无人知晓。

如果一个人有幸并没有成为不幸的一员,而是衣食无忧或者说至少并无根本性困境的人,在得知后会不会给予他们帮助?这个问题或许在不同语境中有不一样的回答。

然而,也有人对此持批判立场。他们认为,此处提到的帮助并不是慈善,而是道德义务。将两者混淆,尤其是将义务等同于慈善,在实际生活中为不作为提供了某种道德辩护。伦理学家彼得·辛格是这一立场的早期阐释者,他本人也是捐赠的实践者。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在今孟加拉国地区的900万人“食物匮乏、流离失所、缺医少药而遭受死亡的威胁”,新闻报道让他们的处境传播到全世界,可是,完全有能力提供足够援助的富裕国家只提供了极为少数的救援。据彼得·辛格的回忆,“人们没有向救援基金捐赠大额的救济款;没有给议会代表写信,要求增加政府援助;他们没有上街游行,举行象征性绝食,或者做其他任何直接有助于为难民提供满足其基本需要的手段的事情。在政府层面,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至今提供过能够使难民存活超过数天的大规模援助”。在此情况下,彼得·辛格发表了《饥饿、富裕与道德》,随后在伦理学和哲学界引起轰动和争议,也成为他本人的早年代表作之一。他的论辩虽然有诸多未考虑到的条件,却也为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提供了不同于传统道德的看法,对被视为“历来如此”的伦理做了哲学意义上的反思。

1972年举行的《孟加拉慈善演唱会》(TheConcertforBangladesh),图为同名纪录片画面。

原文作者|[澳]彼得·辛格

摘编|罗东

《饥饿、富裕与道德》,[澳]彼得·辛格著,王银春译,中国华侨出版社·三辉图书,2021年8月。

展开讨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我的论证基于如下假设,即因缺乏食物、住房及医疗服务而导致的苦难和死亡是糟糕的。我认为大多数人会就此达成共识,只不过每个人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论证方式得到的相同观点。因而,针对这一观点,我不做具体论证。人们可能会持各种各样不同寻常的立场,而且从某些立场出发或许会推断出死于饥饿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反驳这些立场是困难的,甚或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简便起见,我将接受这一假设。不同意这一假设的读者无需继续阅读下去。

我接下来的观点是:如果我们有能力阻止某些不好的事情发生,而不必因此牺牲具有同等道德重要性的东西,那么从道德上来说,我们就应当如此行动。我所说的“不牺牲具有同等道德重要性的东西”,是指没有引发任何其他同等的坏事发生,或去做某种本身就是错误的事情,或者不能促进某种道德上的善,且这种善的重要性与我们能阻止的坏事相当。这一原则看起来几乎同上一原则一样无可争议。它只要求我们阻止坏事,同时促进善的事情,而且它要求我们这么做的前提条件是:只有当我们能够不牺牲具有同等道德重要性的东西的时候。我甚至可以——就将我的观点应用到孟加拉的紧急情况中而言——对这一观点进行限定,以使之成立:如果我们有能力阻止某些非常糟糕的事情发生,不必因此而牺牲任何具有道德重要性的东西,那么从道德上来说,我们就应当如此行动。这一原则可以应用到如下情境:假如我正路过一个浅水池,看见一个小孩溺水,我应当跳进水中将这个孩子救起。这意味着我会弄脏衣服,但就孩子的死亡想必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而言,这并不重要。

亲疏远近,不是考虑是否行动的标准

我刚才陈述的原则,其无可争议的表象具有迷惑性。如果据此原则,甚至是以它被重新描述的形式来行动,我们的生活、社会和世界将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首先,因为这一原则没有考虑亲疏或远近。我能帮助的人不论是处于十码之外的邻居的孩子,还是万里之遥的陌生的孟加拉儿童,在道德上不存在什么差别。其次,该原则也没有对以下两种情况加以区分:我是唯一可能做点什么的那个人,以及我只是处于相同情境的数百万人之中的一个。

电影《孟加拉制造》(MadeinBangladesh2019)剧照。

我认为我不需要为拒绝考虑亲疏和远近的观点做过多辩护。一个人在物理距离上离我们很近,因此我们与他有私交,这一事实使我们更可能会(shall)为他提供帮助,但这不能表明我们应当(oughtto)帮助离我们近而不是碰巧离我们更远的人。如果我们接受任何公正、普遍、平等的原则,我们就不能仅因为一个人离我们很遥远(或者我们离他很遥远)而区别对待之。

诚然,我们可能处于一个判断需要做些什么来帮助离我们很近,而非遥远的一个人的更好的位置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一个优先帮助那些在我们附近的人的理由。这或许也一度成为我们更加关心自己家乡的贫困者,而非印度的饥民的理由。不幸的是,对那些想要限定自己的道德责任的人来说,即时通讯和便捷交通使得情况发生了改变。从道德观点来看,世界已然发展成为一个“地球村”的事实,使得我们的道德状况已经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尽管未被普遍接受的变化。饥荒救援组织派出的,或者常驻饥荒多发地区的专家观察员与监督员,可以指导我们如同为自己街区的某个人提供援助一样有效地援助孟加拉的难民。因此,似乎不再有理由基于人们的地理位置而对他们予以区别对待。

我只是众人中的一员,可以免责吗?

也许更有必要为我提出的原则的第二层含义进行辩护——在孟加拉难民的问题上,成千上万的人与我处于相同位置的现实,与我是唯一可以阻止非常不好的事情发生的人的情境之间没有显著的区别。当然,我也承认在这两种情境之间存在心理差异;如果一个人可以指出处于相同情境的其他人也没有采取行动,他就不会为自己没有做什么感到内疚。但这不会对我们的道德责任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电影《卢旺达饭店》(HotelRwanda2004)剧照。

如果环视四周,我看见其他没有比我离池塘更远的人也发现了溺水的孩子,但没有采取行动,难道我就应当认为,我对从池塘中救出溺水儿童负有更少的责任吗?一个人只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人数使责任变轻这一观点的荒谬性。它为不作为提供了完美的借口;不幸的是,大多数主要的恶——贫穷、人口爆炸、污染等——每个人几乎都同样卷入其中。

如果用以下方式来表述,人数确实会造成差异这一观点可以变得看似合理:如果每个和我处于相同情境的人都给孟加拉救援基金捐赠5英镑,就将会有足够的钱为难民提供食物、住房和医疗服务;我没有理由比与我处于相同情境下的其他人捐赠更多;因此我没有责任捐赠超过5英镑。该观点中的任一前提都是正确的,其本身看起来也具合理性。这可能会使我们信服,除非我们注意到它基于某种假定的前提,尽管其结论不是以假定的方式进行表述的。若结论改为以下,这一观点将会变得合理:如果和我处于相同情境中的每个人都捐赠5英镑,我将没有责任捐赠超过5英镑。然而,如果结论如此表述的话,非常明显,这一观点并没有考虑到并非其他每个人都会捐赠5英镑的情况,而实际情况恰恰如此。或多或少可以确定的是,并非和我处于相同情境中的每个人都会捐赠5英镑,所以实际的捐赠不足以提供必需的食物、住房和医疗服务。因此,相比于只捐赠5英镑,捐赠超过5英镑将会阻止更多的苦难发生。

含混不清的“道德义务”和“慈善”

如果到目前为止我的论证是合理的,那么,无论是我们与可阻止的恶之间的距离,还是与我们处于相同情境中的有责任阻止恶的人数,都不能削弱我们减轻或阻止恶的责任。

因此,我将把我先前主张的原则视为一项既定的原则。如前所述,我只需要在其限定的形式中主张它:如果我们有能力阻止非常不好的事情发生,并且不会因此而牺牲任何具有道德重要性的东西,那么就道德上而言,我们就应当如此行动。

这一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传统的道德范畴是混乱的。我们不能在义务和慈善之间做出传统的区分,或者说至少不能在我们通常所处的位置上这样做。在我们的社会中,给孟加拉救助基金捐款被视为一种慈善行为,募集善款的主体被称为“慈善机构”。这些组织的自我认知也是如此——如果你送他们一张支票,他们会感谢你的“慷慨”。因为捐钱被视为一种慈善行为,但人们也不会认为不捐赠是不道德的。慈善的人会受到赞赏,但不做慈善的人也不会被责难。人们不会因为把钱花在买新衣服或新车,而不是捐给饥荒救援组织而感到一丝羞愧或内疚,但是,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不合理的。

当我们只是为了看上去“衣冠楚楚”而不是为了保暖而买新衣服时,我们不是在满足任何重要的需要。如果我们继续穿旧衣服,把钱捐给饥荒救援组织,我们不用牺牲任何重要的东西。但这样做,我们可以使他人免受饥饿之苦。这就如我先前所说的,我们应当把钱捐出去,而不是买一些不是用于保暖的衣服。这样做不是慈善的或慷慨的,也不是哲学家和神学家所说的“职责以外的”(supererogation)——一种做了将是善行,但不做也并非不道德的行为。正相反,我们应当把钱捐赠出去,不这样做就是不道德的。

我不是在主张不存在慈善的行为,或者不存在一种做了是善,但不做也并非不道德的行为。或许在一些其他地方,我们可以对义务和慈善进行重新区分。我在这里所要驳斥的是当前区分二者的方式,它让生活在“发达国家”,享有富裕生活水平的大部分人愿意捐钱救济挨饿之人的行为成为了一种善举,这是站不住脚的。本文不讨论这一区分是否应当被重新界定或者彻底废除。我会指出的是,还存在许多其他可能的区分方式——比如,一个人可能会认为,使他人尽可能地幸福是善的,但不这样做也并非不道德。

虽然我提议的针对我们道德概念模式的修正存在其局限性,考虑到当今世界富裕与饥荒的程度,这种修正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引发更进一步的、不同于先前所讨论过的反对。下面我将讨论其中两种反对意见。

短片《小慈善》(2014)剧照。

认为捐赠是义务,是激进的吗?

对我所持立场的一个异议可能仅是因为我们对道德模式做了过于激进的修正。人们一般不会按照我所建议的方式去进行判断。大多数人会对那些违反某些道德规则——比如侵占他人财产——的人保留道德谴责,但他们不会谴责那些沉溺于奢侈生活而不给饥荒救援组织捐款的人。但鉴于此,我没有打算对人们做出道德判断的方式进行道德中立的描述,人们实际判断的方式与我的结论的有效性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我的结论符合我之前提出的原则,除非那个原则被驳倒,或者论证被证明是不牢靠的,否则无论我的结论看起来多么奇怪,它都是成立的。

如果这是我们对义务与职责以外的行为间常见的区分的解释,它并不能作为对其的辩护。道德观点要求我们的视野超越我们自身所处社会的利益。从道德观点来看,使其他社会中的数百万人免受饥饿,必须至少被认为与在我们的社会中维护产权规范同样紧迫。

第二个反对意见针对的是我对义务与慈善的现下区分做出的攻击,这一反对意见也不时地被用于反对功利主义。从某些形式的功利主义理论可以推断,在道德上,我们所有人应当全力以赴地增进幸福、减少痛苦。我在这里持有的观点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导向这个结论,因为如果不存在我们无须牺牲具有相同道德重要性的事物就能加以阻止的坏事,我的观点将无用武之地。然而,考虑到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现状,我们应当在道德上全力以赴地减轻由饥荒或其他灾难带来的苦难。当然,我们可以举出减轻的情节——比如,如果我们因超负荷工作而精疲力竭,我们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然而,当我们考虑了所有这类情况,结论仍然会是:在无须牺牲具有同等道德重要性的东西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阻止苦难的发生。

这一结论是我们可能不愿面对的。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它被视为对我所辩护的观点的批判,而非对我们一般行为准则的批判。因为大多数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自利的,我们当中的很少人会做我们应当做的所有事。但如果以此作为我们不应该这样做的依据,那就是不诚实的。

现在,根据神的旨意所建立的自然秩序,物资的供给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从人类法律出发进行的财产分配与划拨,决不能妨碍人类对必需的物资的满足。同样地,根据自然权利理论,一个人应该将自己过多的东西捐赠给穷人,用以维持他们的生计。因此,安布罗修斯(Ambrosius)说道:“你扣留的面包属于饥饿者;你储藏起来的衣物属于衣不蔽体者;而你埋在地里的钱财是用来救赎和解放身无分文者的。”这一观点也可见于《格拉提安教令集》(DecretumGratiani)。

无论如何,个人在海外援助中也依然有责任

这一观点有时称,海外援助应当是政府的责任,因此个人不应当给私人慈善机构捐钱。它据称,私人捐赠可以使政府及未捐赠的社会成员摆脱他们的责任。

这一论点似乎假设了人们给私立饥荒救助基金捐款越多,政府对这种援助承担全部责任的可能性就会越小。这种假设是未经证实的,且在我看来不具有任何合理性。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如果没有人自愿捐赠,政府会认为公民对饥荒救助不感兴趣,且不希望被迫提供救助。这似乎更为合理。在任何情况下,除非拒绝捐款给私人慈善机构将有助于带来大量的政府援助,否则,那些拒绝作出自愿贡献的人事实上是在无法指出拒绝的任何切实有益的结果的情况下,拒绝阻止一定程度的苦难的发生。因此,那些拒绝捐赠的人有责任表明,拒绝捐赠是如何引发政府行动的。

当然,我不想对以下观点提出异议,即富裕国家的政府应当将真实的、没有附加条件的援助数额提高到目前的数倍之多。我也认为私人捐赠是不够的,而且我们应当为制定针对饥荒救援的政府与私人捐赠的全新准则而积极行动起来。的确,我与那些认为倡议活动比个人捐赠本身更重要的人存在共鸣,尽管我怀疑传讲人们没有实践的事情是否会非常有效。不幸的是,对许多人而言,“这是政府的责任”这一观念是拒绝捐赠的一个理由,而且它似乎也没有引发任何政治行动。

不向饥荒救援基金捐款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在于,在存在有效的人口控制以前,饥荒救援仅仅是在推迟饿死状况的发生。如果我们现在救了孟加拉的难民,在短短数年之后,其他难民,可能就是现在这些难民的孩子又会面临饥荒。为了支持这个观点,有人可能会引用现在众所周知的人口爆炸以及相对于扩大生产的有限范围的事实。

与上述的观点一样,这一观点是根据一个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的想法,来反对减轻正在发生的苦难。与前面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举出非常好的证据来支持这一关于未来的想法。我承认,地球无法无限期地承载以目前的速度增长的人口数量。这确实对那些认为阻止饥荒很重要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然而,一个人可以接受这个观点,但不能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个观点使人们免除了采取任何行动来阻止饥荒的责任。

饥荒问题是一个简单的事实

人们有时候还是会表示——尽管没有过去那么频繁——哲学家在公共事务中没有起到特殊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公共问题基本上依赖对事实的评价。在事实问题上,人们表示哲学家没有什么特殊的专长,因此,从事哲学工作而不在重要的公共问题上承诺任何立场是可能的。毫无疑问,存在着一些关于社会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问题,我们只有在对事实进行真正的专业评估之后,才能选定立场和采取行动,但是饥荒问题无疑不在此列。

然而,我们的讨论仍不够。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我们的结论,将哲学与公共(以及私人)事务相联系又有何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对待我们的结论意味着据此来行动。如果我是正确的,哲学家将发现,在做我们应当做的每一件事的方面,他们并不比其他任何人更容易改变态度和生活方式。不过,至少每个人可以开始行动。如此行动的哲学家必须牺牲消费社会带来的一些好处,但是,他会从这种生活方式的满足中得到补偿。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中,理论与实践即使尚未协调一致,也至少朝着相同的方向。

THE END
1.请帮助贵州段祖宇战胜病魔让我们一起战胜这个可怕的肺癌恶魔,让我有机会再次回到家人身边,继续为他们遮风挡雨。 愿世间充满爱,...段祖宇发布了大病救助项目“请帮助贵州段祖宇战胜病魔” 发起大病救助项目 点击加载更多 捐赠记录(0http://qn.boaiyun.cn/relief/Index/show/id/432/caitd/relief.html
2.陆倾城的个人主页我们听了,非常的惊讶,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就要离职? 兰姐说她父亲多年前已经离世了,母亲身体很差,一直...可她差在学历低,家庭贫困。 她是高州人,父母务农为生,收入微薄,但因为重男轻女,生了三个女儿后才...林伯父在2011年生了一场大病,花光家里所有财产治疗还是撒手人寰。 离世前,他跟两个儿子说:人情淡薄...https://story.hao.360.cn/user/MNPZERm4MnvCOw
3.2023年05月广州市增城区信访局公开招考聘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一场大病,使得老章不得不提前离开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 23.某机关拟在全民国防教育日举办专项国防教育...但无论是语音聊天,还是视频通讯,其___便是不断缩短空间的距离。我们或许无法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试题材料)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624/8010117141005103.shtm
4.2024江海名师零距离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答案)电子样书用PDF电子...2024江海名师零距离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信息类文本阅读 考点一 信息提取、整合及分析...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 2.D 【解析】 “造成了真正的伤害”错误。 ...对传说时 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离不开理 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 ...https://www.yunzhan365.com/basic/80699397.html
1.新华社评论员:让贫困成为过去,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全球发展事业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我们定能建设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世界,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https://cdwjw.chengdu.gov.cn/cdwjw/snyw/2024-11/20/content_8e8ca004a81249d8a4d314b5277cd5c5.shtml
2.公益湃县委书记辞官以后澎湃人物澎湃新闻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线总指挥”,作为县委书记的陈行甲的压力在于,他主政的巴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50万总人口中,贫困人口占到了17万。一些极端贫困户,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 “离贫困只有一场大病的距离” 2011年10月,刚到任巴东时,陈行甲搞了一场“县委书记边界行”,他用3个月的时间走完了14个边界村,没...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57149
3.八字理法象法技法和六大要诀(二)万年历是我们预测者一生也离不开的法宝,即使盲人都会“千年赶”能离开万年历,不等于他们不用万年历里面的干支,从广义上讲,谁也离不开万年历。 万年历,世上只有一本,是我国祖先太乙道的道教法,观天地,经过严密推算运作。得道者,真人以慧眼和超智而得到的煞场(阴阳场)的运化规律,煞不是气,不是我们呼的气,而...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0852267.html
4.友情故事简短四百篇我们曾距离得近,有许多心灵沟通的相似之处。记得上次上学时在火车站与你一见而又匆匆而去。但外在的境遇,机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不...的车窗口,双手举过头顶牢牢贴在窗玻璃上,她漂亮的头发开始随着车厢的移动飞扬,我控制不住地哭起来,哭着送走最后一节车厢,转过头我像得了一场大病般步履...https://m.limaogushi.com/g/32147.html
5.216道!全国5月份各地各考试面试真题汇总!松刀鱼1、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要不断奋斗。对此你怎么看? 2、组织一个“书香单位”...领导让你负责组织这场晚会,小张和小李协助你,小张工作方式比较传统,小李工作方式体现创新,现在距离晚会...2、要你做贫困村的调查研究,你会怎么组织? 2023年5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事业单位面试题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9666478.html
6.大型报告文学集《千年梦想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甘肃之所以打赢打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三靠”:我们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切和亲自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对甘肃“面对面”给予关爱与指导,每次都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考察甘肃时提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其中一条就是“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https://www.collegejy.cn/?m=home&c=View&a=index&aid=2511
7.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大纲—吉林站—中国教育在线1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十年来, 我们经过接续奋斗, 实现了小康这个中 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十年来, 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 明确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https://www.eol.cn/jilin/jlgd/202403/t20240329_2577730.shtml
8.墨西哥医疗(2)针对墨西哥医疗的优势里的价格低和距离近,我们分别再进一步解释一下: 价格低:墨西哥是医疗旅游的热门...当然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大病的话refer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相比美国医疗体系,没有copay,没有out of ...低收入的标准是以联邦贫困线为基准,年收入低于133%贫困线金额的个人或家庭可以申请Medicaid(2022年个人...https://www.xiaogeedu.com/h-nd-357.html
9.衰老孤独贫穷焦虑,我们应该如何老去?界面新闻·文化从一个角度来剖析老龄,经济、疾病、孤寡问题,很容易从一个点调动情绪拉近跟群体的距离,但是很难从一个整体理性的角度看人类群体的趋势问题。老年人经济有问题怎么办?国家政府应该提高养老金吗?所以讨论贫穷或是孤独,只是从多节点的问题中摘取一点,我们更应该比较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生命长度,比如说,如果最后十年只有呼吸...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09744.html
10.精选梦想作文41篇海伦·凯勒,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听力以及说话能力,可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贝多芬,一个真正的音乐主帅。一名音乐家最痛苦的就是丧失了听觉,然而,因为他心中有一颗梦想的种子,创造出《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这些举世瞩目的不朽之作。https://www.cnfla.com/zuowen/3414473.html
11.医疗器械市场推广方案通用范文医疗器械推广策划书模板写好策划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还可以让企业和个人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利益,但是对于拟定策划书方案这个环节,很多人却深感头大,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小编今天就以疗器械市场推广方案通用范文和医疗器械推广策划书模板为主题,收集来了相关模板可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https://www.puchedu.cn/ziyuan/19634.html
12.童年高尔基读后感(通用21篇)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https://www.yjbys.com/duhougan/tongnian/2644462.html
13.我的家庭作文600字这本家庭的经真的是太难念了,我多么希望这是一首婉转动听的诗歌,而不是一本难言难懂的经书啊! 我的家庭作文600字2 要说我的家庭,也和许多家庭一样有许多的特点,而其中的一点我不得不说出来,那就是贫困。 因为我爸爸挣的工资不多,妈妈自从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又没有了工作,所以,我家吃的,穿的,用的也不能...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zuowenliubaizi/6380785.html
14.播音与主持自备稿件优秀23篇有个小男孩,家里很穷。只有母亲。 小男孩七岁那年,不知为什么,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母亲带着他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能确诊。那是一种很奇怪的病,没有人可以说得出病名。 像所有求医的父母一样,只要打听到一丝希望,母亲就不惜一切去偿试,就这样试了很多药,都没作用,小孩的病逐渐恶化,原来瘦弱的身体一点一点越来越...https://www.baihuawen.cn/fanwen/zhuchici/651490.html
15.梦想成为白衣天使的作文(精选55篇)梦想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动力。既然我们锁定了目标,那我们就要努力去实现梦想。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也是医生的职责。他们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有一点疏忽大意。 我依稀记得,当我还小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住院了。每日,我只能闻着消毒水的味道,躺在病...https://www.ruiwen.com/zuowen/mengxiang/1204416.html
16.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11篇(全文)一、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基本解决, 但服务及需求方面存在不足 (一) 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基本解决, 地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村级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在所调查的28个行政村中, 26个村有村级卫生室。 从离家最近医疗点距离这一指标看, 距离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平均为1.6公里;距离本乡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xuoh0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