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才能乐业,乐业就是奋斗。补齐民生短板,积极推进保障房建设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北京市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抓好住房保障工作,努力实现老百姓“住有所居”。
“妈妈,我们为什么不能住楼房?”几年前,女儿不经意间的一个发问,刻在了顺义牛栏山镇居民杨丽丽的心里。2019年5月,在经过前期的填表、申请、选房等一系列程序环节后,杨丽丽和女儿住进了期盼已久的楼房——位于牛栏山镇的鑫牛南路2号院公租房。
在朋友的建议下,杨丽丽从2018年开始咨询镇里社保所,尝试申请公租房。在填了表格和资料审核之后,工作人员表示杨丽丽符合条件。2019年中旬,政府专门为低保户安排了选房,杨丽丽终于选到了心仪的房子。
一梯四户、面积55.77平方米、一室一厅、朝南格局……杨丽丽和女儿对居住环境很是满意。“搬过来后,孩子偶尔跟我回村里平房吃饭,写作业什么的都要回公租房来,她觉得这边舒服些。”杨丽丽笑着说,除了居住条件好之外,周边买菜购物、送孩子上学等等,都挺方便。最重要的是,住在公租房,房租也很便宜。“因为我每天都要喝药,平均一周500多元的药费,这对我是不小的一笔开支。而住进公租房,在政策补助之后,我每个月的房租费用是51块钱,真的是很满意了。”
“住保工作牵涉每一户的住房问题,事儿挺多也挺零碎。绝对不能因为咱们的疏忽而影响居民,给居民带来困扰。”回望刚过去的2019年,顺义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审核分配科工作人员秦芳表示,除了工作节奏相对紧张一些,收获更多之外,她也感觉到各方面对于保障居民住房问题更重视了,“更有方向,也更有工作重点。”
如何保证申请者权益的公平公正?秦芳介绍,除了技术层面的保障外,工作人员自己的责任心也很重要。如今,住保系统已与民政、公安、社保、个税及公积金等多个部门联网。“多部门系统打通联网之下,很多信息都能审核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杜绝瞒报,保证公平公正。”
2019年,给北小营镇一位姑娘协调住房的事情,就令秦芳印象深刻。那位姑娘是1989年生人,在申请公租房时提供了一个低保证,未提交其他例如大病或残疾等特殊情况材料。“当时我们也有疑问,30岁正是工作的年龄,怎么会是低保家庭?后来向北小营镇住保部门询问,证实她是尿毒症患者。”秦芳又通过北小营镇住保部门与该姑娘多次协调沟通,询问她对房源有没有特殊要求。由于该姑娘每周要去马坡附近的医院做三次透析,姑娘希望能够住在马坡附近的公租房。“我们就与公租房产权单位联系,寻找剩余房源,最后找到了房源,她比较满意,而且居住和看病都很方便。”
2019年,北京市已建设筹集政策性租赁住房5.02万套(间),新开工政策性产权住房6.68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63万户。
2019年,北京市分配公租房1.4万套,新增共有产权住房申购项目15个、1.23万套。
自2017年至2021年,北京市计划在5年内供应1000公顷集体土地,平均每年供地任务量约200公顷。
2019年,已新开工建设集体土地租赁房约3万套。
“目前在小区住得确实舒服,也有人打扫卫生,就是电动自行车充电还比较麻烦。”采访中,除了杨丽丽,也有居民表示,鑫牛南路2号院公租房缺少电动车充电设施,有时不得不自己解决充电问题,不方便也不安全,建议安装充电桩。
“当时我问过公租房管理中心,他们说的确有安装充电桩的考虑,不过还没统一。”杨丽丽说。除了解决充电桩问题,她也期待等孩子再长大一些时,可以申请一个更大一点的房子居住。
“安装充电桩一事,属地政府和物业正在积极协调,后续我们也会推进安装。”北京燕顺保障性住房投资有限公司鑫牛南路2号院公租房项目处负责人李波说,小区安装车棚时也预留了充电线,属地政府和物业正在制定方案。
李波说,目前尚不清楚能安装多少充电桩,作为产权单位,燕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把此事落实下去,“不仅要保证安装,还得考虑便利和安全”。至于有居民想要换大一些房子的心愿,李波表示只要符合政策就可以申请,每年3月份和9月份都会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