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1月8日至9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办的“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24(第二十一届)”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中举办了由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国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中国保险业发展圆桌论坛”暨《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24》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南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陈凯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CCISSR研究中心理事单位、研究报告支持单位等机构的嘉宾、高校师生和媒体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首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教授作为主编代表课题组报告新书内容。《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24》(郑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24年10月)是“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系列的第十三本。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五章是相对固定的主题章节,即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总体分析,包含保险业发展综述、财产保险市场、人身保险市场、保险资金运用、全球保险与再保险市场;后五章则是每年更新议题的专题章节,今年包含定期寿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科技保险、普惠保险五个专题。郑伟回顾了2023-2024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总体概况——增速有所回升,但尚不稳定;风险总体可控,但存在隐忧;持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可期。报告讨论了去年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中央对金融工作作出新部署,保险监管持续加强完善,保险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魏丽教授针对“科技保险”章节作专题介绍。科技保险是为科技研发和创新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她首先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对科技保险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指出对科技活动全流程中的风险提供保障的产品都属于科技保险,并对其特点、运行机制及产品类型进行了阐述。随后,魏丽梳理了我国科技保险发展的概况,包括国家支持政策、开展科技保险的代表性保险机构,以及产品供给种类。最后,她分析了科技保险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
在第一场圆桌论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秉正教授对于第13本系列报告付梓出版表示祝贺,并围绕“新‘国十条’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发挥其经济保障功能,同时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和专业能力,确保行业稳健和可持续的运营。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明确负责保险业发展改革的长期规划、关键制度和政策制定及落实的主管部门;其次,要推动建立一个更具差异化、前瞻性和包容性的监管体系;最后,应鼓励保险公司转变经营理念,优化业务结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教授对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报告对行业热点问题的深度剖析引人深思,特别是在新“国十条”政策背景下,为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新“国十条”重新定义了保险业的功能,将其定位从“经济助推器”调整为“经济减震器”,凸显了保险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和提升服务质效方面的关键作用。此外,新“国十条”对保险行业的影响还包括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和浮动收益型产品有望成为重点发展领域。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首席经济学家王稳教授围绕新“国十条”对保险业的影响发表了看法。他认为,新“国十条”在保险功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扩展了保险的保障功能,还将其延伸至财富管理和理财领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消费者的利益保护。当前利率下行环境下,浮动收益产品的设计需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更好保障。同时,长寿风险管理是社会问题,应通过社会力量解决,而非依赖个人承担。保险业从需求侧导向出发,构建“顾客至上”的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民生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院长王绪瑾教授围绕新“国十条”进行发言。新“国十条”在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框架下,提出了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十项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中有四项专门针对监管,包括严把保险市场准入关、加强保险机构的持续监管、整治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新“国十条”十分重视保险业对民生的保障作用,提出在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巨灾保险等领域应提升保障水平。在政策协同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下,保险业将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