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本国学经典书推荐:由浅到深阅读,人生智慧,尽在其中,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抹抹读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国学是一种文化起源,一种文明传承,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想思维高度总结,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理念追求,是五千年往圣绝学,是文化自信的支柱精神。
很多国学大学推荐的国学必读五本经典:《论语》《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但很多人忽视一个前提,读《论语》之前先读《大学》,今天整理30本国学经典书籍,由浅入深,人生智慧,尽在其中。
1、《大学》规定了古人读书、做学问、为官应从哪里开始,遵循什么步骤,秉持何种心态,达到何种境界,能为自己建立一个初步的治学基础。其中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值得一生研读。
如果一点国学基础都没有,需要儿童启蒙读物“三百千”入手
2、《三字经》是一本浓缩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全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读《三字经》可以了解传统国学常识。
3、《千字文》,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让人在王羲之碑文中拓下了1000个字,由周兴嗣编撰成文,供皇子读书,就是流传千古的千字文,读千字文,最基本可认识1000个汉字。
4、《百家姓》不建议读,推荐换成《增广贤文》,390句民间常用谚语,既可以当诗词,也可以积累处世哲学。比如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5、学国学,一定要研读《论语》,20章15900字,《论语》价值只有亲身读过才能体会。推荐学习方法当成故事看,比如孔子弟子子路性情刚直,一生追随、保护孔子,一次孔子对社会现状不满,提到去海边隐居,说谁能跟我去呢,估计只有子路。子路听完特别高兴,立刻开始扎木筏,给孔子弄得哭笑不得。
6、《道德经》八十一章,八十一段话,每天读一章,如此往复,理解越来越深。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8、《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认识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年纪越大越需要读。
9、《六祖坛经》被称为禅宗心学。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个人最重要就是了解自己、“明心见性”。
以上都说得上国学经典,下面部分,是@抹抹读书本人结合自身学习国学经验,主观色彩较多。
10、如果你正处于人生低谷,可以从《了凡四训》入手,核心是告诉人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人的一生不能被命运束缚,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要先懂立命、再改过、积善。
11、很多人质疑世间法则,认为好人没好报,追逐名利,看不懂真善、伪善,可以读一遍《俞静意公遇灶神记》。
下面五篇经文,并不是国学必读,从个人角度理解,能让人反思自身,消除欲望,心思太重,读不进书,更体会不到国学价值和乐趣。
12、道教经典《清净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13、《太上感应篇》主要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止恶修善,自利利他。
14、《文昌帝君陰骘文》也是道教劝善书,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
15、《太上老君说月老仙师禳婚姻真经》从另一角度说婚姻不顺,“禳”是消除的意思。
16、《地藏菩萨本愿经》很多人生活比较痛苦,思虑过重,可以作为消除业障心里寄托。
17、《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书信,里面有其一生经验总结,从中能学到很多少走弯路办法。
18、中国人修身养性三大奇书之一《菜根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每日一句,既增加文学修养,还能提高智慧。比方名句: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19、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读三国故事,看人性、权谋,魏蜀吴三国创立,就像现在人创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接下来是四本诗词书,读国学少不了诗词
20、《诗经》作为中国古典文化源头,一定要读,但诗经有很高阅读难度,挑选经典作品入手,譬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依人,在水一方。
《唐诗》《宋词》《元曲》挑选喜欢作品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书也会吟。别忽略《元曲》,有些词写得特别美,如: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24、《三十六计》虽然是一部兵书,现在社会职场就是战场,要知晓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背后的故事,对人生也多有益处。
25、《古文观止》收录春秋战国到明末三千年间佳作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华,例如《陈情表》《兰亭集序》《阿房宫赋》《滕王阁序》等等。值得一读。
26、《传习录》:国学少不了王阳明,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可以先从《传习录》开始。梁启超评价:读此可知王学梗概。
27、《世说新语》: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世说新语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撰而成的奇书,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纯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28、虽说推荐国学书籍,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值得一读,一本中国古代文化认识史,快速掌握中国优秀哲学遗产。
29、最后两本书《史记》《资治通鉴》,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历代帝王必读书,能读一部分,都受益无穷。
国学,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学术的总称,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数学、书画、音乐、医学、星相、预测、谋略、建筑等众多内容,融会了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华,值得一生研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国学经典书籍(儿童启蒙读物):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千家诗》。
最完整版三字经学习(全文带拼音/带解释)。
二、国学经典书籍(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三、其他的国学经典书籍:
《道德经》、《孝经》、《庄子》、《荀子》、《战国策》、《史记》、《古文观止》、《格言联璧》。
《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文集》、《元曲三百首》。
国学经典书籍:包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同思想派别之间的碰撞、各个朝代的风土人情、各个朝代的历史进程。读懂它们,使你文化气息满满,使你受益终生。
收听李玉刚神曲《李》“为李而来,刚好玉见”!!!
歌曲中囊括了李耳、李广、李世民、李白、李商隐、李清照、李煜、李时珍等几千年李姓历史文化名人。
唱出了李姓几千年的文化骄傲,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凝聚全球李姓华人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让全球一亿半李姓华人热血沸腾!
1、书本不要太厚
给孩子选择书籍,可不是我们平时买水果,以为越大就越好。相反,过大过厚的书籍,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拿久了都会很累,另一方面,还可能对一部分孩子产生压力。而我们给孩子做国学启蒙,主要目的是让他对国学产生兴趣,所以,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想着内容越多越好。
像我家有好几套国学书籍包括唐诗三百首、弟子规、三字经等,他们都被摆在书架上,而孩子和我最喜欢,最常拿出来的只有两套,都是分册的那种,因为他们比较轻便,我们看完一本再换另一本,换的过程中很有成就感:我们这么快就看完一本书啦!(就是这种感觉)
2、配图美观、切题
古诗词的配图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供欣赏,二是起提示作用。所以,我们给孩子选择的古文书籍就不能忽略配图这一点。所以配图美观、切题是关键。那有人说了,什么是美观?这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吗?
其实,大家只要坚持一个原则就行:近似原则,也就是说,配图中提到的一景一物他与现实中越相似越好。而人物呢,最起码也要符合主流审美。过于夸张丑化的配图一定拒绝拿给孩子看。
所谓切题,大家不难理解吧,因为我们在给孩子讲国学的时候,还有复习的时候都会用到配图,真正好的配图会在孩子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当他看到这张图就会想起书中讲的内容。
比如李绅的《悯农》,他的配图是两个农民顶着烈日在地里锄草,脸上豆大的汗珠落下,落到了禾苗下面的土里了,这不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吗?
3、有译文
虽然很多父母上学的时候都背过这些古文,可据了解,大部分人表示自己已经忘记差不多了。所以,给孩子买的国学启蒙书,还是要有译文比较好,这样我们在给孩子编故事的时候可以参考译文。
4、有注音
有注音的好处可以防止我们误导孩子,比如出现谐音字、生僻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印象读出来,而我们记得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记得有一次陪孩子读到刘禹锡的《乌衣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书上印错了,还跟宝爸说:你看这书的注音居然错了,后来为了保险起见,我又上网查了多个权威网站的回答,才知道,现在的语文课本上都改读xie了,而不是我们小时候那样读xia了。
5、不要选择太老的书
有很多人对老书有着特殊的喜爱,就比如我家宝爸,他去图书馆就喜欢借那种旧旧的古文回家读,而那类书真的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那类书中一般也没有注音,即便有注音,有些还是以前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