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去年寿险公司亏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刚成立;有的股权变动导致管理层无意经营;有的是合资企业股东的长期斗争。目前,大多数亏损公司的经营状况都在改善。目前,大多数亏损公司的经营状况都在改善。
截至5月11日,73家非上市人身保险公司披露了年度报告,保险公司整体收获丰收,但仍有不少公司亏损。据统计,去年共有16家人身保险公司亏损净利润。
其中,北京大学方正人寿、同方全球人寿、长生人寿等都是经营十多年的合资企业。经过经营理念、股东需求长期磨合和股权变更,老合资企业的表现仍不乐观。
此外,在去年亏损的人身保险公司中,中韩人寿、德华安顾、君龙人寿、吉祥人寿等10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最低资本需求增加,实际资本减少。
上海人寿亏损最大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83.2亿元,保险业务收入44亿元,投资收入2.31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207.57%,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上海人寿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是银保渠道和网上销售渠道。年报还提到,该公司去年保费收入前十大产品中,银保渠道8个,网上销售渠道2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竞争激烈的上海保险市场,上海人寿成立不到一年,保费收入就达到了144.8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上海人寿保费收入达到180.8亿元,超过去年年度保费收入。
12家保险公司连续两年亏损
据统计,16家非上市人上市人身保险公司中,有12家连续两年亏损,其中只有2家是中国保险公司。亏损金额排名前五的公司是人保健康、恒大人寿、吉祥人寿、平安健康、复星保德信,分别亏损5.22亿元和3.82亿元、3.13亿元、2.39亿元、2.29亿元。
去年公司亏损1.35亿元,较2014年亏损3.87亿元减少2.52亿元,去年公司经营状况呈现改善迹象。
恒大人寿于去年11月正式成立。作为恒大集团在金融领域的第一个棋子,该公司在第一个不完整的会计年度遭受了损失。
虽然吉祥人寿、平安健康、复星保德信连续两年亏损,但2015年亏损金额较2014年分别下降0.41亿元和0.07亿元、0.03亿元,利润指标向利好方向发展。
利安人寿全球运营恶化
2015年,利安人寿的盈利能力没有延续2014年的积极增长,而是亏损1.43亿元。与2014年752万元净利润相比,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20倍,退保金额达到33.9亿元,同比增长324%。
去年利安人寿经营状况不佳,可能与人事变动、股权变更等有关。去年8月,利安人寿第二大股东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持有的3.26亿股股份转让给雨润控股集团、远东控股集团和红豆集团。股权转让后,原股东雨润控股集团持股比例上升至28.2353%,排名第一。但利安人寿董事长、大股东雨润集团董事长朱义财被带走调查,显然无法履行职责。
数据显示,利安人寿成立于2011年,2014年首次盈利,但2015年经营恶化再次陷入亏损。
与利安人寿类似,经历了巨大的股权变历了巨大的股权变动,不再延续前年的利润,亏损0.14亿元。2015年同方全球人寿保险营业收入为14亿元,同比仅上升7个百分点。此外,营业费用也上涨了4倍,从2014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28亿元。具体来说,营业费用的增加直接关系到手续费、佣金取保险责任准备金的增加。年报显示,间接佣金和手续费同比增长290%和162%。
超过一半的合资人身保险公司仍在亏损
在2015年亏损的人身保险公司中,合资企业10家,约占合资企业总数的36%,亏损近7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合资保险企业容易出现中外股东经营理念差异等问题,早期中外股权结构的一半也限制了公司的决策效率,目前为50∶50股权局面通过股权转让逐渐被打破。
和长生人寿一样,中法人寿去年亏损0.45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务收入只有2.5万元,同比下降98.9%。由于中国邮政人寿的建立,中法人寿逐渐被原股东中国邮政边缘化。2015年,中国邮政将持有50%的中法人寿股份转让给鸿商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商集团)和北京仁济九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济九鼎),法国人寿还将持有25%的中法人寿股份转让给鸿商集团,因此,鸿商集团成为中法人寿最大的股东,持有50%的股份。
拓国柱表示,外资在中国严重水土不服,尤其是在经营理念上,与中国管理层存在较大差异,与目前中国保险市场承保利润较低,保险公司利润主要来自资产业务。中资都想先发展规模,外资都想从保险业务中获利,但其实很难。
想了解更多新闻资讯或有保险规划需求的朋友,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