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合同中对重大疾病治疗方式进行限制的条款有效吗?

重大疾病的定义,应指对疾病症状及特征的客观描述,而非对于治疗方式的限制。治疗主动脉手术采用开胸开腹方式还是微创方式,是医生依据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的,选择微创手术对医疗机构或患者而言,属于合理医疗范围。对于发生的疾病,若能达成同样治疗目的,允许被保险人选择对自身损害较小的方式进行治疗当属应有之义。以限定治疗方式来限制保险人获得理赔的权利、免除保险人保险责任的格式条款不具有合理性,应属无效。判断保险合同中格式条款是否有效应从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三个角度进行审查。

人身保险合同中对于重大疾病治疗方式限制条款的效力认定

——李某某诉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

裁判要旨

重大疾病保险的功能在于向不幸罹患特定严重疾病的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为其治疗疾病、恢复生活提供一定保障。重大疾病的定义,应指对疾病症状及特征的客观描述,而非对于治疗方式的限制。保险合同中,以限定治疗方式来限制保险人获得理赔的权利、免除保险人保险责任的格式条款,不具有合理性,应属无效。

基本案情

原告(被上诉人)李某某诉称:2019年12月起至2022年7月,李某某一直通过某网约车平台在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某保险公司)处投保“某疾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缴费方式按照李某某在某网约车平台上的日运营单数每日扣款一次,每日最低缴费人民币1元(以下币种同),保险金额按照每缴费1元增加1,000元累积计算。2022年5月15日,李某某突发胸主动脉夹层B型疾病,在上海某医院住院进行胸主动脉手术治疗。事故发生后,李某某向某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理赔,某保险公司于2022年7月7日作出《拒赔/拒付通知书》,告知李某某所患的疾病不在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拒绝赔偿保险金。李某某遂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某保险公司给付李某某保险理赔款41万元。

被告(上诉人)某保险公司辩称:双方保险合同第9.3.25条约定了投保重大疾病范围,并明确约定未开胸等情形不在保险范围内。确认李某某所患疾病属于主动脉疾病,但李某某接受的手术属于微创治疗介入手术,并非开胸开腹手术,故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请求法院驳回李某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9年12月12日至2022年7月30日期间,李某某在某保险公司处投保某重大疾病保障保险。重大疾病保险A款条款第2.1条约定,被保险人自获得被保资格之日起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并在保险期间内被专科医生(见释义)确诊为本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见释义)中的一种或多种,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项下该被保险人的重大疾病保险金额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1)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见释义),并在保险期间内因该意外伤害造成本保险合同约定的一种或多种重大疾病首次发病(见释义);(2)被保险人经过本保险合同约定的等待期(见释义)后,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发病。保险条款第9.3条约定,重大疾病是指符合下列定义的疾病或被保险人首次接受符合下列定义的手术……第9.3.25条,主动脉手术,指为治疗主动脉疾病或主动脉创伤,已经实施了开胸(含胸腔镜下)或开腹(含腹腔镜下)进行的切除、置换、修补病损主动脉血管、主动脉创伤后修复的手术。主动脉指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含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不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分支血管。所有未实施开胸或开腹的动脉内介入治疗不在保障范围内。

2022年5月,李某某经上海某医院诊断患有胸主动脉夹层B型疾病。后李某某接受治疗。出院小结记载“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如上,手术指征具备,经充分术前调养后,于2022年05月3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左侧锁骨下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左侧锁骨下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降主动脉造影术,术中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肾功能不全……”

后李某某向某保险公司申请理赔。2022年7月7日,某保险公司向李某某发出拒赔/拒付通知,表示李某某于2022年5月5日确诊疾病不属于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故不同意赔付保险金。

裁判结果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于2023年1月9日作出(2023)沪0117民初12818号民事判决:被告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付原告李某某保险理赔款41万元。

某保险公司向上海金融法院提出上诉。上海金融法院于2023年5月22日作出(2023)沪74民终365号民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原、被告之间的人身保险合同关系成立、有效。本案中,双方对于李某某所患的主动脉夹层B型疾病属于主动脉疾病无异议。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于,在李某某没有采取开胸开腹手术,而是使用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左侧锁骨下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左侧锁骨下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降主动脉造影术的情况下,某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保险责任。

案涉保险条款第9.3.25条约定“主动脉手术”为治疗主动脉疾病或主动脉创伤,已经实施了开胸或开腹进行的切除、置换、修补病损主动脉血管、主动脉创伤后修复的手术。结合案涉保险条款第2.1条和第9.3.25条约定,重大疾病的保险范围包含“主动脉手术”。第9.3.25条应当是对医疗术语“主动脉手术”的解释和描述。但其中关于“开胸”“开腹”等内容显然不属于对疾病症状的解释和描述,而是对于疾病治疗方式的限制,该限制排除了被保险人对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权。本案保险责任范围的限定方式,将重大疾病与其具体的治疗方式相联系,免除了特定治疗方式下保险人的保险责任,超出了以疾病症状的解释和描述来定义重大疾病的通常理解,应当属于格式化的免责条款。该约定既不符合一般人对该类重大疾病的通常理解,也与银保监会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保险公司拟定医疗保险产品条款,应当尊重被保险人接受合理医疗服务的权利,不得在条款中设置不合理的或者违背一般医学标准的要求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规定相悖。

其次,某保险公司未就免责条款履行明确说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在订立保险合同之前,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的保险人应当对涉及对方当事人重大利益的免责条款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向投保人提示、说明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真实含义,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治疗主动脉手术除传统开胸或开腹手术外,还可以采用微创手术,以减轻病人痛苦和降低手术风险,至于采用何种手术是医生依据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的,选择微创手术对医疗机构或患者而言,属于合理医疗范围。对于发生的疾病,若能达成同样治疗目的,允许被保险人选择对自身损害较小的方式进行治疗当属应有之义,被告以限定治疗方式来限制原告获得理赔的权利,免除自己的保险责任,根据保险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该条款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李某某以微创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疾病属于案涉重疾险的承保范围,某保险公司应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保险责任。

案例注解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人身保险合同中限制医疗方式条款的法律效力认定问题。以下,结合本案案情,从重疾险中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合理性判断、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效力认定以及格式条款的效力审查标准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重疾险中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合理性判断

(一)保险合同多以格式合同形式出现

保险是一种用以对冲风险可能带来伤害和损害的机制,是对人们遭遇风险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机制。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保险行业的独特优势,也是保险业安身立命的基石。保险的功能,应当回归保险的保障性,应将保险合同归入偶然合同或不确定合同。保险合同多以格式合同的形式呈现,即保险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且在签约时不与相对方进行协商。投保人只能被动地整体性接受,或者不与之签订该合同。保险合同的条款在保险公司长年累月的业务发展、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逐步规范化乃至定型化。同时,从条款的衍变过程也可映射出保险业的发展动态及投保人对保险的需求方向。

(二)限制性条款的合理性分析

(三)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不合理性认定

二、不合理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效力认定

保险行业发展至今日,格式条款已然成为合同内容的典型形式,可由双方协商一致来拟定条款的情况很少。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保险公司作为营利法人,均以获取高额利益回报为价值追求。因此保险合同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格式条款,对被保险人利益产生严重侵害,有违公平。案涉保险合同中限制治疗方式的条款具有不合理性,对于该条款的效力问题,下文将予以判别。

(一)法律对格式条款效力的规定

1.民法典对格式条款无效情形的规定

2.保险法对格式条款无效情形的规定

保险法第十九条列出了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作为保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责条款起着限制保险责任范围的作用。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告知被保险人,且免责事由和范围必须具有明确性。同时,免责条款必须与被保险人的风险特征和保险合同的内容相符,合理地分摊保险风险。再次,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应当按照被保险人合理的解释标准进行解释。这意味着在争议发生时,法院将根据被保险人的合理解释来判断免责条款的有效性。

3.民法典与保险法关于格式条款的适用与选择

对于格式条款无效的认定问题上,民法典在原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基础上进行了统一和完善。在保险法第19条与民法典第497条均有规定的情况下,本案的一、二审法院均以保险法第十九条作为裁判的依据,即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选择适用的法律。案涉限制医疗方式条款内容符合该法律条文规定的情形,故对于该格式条款的性质依据保险法作出认定。

(二)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系无效条款

1.以格式条款无效的构成要件看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效力

(1)限制治疗方式条款免除了保险人应承担的义务

保险法第十九条系对格式条款效力审查判断的依据。从法律条文表述看,其旨在强调保险人所免除的义务及被保险人被排除的权利的法定性。限制治疗方式的条款实际是对保险人履行主要义务的条件限制,从文义上看,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存在实际限缩了保险人的承保范围,似乎并非完全免除了保险人的主要义务,如果被保险人按约接受治疗,完全有可能获得理赔款。然而,治疗方式是指消除疾病的医疗措施,与疾病定义本身系不同概念范畴。保险公司承保的重疾险,应建立在社会对于疾病的普遍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之上,与目前医学上认定的疾病范畴及概念保持一致。本案中被保险人在医院确诊患有主动脉疾病的情形下,不论采用开胸方式的手术治疗,还是微创介入方式进行治疗,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对于治疗方案的一致选择,其目的均为消除已经确诊的疾患。确定为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理赔责任,如果强调某种治疗方式能理赔,其他治疗方式不能理赔,这并非科学的保险条款制定方法,也有违医学伦理,与投保人初衷相悖。实际该限制治疗方式条款免除了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患有特定重大疾病而未接受指定方式治疗时的给付义务。

(2)限制治疗方式条款加重了被保险人责任

对于格式条款的争议,主要源自对合同提供者凭借自身优势造成利己而不利人的境况的担忧。从保险人角度而言,理赔范围、理赔率同样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故保险人出具的保险产品有其对应的保险责任范围。对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效力进行法律评价时,同样会从条款的合理性角度进行判断。保险法第十九条中“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情形的重点必然落在“加重”二字之上。所谓加重,意味着合同双方责任义务的不平衡、不对等,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意味着该条款给投保人、被保险人设定的责任或义务超出正常合理要求,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构成显失公平的负担。限制治疗方式条款作为保险公司提供的格式条款,并无投保人磋商的余地,投保人、被保险人只能被动接受。而该条款要求被保险人必须采用特定治疗方式,否则将被排除在理赔范围之外。实际上为被保险人设定了隐性义务,如被保险人未履行该义务,则保险公司可以免责。该条款将保险人控制风险的责任转嫁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实际加重了投保人、被保险人的责任。

(3)限制治疗方式条款排除了被保险人的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保险合同作为双务合同,其中投保人负有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义务,并享有在发生约定保险事故或事件时请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而保险人则享有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的权利,并负有在发生约定保险事故或事件时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义务。被保险人欲实现合同权利须有保险人履行合同义务为保障。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即为排除了被保险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2.限制治疗方式条款并非被保险人真实意思表示

投保人购买重疾险的目的,也是基于期待发生重疾时,可以解决高额医疗金、误工费等金额的赔付问题。从医学发展规律来看,医疗技术的进步会给人们带来健康红利。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方式不断迭代更新。身为患者的被保险人选择更有利于自身的治疗方式,符合人们趋利避害的天性,也是被保险人对自身生命和健康的正当维护,这种选择权理应受到保护。限制治疗方式的条款超出了一般人在订立合同时的合理预期范围,背离了一般人的通常认知和通行的治疗方法,并非投保人购买重疾险的真实意思表示。

3.限制治疗方式条款造成当事人利益失衡

保险合同拥有与生俱来的不对等性特质,很容易导致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失衡,社会公众对保单条款的理解程度与专业理解上的差异、保单条款的解释权通常为保险人所掌控等客观原因,都容易导致保险人损害被保险人利益情形的发生。本案中,投保人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申请保险理赔,按照普通民众的理解,保险人应赔付保险金。而保险公司却以治疗方式的限制条款剥夺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双方的利益失衡。

三、重大疾病保险中格式条款的有效性判断

对于重疾险中常见的格式条款,判断其是否有效,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审查。

(一)格式条款的合法性审查

(二)格式条款的合理性审查

(三)格式条款的公平性审查

实质公平原则亦是民法典关于格式条款说明义务的原则体现,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在对格式条款说明义务进行规范时已于条文中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对保险人说明义务而言,实质公平原则为其内在要求。保险合同作为专业性的格式文本,保险人作为专业的保险经营者,对保险知识、保险经验掌握丰富;而投保人对此了解甚少,对一些专业性的术语甚至无法理解其中含义,若保险人不履行保险条款说明义务,则将有损投保人的合法知情权益,有悖于实质公平原则。审查公平性要素,一方面需要判断该格式条款是否是双方意思的真实表示,确认保险相对人是否系受诱导而接受该条款,相对人是否知悉该条款的存在和它的真实含义。另一方面,也需要审查该条款能否体现当事人的利益均衡,在双方之间有无合理分配义务、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第四百九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四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

案件索引

一审: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2022)沪0117民初12818号(2023年1月9日)

一审法院独任审判员:陈巨澜

二审:上海金融法院(2023)沪74民终365号(2023年5月22日)

THE END
1.保险分类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保险知识保险频道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在损失通知、索赔调查、核定损失金额以及最后结案的整套程序中都基本相同,人寿保险不适用损失补偿原则和代全求偿原则。 (四)防灾防损 在人身保险中,保险人进行防灾防损体现在:研究对付逆选择的措施,以有向社会宣传健康保护方案、捐赠医疗设备等行动上。在财产保险中则体现在保险人积极参与社会防灾防损工...http://www.pingan.cn/pacms/baoxian/zhishi/97963.jsp
2.财产保险案例与解析.docx财产保险案例与解析.docx,其次章 保险根本原则 1、原告甲公司对其营运的半挂大货车于 2023 年 3 月 30 日向被告乙保险公司投保车上货物责任险。保险金额 50000 元,免赔率 20%,保险期间为 2023 年 4 月 10 日起至 2023 年 4 月 9 日止。原告向被告支付保险金 782.47 元,被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20/8126124040006102.shtm
3.人身保险案例分析案例二 本案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是否有效[案情]:2003年9月27日,投保人林光伟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铜梁支公司处为渝B13860号中型货车投保,保险合同约定了第三者责任险,并规定了保险车辆造成本车驾驶人员及其家庭人员的人身伤亡属除外责任。2004年4月6日,因该车转卖,经投保人林光伟申请,被告同意将保险合同转让...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30/16/1971081_73755090.shtml
4.企业财产险案例分析企业财产险是一种保险产品,旨在保障企业的财产免受意外损失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企业财产险的案例。某家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导致工厂内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成品等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该企业购买了企业财产险,因此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首先,企业财产险的保险公司会派出专业的理赔人员进行现场...https://www.xyz.cn/toptag/qiyecaichanxiananlifenxi-79125.html
5.浅析保险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最高院《纪要》规定之探讨...提要:配偶一方保险理赔后获得的保险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能否主张分割?如配偶一方擅自动用共同财产购买保险并指定他人为受益人,另一方能否主张分割保险金? 典型案例: (2015)崇民二(商)初字第20号秦某某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崇明支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 ...https://www.jianshu.com/p/3b721a749617
1.人身保险理赔案例(通用6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结合本案例,由于被保险人投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其合同(老条款)里没有将“遵照医嘱注射药物,导致被保险人的死亡、残废”作责任免除的内容,为此,如果受益人根据被保险人遵照医嘱注射青霉素导致意外死亡的这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人身保险金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spcmpv5.html
2.历年真题全国2019年4月自考《保险法》试题真题与答案0025812.下列有关保险价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超额保险是指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 B.保险金额高于保险价值的部分是无效的 C.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合同是无效的 D.保险价值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 13.财产损失保险起源于 A.海上保险B.陆地保险 C火灾保险D.责任保险 14.核反应、核子辐射和放射性污染属于火灾...https://www.jsve.cn/lnzt/00258bxf/10098.html
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保险专硕考研复试大纲已发布(三)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部分占比分别为50%。 三、题型 1.名词解释。 2.简答。 3.案例分析。 4.论述。 四、参考书目 1.魏巧琴著,《新编人身保险学》(第3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 2.许飞琼、郑功成主编,《财产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09929.html
4.保险公司还有哪些业务,一起撸一下?传统保险产品销售嘲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管理与资金配置的重要机构,其业务范畴广泛且深入。本文将结合具体场景、案例及业务逻辑,深入探讨保险公司的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两大核心业务领域,为技术小哥提供业务参考。 一、引言 保险公司作为社会经济稳定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帮助个人、企业及社会机构有效管理风险,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随着科技...https://blog.csdn.net/li_guolin/article/details/141877162
5.2020年8月自考保险法00258真题自考8.投保人甲和保险人乙于2017年9月10 日订立了- -份财产保险合同,约定:甲于10月9日开始缴付保险费:保险责任从9月15日开始。那么该保险合同的生效时间是 A. 9月10日 B. 9月15日 C.10月9日 D.未生效 9.会引起保险合同部分无效的情形是 A.投保人投保人身保险时对被保险人不具保险利益的 ...https://www.educity.cn/zikao/212461.html
6.机动车保险纠纷典型案例分析随着近两年我国机动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保险已成为我国财产保险业务中最大的险种,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车辆保险纠纷诉诸法院。那么,下文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提供机动车保险纠纷典型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规则要述 01 . 驾驶员被自己车辆侧翻砸死,交强险及三责险免赔 ...https://www.yjbys.com/edu/qichegusun/243393.html
7.金融学院《金融法规与监管》课程教学大纲(三)财产保险事故的处理 (四)机动车辆保险 (五)保险欺诈及其法律后果 第七节 人身保险 (一)人身保险概述 (二)人身保险合同 (三)人身保险的法律责任 第八节 保险监管法 (一)监管机构 (二)监管措施 第九章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规制法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案例教学法学习本章的内容,学生应当了解非银行金融机构...https://jrxy.hbue.edu.cn/e4/26/c10162a320550/page.htm
8.3.15专栏以案说险:离婚了,保险怎么分南方plus案例分析 李女士婚后给小孩买了一份人身保险,李女士为投保人,小孩为被保人,指定丈夫为身故受益人。后与丈夫离婚,约定由李女士抚养小孩,并协商保留保单,但未重新指定保单身故受益人。多年后,小孩因一场车祸意外身故,李女士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审核相关材料后判定,前夫是唯一指定身故受益人,且保单生效后李女...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3/18/c6316584.html
9.保险与理赔二、案例分析 1、对索赔人员的资格认定 某实业公司向当地某保险公司投保一辆丰田面包,投保险别包括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和盗抢险等。1999年1~3月间,该车两次出险,均由该单位司机姜某办理索赔手续。因该车的投保业务也是由姜某办理,保险公司理赔人员没有要求其出示委托证明。5月,姜某到保险公司报案称车辆丢...http://www.bcvit.cn/baoxianyulipei/1395.jhtml
10.微案例丨人身损害赔偿协议在财产保险合同案件中的认定驾驶员王某涉嫌刑事犯罪已另案处理。某商贸公司要求某保险公司按照人身损害赔偿协议确定的赔偿金额90万元予以理赔,某保险公司不予认可,双方发生争议,某商贸公司诉至法院。 分歧 案件的争议焦点是: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的人身损害赔偿协议能否直接作为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向保险公司索赔?在财产保险合同案件中人身损害赔偿协议的...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6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