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变理财,存款变保险。有些时候明明去银行办理存款,可是稍不注意存款就变成了保险。如果想要将损失减少到最小,那么很有必要明白如何处理这样的保险产品。
作为国有六大行之一的邮政储蓄银行,他所行走的路线本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对于一些村镇上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是最多的。不但如此,它里面还有许多的工作人员,不仔细区别你都不知道到底是银行的还是保险公司的。
去银行办理存款,被忽悠,购买了分红的保险该怎么办?
保险产品本身绝对不会欺骗人,但保险代理人就不一定了。
如果确定自己去银行办理的是定期存款,回到家发现被忽悠购买了保险,那只能自认倒霉吗?
并不是这样的,其实如果你自己已经发现了是有一定的渠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可是如果你发现存款变成保险,已经超过保险产品的犹豫期该怎么办?
那么也不用慌张,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你发现存款变成保险,可以去银保监会实名投诉。
银保监会是专门监督管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机构。只要银行的保险业务出现纠纷,那么这就属于银保监会所管辖的范围,只要你实名投诉,那么银保将会就会立即下发通知到该投诉的银行和保险公司。
而这时候你只需要耐心等待,到时候就会有一个妥善的处理结果。此时最慌的应该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了,在银保监会发放的通知到达之后,银行的相应工作人员或者是保险公司的相应人员,就会直接找到你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拨打市长热线进行投诉。
此时相应的政府机关就会找到该银行,将问题直接摆出,让银行和保险公司妥善处理。而此时你的背后将是党和政府强有力的后盾,面对这样的恶意欺骗,你的利益将会得到有力的保障。
并且现在市场热线拨通特别容易,而且市场热线还会进行回访问题有没有妥善处理,可以说市长热线可以解决出现的绝大多数银行纠纷问题。
是不是银行推出的所有保险产品都不值得购买?
其实也并不一定营养的保险产品分两种,一种是趸交产品,另一种是期交产品。
如果购买的是趸交产品,就是那一种一次性缴费到期后可以办理退保并得到相应收益的产品。
这一种保险产品只要缴费一次,如果你不提前退保,到期后也能拿到相应不错的收益。
但是随着国家现在对银行的各种规定,约束了这样的趸交产品不能具体年化收益,也就是说他们宣传的收益率很可能仅是一个预估值。
但是到期后相对来说收益基本上还是能够比得上定期存款的,但是这样的趸交产品如果没有满期就进行退保,那么很有可能不但没有收益,本金还要受损,因为要赔偿相应的违约金。
而如果此时购买的是期交产品,期交产品就是你缴纳的只是一期的费用,想要满期后将钱取出之后要陆陆续续地缴费。
有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具体告诉你,当你想要把这一笔钱取出来的时候,会通知你这是期交产品,需要连续缴费几年,满一定时期后才能将里面的钱取出来。
甚至有一些保险产品,还要到达一定年龄之后,定期分多次才能将存款慢慢取出。
因此如果不小心购买了这种期交保险产品的话,在犹豫期内一定要办理退保,因为这样的收益耗时太长,提前退保的话,还要缴纳违约金,十分不灵活。
俗话说得好,保险保险这也不保,那也不保,而钱最危险。那为什么银行还要卖保险产品呢?
有些人觉得奇怪,银行赚钱不都是靠存贷利差吗?为什么还要去卖保险,并且保险大都是靠忽悠人才能卖出去,为什么还要用信誉去赚这一份钱呢?
那是因为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合作里面的利润非常可观。甚至有些银行为了卖出更多的保险产品,对员工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的机制。
对于银行的工作人员来说,揽存1万只能得到几十元的奖励,办理一笔业务只能得到三四元的提成。但是卖出一份保险就可以拿到千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的提成这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诱惑和吸引力都是巨大的。
不但如此,有些银行甚至将保险销售制定成工作目标没有完成,还要进行相应处罚,为此银行的工作人员想要工资收入更多,那么就会努力的推保险产品,这也就免不了有些人剑走偏锋,忽悠上了年龄的老人购买保险产品。
要知道一笔保险有百分之几的提成,1万元就能拿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提成收益。而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绩效,不但没有奖金,还可能面临罚款。这么来说银行将保险卖得那么红火也是有原因的。
因此说如果上了年龄的老人去银行办理相应业务,最好是有亲人陪同,一方面可以避免老人上当受骗,另一方面陪伴也是一种孝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