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案例分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上所述,相对于案例的收集而言,我们就应更加注意对于案例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就案例在教师培养活动中的应用而言,我们不能消极地期待教师会由观看录像等而在教学观念上发生迅速的转变,而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以使之由一种自发的行为转变成为自觉的行为.

第二,从根本上说,我们之所以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真实的思维活动,无疑是为了更好地去进行教学.也正因为此,笔者以为,我们关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案例分析,主要地也就应当集中于如下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改进教学有什么启示?

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可以联系王长沛教授在上海所演示的以下案例进行分析.

三个小学生被要求解决如下的问题(凭记忆复述,因此不很准确):

一个抽屉中放有80个红色的小球,70个白色的小球,60个黑色的小球,50个兰色的小球.小球的外形完全相同.一个小孩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从抽屉中随意取出一些小球,问他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10对颜色相同的小球.

尽管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三个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包括相互合作,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学生中的确存在有巨大的潜能.

但是,从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在此又可引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特别是,在充分承认学生具有创造性才能的同时,教师在此又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具体地说,笔者以为,在上述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积极的启发或引导作用,包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给予适当的启示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及在学生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以后帮助学生做出必要的总结,从而使之从不自觉的行为上升为自觉的行为,特别是在思维方法上更能有所收获.

例如,上述问题的求解事实上包括了两个关键点:一是以5作为考虑的基本单位,二是应当考虑每次配对后的余数——只需要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成功地解决上述问题.

由录像可以看出,这三个学生事实上就是依据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但是,在此要强调的是,尽管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其中的关键点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这就应当被看成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即是在所说的情况下应当帮助学生对解题过程做出认真的总结,以清楚地认识其中的关键点,从而也就可能在新的不同场合加以推广应用.

当然,后者并非是指教师在此应当直接去点明所说的关键点;与此相反,笔者以为,更为恰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对原来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变形,借以启发学生建立起自觉的认识.例如,如果我们将问题变化为抽屉中放有五种或六种(而不是四种)颜色的小球,就可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第一个关键点,也即实现由不自觉行为的重要转变.

另外,与所演示的情况不同,如果教师所遇到的是这样的情况:尽管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却始终未能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否首先解决较为容易的问题?即如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一对(而不是十对)颜色相同的小球?又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二对颜色相同的小球?事实上,在所演示的录像中,那三个学生也正是通过特殊化而发现了上述的两个关键点.从而,这也就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在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以后,我们又应帮助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做出总结,即如加深对于“特殊化”这一方法的认识.

值得提及的是,王长沛教授在会上并曾提到以下的事实,即他的合作者曾要求高中学生求解同一个问题,而所得到的结果则是“完全出乎预料的”,即高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并不明显优于小学生.在笔者看来,这事实上也就清楚地表明了思维方法的重要性,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忽视了这样一点,那么,即使他们曾经成功地解决了成千上万个问题,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三,笔者以为,以上的分析事实上也为我们深入地开展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这就是说,与所提及的“纯自然状态”下的学习情况的真实记录相对照,我们也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作案例,并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引出进一步的结论.

例如,对于以上所说的两个建议,即在学生成功地解决了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适当变形启发学生对其中的关键点与相应的思维方法建立自觉的认识,以及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方法论的启示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我们都可作为案例进行仔细的研究.另外,我们还可通过比较研究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其后果做出深入的分析.即如什么是教师进行干预的适当时刻和方式?这种干预又有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包括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论文关键词:古筝民族乐器跨文化传播

大约从东汉起,筝就传人了贵州高原。这是中原封建统治王朝政治势力向贵州地区扩张后汉文化向边缘地区传播的结果。但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筝并未扎根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土壤中,成为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一员。从传播学角度说,这是一种无效传播。

文化在不同文化体系间的传播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民族是一种文化群体,因此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某种文化的跨民族传播。跨文化传播分为有意传播和无意传播等形式,从传播结果看则可分为有效传播和无效传播两种。有意传播是一种有意识的目的性很强的传播,无意传播是一种虽然传播者没有传播意图,但由于某种原因,传播者与被传播者发生接触,被传播者吸收了传播者的文化,使文化传播在无意中发生效果的一种传播。有效传播指所传播的文化被对方接受,成为对方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无效传播则指虽然有传播行为或不同文化体系的人群发生接触,但一方的文化未对另一方发生影响、被对方接受的传播。

古筝未能成为贵州少数民族乐器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跨文化传播无效的一个典型案例。对此进行深人分析研究,对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什么古筝没有成为贵州少数民族乐器过去,学术界没有人对此做过分析。在本文中,笔者试作初步的探讨。

古文献对古筝所谓“五弦筑身”的描述,“筑”通“竹”,是说筝是一种用竹制作的有五根弦的乐器。它的形制和流行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从黄帝时代生产出来的第一代音乐—乐舞开始,乐器作为音乐表达的工具,便已存在。在音乐形态的发展变化中,器乐逐渐从三位一体的歌舞乐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华夏大地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先民发明了数以千计的乐器种类。伴随着先民在音乐活动中对音色和音乐表现力的追求,这些种类纷繁、丰富多彩的乐器不断优胜劣汰。古筝这种源于“大竹筒”制作的五弦弹拨乐器,经受了大浪淘沙,不断地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最终以其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独树一帜。到了隋唐时代,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空前繁荣,音乐文化呈现出光辉灿烂的景象。此时的古筝(近代以前称秦筝),在中原地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出现了“本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白居易《邓舫张稳落第诗》)的繁荣局面。其实,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早在隋唐以前的数百年间,从古筝的产生到逐步发展,已为这一繁荣景象奠定了基础。

流行于中原一带的古筝随着中原封建王朝政治势力的扩张向各地传播。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出土的汉墓中发掘出来的抚筝俑,说明至迟从汉代开始,古筝这种乐器就随着汉朝的军队和官吏到了今贵州一带。

贵州自古以来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首先,封建统治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军事征伐。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史上的统治者对贵州这个地处偏远的“荆蛮”之地曾有过几次征伐。《今本竹书纪年》说:“(武丁)三十二祀伐鬼方,氏羌来宾。”《易地既济》说:“(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说:“贞王勿乎妇好往伐鬼方。”这些都是明证。今贵州就是鬼方的主要部分。伐封时,建古样柯国(春秋时期的贵州),“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曾言:“南至吴、越、巴、群柯……之国,莫违寡人之命。”《(管子·小匡)》史载,楚顷襄王时,派庄踌西征,夜郎战败迎降。

其次,为了加强中原封建王朝对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统治者施行“募豪民田南夷”的屯田制度,大量汉族官吏、军队和民众不断向贵州迁徙。秦代,秦始皇为削弱并消灭地方割据势力,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曾迁中原地方的豪富散居各地。汉武帝开通西南夷后基本将贵州地区纳人了汉朝的行政管理范围。为利于全国的统一,他对夜郎侯多同“喻以威德,略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史记·西南夷列传》)并推行移民屯田政策,迁徙不少官僚、地主、商人到贵州。为加强中央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他开辟交通,设置邮亭,进人夜郎地区的官僚、地主和商人中,不少人被赐予土地,封以官爵,子孙世袭。这些迁人的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其中自然包含了乐器—筝。

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之所以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古筝,才有了民间制陶艺人的反映古筝弹奏的陶工艺品。在纵横几百公里的汉墓中贵州各县发掘出反映古筝题材的陶艺作品,也说明当时古筝被带到贵州后,流行地域相当广。殉葬物件一般应是死者生前喜爱之物,与死者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不太可能随其进人墓葬。以此推测,以古筝作为殉葬物的死者,生前可能就是喜爱弹奏古筝的人。音乐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功用有很大的广延性,统治阶级把它作为道德教化、政治驯化的工具,封建文人以之作为修心养性的必备之物,民间百姓用来从事风俗活动,作为封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的孔子,尤其崇尚音乐的道德教化和政治驯化的功用。自庄踌王滇,到秦及西汉在贵州地区设置郡县,开发西南,华夏文化的主流,便随着秦汉的大一统态势和一批批汉人的迁徙而逐渐向全国渗透,贵州也不例外。此时的古筝,已不是雏形时期那种“五弦筑身”的形式,而是一种构造较为复杂、表现力较为丰富并被朝野广泛采用的乐器。“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在开发边疆,经营西南,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对西南地区实行统治时,那些按照皇权意图迁居到贵州的“使者”,自然不会将古筝这一令朝野人士青睐崇尚的雅器束之高阁。

为什么古筝没有被少数民族群众吸收,从而成为少数民族乐器中的组成部分笔者在此试作分析。

首先,古筝“身份高贵”,而民族和阶级壁垒使其难以成为少数民族广大普通民众享用的乐器。

古筝作为一种古老乐器,战国时期就己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击、弹筝、搏脾,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击、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因此历来就有“秦筝”之名。文中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就是“击瓮、叩击”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辞”又与“韶虞、武象”对举,以及接下去的“今弃叩击、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这样的文字。在这里,作者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它反映的是“乐”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淮上”,指的是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由此可见“叩击、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韶虞,,即“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赢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可见筝原属于秦国宫廷所用的乐器。到了汉代,也是主要的宫廷乐器。

当中原王朝的军队、官吏以及中原汉民来到今贵州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后,从民族关系看,“华夷”之辨的民族观使他们不能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在他们看来,少数民族不过是一些尚未开化的野蛮人,而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怀着歧视和防范心理,这些进人贵州地区的中原人就与各少数民族民众有了很深的隔阂,不可能打成一片,他们带来的古筝也就难以被当地少数民族接近和接受了。

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中原封建王朝也通过拉拢少数民族上层的方式以达到“以夷治夷”的目的,比如汉武帝对夜郎侯多同就采取“喻以威德,略为置吏,使其子为令”的策略。但从中原封建王朝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整个都属于被征服者、被统治者,少数民族上层对于少数民族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双重的阶级差异,也构成了古筝在少数民族中传播的深深鸿沟。

其次,古筝形制不利于它在少数民族中生根发芽。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1、特别描述

引用数据中的资料,比如访谈的内容、文件的摘录、数据或者图表等。

2、一般描述

3、描述解释

对以上两种描述进行解释和归纳,并得出结论。

二、质量指标

硕士学生在写作案例研究论文时,除了案例设计、收集与分析数据及撰写案例论文等方面,还需要注意案例质量的指标:

1、构建效度

对毕业论文中所涉及的概念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测量。在进行硕士论文研究中,应该注重证据的多元化;将所收集的证据形成一个证据链;文中所涉及的证据应该由证据提供者进行检查与核实。

2、内在效度

内在效度仅用于解释性或因果性案例研究,不能用于描述性、探索性研究。从各种纷乱的假象中找出因果联系,即证明某一特定的条件将引起另一特定的结果。案例研究策略为进行模式匹配;尝试进行某种解释;分析与之相对立的竞争性解释;使用力多逻辑模型。策略所使用的阶段是证据分析。

关键词:日语;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

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之一,无论对于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抄袭拼凑、、答辩走过场等问题导致毕业论文日益质量低下。再加上,由于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大多本科生的论文粗制滥造,毕业论文屡屡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议题,对其存废也充满争议。日语专业因为是从零起点起步,所学课程多为专业基础及商务实用类型的课程,而以往毕业论文常常容易出现既与职场需求脱钩,也与平时所学课程乖离的现象。笔者利用问卷调查了长江大学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状况,发现引用率过高、语法错误、口语化表达、结构松散和缺乏独立见解等是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学术素质上的因素,也有教学和管理上的因素,更缘于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

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对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改革。改革本科毕业论文单一和流于形式的现状,尝试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成为必然。

根据当前经济形式发展、社会市场需求以及日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从毕业论文形式上进行改革,实现多元化的形式。具体来说,可以将毕业论文形式定为学术论文和非学术论文形式两种。学术论文主要针对毕业后考研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资料整合能力、知识构架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非学术论文主要针对毕业后就业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与多样性,从而实现教学改革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满足社会对各层次、多种类型人才的需求。

具体来说,非学术论文形式又可采取社会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跨文化案例分析等形式。社会实践报告通过对希望从事行业或感兴趣行业的社会调查,提交实践报告,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译实践报告,可参考其他院校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经验,借鉴专业翻译公司的全程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就能够熟悉、掌握职业翻译所应遵循的操作流程,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创造了条件,使毕业论文成为毕业生连接职场与校园的一座桥梁。跨文化案例分析主要是指用跨文化的视角,结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具体实例为解读线索,归纳总结中外文化差异现象。研究视角可选取中日国情、文化、历史、艺术、民间交流、贸易往来等各多个层面。要求毕业生必须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纲,以案例分析为线索,解读所选主题。案例分析须涵盖背景介绍、研究角度、研究路径、案例分析、主题解读、结论等方面。

对日语专业本科论文的写作形式进行多元化改革,有利于饱受质疑的毕业论文抄袭、选题单一、狭窄、缺乏实效、与社会脱节、没有创新意识等弊端得到有效缓解,学术考核更为务实创新。有效地促进高校日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对有针对性地修订教学大纲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激发学生个性潜能与专长展示,促进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对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伴随着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多元化改革,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即评价体系的制定与完善。无论是学术论文写作形式还是其他非学术论文形式,都必须严格过程监控,精简务实,加强质量管理。学术论文的写作可以参照多年来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非学术论文写作必须符合《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即能够考查学生综合能力,长度不少于5000个单词(翻译除外),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翻译作品外,一般使用日语撰写。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

聚焦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环CCCC毕业论文,将其作为突破口,用论文改革倒逼教学改革,使学生不但能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提高外语写作能力和学术素养,而且要努力将毕业论文打造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针对论文指导工作也应进行改革,可以尝试让日本外教也参加论文指导,对部分学生实行中、日双教师指导制,努力使这部分论文首先成为能够代表日语专业教学水平的“精品”论文,为其他学生做出表率。随着毕业论文的改革,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借助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文献统计系统”,采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2015年的论文进行等距抽样调查。从多个角度反应沈阳体育学报的发展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是对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发掘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以下称沈体学报]的生命力和内涵。另一方面是推动体育科研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建立起体育科研强国而奋斗。

关键词中国知网分析影响力发展

一、引言

二、沈体学报研究影响力分析

(一)沈体学报一级指标研究

1.二级指标下的文献综述类研究

2.二级指标下的实证研究类对比

从一个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它是以“存在一个客观世界”基本原则,通过观察获取经验,再将经验精心归纳为理论,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按照实证研究方法的特征,把它分为数理实证、案例实证研究。数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对数据质量相对要求较高。而案例实证研究从个案调查得出问题结论,广泛而真实的个案可以从现实中获取灵感源泉。

3.二级指标下的理论研究的对比

理论研究是体育学科内使用最少的研究方法,它是以理论为基础,并且以理论研究为目的的研究,是一种较为抽象的研究方法。表4的数据至少可以说明两个个问题:1,体育类论文在理论分析这个层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理论研究得以反映我国体育科研、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它需要高水平的理论研究类论文来支撑。2,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理论研究方面从最开始的一年9篇到鼎盛时期的一年26篇,即年指标综述有逐年增加趋势。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HJ1mm][FL(K2][KG2]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论。计量经济学教学有几大特点:一是学科的交叉性,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结合”,数学、统计学作为其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必不可少,而学生普遍对此有畏难情绪,导致教师授课比较被动。二是应用性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应用型经管人才将来能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侧重于应用,需借助大量的应用实例来辅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计量经济方法论的掌握和用离不开实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熟悉相应的分析软件。以上这些特点使得计量经济学的教和学都有难度。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学起来感觉较抽象、枯燥,缺乏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急需改革。笔者基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特点,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完善先选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课时量

二、强调经济学科实质,加强应用能力培养

[JP+2]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授课时除了介绍方法和模型以外,还需注重计量经济模型和其假设的经济含义,并指导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所估计的模型,体现该课程的本质,提升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感觉是在学数学或统计学。

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四、重视课程论文环节,丰富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的写作可培养学生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软件应用、结合经济理论对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优化等综合能力。以往教学中大多没有讲解课程论文的写作,其弊端体现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上。据了解,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大多数学生对实证分析有畏难情绪,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增设课程论文写作培养环节,能极大提高实证分析的能力。

课程论文环节可分组进行,组员间相互讨论可扩充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团体合作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考核方式上,多种考查方式相结合可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应试学习,有助于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平时成绩中,还可纳入案例分析讨论与课程论文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遵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试卷题目应偏重应用分析能力的考核,尽量避免烦琐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计算。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这期间,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方向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方法的变更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这不仅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其他改革配套措施。对此,我们应沿袭建设精品课程的精神,继续深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使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37/6.19

定性分析法对比法7/1.1720/3.34

参与观察法0/0

访谈法13/2.17

定量分析法调查法74/12.37152/25.42

实验法1/0.17

实证研究法77/12.88

案例分析法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53/8.86

合计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关键词】水利院校;自然资源学;实践性教学模式

自然资源学是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概念、性质、特点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还探讨人与自然资源关系、资源经济学及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关系等丰富内容,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用专业理论思考问题,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案例分析

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学校每年在寒暑假安排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生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自然资源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创造了机会。一部分学生参与自主实践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在寒暑假,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自主设计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尝试对实践方法进行改进,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或职业生涯做了较好的准备,并为实践教学不断注入新内容,创新教学实践机制,实践教学成为学科发展的创新源。

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四、结论

1.自然资源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水利院校的自然资源学实践教学模式,应根据水利院校的特点及办学思想,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人才。

[1]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邓琳,杜楠楠,董龙丹.《自然资源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23(6):77-79.

[3]朱海风.在办学实践中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3):1-6.

[4]顾文权,邵东国,黄显峰等.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2008,39(3):339-345.

[5]龚建龙.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3-105.

[6]居荣,鞠勇,唐小波.毕业设计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5(3):255-256.

[7]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关键词:物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

1物业管理课程的特点

2物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物业管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实用性强就意味着并不需要学习多少理论知识。现在的物流管理教师上课依然秉承着与其他理论性强的专业同样的上课方式,即主动强化理论知识,弱化实践操作。这对于其他搞研究的专业或许还行的通,对于直面就业的专业就委实有些牵强。或许是老师习惯性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提不起积极性。

2.2学生对物业管理课程不够重视

物业管理在中国应该算是比较新的行业,因此大学生对物业管理的认知还不是很透彻。尤其是一些大学生片面地将物业管理理解为服务业,认为不需要知识也可以去胜任这个职位,很少有人会为了单纯想要当物业管理人员而去学这个专业。加上工程管理专业的范围非常宽泛,既与管理挂钩,又与服务嵌连。因此大家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大多数都应该是奔着当管理人员去的,就业也是往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总部或建筑事务所去的,几乎没人想到去当一个小区物业管理。而且物业管理不仅工作辛苦,待遇还不高,因此更没有什么人考虑了。这样的观念也显示出当前社会对这个行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3物业管理课时安排有限

3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的意义

3.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案例来自于实践。一份典型的案例包含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平时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果学生做到了,他们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非常适合这个专业,那自然对这个专业更感兴趣,如果解决不了,那肯定也情有可原,老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看一看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只有自己不懂得东西,我们才会认真去聆听,那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比在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要强。他们也会觉得这个专业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容易,也需要重视起来。因此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论情况怎样,我们的目的都可以达到。

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份典型的物业实际案例不仅包含学生要学的理论知识,还包括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况。比如很常见的物业收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如何去跟这些业主交流,这就是理论课本学不到的东西,必须要学生亲自去体会。学生拿到一份案例不仅需要利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而且碰到一些突况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现场反应能力,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更是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4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案例的选取要足够典型。要能真正反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教学毕竟是教学,案例分析的最终还是要体现理论;其次在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只能想到事物的表面,而老师可以将学生引向更深的层面;再次教师要从一个主讲人变成一个旁观者。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只有站在学生外,才能看清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最后教师也不能整个分析过程都不参与其中,最后的结尾还是需教师来对案例分析进行升华,指出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分析内容。

5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5.1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的具体内容

5.2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的思路

5.3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的具体步骤

[1].戚龙琦.浅议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王婷婷.从微电影传播看微时代城市文化的构建[J].青年记者,2015,(8).

[3]王道花,金从.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和产业,2008,(5).

[4]肖燕武,张燕.物业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据保险专家对我国保险市场进行的前瞻性预测,保险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可达到30%,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15~20年。保险业结构的调整,新增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对人才的需求,社会保障体质的发展都会增加市场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但是,保险人才市场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失衡。一方面需求与供给量严重失衡,造成保险业界不断地挖墙脚现象;另一方面保险人才供给出现了岗位、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脱节,保险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因为保险公司招聘的岗位大多为营销员,而毕业生由于存在行业和岗位偏见、缺乏人际关系、社会经验等,往往希望直接做管理、内勤等,同时保险公司对人才的从业经验要求较高,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可能具备这些要求,出现严重的需求与供给质的失衡。

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保险专业的就业岗位定位不准确。目前不少应用型高校开设的保险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切合实际地拔高培养规格,导致保险专业学生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多而不精,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保险行业的营销岗位数占全部岗位数的80%,保险营销岗位人力资源缺乏。应用型高校保险专业的学生应当先定位于保险营销而不是保险管理人员。

加强保险专业实践教学途径思考

(一)完善教学计划和实践考评体系。首先,要完善教学计划,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等,比如增加财产保险案例分析、人身保险案例分析课程等;其次,完善实践考评体系,针对大二学生暑期的实习,一方面学院可事先联系并指定实习地点,其次对于实习加大考核力度,通过严格的考核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从实习中得到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再次,端正学生的就业理念,不要只想着到保险公司当管理人员,而应该具有从基层干起再逐步晋升,脱离基础环节的实践经验是难以胜任内勤及其他管理方面工作的。

(二)完善金融控制中心有关保险方面的实践项目。金融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商业银行及证券操作方面的实践,应该增加保险单填制、保险理赔、保险系统操作等保险方面的实践软件。

关键词案例研究法品牌传播实证分析

一、案例研究法概述

1.案例研究法的定义

作为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案例法在社会科学诸多学科,包括营销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什么是案例法”,在如何界定案例法的明确定义上,研究者们的意见却存在严重的分歧。总体来看,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一是案例法究竟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还是一种前期探索手段或资料收集技术。施拉姆认为案例研究的本质在于展现做出一个或一系列决策的过程:为何作该决策?如何执行?结果如何(Schramm,1971)?其他一些关于方法论的标准教材则把案例研究与人种学研究或参与性观察混淆,把它说成是一种资料收集技术(Kidder&Judd,1986;Nachmias&Nachmias,1992)。而罗伯特殷反对这些研究法中的等级观念,他认为案例研究法涵盖了设计的逻辑、资料收集技术,以及具体的资料分析手段,它是一种全面地、综合性的研究思路(RobertKYin,2004)。

二是案例研究法能否推导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如贝纳德认为,“案例研究是用来阐明和支持命题和规则的方法,而不是归纳出新的假说”(Bernard,1928)。而在吉看来,“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似乎首先用于描述当代资料,并从中得出归纳性的普遍结论”(Gee,1950)。罗伯特殷也认为案例法和实验法一样都能从不具有特定代表性的个案当中得出的普遍性的理论(RobertK.Yin,2004)。约翰格宁认为对“案例研究”最好的解释是:集中研究某一个单元,其目的在于将这一研究推广到众多单元(JohnGerring,2007)。

根据前人的研究,笔者倾向于认为,案例研究法是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一个或多个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结论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并不囿于某一种或几种资料收集和分析手段,而是多种手段的结合;案例研究应当不仅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而是在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2。案例研究的主要类型和优缺点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案例研究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在研究中使用具体案例的数量,可以分为单一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

而根据在研究中具体案例引入的不同功能,案例研究则可以分为探索性案例研究、描述性案例研究和解释性案例研究等。探索性案例研究是指凭借研究者的直觉线索到现场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形成案例,然后确定研究问题和理论假设。描述性案例研究是通过对人、事及过程进行深度描述,形成理论观点或者检验假设。解释性案例研究则旨在通过特定的案例,对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①

通过对22份样本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一些分析结果:

1.案例研究法的应用率

首先,品牌传播是营销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渊源上也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案例法在这些学科的研究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的检验。作为一种更适合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案例法也同样适用于品牌传播研究。

最后,从研究方法的实用性来说,案例法使研究者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取一个具体事件进行研究,为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可把握的切入点。同时案例法的易操作性强,适合于学位论文写作者进行独立研究。

2.各种类型案例研究的应用情况

如按功能分类,解释性、探索性、描述性三种类型的案例研究各自所占的比例大抵相当,其中解释性案例研究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2.11%(见图1)。而按六种分类来看,描述性多案例和解释性多案例研究的使用率最高,均为26.32%,描述性单一案例研究所占的比例最低,只有5.26%(见图2)。

但实际上,由于分析样本的总数限制,各类型研究所占的比例数字仅在分析的样本范围内适用,并无法进一步说明研究者对于案例研究类型的选择偏好。一般来说,对于案例研究类型的选择即出于研究目的和计划的考虑,也涉及研究者本身的喜恶,并无既定之常规。按类型进行分类设置也是出于对案例法本身进行研习的需要;

3.案例研究法在研究方法应用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19份使用案例法的样本中,案例研究法都不是唯一的研究方法,而是与其他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以及一些定量方法并用。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是品牌传播研究的一个趋势。多元方法可以弥补各种研究方法本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劣势,通过取长补短和博采众长,来达到既定的研究目的。

如浙江大学的黄斓在《基于顾客权益的饭店品牌传播体系研究》中,首先采用文献法形成初步的品牌传播体系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案例法、调查法等多种手段验证假设的合理性,为模型的下一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最后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进行模型的重建。案例法在该研究中对理论假设的验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仅凭案例法却无法更好地完成建立假设和确立模型等主要研究任务。

总的来说,案例研究法在研究方法应用体系中的位置大致有两种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中,案例研究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一种是验证性案例研究。验证性案例研究的思维逻辑是“假设―现象”,也就是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假设(见图3)。而另一种是推导性案例研究。推导性案例研究则是“现象―假设”,也就是从案例当中抽象归纳出某些可以用来解释现实的理论假设。当然推导性和验证性的案例研究可以同时出现在多案例研究中,即从某一个或多个案例中归纳出理论假设,再通过其他案例分析进行反复多次验证(见图4)。而从19份样本中验证性和推导性案例研究的使用情况来看,二者的使用率分别为47.37%和52.63%,没有太大差异。何时使用何种类型的案例研究都出于实际研究目标和条件的需要。

4、案例研究法应用中的规范情况

虽然所收集的资料最终都是为案例研究服务,但是加入了编辑者意见的第二手资料在客观性上却比第一手资料略逊一筹。同时研究者在收集第二手资料的同时也容易出现只选择支持研究假设的证据的情况,从而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差。在对样本的分析中,笔者也的确发现了一些类似的情况。案例研究者必须遵循案例研究的一些基本原则,注意研究设计质量的四个主要衡量指标――建构效度,内、外在信度和信度,才能得出科学规范的研究结论。

三、结论

注释

报考条件1、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含3年);2、如报考者条件优秀,但工作经验未达到3年,可申请提前进入课程学习;3、拥有本科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或只拥有专科学历的报考者可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但不能申请硕士学位。

培养流程;学员通过中国人民大学资格审查和面试后可免试入学,符合条件的学员在修完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并按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规定通过课程考试、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及论文答辩,可申请获得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面向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从务实性、创新性与国际性的角度设计和开发课程,采用理论讲述、案例分析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强调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与行动学习,以此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多维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同等学力申硕报考流程;课程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学位考试--论文答辩-获得证书

THE END
1.财产保险案例与解析.docx财产保险案例与解析.docx,其次章 保险根本原则 1、原告甲公司对其营运的半挂大货车于 2023 年 3 月 30 日向被告乙保险公司投保车上货物责任险。保险金额 50000 元,免赔率 20%,保险期间为 2023 年 4 月 10 日起至 2023 年 4 月 9 日止。原告向被告支付保险金 782.47 元,被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20/8126124040006102.shtm
2.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核心职业岗位及职业核心能力,建议学生考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九、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十、课程结构框架 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理论授课和实训、校外实践、企业实习,促进学生综...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3.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法院系统2023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违反附随义务导致出现僵局致使合同依法解除的法律分析 编写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婷婷、黄麟茜 70.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诉罗宾逊全球物流(大连)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代位求偿权纠纷案 ——《蒙特利尔公约》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两年期间是否...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767569
4.保险基本原则的运用附案例分析.doc文档介绍:该【保险基本原则的运用附案例分析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保险基本原则的运用附案例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https://m.taodocs.com/p-987094729.html
1.财产保险的论文(精选6篇)篇1:财产保险的论文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研究 摘要:农业保险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保险是农业综合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农业生产、防灾、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可以提升农业抵御...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fcy4amr.html
2.获奖论文,公布!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涉外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涉外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论文,共收到征文268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邀请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以及法院系统审判业务专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34783
3.案例分析论文(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案例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案例分析论https://www.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2423865.html
4.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资阳市第八次(2018“违法所得”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论文) 市人民检察院 成懿萍 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经办管理风险分析及建议(对策研究) 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周 萍 自主治班视域下中学生社会情绪能力建构的研究(论文) 安岳中学 李识宇 杨 杰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调研报告) 安岳中学 赵耀世 武侯高中 陈 默...http://gk.ziyang.gov.cn/policy/details.aspx?id=641
5.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案例启示所以,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要突出创新特色,经营模式上要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也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保险方面进行突破的方面。 总体而言,互联网财产险寡头效应明显,人身险中理财型保险占比例高,在模式创新上仍有待加强。 二、互联网保险案例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保险公司,也涌现了很多的保险创新...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134262
6.学术前沿2022年第四季度金融法学论文辑要(第5期)在海事司法实践中,海上保险经纪人过错责任的司法审查是个难点。本文通过一起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民法典》框架下海上保险经纪人过错责任的司法审查路径,即从海上保险经纪人的法律地位、法律义务、过错裁判标准、与投保人过错责任比例、赔偿范围的司法认定五个层次进行认定。https://cfr.swupl.edu.cn/xsdt/6f5128c81e824cdc9ac7960033479b10.htm
7.关于商业保险法论文(精选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商业保险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保险法论文 篇1 当前,保险法学研究的滞后、保险立法的不完善及保险司法解释的空白,给...https://www.yjbys.com/bylw/jinrongbaoxian/107613.html
8.法律案例分析报告格式[共5篇]法律硕士案例分析报告的具体要求: 一、选题范围 学位论文可以在民商事法学、刑事法学、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学等具有较强实践性内容的学科中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做分析报告。 二、报告内容 所有报告均应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案由 ...https://www.wendangwuyou.com/meiwen/syw/95467.html
9.会计学本科(专科起点)专业规则说明铜仁开放大学审计案例分析、财务案例分析、会计案例分析、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会计软件运用、会计政策判断与选择、企业分析、国际会计、投资分析、中级会计实务、法务会计、会计专题讲座等。 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设置下列课程:审计案例分析、财务案例分析等。 4.通识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4学分。https://www.trstvu.cn/item/show.asp?m=1&d=2450
10.保险业洗钱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保险论文协会动态(六)利用网上保险和银行保险洗钱。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新型 的洗钱工具操作便捷、变现快,根据电子签名法规定,保单一旦生效投保人即可办理退保变现。银行保险的核保标准低,征询信息少、操作容易,手续简洁,及其容易成为洗钱的工具。 三、保险洗钱的典型案例分析 https://www.cxbxxh.com/p/2693.html
11.刑法案例分析论文范文刑法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以及刑事责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代表国家力量的公权力对私人的一种制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刑法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析敲诈勒索罪认定中若干问题 论文摘要敲诈勒索犯罪的本质特点在于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目的,使用胁迫手段对他人施以精神强制,...https://www.zzmce.com/lunwen/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