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分析:着重分析每道题目出题背景、出题思路、隐藏考点以及出题老师想让你回答的内容。
■解题策略:教你如何将一道题目一字一句剖开分析,精准把握出题意图,巧妙构思答案布局。
■答题套路:差的答案总是离谱得各式各样,好的答案总是有相同的闪光点。掌握答题套路,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高分答案点评:已经考上的高分学长学姐写的答案就是一份最好的借鉴,可以告诉你好的答案该是什么样子,与自己的回答进行比对和总结,你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话不多说,我们直奔主题,开始今天的「真题精讲」!
评分规则:
■绿色字体代表亮点,红色字体代表欠缺点,括号内为具体点评内容。
■错字别字病句每处扣0.5分,但每篇扣分总计不得超过1分。
■语言不顺不鲜活,视情况扣1-2分。
■考点不足不充分,视情况扣1-4分
■其它情况,具体见文中分析。
点评题目
1
媒介融合最早被定义为:“多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强调多媒体组合的技术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逐渐成为基于新媒体技术,以大众媒体为主导的媒体机构在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改变原有的传统功能结构、形态模式的变化趋势。媒介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组织形式的传播机构,占领市场份额,提升自身影响力。目前,我国学者对媒介融合的研究主要是从建设内容平台、改革媒体经营模式、增强自身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入手研究。
一: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媒介融合发展
媒介融合不是凭空发展出来的,其背后是技术因素、政策因素、生产范畴的经济因素、消费范畴的市场因素共同决定。
2:政策因素:我国的媒介融合从政策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从三网融合、IPTV再到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级战略规划加速推进我国媒介融合的发展。同时,219讲话中对媒介融合发展做了战略规划,为媒介融合指清了前进方向。
3:经济因素: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大举进入媒体行业,传统媒体竞争力日益下降。同时,传统媒介集团行政管理包袱重,缺乏互联网思维,缺乏竞争意识严重阻碍媒介企业市场化运作。更重要的是,我国“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媒介模式要求媒介机构自负盈亏。以上因素迫切要求媒介企业进行媒介融合,增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
4:市场因素: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从被动的受众变为主动的受众,受众拥有更多话语权。因而,要求媒介产品也应该具备互动性、及时性、碎片化、个性化等特点。达拉斯斯麦兹也在受众商品论里指出,受众的注意力才是媒介企业真正的商品。所以,只有满足了受众需求的媒介产品,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存活。
(由此,)各种要素的合力共同推进了媒体融合的发展,缺乏其中一条,媒介融合的道路都是歧路。(不是很准确,可以说路难走,但不要说歧路……)
二:我国媒介融合面临诸多问题
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我国媒介融合发展已有诸多成果。但媒介融合目前在我国任然是目标理想与现实情况不相配。大量媒体依靠行政手段将就旧内容与新媒体平台做简单拼接,形同内核照旧,影响力十分有限。
1:平台融合难以维持内容影响力。目前,我国传统媒体都在推动“两微一端一号”的平台融合建设。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思考,将传统内容大量复制到新媒体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产生了大量僵尸号,面临着有人发布,没人观看的尴尬境地。
2:经营模式融合难以应对市场。我国自2009年起媒体机构尝试向现代企业转型,同时实行股份制改革,以求上市融资增强竞争力。如人民网于2012年整体上市,是我国媒体改革的里程碑。但是,传统媒体在经营模式改造过程中,步伐缓慢,各方利益错综复杂。面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竞争的局面,新优势不足,传统优势运用不到位。最终,以诸多地方门户网站、报业集团被收购而告终。如阿里收购第一财经、华南日报。
我国媒介融合出现巨大反差的原因在于:传统媒体用户思维尚未完全建立;“内容为王”理念被错误解读。比盲目扩张更重到的是从根本树立新的受众观与传播关。
三:媒介融合未来发展方向
2:利用主业优势,培育多元化经营。媒介融合既要考虑如何获得新优势,也要注意如何保持传统优势。如湖南卫视芒果TV利用影响力优势,推出终端硬件芒果盒子;美国奈飞公司推出自制剧《纸牌屋》。以此方式,扩大经营面,提高综合影响力。
3: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219讲话明确指出,媒介融合要新老媒体优势互补,一同发展。加强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权,媒介融合要做到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作者:貹)
答案点评:1)首先,答案篇幅过长。平时练习中可以多写一点,但是也不宜过长,心里要有一杆秤,不然考场上容易顾此失彼哈;2)总体来看是一篇很完整优秀的答案,主要谈了媒介融合的三个方面,采用将案例贯穿于分点中的方法,完成的也非常漂亮!例子举得合适且分析专业,很棒!3)如果最后加一段总述,哪怕只是自己一两句简单看法也会让答案更完整更出彩!
综合打分:28分!
2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此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普尔提出,即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从狭义上来说,指将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技术融合、平台与市场的融合、组织结构的融合及传播与用户的融合。在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收到巨大冲击,媒介融合是“媒体转型”的发展方向,而这一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定义和过渡都不错!)
媒介融合的意义在于其推动了媒体功能的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一条出路。但是这条路注定充满着荆棘与坎坷,媒介融合的过程必然会遇到很多障碍,而这些障碍是有形或无形的。
1.来自技术,资金,体制,人才等的障碍
由于媒介融合不是简单地物理上的重构,而是化学上有机的结合,因此这也对新闻产品的生产提出了一定要求,比如说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并不是文字、图片、背景音乐、视频等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发挥各媒介的合理使用形式,做到物尽其用,取长补短,这也对新时代下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如制作某些复杂H5页面时可能需要编写代码。另外这个过程中用于建设和维护设备等的资金,内部机构重构出现的矛盾也会给媒介融合带来不小的障碍。
2.来自文化隔阂的障碍(这个表述不准确,下面的分析想表达的意思是传统媒体要积极转变思维,不必上升到文化这一层面)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都是高高在上,俯视受众,其价值观主流,信息的传递自上而下,是一种单向的。而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面对的用户不再过分信赖媒体,他们可以质疑、批评媒体,俯视媒体,这与以往的情况是相悖的。因此传统媒体要想做到真正的转型,完成媒介融合,融入新媒体文化,消除文化隔阂的障碍是刻不容缓的。
(作者:向天歌)
答案点评:1)基本是一篇不错的答案,但是有种有头没尾的感觉,一是因为关于障碍的分析不全,二是因为后面没稍加段总结,由此可见最后一段总述的重要性哦;2)例子举的不错,也是例子和分点相互贯通,分析到位!3)三十分的题目,可以给出“媒介融合”的三个点,答案中没有很明确的给出来,只有一个障碍分析比较清楚,意义和目的都是一带而过,可以适当拓展一下哈!
综合打分:26分!
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信息冗余和注意力匮乏的现象,传统媒体要想抓住受众,就必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手段,进行制度创新,着力在内容、渠道、经营等方面融合发展。(引头不错!)
媒介内容的融合,指分属于不同形态的内容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跨平台和跨媒体的使用,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内容媒介产品。如:(多加个字也不费劲,但能起到提示作用哈)人民日报社探索融合报道的新形态,尝试H5、互动新闻、动图、音视频直播、无人机新闻采制、VR新闻等全新报道方式,适应用户阅听场景的新转换,适应移动传播社交化、个性化、视频化的新趋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设立数据与可视化实验室,在大数据新闻、新闻可视化方面持续发力。比如,2015年“93纪念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尝试运用VR技术对阅兵盛况进行全景直播。
媒介融合,作为一种还处于变化和发展中的新事物,带给新闻与传播无限的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打造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述不错!)
(作者:Herry)
答案点评:1)答案比较完整,有头有尾,案例分析也很好,也有举比较新颖的例子!2)但是,内容略微单薄,虽然分析的没有问题,可是关于媒介融合,这篇答案只围绕定义来分析,很遗憾没有拓展开来,比如媒介融合存在的问题,存在的意义等这方面,类似这种大题目,需要深度分析但也需要广一点的知识点撑答案哟!
4
媒介融合,或称媒体融合,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伊索尔索勒普尔最先提出的概念。1983年,他在其著作《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用以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以人民日报社率先形成了以传统报刊、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屏等全覆盖的“人民媒体方阵”为典型成功案例,以下将做具体分析: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展现出来的融合态势并不是媒介融合的最终表现,而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军,是传统媒体顺应时代、勇于突破的表现,也是媒介融合的第一步。媒介融合促进了传统媒体在新网络时代中的转型,是大众传播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需要转变观念、优化媒体资源、善用多种平台进行多元化经营。同时,媒体记者也要更新观念,敢于创新,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时刻提高职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以适应新型媒介环境。
(作者:郑梦成)
答案点评:非常漂亮的一篇答案!完整、顺畅、观点清晰、案例分析出彩!真的厉害呢!
综合打分:30分!
5
媒体融合:(媒介融合是……这样就可以了,不要冒号)最早是由美国普尔教授在《自由科技》中提出来,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实主要是受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不仅表现是内容和渠道的融合还表现在媒介所有权、媒介功能、传播手段的融合。媒体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传统广电抓住契机开拓未来发展新蓝图的必由之路。(不错!简洁明了!)
媒介融合的动因:(还是不要用冒号比较好……)
其一,政治因素。政治力量对媒介发展的正面作用或负面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政治生态则是媒介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是中国媒介融合得以试水并蓬勃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其二,经济因素。商业利益对于媒体而言常常体现出不容低估的驱动作用,市场竞争于媒体具有无可回避的逼迫作用,受众的消费需求对媒体有着某种刺激作用。(主要还是“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利益”吧)
其三,文化因素。此前已有的文化积淀,是媒介融合的深厚底蕴。外来文化包括媒介融合实践与理论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是中国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力。
其四,技术因素。当然可以将此归入广义的文化之中(为什么?),但它在对媒介发展体现出重要作用的过程中,也还是有其特别的涵义。在这里,主要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高科技。它成为媒介融合这样一种媒介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当是没有疑义的。
媒介融合之利:
1.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所获益、如虎添翼。(怎么受益?)
2.媒介融合使新的媒介形态随之产生。原先的单一媒介形态如不改变,将与当今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与媒体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不相适应,与受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和现代生活方式不相适应。
3.媒介融合使新闻从业者的能量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媒体多样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新闻从业者的需求。(确实可以满足新闻从业者在从事新闻活动中对手段和技术的要求,但是我们更常说媒体多样化满足的是受众需求……)
媒介融合之弊:
(1)新闻从业者的业务精专不被强调
(2)新闻从业者的个性特点趋于弱化。
(3)对传播活动的人文底蕴有所忽视。
(4)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错位。
(作者:也可ViVi)
【参考答案】
(1)媒介融合定义
媒介融合,或称媒体融合(MediaConvergence),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最先提出的概念。1983年,他在其著作《自由的科技》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用以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我国学者蔡雯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产业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鼓舞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的过程”
(2)媒介融合的具体表现
各种媒介由于自身的偏向,有着自身所专注的领域。不同媒介在技术上、传播方式、内容生产、媒介所有权、媒介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上都存在很差异。媒介融合实质是打破各种媒介之间的边界,以实现功能上的整合。
①从信息采集层面看:新闻采集的跨媒体分工与协作;
②从媒介形态/技术层面看:多种媒介形式共存,技术壁垒被打破;
③从传受关系层面看:受众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
④从传播者层面看:信息产者的多样化;信息把关难度的增加等;
⑤从组织架构层面看:传播组织的融合,先表现为媒体所有权的合并其次是运机制的融合,即打破各种媒介之间各自为政的状态。
(3)媒介融合对传媒业的影响
①技术化与全能化
媒介融合首先是技术的融合,媒介融合根本的和直接的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熟,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的直接推动力。因此,媒介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技术特征。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依托于不同媒介的文化形态竞争与融合,表现出多元文化的技术性与全能性。
②集约生产与全民写作
媒介融合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模式与传播模式。融合媒介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媒介从各自独立经营转向多媒介联合经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模式“融合新闻”产生了。融合新闻与传统的单一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巨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进行,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
③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
媒介融合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内容融合和渠道融合。内容从物理形态上看,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从媒介载体上看,可以分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上的内容。
媒介融合案例分析——以“澎湃新闻”为例
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正式向公众宣告它的诞生。随着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成功推出澎湃新闻,媒介融合再度成为人们关切和讨论的话题。澎湃新闻继承了传统报纸深度报道的特点,又借鉴了新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一经上线便得到业内人士好评。
澎湃新闻作为媒介融合的优秀代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由上海报业集团尽心尽力打造而成。
总之,从上海报业转型的典型案例中,我们反思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展现出来的融合态势并不是媒介融合的最终表现,而是其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方式,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军,是传统媒体顺应时代、勇于突破现实的表现,也是媒介融合的第一步。
【答案点评】
在回答案例分析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案例贯穿于全文各分点的回答中,另一种是将案例部分分开论述,这里参考的答案示例采用第二种,大家可以自行选取擅长的方式。(墨墨学长)
第4期真题精讲作业:
难得的训练机会,赶快发来作业吧!
2019木铎新传高分集训班
130个课时,200个专题,100+次批改,我们教你专业课每门130+!
如果你也想初试400+,那么赶快报名【2019木铎新传高分集训班】吧!
报名方式:
1、「木铎考研」官方淘宝:
2、「木铎考研」官方CCTALK课堂(支持3人拼团,每人立减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