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案例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火灾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FTA简介

FTA指的是故障分析树的简称,它是在我国的安全系统方法分析中使用颇为广泛的一种工作方法,也是安全管理工作中常用的重要分析方法。它是一种有次序的逻辑树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主要演绎的是发生故障事件的原因,以及各个组织环节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与逻辑关系。通过完整的故障分析树图,我们可以清楚地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了解发生事故的实际条件,进而通过总结相应的规律,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对策与方法。将它运用到对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分析的方法找到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使用起来的特别的方便,而且结果非常的清晰、直观、明了,从而可以提高对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的保障和控制能力。

二、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现状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城市内的高层建筑或者是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自身拥有很强的特点,如结构和功能复杂、楼内设施设备繁多、离地面高度过高等,给实际的防火和营救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再加上我国的建筑安全防范和管理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因此整个高层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

1、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2、高层建筑中防火设施缺乏有效管理

在高层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足够的管理人员,加上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对于防火设备的管理没有专门负责的人员,并且个别负责的管理人也都普遍消防管理意识淡薄,致使很多设备出现短缺、老化、破损、陈旧等,很多消防材料达不到一定的防火标准,不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消防设施的摆放也不符合真正的规范,甚至会出现形同虚设当成摆设的局面。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高层办公大楼内部,各层企业负责人更是自顾自的各自经营,很少过问消防管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FTA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FTA是一种有效的故障分析树的分析方法,它是将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与可能造成的后果,按照一定的流程先后顺序和因果导引关系构成一个程序方框图,来表现各分析对象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它即包含输入符号,也包含输出符号,是一种形象而简洁的分析方法。它的工作程序是按照“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上事件―确定目标值―调查原因事件―画出故障树―分析―事故发生概率―比较―分析”这一套完成的流程来进行的,并且可以根据流程分布,结合实际中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布局,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应用方案,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中被普遍应用,如图:

(图1:顶上事件为火灾损失的FTA结构树)

采取FTA故障分析树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建构出相应的事故树,将每个小的割集用来表示一种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模式,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和查看最小割集的数来了解火灾事故发生所潜在的重大隐患的发生模式,了解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途径以及各种影响。每个最小割集都是一种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渠道,如果割集当中存在任何基本事件的不可发生性,那么顶上事件的火灾事故就不可能会发生。因此当整个结构图中最小割集数目增多,那么也就说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也会增加。通过结构图能够了解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所设假设的成立,同时也可以去探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能够阻碍或者切断事故发生的源头,从而使火灾事故的发生得到最好的预防,这种方法也给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四、结语

由于现有固定的土地面积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仍然会是建筑行业首推的主要建筑方式,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市内的主流建筑,因而对于高层建筑的的安全防火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FTA故障树分析的方法,对于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高层防火安全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实质性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麒蘅,卢国斌.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66-68.

为此,对高层建筑的防灭火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高层火灾的火灾规律,火灾特点和扑救措施,以适应高层建筑大量涌现的发展趋势的需要。本文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征和火灾特点出发,分析火灾发生的因素,提出方法意见,为科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扑救

一、高层建筑特点

1.1建筑结构的复杂

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主体建筑高492米,地上共101层。四周有裙房。按规定主体建筑至少留有1/4边不设裙房,裙房内设有锅炉房、变压器室、配电间、厨房、餐厅、仓库等。

形式与结构多样,形式有四方形、塔型、阶梯型、凹形、人性等。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竖井、管道多,有电梯井、电缆井、楼梯井、治理井等,有排风管、水管、电线管道等。竖井、管道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

用电设备多。如各种照明灯具,电冰箱、电视机、电梯、自动空调、自动窗帘等。

1.2功能复杂,人员密集

高层建筑用途广泛。高层建筑分为住宅楼、宾馆、办公楼、百货楼等。经常聚集较多的人员。功能多样。有些高层建筑、同一幢大楼有多种功能,有办公室、会议室、卧室、文娱室、图书室、小卖部、维修室、变(配)电室、锅炉房、厨房、餐厅、机房、仓库、车库等。一些高级高级宾馆还有宴会厅、歌舞团、咖啡厅、酒吧间、展览厅等。人员密集,火灾更容易导致伤亡。

1.3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高层建筑内可燃装饰材料多,如可燃材料吊顶、塑料墙布、墙纸、窗帘等,有些管道、电缆的隔热材料也是可燃材料。这些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和可燃气体,以及带有毒性的烟气,威胁人员的安全,同时能加快燃烧的速度,发生发生爆燃。室内陈设的可燃物品多。如化纤地毯、壁毯、挂画及床、沙发、桌椅等生活用品。一般住宅楼的火灾荷载密度约35―60K/O,高级旅馆达45―60K/O。

1.4消防设施完善

高层建筑内一般都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如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设施等,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二、高层建筑火灾因素分析

2.1违反安全生产制度。

高层建筑用电、用气、用火量大,而内部设施一般达不到防火要求,临时布线过多、过乱。电焊、电工等特种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有的是无证上岗,施工时操作不规范,甚至是违规操作。

2.2边营业边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2.3消防意识不强。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任意压缩消防投入;对消防人员特别是消防值班人员不落实;人员没有经过消防培训,素质低;消防系统缺乏维护保养;物品乱堆放,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性及危害

3.1高层建筑管道竖井多,易形成“烟囱”效应

一般高层由于建筑工艺上的需要,高层建筑设置很多管道竖井,如电缆井、电梯井、管道井、垃圾道、通风道、楼梯间等。在设计或施工中,如果防火处理不好,特别是防火分隔措施考虑不周,或者在施工中未能满足设计要求,火灾发生时,这些竖井就会成为一个个高耸的“烟囱”,使烟气在竖井内的垂直扩散速度大大提高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3.2火灾蔓延迅速,易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经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假如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径到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3.3室内装修可燃材料多

高层建筑中,无论是宾馆,还是商场、办公楼,由于其用途需要,往往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装修,但在装修过程中,又采用许多可燃性材料,特别是化工品用量极大,这些化工原料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燃烧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烟尘及水蒸气等,这些气体和烟尘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影响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易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严重影响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易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3.4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

3.5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

3.5.1、登高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如不借助消防电梯,一般的消防队员徒步跑上8、9层,其体力已消耗到基本丧失战斗力,而由于经济等因素,消防电梯的设置终究有限。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超过二三百米,发生火灾时外部进攻受限。现在消防云梯车高度有限,世界最高的云梯车其高度仅101m;另一方面缺乏地面消防行动展开的场地,高层建筑的主体建筑周围往往设有裙房,妨碍登高车全方位靠近主体建筑进行灭火救援活动,所以超高层建筑上部楼层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无法进行外攻。

3.5.2、用水量大,供水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冷却和控制火灾蔓延扩大的用水量是相当大的,从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实例来看,高层建筑火灾实际用水量需要每秒上百升至几百升,而目前,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消火栓系统的供水量约为每秒几十升,因此,只好借助消防队千方百计往高楼供水,但由于受水带耐压强度和消防车供水高度的影响,常因供水不上而贻误灭火战机。

3.5.3、钢结构建筑易坍塌;钢结构具有强度大、重量轻、力学性能尤其是抗风、抗震好等优点,因而高层、超高层建筑和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钢结构的不少。但从防火角度看,钢结构虽然是不燃烧体,但很不耐火,这就是钢结构的最大弱点,这一结论已被无数火灾案例和科学试验所证明,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即露明的钢结构)在火灾的作用下,约一刻钟(15min)左右就会烧损或破坏。

四、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措施

4.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遵守的基本原则

4.1.2、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战术原则。正确处理救人与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应同步部署实施。针对高层建筑内人员集中、发生火灾后烟雾大、毒气多、人员容易恐慌、疏散困难、抢救人命任务重的特点,消防队到场后,首先要消灭人员被困地点及疏散通道的火势,驱散烟雾,打开疏散通道,迅速救出被困人员。同时派出搜索分队,深入着火层及着火层以上楼层逐层搜寻、引导或抢救疏散被困人员。在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同时还要及时深入着火层以下各层,搜寻受火势威胁的人员,进行引导疏散。

4.1.3、“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扑救原则。针对高层建筑内部情况复杂、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外部扑救困难的特点,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迅速关闭空调通风系统,将室内消火栓处的水枪、水带与消火栓连接,开启消火栓灭火。同时利用室内消防电梯、储水系统快速投入救援工作。当室内固定消防设施不能完全扑灭火灾时,就要快速组织外部移动式消防装备进行火场供水,确保火场上不间断用水的需要,实现救援行动中固移消防设施的有机结合。在借助消防电梯登高时,必须要在低于起火楼层二层以上的地方下电梯,然后利用通道到达起火楼层救援被困人员,寻找着火源,并利用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4.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基本战法:一般可采取内攻外堵、上截下防、阻止蔓延、分层消灭的战术措施。作战部署应以内攻为主,把主要力量部署在起火楼层,实施近战,直接扑灭火灾。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性能比较好,且内部设计安装有固定的消防o水系统和其他消防设施,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和普通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有所不同,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扑救时,应确立救人优先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内攻为主和充分发挥固定消防设施作用的原则。

4.2.4、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疏散和抢救人员。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有效地组织疏散群众和救出被困人员,是一项十分难巨的任务,因此应组织精干的抢救力量,携带救护和破拆工具,深入起火楼层,仔细搜索被困人员。执行救人任务,不能少于2人,事先要约定联络信号,互相照应,应携带救生器材,以备救人自救,进入有烟火的区域,要配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材。

4.2.5、保持不间断火场供水,满足火场用水量。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能否及时而不间断的将水输送到灭火阵地,满足火场所需的水量和水压,是战斗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基建工地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迅速,且周围消防水源缺乏,施工工地上固定供水系统未建成或不完善,当供水高度超过单车供水高度时,采取沿楼层铺设水带或在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的供水方法,较难保证不间断供水,此时,应采取多车藕合供水或消防车与手抬机动泵串联供水的方式。若缺少耐高压水带,则宜采取最后一种方式,以确保安全使用。

五、结论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是当前火灾形势下,对我们消防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消防部队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断地探索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特点和扑救措施,发挥现有装备优势,发挥灭火最佳效能,打赢现代条件下的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战斗,为驻地的一方平安发挥应有的作用。

[1]灭火战术/公安政治部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修订版。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陈寒根.略述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直接供水技术.新安全东方消防.1996年09期。

[5]伍和员.略述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中国警察网―电子版―消防周刊03版.2009.4。

[6]蒋文军:关于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的思考。部局网站―电子版―2011.01

超高层建筑由于用途多及功能复杂,导致的火灾可能性较大,且扑救难度也较大。因此,超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本文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超高层火灾的诱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就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防火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建设了不少高层建筑,由于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较多,扑救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施作了严格规定,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即所谓超高层建筑,在遵守一般高层建筑的通用防火规定外,增加了合理的防火技术要求。建筑高度超过250M的民用建筑采取的特殊防火要求,要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更大,成灾后果严重。在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正确运用规范,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保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分析研究

3、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起火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扑救十分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消防队员难以堵截;消防队使用的灭火及救护设施高度有限,因此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设施。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宅时,室内消防水量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达到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补充,均会影响扑救。

4、火险隐患多。高层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易燃物多,若管理不当,发生火灾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一些面积大、超高层建筑,情况更为复杂,一旦发生火宅,后果不堪设想。

二、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中的第一要素,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总平面的布置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总平面布置,不但有利于火灾扑救,而且对人员疏散及消防救援有极大帮助。《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该项目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距离外墙5~10米,车道宽度为6米,其中1#塔楼消防登高面分段设计,位于西边与北边转角处,并设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以利于大型消防车进行火灾扑救。消防登高范围内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间出口。1#塔楼核心筒楼梯间门至室外不超高15米。

2.避难层设计

“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间)。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避难层可以采用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三种类型。全敞开式避难层为不设围护结构的全敞开空间,一般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屋顶上。半敞开式避难层四周设有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墙,上部设有可开启的封闭窗,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可防止烟气的侵害。封闭式避难层为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室内具备应急照明、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门窗为防火门窗。

3.标准层防火疏散设计

办公标准层防火分区的划分尽量按每层为1个分区,但本项目每层办公面积的超出成为防火分区设计重点和难点,具体分析如下:《高规》规定,高度超过50m或重要办公楼(一类高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面积为2000平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本项目办公层每层建筑面积约为2470平方米,扣除结构部分及核心筒内封闭不用的穿越井道等,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左右,按规范需将办公层每层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核心筒内均匀设置3部疏散楼梯,并在走道中间设置特级防火卷帘,这样既不影响办公空间的灵活布置,又满足了防火分区及疏散要求。办公平面呈环形布置,保证人员双向疏散及疏散距离的要求。办公层的最大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按每人建筑面积10平方米计算,办公层的最多人数为250人,所需的疏散宽度为2.5m,本工程设计了3部疏散楼梯,且均匀分布于办公层,总疏散宽度为3.6m,大于疏散要求的宽度。对于办公楼超过每层2000平方米的要求,通过以上设计措施及论证,有扩大标准层面积的可行性和有利措施。

4.屋顶停机坪设计

超高层建筑宜设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发生火灾时,将在楼顶部躲避火灾的人员用直升飞机疏散到安全地区,具体设置的技术要求有:1、停机坪与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2、出口不少于2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小于0.9m,以保障同时有两股人流出入;3、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消火栓;4、停机坪四周围设置航空障碍灯。本项目的屋顶停机坪采用钢桁架结构,顶板为直径为24米的航空铝合金甲板,屋顶设置两部疏散楼梯与停机坪连接。屋顶立面造型独特,女儿墙的设计上顺应立面连续的花瓣造型起落,屋顶四角突起的构架对飞机坪的设置有影响,屋顶停机坪的设计既要考虑停机坪的疏散要求,又要考虑立面造型及屋顶擦窗机的设计互不影响是本项目的又一重点及难点之一。

结语: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从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危险性入手,在参考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更应该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消防实际水平在人员施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个性化设计。

并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寻找新思路,增加建筑防火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引擎.建筑防火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关于高层建筑完善性消防电气设计的分析

3结束语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安全出口疏散楼梯

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1火势蔓延快,火势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内一旦起火,建筑内的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风道等各种竖井犹如高耸的烟囱,拔火效应十分强烈,可使火灾迅速扩大。高层建筑所承受的风力也是火灾蔓延的主要因素。建筑物越高,风速越大火灾扩散速度越迅猛。在火灾初期,由于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等消防设施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给爆发重大火灾留下余地。同时,由于高层建筑内的房间很多、装修装饰多,贯通整个建筑的管道、孔洞容易导致火焰和烟雾迅速扩散和蔓延。根据测定,在烟囱效应和火风压的共同作用下,火势发展阶段垂直延伸速度为3-4m/s,水平延伸速度为0.5-0.8m/s,100m的走廊仅仅需要2分钟就能充满烟雾,100m的高层建筑,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烟气沿着竖向由底扩散至楼顶只需要30s,并且很容易形成立体燃烧。上海“11·15”教师公寓火灾迅速蔓延的最主要就是由于外部保温装修材料起火后形成立体燃烧使整体外墙火势快速发展。所以,高层建筑火灾容易形成“立体火场”,导致救援困难。

1.2致灾因素多,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内用火用电频繁,用油用气设备点多量大,由于设备线路故障以及违章作业引发火灾因素多、风险大。另外,高层建筑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建筑消防设施来扑救火灾的,但由于建筑消防设施先天不足,或是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管理不当,致使在火灾时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加大了火灾的扑救难度。

1.3灭火救援和人员疏散存在较大难度

2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

2.1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原则

2.2.1合理设计防火分区

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和火焰蔓延得非常快,人员撤离的通常跟不上,因此,合理设计竖向和水平防火分区很有必要,它将火灾限定在界定的范围内,有利于人员的撤离。

2.2.2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是火灾防护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自动灭火系统一方面可以保护疏散设备的安全;同时,可以扑灭初期火灾、消烟、降温、限制火灾的扩散。灭火系统按灭火剂种类主要分为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

2.2.3设置自动排烟设施

高层建筑应设置自动排烟设施。其目的一是保护疏散道,供疏散人员安全使用;二是限制起火点烟气的扩散。它是疏散逃生的有效措施和救火的辅助手段。

2.2.4设置消防控制系统

高层建筑消防控制中心需要具有以下紧急控制功能:第一是楼梯间和其前室的加压送风;第二是防火门或其它开口保护设施,使其关闭;第三是紧急事故照明和疏散诱导标志灯的控制;第四是排烟系统的控制。

2.5合理布置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现举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实例如下: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平时使用,又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办公和旅馆高层建筑,凡采用大空间办公室的,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2.6合理布置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向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一般应在靠近主题建筑标准层或其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处设置疏散出口。在火灾时人们常常是冲向熟悉、习惯和明亮处的出口或楼梯疏散,若遇到烟火阻碍,就得掉头寻找出路,尤其是人在惊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追随他们盲目行动,如只有一个方向得疏散路线是极不安全的。此外,合理的设计安全出口涉及到安全出口的宽度、安全出口是否畅通以及安全出口的数量等问题。

2.7设计合理的避难层

3普通电梯疏散逃生的可行性

3.1普通电梯疏散逃生存在的问题。

(1)普通电梯不能可靠保证电梯的正常供电。因火势蔓延或人为切断电梯的供电,使得电梯失去动力而停止,这时电梯不但不能作为疏散工具,反而会使正在使用的人员被困其中,陷入危险。

(2)普通电梯极易受烟气侵害。普通电梯无消防前室,火灾时烟气会通过电梯井进入电梯轿厢,危及电梯内人员的安全。

(3)普通电梯现有制造技术还难以完全确保火灾状况下安全使用。首先,普通电梯本身不具有防水功能,灭火时采用大量的水会导致电梯的某些电器部件、电气线路等出现故障或损坏,电梯因此会停止运行。其次,由于火灾现场的温度会使电梯机械部件受热失效,如门系统、悬挂系统、导向系统等,从而使电梯在火灾情况下继续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4)公众对于电梯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可也需要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在火灾时由于人们的恐慌可能会引起混乱,导致电梯的疏散功能得不到保障。由于长期以来高层建筑管理部门受到“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规定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和制定火灾情况下合理使用电梯的应急预案,导致火灾时高层建筑管理部门将所有乘客电梯都迫降至底层,不允许普通电梯作为疏散工具使用。

3.2具体改进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2.1按照消防电梯的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普通电梯

3.2.2增设正压送风装置

通过机械加压送风的方式来保证电梯竖井和电梯前室火灾时保持正压,防止烟气进入电梯前室和竖井。

3.2.3电梯轿厢内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依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中对电梯轿厢、竖井和机房的安全要求,电梯轿厢本身的抗火,阻燃性能都是比较好的。在目前条件下没有必要对现有的轿厢进行抗火性能改造,但是为了更加安全起见,可以在轿厢内设置消防安全箱,包括灭火器、呼吸器、手电筒、防烟面具、安全绳、面巾等。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供被困人员使用。

3.2.4将电梯疏散纳入灭火应急预案中

要遵循电梯疏散和楼梯疏散相结合的原则,在楼梯能安全疏散的情况下,采取处于低层的人员楼梯疏散,处于高层的人员电梯疏散的方法,并结合不同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电梯疏散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1]最新消防设计规范汇编.湖北省消防协会翻印,2002.3.

[2]冉鹏.基于性能化防火规范现状及火灾数学模型所起的作用.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0.11.

[3]胡隆华等.澳大利亚性能化防火规范的结构特点浅析及启发.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5.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封堵;材料施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民用建筑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高层建筑具有形体高、楼层多、规模大、功能垒的特点,其内部电子设备繁多,可燃、易燃气体、液体管道纵横交错。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单层或多层建筑火灾的发生更具危害性,更容易造成重大损失和伤亡事故。

二、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案例

1.高层建筑火灾危害主要特点

(1)“烟囱效应”加剧火灾破坏力

高层建筑内部都设置有数量不等的楼梯间、排送风道、排烟道、电梯井及管道井等竖向井道,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室内热空气因密度小,沿着这些垂直通道自然上升,透过门窗缝隙及各种孔洞从高层部分渗出,室外冷空气因密度大自然下沉,由低层渗入或吸入补充,这就形成了“烟囱效应”。

当发生火灾时,随着室内空气温度的急剧升高,各种竖向井道成为火焰及烟气的垂直通道,成为火灾垂直蔓延的主要途径,从而助长了火势、扩大了灾情。有研究表明,烟气在竖向管井内的垂直扩散速度为3~4米/秒,也就是说,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沿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只需要大概30秒,瞬间整幢建筑即可能变成“立体火场”。

(2)有毒烟雾多

虽然高层建筑都是由耐燃材料构成的,但其投入使用后内部的可燃物很多,这些材料不仅容易着火,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

(3)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2.案例及经验教训

(2)哈尔滨市天鹅饭店11层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经济损失严重。由于管道穿过楼板的孔洞没有用水泥砂浆堵塞严密,发生火灾时,不时向下面几层楼掉落火星,幸亏及时发现。采取了防范措施,才未酿成更大的火灾损失。

可见高层建筑当火灾发生时,不仅通过各类竖井产生“炯囱效应”,而且还可能在小范围内通过穿越楼板的管道,甚至是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孔隙产生“烟囱效应”。根据以往火灾得到的经验教训说明,做好这些管孔及接缝的防火处理对于有效的防止火势和烟气蔓延是非常重要的。

三、规范要求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中有以下明确规定:

1.当围护结构采用幕墙形式时,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2.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3.因施工缺陷、桥架和管道根部形成的各种孔隙,必须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四、防火封堵措施及施工

防火封堵是指用防火堵料对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管道井、强弱电桥架等,在火灾发生时容易形成类似烟囱的地方进行防火封堵,从而隔断火源不串往其他楼层或其他防火分区,以达到减小火灾损失的目的。

1.常见的防火封堵部位

(1)管道井;

(2)电缆(桥架)、母线、管道穿墙、穿楼板孔洞,电缆桥架阻火段;

(3)U-PVC塑料管道穿楼板、墙处;

(4)其他孔洞与缝隙。

2.常用的防火封堵材料及适用范围

(1)有机防火堵料(俗称“防火泥”)一以合成树脂作粘接剂,配以防火剂、填料等而成的材料,具有可塑性和柔韧性;可以切割、搓揉,封堵各种形状的孔洞,施工、维修比较方便。主要用于管道或电线、电缆贯穿孔洞的防火封堵中,多数情况下与无机防火堵料、阻火包配合使用。

(2)无机防火堵料一以快干水泥为基料,(下转第90页)(上接第88页)配以防火剂、耐火材料等混合而成。该防火堵料无毒、无味,有较好的耐水、耐油性能。施工方法简单,产品对管道或电缆贯穿孔洞,尤其是较大的孔洞、楼层问孔洞的封堵效果较好。

(3)阻火包一用不燃或阻燃性布料把耐火材料约束成各种规格的包状体,在施工时可像砌砖那样,交错放置的方式堆砌成各种形态的墙体,对大的孔洞封堵最为适用。主要应用于电缆管道和竖井的防火隔墙和隔离层,以及贯穿大孔洞的封堵。

(4)阻火圈一外壳由薄钢板冲压成型制成。内壁为膨胀防火阻燃材料。主要适用于各类塑料管在其穿越墙体、楼板时的防火封堵。

除了以上这些专用的防火堵料外,也可以用钢板、石棉、现浇混凝土板或砂浆等不燃材料做为防火封堵材料。

3、施工要求

(1)一般规定

施工应按设计文件和有关产品的技术说明进行。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施工前对封堵材料逐一查验规格、数量及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作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对隐蔽工程应在封闭前由建设、监理等单位检查认可,做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2)贯穿部位防火封堵

①不燃材料贯穿孔的防火封堵应用相当于穿过分隔体耐火极限的无机材料将贯穿物周围的孔洞填充。孔洞较大时应作配筋处理,使填充部分与分隔体具有相同的强度。水平分隔体贯穿部位缝隙较大时,应用与分隔体相同耐火极限的防火板在底部衬托,填充物应牢固。

③塑料管道贯穿孔进行防火封堵时,分隔体内预埋阻火圈的,塑料管道敷设后,将贯穿部位的孔隙用砂浆或防火泥严密封堵。阻火圈非预埋的,应将贯穿部位的孔隙用砂浆或防火泥严密封堵,并在易受火灾威胁部位安装阻火圈。

(3)结构缝防火封堵

结构缝应用塑性防火材料严密填塞,并固定牢固。

4.施工常见问题

虽然国家规范对防火封堵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工程中往往执行不严,常见的主要问题有:

(1)电缆井、管道井等在穿过楼板处未按规范要求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没有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2)建筑中的墙头缝、楼板与外墙之间的缝隙等部位未封堵;(3)有些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未封堵或未严密填实;(4)电线、电缆穿过防火分隔墙的孔洞未封堵;(5)高层建筑中使用的塑料给排水管穿过楼板、防火墙时未设阻火圈等等。

5.验收要求

(1)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产品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其他按规定需提交的文件。

(2)有机防火堵料封堵应牢固严实,无脱落现象,表面应平整光洁。

(3)无机防火堵料封堵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粉化,不硬化、开裂等缺陷。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我国大中城市中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里生活或工作的人们与日俱增,如何搞好高层建筑的防火救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生活或工作在高层建筑中的市民,掌握必要的高楼火灾逃生技巧不失为明智之举。

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问题

(2)登高途径少,战斗展开不便。高层建筑少则几十米,甚至超过两三百米,然而,火灾时登高途径往往很少,除利用云梯车举高登楼外,主要依靠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登楼。从内部情况看,普通电梯易受火势侵袭,不能保证使用:从楼梯登楼,不仅速度慢、体力消耗大,而且极易与疏散人群发生挤撞,既影响疏散逮度又影响登高速度。从外部情况看,云梯车举高高度可能无法达到着火层,或者建筑底部被底层裙楼包围,云梯车难以接近。

(3)高层建筑火场供水效率不高。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建筑火火,主要应利用建筑内消火栓灭火或通过水泵接合器给消火栓供水灭火。但从实战情况看.固定消防设施利用率偏低。另外,消防泵压力不足、水带承压不够、铺设方式不合理等情况,都可能造成高层供水压力不足或供水失败。

2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方案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快,扑救困难。据统汁,近年来,发生的群死群伤重大恶性火灾事故中,80%以上火灾事故与消防安全疏散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做好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工作对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可靠、方便使用。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善往往影响疏散,因此,高层建筑应根据需要,除设置疏散楼梯外,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软梯、救生绳、救生袋、缓降器等。这些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构造简单,方便操作.安全可靠。

3救生逃生设备

(1)单人或家用的小型逃生器。一般家用逃生器材体积较小,通常一次只能供一人使用,但机动灵活,如:缓降器、逃生软梯等。火灾发生时,将这些小型的逃生器材挂在窗台或阳台上,被困人员即可通过软梯或缓降器逃生,但考虑到安全问题,缓降器只可在低于30m的楼层使用,逃生软梯使用高度不高于15m,逃生绳仅能用于6m以下的楼层。

(3)多人逃生箱式缓降装置。该装置采用两个箱体疏散逃生人员。每个箱体内最多可运送6人,两个箱体上下往复运行,逃生效率最高为300人//h。目前,该装置在医院及其他办公场所均有应用。

(4)移动式逃生装置。移动救生装置具有灵活机动、简单便捷的特点,该种装置可自由移动,便于安装在不同位置,在着火点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安全疏散逃生较为有利。该装置采用空气阻尼技术,无需电力支持,可上下往复输送逃生人员,但一次下降只能疏散1~2人,疏散效率较低,不适于人员较多场所的集体逃生。考虑人员心理因素和该设备自身的特点,该装置不适于安装在30m以上的楼层,通常用于人员密度不是很大的公共场所的辅助逃生。由于该产品价格较高,因此并不适于普通家庭。

(5)柔性救生滑道。柔性救生滑道是一种能使多人顺序地从高处在其内部缓慢滑降的逃生用具,滑道采用摩擦限速原理,达到缓降的目的。目前,限速方式可分为3类:一是采用粗的橡胶环进行分段限速;二是采用布置紧密的细的橡胶绳圈全程限速;三是采用高分子弹性纤维制成的弹性良好的布套进行全程紧密包裹限速。

(6)链式逃生器。软轨链式火灾逃生器是一种轻型群体逃生器,根据不同需求可配备多种型号,该产品主要由承载链和多个减速器组成,承载链安装快捷、承载能力大、具有较强的耐火耐高温能力;减速器具有下降速度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每套装置可供多人同时逃生。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火对策

1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

1.1安全疏散困难

1.2可燃物较多

市场建筑物质数量多,成分复杂,是办公类场所,比如图书馆、高级旅馆、档案楼、办公楼、科研楼等使用的高层建筑,出现火灾事故后,火势会非常猛烈,直接造成室内物质起火,当前,为了追求高档,一些场所装修使用的材料都是可燃烧材料,给火灾提供了蔓延的机会,大量物质会起火,加大了火势,给救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烟囱效应

高层建筑建筑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内部一些楼梯间、管道井、电梯间、风道、排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部位,在火灾发生后,成为推动火势扩大的诱因。因为楼梯间、管道井、电梯间、风道、排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这些通道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有力途径,造成火势更加猛烈。分析认为,高层建筑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而发生火灾后则会变得更加快速,如果是高100m的高层建筑,烟气会在半分钟内达到顶层,可见火势速度有多快。烟气是火灾中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因素,如果是在没有任何阻挡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达到最猛烈阶段,浓烈的烟气沿着楼梯间或竖向管井不断向上形成扩散,能够达到速度为3~4m/s的程度。

1.4扑救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不同,整体救援作业难度非常大,如果出现了火灾,火灾现场就会出现浓重烟雾、强大的热辐射,这时,要想进入现场或者靠近中心点,则难上加难,消防队员无法快速对火势形成堵截,不能有效进行人员救援。如果高层内消防设施不齐全,也会给消防工作带来难度,比如高层火灾时,需要利用室内水做好救援,但水量不足或者压力不够时,很难形成主动力量,起不到快速救援的效果,控制不利,还会导致大面积火灾扩散。救援时,消防队员要利用高压水枪向上打水,但往往无法达到建筑顶层,不利于组织救援。如果建筑物没有安装消防电梯,则不容易到达上部,对上部火灾进行救援,如果消防队员“全副武装”通过楼梯冲上高层,则不但无法控制火灾,还容易出现救援人员伤亡事件,高层救援整体难度很大。建筑高度越高,则越不利于火灾救援施展,特别是消防水供给量不足的时候,更会延误有利的时机,使火灾扩散加快,造成更大的损失。

2高层建筑防火对策

2.1消防设计把关

2.2施工阶段监督检查

建筑物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检查消防设施,对建设单位资质进行审核,确保承揽工程施工单位,能够严格遵循消防标准要求,对建筑工程技术措施、防火构造和消防措施等有严密规定与制度。施工时,严格执行设计标准,不能随时进行更改,如果必须变更的,则需要请示上级主管单位报批后,才能进行建筑结构改变。变更后,需要标明暗敷消防电源线路位置,保证火灾时快速处置,对建筑材料、设备也要全面检测,对不符合消防安全的坚决不用。

2.3加强消防设施维护

高层建筑在长期使用后,一些消防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给建筑造成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各类消防设施完好,则需要进行日常安全检查,保证设备使用正常。对在检查中发现作用失灵的,需要定期维修。另外,检查中也需要对火灾自动报警,防排烟设备、灭火系统、防火门、消防泵、防火卷帘和消火栓、消防控制室和仪表设备等进行专门检测,确保各类设施有检查有记录。

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只有在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全面做好安全监管,提升防火意识,从主观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确保高层建筑安全,避免出现火灾事故。

关键词:疏散设计;消防安全;高层建筑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膨胀,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等大型、多功能建筑不断增多,其所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密集,火灾荷载越来越多,如果安全疏散设计不合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这样,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出发,以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提出了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方法和对策。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灭火困难

根据实验表明,消防队员携带水带、水枪、背负空气呼吸器步行上18层楼,心律140次/分钟,平均耗时4分钟,导致战斗能力非常低,建筑高度制约了内攻时消防人员作战能力和消防器材装备效果的发挥。高层建筑通常存在内部消防设施失效或缺失的情况,而火灾时假如消防电梯不能正常运行,消防队员内攻只能通过楼梯徒步攀登,受到体力限制严重影响了灭火战斗,并且增加了消防人员内攻的危险系数,同时影响被困人员向下疏散的速度。

(二)容易形成立体火灾

由于高层建筑内的房间很多、装修装饰多,贯通整个建筑的管道、孔洞容易导致火焰和烟雾迅速扩散和蔓延。根据测定,在烟囱效应和火风压的共同作用下,火势发展阶段垂直延伸速度为3-4m/s,水平延伸速度为0.5-0.8m/s,100m的走廊仅仅需要2分钟就能充满烟雾,100m的高层建筑,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烟气沿着竖向由底扩散至楼顶只需要30s,并且很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三)人员疏散困难

而在高层建筑火灾的这些特点中,人员疏散困难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原因是人员疏散不及时,就会造成人员伤亡,而生命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东西。下面笔者谈谈解决人员困难问题的设计基本原则及方法与对策。

三、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方法与对策

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和火焰蔓延得非常快,人员撤离通常是跟不上的。因此,合理设计竖向和水平防火分区很有必要,它将火灾限定在界定的范围内,有利于人员的撤离。

自动灭火系统是火灾防护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自动灭火系统一方面可以扑灭初期火灾、限制火灾的扩散,另一方面可以消烟、降温以保护疏散设备的安全。

1.设计合理疏散线路

现代高层公共建筑内部的功能复杂,通常会存在很多内部的走廊,这样容易导致安全疏散很难辨别方向,而设计的安全疏散通道、线路是否合理关系到高层建筑的疏散效果。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线路时,要掌握便于辨认和寻找的原则,安全疏散路线要易于辨认,并且要设置醒目易见、简明易懂的疏散指示标志。同时,由于人在紧急情况下都有走平常熟悉的路线习惯,在设计布置楼梯间位置、疏散出口的时候,要尽量将其靠近在人们经常使用的地方,使火灾时安全疏散路线与经常使用的路线尽可能保持一致。

2.合理设计安全出入口

3.设计合理的避难层

避难层是指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时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由于高层建筑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楼层数在25层以上的旅馆、办公等人员比较多的高层建筑,都宜设置避难层,但为了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可以节约投资,可以缩小设置范围。在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高度超过IO0m的高层办公楼、综合楼和旅馆,应该设置避难层。避难层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形式是专用避难层。这种避难层垂直交通设施和核心部位的设备,必须用耐火极限不少于1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该满足规范的要求。另一种形式是与设备层结合。这种形式采用比较多,它要做到管道、设备应集中布置,并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还需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

[1]陈保胜.周健.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引攀.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M].北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andprosperityofChina'seconomy,theincreasinghigh-risebuildings,butthetallbuildingmajorfireshaveoccurredfromtimetotime.Thecauseofthissituation,oftenwithhigh-risebuildings,largenumberandfunctionalsofeaturesmorecomplexiscloselyrelatedto.Duetothedifferenttypesoftallbuildingisthemainplaceforpeoplelifeandproduction,butalsothepropertyofhighlyconcentratedplace,soitcanbesaidthatthedamagetopeopleisthemostdirect,themostseriousisthehigh-risebuildingfire,soinrecentyearsthemainaspectsoffirepreventionisthehighlayerbuildingfire.Inrecentyears,fireswithcommercialbuildingsincreases,componentshowedarisingtrend.Tocommercialbuildings,firepreventionandsafeevacuationdesigninitsmass,largespace,multifunctionalcharacteristicstendtobemoredifficultthanordinaryconstruction.Therefore,thefocusofsocialcommercialbuildingfiresafetyandevacuationdesignishowtopreventandreducefirelosses.Therefore,researchonhigh-risebuildingfireprotectionandevacuationdesign,hastheveryvitalsignificance.

Keywords:High-risebuilding;fire;evacuationdesign

Keywords:High-risebuilding;Fire;EvacuationDesign

1.引言

中国13亿人,既有非常发达的城市,也有相对落后的农村,城市里面既有现代化的建筑,不亚于纽约、东京的高楼大厦和商场餐馆,又有消防安全基础较差的城中村、小胡同,消防基础设施不配套。很多城市建设很快,道路修得很好,大厦修得很好,但是公共消防设施配套并不齐全。公安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指出,高层建筑防火、地铁火灾等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外国先进经验和中国情况相结合,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新路。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突飞猛进的高楼设计技术和发展形势相比,高层灭火救援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对落后,消防救援难题越来越凸显。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怎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好我们的消防工作。要创新,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比如高楼大厦、地铁的消防安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比我们多,有一些经验是可以拿来借鉴的,学习人类优秀科技成果也不丢人。但是,有一些东西又不可能完全学习,要结合中国的情况,水土不服也不行,要结合我们的情况走出一条新路。

比如高层建筑防火怎么办,地铁防火怎么办在国外也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也没有完全解决,日本也没有完全解决。还是要用综合的办法,从防范入手,从抓点滴入手。我到上海的时候看过日本投资最高的大楼。

浦东由日本投资最高的大楼,消防安全管理非常严格规范,哪一层什么状态,一目了然,监控得非常清晰,监控员非常认真负责任,大楼里面这么多电气,这么多人,不用火是不可能的,还有饭店和酒吧,安全用火、规范用火非常的重要。如果发生了火灾,已经大面积过火再救,即便救下来损失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高层建筑防火是一个综合问题。又比如地铁火灾怎么能防范,现在社会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地铁安检是非常好的措施,危险品不带入车站,就为大家的安全提供了一个保证。这些课题正在进行研究,这需要一个过程。

2.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比一般建筑大得多,楼层高、人员多、蔓延快,扑救和疏散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1火势迅猛,蔓延途径多

2.2人员疏散困难,伤亡严重

2.3高层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欠佳,存在火灾隐患多

由于高层建筑的使用管理单位火灾防范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将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制度落到实处,普遍存在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善、违章关闭消防设施等隐患。高层建筑大多数都有自动消防设施,但由于使用单位缺乏技术过硬维护管理人员,日常管理维护不善,再加上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强,导致了自动消防设施的运行质量差。

3.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3.1消防给水问题

消防加压泵的选型必须满足流量和扬程的需要,经计算,消防流量为20L/s,消防泵所需扬程为105m。水泵选型时,很难选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泵。

3.2防排烟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室外风向、风速对室内烟气流动有显著影响。风力作用在建筑物外墙时,迎风的一面产生正压即压力,背风的一面产生负压即吸力。当着火的房间位于背风面时,房间内烟气在负压作用下沿外墙窗口排出;当着火的房间位于迎风面时,房间内的烟气在正压作用下不能向外排出,而是沿内墙门、窗及通风管道向同楼层其它部位扩散,风速越大,风压越大,扩散的速度就越快。

3.3安全疏散问题

在消防审核、验收的过程中,凡应设置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均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封闭或防烟楼梯间。但发生火灾时,这些理论上安全的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安全值究竟有多大?因此,对封闭及防烟楼梯间中防火门的设置有必要进行探讨。

3.4消防安全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与《消防法》相配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共消防安全评价机制、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单位、企业内部高层消防安全检查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多产权、多使用权的高层建筑无统一的消防管理机构,业主职责分工不够明确,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和维修费用不落实,消防器材投入不足,自动消防设施未实行年度专业检测维护。物业公司人员老化、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理想,部分消防控制室监控设备未发挥应有作用,值班人员未经消防专业培训,不具备对自动消防设施的维护、操作技能。相比较而言,旧小区和商住一体建筑内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更为令人担忧。

3.5高层建筑用途变更带来消防管理隐患

3.6高层建筑施工、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增加火灾隐患

一是户外消防障碍多。高层商业楼户外停车区域设置和管理不规范,设置石墩、铁桩,影响消防车通行和靠近扑救;高层住宅区车位设置数量不足,停车占用消防车通道,户外新增停车泊位和绿化景观占用消防车的扑救面和回车场地。二是施工现场可燃材料多。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支模架、防护网为可燃材料,内部大量使用可燃装修材料,有的内部还有员工宿舍,施工期间无临时消防给水设施,违章用火用电极易导致火灾发生。三是部分业主安全意识不够强。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大量使用可燃物装修,常有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规范、不安全的行为。四是公民自我保护的能力弱。一些居民不懂得灭火器的操作使用方法,缺乏火灾预防、初起火灾的扑救知识及逃生自救能力。

4.世界各国高层建筑防火经验

4.1法国

高层建筑分成若干防火区

法国要求高层建筑划分成若干个防火区,各区间以耐火极限为两小时的隔墙分开。

在结构布局上,他们还规定如果不能在外立面墙设置消防设施,除主楼梯外还需另外设置疏散用的消防、防烟楼梯。该楼梯宽度相对于主楼梯可稍窄,但位置要求在与主楼梯不会同时受到烟雾包围的地方。

此外,高层建筑应避免地下室和地上各层直接相通,地下各层的楼梯间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烟火蹿入地上的居住层。如果地上需与地下室直接相通,就要在相通处设置过厅,并安装能自动关闭的实心门和耐火极限为1.5小时的防火装置。为了在火灾初起时能迅速疏散居民,法国还要求在设计中每户出口与最近楼梯间的距离不超过20米。

4.2美国

超过30层楼顶必设停机坪

美国在上个世纪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代火灾模型,并尝试利用大型计算机模拟高层建筑火灾发展。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美国的高层建筑防火立法已趋完善。

在建筑设计上,美国规定高层民用建筑必须安装紧急照明设备、紧急排烟设备、感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以及安全疏散设施。超过30层的公共场所,其楼顶必须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在建筑物的室内装修上,美国通过立法限制建筑物的火灾荷载,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如高层建筑内禁止采用可燃性物质进行装修,禁止铺设可燃性化纤地毯。同时规定室内家具,如沙发、床等,也应具备一定的阻燃功能。

4.3香港

每25层应有1个避难层

香港《疏散方法规范》要求,在非工业建筑中,至少每25层应有1个避难层。避难层可以为疏散中的人群提供休息,为残疾和受伤人员提供保护,也可用作救援队的疏散指挥点,便于建筑内人员有序疏散。避难层面积应满足预期避难人数的要求,在结构上具备充分的净空高度、防火分隔、耐火和灭火系统以及防止烟气滞留的通风系统,在设备上具备灯光和信号指示。

5.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对策

根据高层建筑的使用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应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5.1严格把好设计、施工关、验收关

坚决杜绝高层建筑在设计或施工时留下隐患。严格把好高层建筑的二次装修审批验收关,严格控制可燃、易燃材料装修,防止随意改变使用功能,破坏原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5.2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防火安全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层层负责的消防管理机制,定期地进行消防模拟演习,加强消防宣传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

5.3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要加强维修保养,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高层建筑内消防设施比较完善,如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淋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等。这些设施可以及时地发现火灾和尽快地扑灭火灾,减少损失和伤亡,有效地提高高层建筑的自防自救能力。因此加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是确保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5.4加强用火用电管理,是高层建筑避免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从历年火灾发生的情况分析,电气火灾发生率占比例最大,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用电的管理,在用电管理方面,不得随意增加用电设备,不得乱接乱拉临时电线,电器设备的安装要严格按电气安装规程的要求设计施工。在用火方面,必须严格管理,公共场所要防止烟头可引起可燃物起火。酒店的厨房用气用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油烟机必须经常清洗,防止积油过多引起火灾。高层建筑的电焊作业应遵循三级动火审批规定,确保动火安全。

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从设计施工入手,避免遗留先天性火灾隐患。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加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提高高层建筑使用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是做好高层建筑防火工作的重要措施。

5.5大力推广使用建筑防火材料

5.6大力加强工程施工防火监管

5.7大力发展城市防灾救援能力

俗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高层建筑迅速增多,对防灾装备和救援能力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上海火灾中警用直升机也参与了此次救援,但因为现场浓烟太大,无法靠近大楼。原本考虑将楼内居民从楼顶通过直升机疏散的计划没能实现。救援的困难在于云梯难以到达20层以上,20层以上火势难以控制。从周边高楼向该楼喷射的水因力量不足灭火效果不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消防救援能力与高层建筑发展的失衡问题。我们在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同时,更要重视及时跟进消防安全和救援能力,甚至应该超前发展,以防止出现“有灾救不了”的局面,城市发展与城市防灾需要综合考虑。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研发新型防灾科研成果;配备和更新常用消防救援器材装备;加强消防队伍力量建设;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增加公共消防设施等等。

5.8进一步加强建筑固定消防设施操作方法训练

5.8.1积极开展理论培训

5.8.2科学、全面地开展固定消防设施训练

开展固定消防设施训练应该从建筑环境、设备状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训练计划,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必须遵循“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原则。

5.9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体现了对每个人宝贵生命的珍视。近两年,一些大中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接连发生,一起比一起影响大,一起比一起损失重。上海公寓大火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长春在建高层建筑突发大火直接经济损失600万,重庆29层居民楼大火住户财产损失巨大,火灾后的现场让人惨不忍睹,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灾民悲痛欲绝。海安县城与周边县市相比,高层建筑最多,号称“市中心”,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形势比周边县市严峻,我们要把别人血的教训变为我们自身加强全县高层建筑安全防范的实际行动。做好城市规划,确保高层建筑协调有序发展,避免一味求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关系,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放在比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工业生产安全还要重要的位置,不断推动上级的政策、规定、要求的落实,形成社会化全员化齐抓消防工作的新格局。前不久,我省出台了《江苏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于6月1日施行,我县也应该根据本县实际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提升重视程度,细化工作责任,为建设大美海安构筑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5.10要立足自身、立足长远,认真抓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高层建筑的增多是时展的必然,预防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坚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严格的规划设计、规范的施工监管、防范措施的落实,消防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6.高层商业建筑防火实例分析

6.1商业建筑防护与安全疏散的常规要点

6.1.1正确理解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概念,重视生命的逃生之门。

6.1.2疏散走道的设计必须要简捷,疏散楼梯首层必须要直通室外

(1)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地面、墙面、吊顶一般均不得采用可燃材料装修,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场所等规范另有规定的除外。

(2)疏散走道必须设置门与房间隔开,起到一定的隔火作用。

(3)走道上距安全出口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台阶,走道上也应尽量避免设置踏步,宜采用缓坡代替。

(4)疏散楼梯在首层位置宜直接将出口开向室外。建筑中情况比较复杂,疏散楼梯必须设置在建筑中部时,疏散楼梯应设置简短封闭的走道或门厅通出室外。封闭是指与其它部位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或房间隔开。绝对不能将功能复杂的大堂、餐厅、商场营业厅等视为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扩大的前室来对待。

(5)疏散楼梯间内除设置与疏散走道相通的防火门外,开水房、厨房等其它任何房间的门均不得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大开间办公区、多功能厅、商场等,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可以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应控制大开间内装修材料的燃烧等级。

6.1.3要严格控制好安全疏散的距离。

全疏散距离在规范中基本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在计算时难以把握。

2.4人员疏散宽度的计算非常重要。

设计时,对人员疏散宽度中的人数的统计计算应掌握以下要点:

(1)无论高层还是多层,商业营业厅实际人数均可以参照2006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业营业厅人数的计算方法确定。

(2)录像厅、放映厅的人数按建筑面积1人/㎡的计算确定,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按0.5人/㎡确定。

(3)剧院、电影院、体育馆等按总座位数加上实际工作人员最大数量确定。

(4)其它场所按实际统计的最多人员数量确定。

6.2高层商业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实例——以观演商业建筑为例

观演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舞台防火,人流组织,安全疏散。

6.2.1舞台防火

舞台防火方面主要以下几种技术措施来实现:

(1)设防火幕。这里的防火幕主要是指防火台幕或是在台口上方的防火水幕,因为舞台范围内包括布景,灯光,设备等易燃物品,按术语来说就是火灾荷载较大,设防火幕可以阻断或延缓火情向敞开的观众席蔓延,利于人员密集的观众厅疏散。

(3)舞台上部设出烟口。按以往经验火灾中,对于人员的最大伤害并非高温,而是烟气,在舞台上部设排烟口,就是为了防止烟气向观众厅扩散。

6.2.2人流组织

(1)明确、短捷,进出场口要明显,并有足够的数量和宽度;

(2)厅的布置要合乎人流特点;

(3)楼座与池座人流分开设置;这时针对有楼座的观众厅提出的要求,需要避免集散人流重叠,造成拥堵。

(4)要充分发挥中间过道和前厅的作用;在过道和前厅可以充当过渡和集散的作用,需要保持通畅,切忌堆放过多不必要的物品

(5)保证上下场观众的合理组织,最好出口和入口分开,防止上下场的观众人流冲突。

6.2.3安全疏散

以下是安全疏散的一些一般规定,这其中一些关键数据时需要设计人员牢记的:

(1)应设置足够数量、足够宽度并分布合理的内、外安全出口和相应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出入口人流避免交叉和逆流。

(2)计算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宽度所取人数规定:池座、楼座按满座计算,门厅、休息厅内候场人数计算:

(3)池座和楼座应分别设置至少2个安全出入口(楼座小于50个可设一个),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4)观众厅每个安全口的规定:采用双扇外开,净宽不应小于1.40m,门口正面1.40内不应设踏步;严禁用推拉门、卷帘门、折叠门、转门;应设自动门闪;

(5)观众厅走道设计规定:布置应有利于分区疏散;袋形走道不宜大于6m;

(6)室内楼梯净宽不应小于1.40m;

(7)室外疏散楼梯宽不应小于1.10m;

(8)疏散楼梯要求:踏步宽度不小于0.28m,高度不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步;超过18步,每增加一级踏步放宽0.01m,高度相应降低,但不超过22步,平台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且不小于1.10m。

结语

[1]上少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8):167-170.

[2]王伟.浅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从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几点启示[J].安防科技,2006,(4):23-25.

[3]吴帆.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防火技术的探析与研究[J].大江周刊(论坛),2011,(6):147-148.

[4]傅梦.牢筑高楼"防火墙"——从上海胶州路公寓大火谈高层建筑防火[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20(1):18-24.

[5]吴雪佳,王伟.高层建筑防火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几起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几点启示[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1):15-20.

[6]孙跃.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及电气联动控制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1,(11):77-78.

[7]张念农.有关高层建筑防火给水设计的几点看法[J].建材世界,2009,30(4):88-90.

[8]刘晗.军事思想在高层建筑防火灭火工作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1,(5):247-248.

[9]金侃,贾瑜欢.基于多米诺骨牌理论浅析高层建筑防火问题及安全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417.

[10]雷中英,陈微.基于物元可拓方法的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安全评估[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9,6(2):104-107.

[11]高云,张浩,弋俊楠等.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149-153.

[12]李义雷.设有中庭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的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07,(3):183-184.

[13]赵春梅,卢兆明,郑惠怡等.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估的不确定型群组决策方法[C].//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2004:67-74.

[14]张楠,金禾.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系统优化方法初探[J].昆明大学学报,2001,12(1):75-76.

[15]赵航.浅谈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9).

[16]竹为民.高层建筑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设计安装中常见问题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9):15-16.

[17]潘雨顺.论高层建筑防火正压送风与排烟的快速优化设计[C].//1999城市火灾安全国际学地议论文集.1999:37~44.

[18]吴忠刚.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安防科技,2010,(8):52-55.

THE END
1.消防队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报告.docx消防队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报告《消防队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报告》篇一消防队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报告在消防工作中,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对于提高消防队的应急响应能力、预防措施以及救援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一起典型的火灾事故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消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案例描述:在某市市中心的一栋高层商业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4066587.html
2.公众责任险解读3.根据现场查勘写出查勘报告,作为判定赔偿责任和计算赔款的依据; 4.进行责任审核,看事故是否发生在保险期限内,是否在保险责任范围,受害人是否向被保险人提出...公众责任险的案例分析 在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你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而发生意外,有时候因为自己自身原因不小心受伤了也只能责怪自己。但是你知...http://wxdzd.wddcn.com/vshop/_marketing_new_view.html?sid=1593015&market_id=356553&isshare=no
3.甘肃临夏县“5·17”较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较大事故Major截止目前,甘肃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自然灾害救助及家庭综合意外保险协议,按每人20 万元标准进行了理赔,临夏县民政部门临时救助(每人2 万元)已发放到位,伤者已出院,家属情绪稳定。5 月19 日23 时,4 具遗体全部火化完毕。 三、火灾成因分析 (一)起火时间认定...http://www.isa-hsse.com/index.php?a=show&catid=204&id=48252
4.保险学试题及答案18、财产损失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补偿制度,其共同特点为(ABCDE)A、业务经营十分复杂;B、投保人、被保险人与受益人高度一致;C、保险标的是有形财产;D、防灾特别重要;E、防损特别重要。19、火灾保险的费率,通常以每千元保额为计算单位,费率的表达形式为(C)A、十分率;B、万分率;C、千分率;D、百分率。20、...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976516_1030396500.html
1.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热门14篇)范文范本是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写作样本,它能够指导我们写作时的结构和风格。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范文范本的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写作的要求和技巧。 近期火灾案例分析报告范文通用13篇 篇一 为了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必须对事故进行归纳分类,至于如何分类,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角度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就不...https://www.77cxw.com/fl/1015333.html
2.火灾保险理赔案例分析火灾带来的灾难损失惨重,人们对火灾的防范尤为重视。那么火灾保险应该如何投保又如何理赔呢?针对火灾造成的损失,最有效的防范还是购买家财险。目前市面上的家财险一般为基本保障型,最大特点是保费低廉,保险期满后,所交纳的保险费不退还。 保险 保险理赔 875 2023-09-17 03:25:50 两个理赔案例分析 突然接到一...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topics/487143
3.火灾事故案例分析6篇(全文)(3)预先采取措施,使得一旦发生燃烧爆炸危险,能够阻止和限制火灾遇爆炸的蔓延及扩展。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第2篇 火灾事故民事赔偿十案例 豪车停车着火保险公司是否该赔偿【案例一】 发布日期:2012.06.05 导读:人的一生中会碰到很多意外,汽车的一生中也会碰到很多的意外。因此,为汽车缴纳保险现在成了每个车主的选择。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jd9mpo3.html
4.长沙市岳麓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沙市岳麓区突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长沙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http://www.yuelu.gov.cn/yl_xxgk/bmxxgkml/qajj/zcwj/202207/t20220722_10698146.html
5.事故分析报告(精选20篇)事故分析报告2 一、事故概况 20xx年xx月xx日,下午13:15分左右,在四方地金水铜冶炼厂风压机房,新建空压机座柱子混泥土浇灌施工,振动器联接电缆线漏电触人事件,受伤人庞发荣吃过中午饭后,准备施工,当他的手触到振动器联接电缆线时,被电当场击倒,此时工地上的施工人员立即将电源开关断开,庞发荣此时倒在地上已经昏迷...https://www.ruiwen.com/fenxibaogao/6512934.html
6.火灾情况报告(精选22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火灾情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灾情况报告 篇1 为认真贯彻《开展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和制度》,有效预防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发生,减轻火灾的危害,最大...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1231121031_2176610.html
7.消防安全事故案例(精选8篇)现将多年来国内一些重要火灾案例和世茂大厦的消防培训教材通报给大家,供吸取经验教训,请大家做好办公场所以及住宿地的安全消防工作,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等意外时,要能够通过应急消防疏散通道及时撤离,确保自身安全。 一、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特大火灾事故(害人害己)...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k7yv24n.html
8.企业经营管理的54大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经营管理 0.044页 0.07页 4.282页 0.038页 0.099页 0.040页 0.044页 0.094页 0.017页 4.867页 0.039页 0.064页 0.047页 0.035页 0.066页 查看更多 未登录 年度销售费用预算表 0.02页 培训效果跟踪表- 0.05页 培训效果跟踪表 0.01页 团队建设(完整版) ...https://doc.mbalib.com/view/6c04903675adb429a0589492a21a4ed1.html
9.车辆损失保险赔偿的案例分析根据周先生提供的车险保单所载,因火灾造成保险机动车的全部损失或部分损失,保险公司依照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因第三方对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方请求赔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必须协助保险人向第三方追偿。从条款分析来看,保险...https://www.66law.cn/laws/391753.aspx
10.清华大学2024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本科生组选题报告入选名单截至2024年5月23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接收到来自全国172所高校395支本科生队伍的报名信息,其中100支队伍的选题报告顺利通过专业评审,进入实地调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阶段。选题报告入选名单如下(随机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公示期:2024年6月7日~2024年6月14日。 https://www.sppm.tsinghua.edu.cn/info/1005/9719.htm
11.理赔工作总结15篇截止到10月,我公司法律诉讼案件712件,累计减损2949.35万元,胜诉率达到51%。通过案例的答辩,化解了大家对保险的误解,使法官的判决更加公正准确。 (四)估损充足率明显提高 截止10月底,与20xx年底的未决清单对比,估损充足率为83.15%。而与上月未决清单对比,估损充足率已提升为100.19%,全省排名第五。由于今年的估损情况...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471572.html
12.公司培训方案(通用15篇)一畅只社会各人员要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和安全出口的畅通,二会指一会扑救初起火灾,二会逃生自救。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距火源0.5-1米处,揪掉铅封,拔出保险销,喷嘴对准火源根部按下压把。 ...交人力资源部审议; 5、人力资源部在新员工集中脱产培训结束一周内,提交该期培训的总结分析报告,报总...https://www.unjs.com/fanwenku/42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