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精选5篇)

一是及早介入原则,这样可以使校方把握危机事件处置的主动权让班级危机事件在发生的初期或尚未类聚前得到控制和平息,减少和避免损失,缩小影响。二是客观针对性原则,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和班主任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要坚持客观性的原则,不能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避免主观随意性导致处理问题不公。三是教育启发性原则,辅导员班和主任要抱着教育的目的和心态对待突发事件,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教育全班的精神,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深入了解调查,从动因分析到全面评估,这样才能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四是可接受原则,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所采取的方法,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主观武断,更不能烦琐而无实际意义。

三、学班级危机危机事件处理具体措施

大学班级危机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如图1所示。

1.公共危机事件处理

(1)交通意外或其他重大恶性事故的处理

(2)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等危机事件的处理

(3)学生发生急病、食物中毒或发生群体性流行疾病事件的处理

①师生发生危机性急病或食物中毒后,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和辅导员;②班主任和辅导员问明情况后,应立即与卫生部门取得联系,迅速组织人员将患者送至校医院救治或派车送至市区医院,同时立即向学院分管领导汇报;③如发生重大急病以及涉及生命危险的事件,学院应将获悉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④如学生中发生群体性流行疾病,除立即与医院取得联系外,还应及早采取隔离等措施。

2.个体危机事件处理

(1)学生自杀、自残、自虐性事件的处理

(2)学生离校出走或失踪事件的处理

(3)学生打架或群殴事件的处理

(4)重大失窃事件的处理

①发生重大失窃事件后,学生应在第一时问向学校保卫部门报案,同时将情况报告班主任和辅导员;②班主任和辅导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组织保护现场,配合学校保卫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做好失窃师生的稳定工作。

(5)心理援助与危机事件的处理

四、大学班级危机处理常规工作

1.树立服务学生理念并落实到位

2.做好学生公寓建设,加强大学生安全管理

学生宿寓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大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阵地。以宿舍为重要阵地开展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贴近大学生真实的安全需要,有利于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开展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工作,有利于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加以处理,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从深入学生宿舍,掌握大学生安全现状;严格管理,仔细排查安全隐患;强化大学生安全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入手。

对学生开展安全事故的案例教育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发生在校园内的安全事故案例接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这些真实的案例开展安全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在安全教育中,对典型的案例深入分析,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形式、危害及其规律,能够把安全教育以真实的形态展现出来,往往会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留下深刻印记,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在什么情境会出现这种不安全的情况,出现这种不安全情况的原因,一旦发生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如何运用日常所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通过对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树立安全意识、具备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性。要做到建立案例教育库,做好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的归档、整理工作;根据环境、季节等变化规律,适时地开展案例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素质培养模式对策

[作者简介]陆锦冲(1963-),男,江苏南通人,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金刚(1972-),男,江苏盐城人,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袁雄军(1978-),男,湖北武穴人,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应急救援、职业危害防治等。(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B-a/2011/03/001)、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20113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二、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目标

调查表明,刚到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等问题。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的一线操作岗位,如果安全素质不高,且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没能有效进行,企业人因事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目标可定位为: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和有较好的专业技术背景的高安全素质技能型人才。即为用人单位输送具备较高安全素养的“安全人”。

三、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内容

1.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大安全观是指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尤其强调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心理、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通过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普及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

四、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方式

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和专业的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活动,当前,主要的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2.实践及实训教学。实践及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这一环节既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又能加深高职学生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领悟,提高安全意识。因此,可以在实践环节增加安全技术、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与考核,如开展实践过程中的应急演练活动。

3.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在校园内举办各类安全文化活动,如定期邀请公安、消防、气象、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进行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识图片展览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营造高职院校安全素质教育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安排一定学时的事故案例分析,比如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事故的残酷,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通道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教训、短信平台提醒、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更广、接受的渠道更多。

五、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得到社会、企业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领导重视。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落实,将“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3.加强专业师资的安全素质培养工作。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师资的安全素质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教师的现场接受安全培训或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专业教师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4.加强学生安全素质培养评估体系建设。学校必须建立安全素质培养评估考核体系,以确保教学效果。可建立定性定量的安全素质指标评估体系,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评估,掌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素质的全面达标。

5.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安全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办学等举措,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在教学手段上,要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安全知识要点。在教学场地和知识点选择上,不应仅拘泥于教室和书本,要积极采取现场教学,请校企合作单位安全技术人员结合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讲解安全技术要领和安全事项,示范安全操作步骤。

六、结语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一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了安全素质,所以,加强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以安全素养培养为主线,以安全防范教育、行业及专业安全教育和一般安全理论教育为内容的,各方面有机配合的安全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基础知识和所属行业安全专业知识技能,消除因对本行业危险、危害无知带来的恐惧,提高安全素质和从业能力,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安全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彦伟,何天平,汪丽莉.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8).

[2]陈仙,史晓虹,郭晓宏.高校学生安全素质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6).

[3]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4]赵文武,谢东海,罗一新.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2).

[关键词]行为安全理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建议

高校一旦发生火灾,影响力大、涉及面广,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高校屡发失火事件,造成一定损失。通过对高校火灾事故原因的了解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的不足是导致高校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基于工作经验的总结,对现状展开分析,然后指出存在问题和原因,最后通过个人思考提出对策,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本文尝试将行为安全理论引入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获取第一手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期望能更加科学、准确地找到问题关键,提出针对性对策,为更好开展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一、行为安全理论概述

(一)行为安全的定义

行为安全理论(BBS,BehaviorBasedSafety)的基础是行为分析理论,是基于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1]。目前,业内对行为安全的含义、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的看法很不一致,总体认为行为安全理论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对行为人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统计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安全的关键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渐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帮助行为人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

(二)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

1.作用范围

2.实施流程

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模式是建立在前因—行为—后果的基础上的,旨在改变人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使这些“不安全”的行为不再发生[2]。行为人表现出的行为的前因是导致行为发生的个人习惯和思维等要素,后果是行为所导致的具体结果。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流程具体分为识别关键行为、收集行为数据、提供双向沟通、消除不安全行为四个步骤[3]。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统计,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10%的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仅有2%的事故是由不可控因素造成的[4]。这些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大部分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来避免,这一统计结果也适用于分析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因此,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指导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

(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

结合大学生消防事故致因链模型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式、目标,笔者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图(如图2)。根据流程图,首先要确定教育的重点环节,即找到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起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上的薄弱点;其次,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解决这些薄弱点的方法,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优化,最终达到减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从而遏制高校火灾事故的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和广泛性。

三、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结果分析

1.检查消除火患方面

2.处理初起火情方面

3.应急疏散逃生方面

在“逃离火场时,突然想起遗漏某个重要物品,您会怎么做”、“您觉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哪个”、“若所有的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您认为该怎么办”、“您认为哪些是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等问题中,75%以上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若遇到火灾,您觉得您是否能够运用疏散逃生知识从火场逃生”一题中,高达58%的大学生选择“不能”或者“不好说”。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各年级大学生对疏散逃生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当。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丰富,大学生在入校前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渠道较多,一旦形成潜意识就会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大学生虽然能够在理论上掌握应急疏散逃生知识,但是需要在演练实践中提升运用能力,否则他们没有信心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消防安全突发状况。

4.宣传教育效果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88%的大学生认为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重要,大一学生群体中有92%选择“重要”,其他年级学生选择“重要”的比例都在84%左右。但是,仅11%的大学生知道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和“三个应知应会”这些基本消防安全知识。说明大一时期是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最重视的阶段,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普遍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消防安全概念和内涵上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形成认知体系。大学生认为大学最需要加强的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前三位依次是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大学生最愿意参加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前三位依次是参与消防实战演习、以消防宣传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案例警示教育。在开放式问题中,“多开展实践操作性的演练”是大学生为改进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所提最多的意见,可见大学生最愿意接受实践性强的教育活动。

四、对策建议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火灾忧患意识较差;检查火患能力较弱;处理初起火情实操技能不足;随年级升高消防安全意识降低;消防安全教育实效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紧抓新生入学关键期,强化教育效果

(二)加强宿舍消防安全检查,消除侥幸心理

学生宿舍是高校火灾高发地点,也是加强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实际情况看,新生的纪律性较强,在宿舍内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较少,但大学生使用违规电器的比例随着年级升高而明显提高。因此,在规范宿舍日常检查的基础上,保卫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应加强高年级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检查,发现学生使用违规电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情况的都应及时处理,同时,对拒不改正和多次违规的学生也应给予适当处分,通过日常检查和纪律约束形成震慑,促进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识。相应的,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应多深入基层,了解学生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尽力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5]。

(三)丰富校园教育形式,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结合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知道消防安全理论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够把这些知识变成消防安全实操本领,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实操演练。学校职能部门可以利用每年新生入学阶段、安全教育月、119消防日等关键节点,将灭火演练、疏散逃生演练等融入教育活动,并邀请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以点带面”的效应传递,带动二级学院结合实际有效开展类似演练,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例如针对化工类学生、美术类学生、机械类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开展危化品防火、画室防火等专项消防安全实践教育。

(四)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哲,白云杰.基于行为安全模式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3):72~75.

[2]任玉辉,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12):138~140.

[3]余昌才.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学家,2014,(2):284~284

[5]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10~112.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教育

二、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

三、加强对大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

四、结语

论文摘要:缺乏安全常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在安全事件面前应急能力差等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彰显出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的迫切性。高等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安全素质,将高校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由于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存在安全教育缺失或不足,使得大学生虽然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却依然是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和侵害。无论是在面对突发的安全事故,还是在面对一些不法分子所设置的骗局时,大学生都普遍存在防范意识缺失、警惕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高校应该承担起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的职责。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集散地,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和谐、安全对社会的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辐射作用。

近几年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切实有效地将校园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是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二)营造高校良好的教育、科研和生活环境是基础和保证

随着高校校园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以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多元化,高校校园内服务业日益兴旺,各类不同身份的社会人员大量涌入,使得高校校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特征,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作为教育重地和科研重地,高校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空间和环境作为前提和保证。面对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服务社会责任与一定程度的社会控制责任交织的局面,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命题。

(三)弥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对人才尤其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和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表现的应该是沉着冷静、机智应对,而不应该是因为安全知识的匮乏所表现出的无知无奈、无所适从。不少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列为必修内容,或者虽然进行了安全教育但仍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例如,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管理措施不到位、方法手段相对滞后等。缺少了基本的、必要的、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致使许多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的环境是相对安全稳定的,安全教育问题远不如生产经营单位那样重要,而且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有较强的自我防范能力,所以,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往往重视不够。甚至一些大学的安全教育明显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譬如上级部门强调了,就抓一段,上级不强调了,安全教育也就暂且搁置一边;上级部门进行安全教育检查了,就集中力量敷衍了事,检查过后就又恢复原状;有重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了,就抓紧搞突击教育,过后就又放松不管。这就难免使得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有效性

虽然目前高校都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每年都会通过安排一些安全课讲座或者采取宣传板报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缺乏稳定规范的安全课程,对学生安全教育多是为了应急或出现事故后的“亡羊补牢”,而临时邀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举办几场讲座,以及通过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来代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有效性,教育效果被大打折扣,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缺乏计划性和安全保障工作出现盲目性。一旦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往往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致使事故扩大化或使学校整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形式等社会情况也将随之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给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安全教育一定要增强改革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用最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将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特别是要把保护生命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却往往是形式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教育内容枯燥、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高校是青年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思潮聚集的场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学习热情高涨,接受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较高,所以,如果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得力,能够在大学生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

要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从入学到毕业,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实现全员覆盖、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利用已发生的事故做典型材料进行警示教育,可防患于未然,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安全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法制教育、安全技能教育、职前教育、爱校教育等。也可以采取开座谈会、请校友作报告,让学生自己针对有关情况进行自我教育等,通过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虽然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比较强,但青年人又比较单纯,容易脱离现实,缺乏社会经验与鉴别力,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为此,高校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行为管理上,而是要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积极开拓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有些高校就尝试把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通过实施系统地讲授安全知识、组织参观展览、听取违法者的自省、开展专题研讨会、辩论会和安全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启发学生,以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些高校把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总学时,并按相应的学分计入学生学习档案,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通过课堂讲座、案例剖析、模拟法庭、个别访谈、文艺活动等教育形式,紧密结合高校实际以及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以强化安全教育效果。清华大学已将安全教育纳入本科生军训课程,并在研究生课程中设置16学时的“实验室安全学”,解决了实验室安全隐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能否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否注重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能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校安全教育则又需要各个高校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探索和创新。加强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稳定的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高等学校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既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校园各类事故和伤害发生,又可以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安全教育对高校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个人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义。

[1]杨丽华,郑文爽.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5).

[2]苏明江.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THE END
1.火灾现场该如何逃生?火灾现场该如何逃生? 火灾现场该如何逃生? 这些要记牢! ↓↓↓http://www.gongcheng.gov.cn/jrgc/tpxw/202411/t20241120_2774338.html
2....封闭出口让困者“无路可逃”系列片生命通道火灾事故火案警示录3:封闭出口让困者“无路可逃”,系列片,无路可逃,生命通道,火灾事故,火案警示录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ETVBLQ05149GOD.html
3.天津城建大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 为加强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火灾事故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等学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天津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规和《天津城建大学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天津城建大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城建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https://bwc.tcu.edu.cn/info/1240/3560.htm
1.消防安全事故案例(精选8篇)由于舞厅严重超员,安全通道不畅,经营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有效地组织疏散,致使233人被烧死,19人被烧伤;直接经济损失280多万元。17岁的肇事者邢胜利也在火灾中丧生。 重点:进入人员公众聚集场所时必须注意、熟记该区域应急消防疏散逃生通道的位置、方向。 二、广东深圳舞王俱乐俱乐部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乐极生悲)...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k7yv24n.html
2.学习资料9.所有应急避难场所在设计上满足了空袭、地震、火灾、传染病、水灾等灾害事件后的人员避难需求。(B) A.正确 B.错误 10.防空警报信号的传递和发放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A) A.正确 B.错误 11.转入三级战备时,人民防空部门要控制人员外出,召回在外人员。(A) ...http://zsjs.123js.cn/Computer2_Redis/StudyData.aspx?DSID=10772
3.消防安全课件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身命。 3、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 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三、活动准备: 收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1、讲述1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力 ...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kejian/118814.html
4.幼儿园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总结(精选14篇)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全面提高全园师生的自救逃生能力。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了解火灾对我们生活的危害性及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认识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门"、"火警"、"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培养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本次活动动员广大的教职工和孩子家长...https://www.elanp.com/zongjie/551479.html
5.网络诈骗总结及反思(全文)今年在学校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体师生将于三月二八日课间操针对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在教学楼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有序而行动迅速的撤离“火灾事故”现场的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防止发生拥挤事故。 五、组织一次安全大排查。 https://www.jsycf8.com/hetongfanben/282773.html
6.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应急预案(精选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应急预案要怎么编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应急预案 篇1 ...https://mip.ruiwen.com/yingjiyuan/4969848.html
7.大学安全防火教育班会记录表5篇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身命。 3、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三、活动准备:收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1、讲述1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力 ...https://www.eldiy.com/hot/1722750314a2103946.html
8.三年级公共安全教育课出示发生的两起踩踏事故案例,两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课件出示) 出示资料1:2005年10月25日,晚上8:00左右,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发生了一起踩踏的事故,在事故当中有8个学生死亡,6男2女,27人受伤住院。那天晚上7:50,大家下了晚自习开始下楼回宿舍,当走到二楼的这个楼梯口时,突然有人开始大喊“...http://hyxx.mhedu.sh.cn/wmjw/sxjysssszcs/hsdy/242460.htm
9.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通用16篇)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通用16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措施,措施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 1 一、...https://www.oh100.com/a/202301/5938949.html
10.消防安全教案实用7篇(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 (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 1、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 2、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3、如何使用电器? https://www.beipig.com/fanwen/jiaoyu/7glja7y7bl44oc0g.html
11.防火的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3篇)1、对宿舍、教学楼、实训楼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积极参加组织的应急逃生预演,要求每个同学都想象自己如何具体逃生。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2、当发现楼内失火时,切忌慌张、乱跑,要冷静地探清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029092111_203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