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理论创新、服务科学决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学术成果发布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省社科联近期向部分高校、党校、科研单位、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征集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5月30日出版或发表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现将征集到的成果(第2期)予以发布介绍。
新时代运动休闲项目规划创新研究
成果形式:专著
作者:周丽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
推荐单位:浙江大学
Attributelatenciescausallyshapeintertemporaldecisions
成果形式:期刊论文
作者:陈发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郑杰慧,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教授;汪蕾,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IanKrajbich,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系长聘副教授
发表:NatureCommunications,2024年4月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有效性与制度创新
作者:易福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0月
成果简介:该成果是系统总结中国农业保险近二十年快速发展经验与探讨未来农险制度改革思路的学术著作。该书从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的经济决策逻辑出发,提出了根植于中国现实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基础,辨明了我国农险市场理论发展的必要性和方向;从“理论-现实”“需求-供给”与“市场-制度”等多维度,剖析实现农业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多重挑战,并根据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困境,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制度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Bighandsholdingsmallhands:Theroleofnewagriculturaloperatingentitiesinfarmlandabandonment
作者:郑淋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发表:FoodPolicy,2024年2月
成果简介: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对于实现全球零饥饿目标至关重要。该成果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RHPS大样本数据,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耕地撂荒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显著推动了土地流转、促进了技术扩散、方便了农产品销售,进而有效抑制了农户耕地撂荒,且该效应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中更为明显。以上证据凸显了农业产业组织在耕地撂荒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洞见。
SeekingaFutureforthePast:Space,Power,andHeritageinaChineseCity
作者:PhilippDemgenski,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
出版: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2024年2月
成果简介:该成果根据在中国青岛十年的民族志田野调查,讲述了大鲍岛——一个城市前殖民中心的地区,从一个城市穷人居住的普通住宅区变成一个展示建筑遗产和旅游消费场所的缓慢、零碎和有争议的转变的故事。它剖析了城市发展僵局的结构性原因,描绘了当代中国城市治理和政治实践的细致入微的地方图景,揭示了中国在改革城市化实践和管理城市未来方面面临的多重挑战。
以中释外:基于文明互鉴的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作者:梁永佳,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求是特聘教授
发表:《社会学研究》,2024年1月
成果简介:该成果提出“以中释外”,主张用华夏文明的原创思想释译域外世界。现代社会科学体系是欧美学者用理解自身的知识展开域外研究的产物,其创新之道不在于到远方发现新“例外”,而在于回到“希腊罗马认识域”进行新解读。这种通过释译域外世界丰富自身文明的思路承袭了人类共有的文明互鉴智慧。“以中释外”旨在通过文明互鉴超越“中国特殊论”,探索中国思想的普遍性,用华夏视角对无限复杂的域外世界进行文化翻译,在具体经验研究中通过对话与欧美论述形成互补,从而建构能以理服人的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Theartofjieyuan:ethicalaffinityandthecultivationofChineseBuddhistspiritualityinTanzania
作者:邱昱,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发表:JournaloftheRoyalAnthropologicalInstitute,2024年4月
权衡天下——邹城出土新莽度量衡
成果形式:编著
作者:曹锦炎,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出版: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年4月
推荐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大数据决策中数据结构转变:基于杭州城市大脑“交通治堵”应用场景的案例分析
作者:程聪,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严璐璐,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曹烈冰,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
发表:《管理世界》,2023年12月
推荐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该研究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与人类决策目标间的割裂问题,构建了“数据结构—认知模式”分析框架,以杭州城市大脑“交通治堵”为例,探讨了大数据决策中数据结构的转变及其与人类认知的互动。研究发现大数据决策包括缄默数据、休眠数据和活跃数据三种形态的演化过程,以及从决策启动到实现过程中数据结构与认知模式的独特关系链。研究为大数据技术与人类决策目标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实践启示。
平台依赖型创业企业如何应对双元身份困境——基于奇点云的案例研究
作者:梅景瑶,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王节祥,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教授
发表:《管理世界》,2024年3月
成果简介:该研究聚焦平台依赖型创业企业(Platform-dependententrepreneurs,简称PDEs)面临的“双元身份困境”问题,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PDEs如何通过动态身份塑造以应对双元身份困境。研究发现,PDEs通过“创业框架”的设计和实施,实现动态身份塑造,是其应对双元身份困境的关键。该研究为PDEs双元身份困境研究贡献了基于微观行为的新视角,揭示了其动态身份塑造的过程机制;同时在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情境下,拓展了创业框架研究的理论边界和内涵维度。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
作者:孙庆洲,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黄靖茹,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虞晓芬,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与房地产研究院院长,教授;高倾德,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表:《心理学报》,2023年10月
ClusteredInstitutionalInvestors,SharedESGPreferencesandLow-CarbonInnovationinFamilyFirms
作者:吴宝,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顾秋阳、刘子嘉,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佳强,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表: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2023年9月
Adual-processmodeltoexplainself-disclosureononlinesocialnetworkingsites:Examiningthemoderatingeffectofenjoyment
作者:张闪闪,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黄逢春,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余玲玲,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JeremyWang,弗莱格勒学院副教授;PaulBenjaminLowry,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潘普林商学院讲席教授
发表:EmeraldPublishingLimited,2023年11月
日本汉文话丛编
成果形式:编著,共5册
作者:慈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汝娟,复旦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推荐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该著作是域外汉文话的首次全面整理。编订者首倡“汉文话”概念,在全面查考域外汉文话的基础上去芜存菁、寓选于编,择定影响深远、文献稀见、形制完备、传播广泛之代表性二十五种,予以精当校订并加叙录。该著作是中国文学在域外文化生态的系统性理论呈现,可为考察中国文学批评史提供坚实文献基础,亦可为建构既具中国特色、又具国际视野的文学理论提供有效学理支持。
非洲族群政治研究
作者:蒋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月
推荐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古代舟山群岛海洋史研究
作者:冯定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3月
非传统学术:高校网络文化成果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刘爱生,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邹紫凡,江西省妇女儿童中心研究员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
沟通基层:媒介与中国乡村有效治理的基础建设
作者:李乐,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
推荐单位:宁波大学
成果简介:乡村治理离不开信息传播。乡村振兴事业需要从媒介视角研究传播介入乡村治理所产生的影响。项目从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信息基础等维度,阐释了基于媒介的乡村社会有效治理问题,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份参考方案。项目从家谱、村志、文化礼堂、红白喜事、群众文化活动、农村广播、电影放映、电视到新媒体,全面论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乡村有效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展了政治传播、乡村传播、媒介研究的视角。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一般均衡分析及横向转移支付研究
作者:谢慧明,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沈满洪,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毛狄,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等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
成果简介:著作《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一般均衡分析及横向转移支付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一般均衡分析及横向转移支付研究”(项目编号:19AJY007)的成果。该专著聚焦于上游与下游的空间均衡、生态与经济的耦合均衡、政府与市场的主体均衡、公平与效率的目标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制度均衡,贡献了基于流域补偿均衡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方案。
新时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改革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王新雷,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23年9月
利益均衡视阈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作者:陈红霞,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
成果简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收益分配是核心关键。该研究立足于收益分配主体间的关系困局,剖析各主体在收益分配中的利益诉求与博弈关系,构建Shapley值模型进行收益分配比例测算;进而提出利益均衡视阈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框架,包括利益均衡的内涵、分配原则和分配关系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利益均衡分配机制及保障制度。土地收益分配中的利益均衡体现了制度博弈的价值理性。
近代江南民间刺绣图案研究
作者:主编李建亮,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数智风格与创意设计研究中心研究员
推荐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该书围绕近代江南民间刺绣图案的研究主体,分析了刺绣图案在江南地域环境、产业基础、市场经济背景下多种社会人文因素糅合所形成的风格样式,对在载体上的应用特征、审美中的情感表达、生活礼俗中应用的社会功能等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并结合近代中西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探讨了近代江南民间刺绣图案审美转变的动因以及融合发展的机制和经验,从微观层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图案装饰的流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