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点”
“快递扫码”+“刷单”+“邮寄现金”
“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包装流水”
等组合诈骗模式层出不穷
如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成了每个人的
必修课
近日
沙市区公安局公布了4起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电诈案例
案例1|“线下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点”诈骗
“我们发现有人用您的身份证办理信用卡,套现286万元。”通话中,“刘警官”身穿“警服”,告知杨女士涉嫌“洗钱”。
接着,又一自称最高检的“胡检察官”与杨女士视频通话,要求杨女士接受“审查”。
杨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先将银行存折挂失,取出存折和银行卡里的全部资金,在指定地点购买黄金,并将黄金寄到指定地址。对方告知杨女士,“自证清白”还需再次邮寄黄金,待审查通过后,再返还购买资金。
由于资金不够,杨女士找老伴要钱继续购买黄金,老伴意识到不对劲,赶紧询问家人,才发现杨女士已身陷骗局,共损失28.5万余元。
反诈课堂:有人让你买黄金寄快递?别上当!
案例2|“快递扫码”+“刷单”+“邮寄现金”诈骗
10月16日,朝阳街道居民叶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快递,打开后,发现里面是一张“零元领礼品”的宣传单,并附有二维码。
叶女士以为是购物平台寄来的,便扫码添加一陌生人为支付宝好友。根据对方指引,下载了一款聊天软件,加入了“音乐热歌推荐⑧群”,添加了“助理-秀秀”为好友。
叶女士将自己的姓名、手机号、地址发送给“秀秀”后,很快就收到了同城快递寄来的保温杯。
两人熟络后,“秀秀”推荐叶女士在群里参与点歌刷单活动,称只要点播他们指定的歌曲,就能领取奖励。
刚开始,叶女士进行小额刷单时,均能迅速获利返现。接到大额任务后,“秀秀”常以操作失误,需支付金额修复数据,修复完毕后一并退还钱款为由,诱导叶女士转账。而后,叶女士按照“秀秀”要求,通过货拉拉分批邮寄92.8万元现金至对方指定地点。
多次转账、邮寄现金后,仍无法退款,叶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93万余元。
反诈课堂:陌生快递送礼物?当心!是诈骗!
案例3|“线上诈骗+线下取钱”诈骗
次日,吴女士通过新手机再次与对方视频通话,并按对方要求,将各银行卡里的资金全部取出。
9月27日上午,吴女士在沙市区某公园门口将65万元现金交给“刘某”安排过来的“特派员”,对方称将现金带回调查,三日后全部归还。
三日后,吴女士再次与“刘某”联系时,发现对方失联,这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65万元。
反诈课堂:警惕“线上诈骗线下投送”诈骗新手法
案例4|“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包装流水”诈骗
张先生添加“客服”后,了解到此活动为“国家福利”,如不需贷款,可以以个人名义给贫困山区转一笔扶贫款,之后就能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
“客服”称领取扶贫款项,需要先“包装流水”,要求张先生提供银行卡。张先生深信不疑,将自己的银行卡、银行卡密码以及身份证号码告知对方。
随后,“客服”称会有一笔“国家测试资金”转入他卡里,他需要取出来,转入指定的“山区扶贫账户”。任务完成后,“国家奖励的扶贫款”就会转到张先生的账户上。
所谓的“包装流水”其实就是利用张先生的银行账户接收诈骗款,再通过张先生的银行卡转入指定账户,以此方式帮诈骗分子洗钱。
数日后,张先生发现并未收到任何转账,而自己名下的所有银行账户均被冻结、无法使用。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工具人。
反诈课堂:“扶贫款”没领到居然成了帮信“工具人”
警方提示
1
保持高度警惕
2
不要轻易扫码
面对突如其来的快递,首先应当保持警惕,尤其是快递内装有小礼品、小卡片的,千万不要扫描其附带的二维码,以免泄露个人隐私。天上不会掉馅饼,来路不明的优惠福利很可能是骗子的诈骗引流手段。
3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身份证信息等,更要妥善保管。
4
向官方致电求证
5
核实对方身份
在遇到自称是公检法、银行、电商平台客服等身份的人员时,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其身份。不要轻信其额外要求,如提供个人信息、转账等。
6
刷单就是诈骗
“刷单、刷信誉”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并非正当兼职,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
7
及时报警求助
8
广大网约车司机及物流寄递业朋友们,如果有人下单运送包裹或可疑物品,请提高警惕仔细核对包裹内容以及下单人身份信息。若发现包裹装有现金或黄金,立即停止运送并报警,以免被诈骗分子所利用,成为其帮凶。